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1页
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2页
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3页
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4页
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专题 6 6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 测测 人民版必修人民版必修 2 2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1926 年美国出售的汽车中大约有七成是美国人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当时美 国市民中流行的话语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这种消费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市场更加繁荣 B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C银行信贷发达 D汽车制造业得到发展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市场的虚假繁荣,题目要求学生回答的是主要影响。这种 市场的虚假繁荣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答案: B 219291933 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 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45.2%40.6%28.4%16.5%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说明世界 已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故 D 项正确;A、C 两项与“经 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无关,排除;B 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不 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答案: D 3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修订了 1 125 种商品的 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 890 种,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 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并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美国 提高关税来保护贸易,所以美国的这种做法只能起到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消极作用, 2 而不能起到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的作用,也不能起到加快美国摆脱危机的进 程和刺激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的作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 项。 答案: B 4(2016浙江严州中学模拟)材料一:1929 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 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 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 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 明胡佛总统( ) A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D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解析: “1929 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 方案”说明胡佛主张自由放任, “1932 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 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材料说明胡佛对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排除 A 项,因 此选择 D 项。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5 “经济大危机(19291933 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 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解析: 经济民族主义色彩即通过贸易战、关税战转移国内经济危机。调整农业,扭 转危局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与转嫁经济危机无关,故 A 项错误;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 口,向国外倾销国内过剩商品转嫁经济危机,故 B 项正确;以工代赈,扩大内需有助于扩 大就业、拉动生产,与转嫁经济危机无关,故 C 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有利于避免 生产的无序,与转嫁经济危机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6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 “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 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20 世纪 30 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就 业机会大为降低,故出现希望女性从事家庭事务以腾出工作岗位,故选 B 项。 答案: B 3 7(2016四川成都第七中学月考)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缓解了失业问题,又扩大 了内需并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给失业者以工作,同时维护了失业 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普遍欢迎。 答案: D 81929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实质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罗斯福新政中,其中加强 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和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增加产品供给 减少消费B增加消费 减少产品供给 C减少产品供给 增加消费D减少消费 增加产品供给 解析: 因为生产相对过剩,所以解决危机就是减少产品供给;市场上商品相对过剩, 所以要增加消费,C 项正确。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答案: C 9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 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 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 ,结合所学,A、B、D 三项在时间上 与题目都不符合,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所以答案选 C 项。 答案: C 10撒切尔政府把 16 家国有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这实际上是( ) A凯恩斯主义的体现 B “多市场、少政府”政策的体现 C政府不再过问经济的体现 D对工党经济政策的彻底否定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撒切尔政府把 16 家国有企业以不同形 式私有化,实际上是“多市场、少政府”政策的体现。 答案: B 111982 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国有化率为 100%,电力、 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 90%,钢铁、造船等行业国有化率达到 80%以 上。这说明法国( ) 4 A放弃了市场经济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解析: A、B、C 三项说法显然都不正确,法国很多企业国有化的比例加大,说明了 二战结束后,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答案: D 12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 “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 “白领” “灰领” “金领” “敞领” “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 明( ) 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解析: 材料中“蓝领” “白领” “灰领” “金领” “敞领” “粉领”变化说明随着科技革 命不断变化,工人阶级分工不断变化,故 A 项正确;工人阶级分工变化,并不能说明西方 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 B 项错误;国家干预政策不是材料中工人阶级分工变化的主 要因素,故 C 项错误;社会流动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 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 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 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 1933 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 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5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 30 年代大危机的特点。(4 分) (3)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6 分) (4)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为什么? (5 分) 解析: 第(1)问,从图片的内容及时间“1929 年 10 月”可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1929 年经济大危机时的情况:19291933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纽约华尔街股 票交易所爆发;危机导致人们大量失业;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第(2) 问,回答时注意结合“第(1)问”的内容及材料,归纳总结:破坏性大;时间长。第(3)问, 依据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当政后,一改胡佛政府时期的“放任自由”的经 济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克服危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 “罗斯福新政” 。第(4)问,依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所决定的。 答案: (1)19291933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爆 发;危机导致人们大量失业;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5 分) (2)破坏性大;时间长。(4 分) (3)罗斯福新政。(2 分)罗斯福政府要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 放任政策。(4 分) (4)不能。(2 分)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 矛盾,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 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 30 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 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 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 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被迫人 为地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 年 4 月到 1982 年 12 月,美 国工业生产下降了 11.8%,失业率达到 10.8%,失业人口数达到 1 200 万。 材料三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 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 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 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 6 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 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说明这一变化的实质。(6 分) (3)根据材料三,与凯恩斯主义相比,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张?结合美 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经济政策,说明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要影响。(8 分) 解析: 本题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 结合材料概括凯恩斯主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