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履带式行走系统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1页
丘陵山区履带式行走系统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2页
丘陵山区履带式行走系统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3页
丘陵山区履带式行走系统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4页
丘陵山区履带式行走系统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目 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1 引言 . 2 义 . 2 2 行驶系统方案设计 . 2 . 2 . 2 . 3 . 3 3技术任务书 . 3 . 3 . 3 . 4 . 4 虑到的若干方案的比较 . 4 计的关键问 题及其解决方法 . 4 4 设计计算说明书 (. 4 构方案分析与确定 . 5 带式与轮式底盘的比较 . 5 构方案的确定 . 5 带式行走底盘总体的设计 . 5 . 6 要技术参数 . 6 5履带车辆性能计算 . 6 . 7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6 转向最大驱动力矩的分析与计算 . 8 . 8 . 10 . 10 7传动装 置的设计与计算 . 11 . 11 . 15 . 15 . 16 . 18 9轴的设计 . 19 10底盘的类型 . 19 . 19 . 20 . 28 11履带的行驶阻力计算 . 29 . 29 . 30 12液压系统的设计 . 30 . 31 压元件选型 计 . 33 13行走速度范围推荐 . 34 14张紧装置 . 35 15结束语 . 35 参考文献 . 36 致谢 . 37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 丘陵山区履带式行走系统设计 摘 要: 目前履带行驶系统基本上分为两大类:轮式行走系统、履带行驶系统。轮式行驶系统多用于旱地平原地区作业,该行驶系统调速范围较大,在公路行驶和田间作业有很好的适应性,而履带行驶系统多用于丘陵山区等比较复杂的地形,因其接地面积大、质量大对于路况差,道路崎岖的地 形履带式行走系统适应能力比较好,因此本次课题是针对履带丘陵山区等复杂地形的行驶系统的设计,对农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丘陵山区; 履带;行驶系统 ;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2 he is in is in a in as is to is so is in of in of as to of 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3 1 引言 目的、意义 履带的结构特点和性 能决定了它在丘陵山区耕作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农用机械基本上分为两大类:轮式行驶系统和履带行驶系统 ,轮式系统多用于北方旱地收割作业,该形式系统调试范围较大,在公路行驶和田间作业都有很强的适应性,而履带行驶系统多用于南方丘陵山区作业,在泥泞的泥土上面具有防沉陷的优势,轮式行驶系统履带的接地比压相对较低,不适合泥泞的土壤上面作业。 在我国水稻种植区,轮式拖拉机作业时经常发生打滑 ,轮陷等问题,导致拖拉机动力难以有效利用,同时还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 在山地地面坡度较大地区,普通拖拉机的爬坡能力有限,自身行走或挂接农具 作业影响其稳定性和牵引效率的发挥,因此,履带式或半履带式拖拉机在水田 ,山地作业更具有优势, 针对我国大部分种植区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山区和丘陵约占 60%以上,道路路况差,机械行走困近山区的大部分耕地坡度较大 ,而轮式系统在坡地作业时稳定性差、不安全、作业质量也差。综合考虑本设计围绕履带式行走底盘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相应的设计及创新。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而水稻和小麦现在花生产优势农业机械化的关键。目前为止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从初级水平进 入中级水平,而在丘陵山区履带式行走系统确逐渐占有重要地位而普通的轮式系统根本无法在田间作业,解决好这一难题队农机在南方推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对于丘陵山区履带行走系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1。 2 行驶系统方案设计 然而人们最初研制的的履带行驶系统,就是用于农机。履带行驶系统进入农机史上至今已近一个世纪有余,目前多设计的履带主要是针对于丘陵山区作业。目前国内的行走系统有轮式,半履带式,全履带式三种。 轮式行走系统 目前很多农机的 80%质量分布在前轮,所以都采用前驱动轮,后轮 转向。行走装置由无极变速器,驱动轮桥,转向操纵机构和行走轮等组成,多用于旱地作业。 轮式农机采用的轮胎为低压充气胎和超低压充气胎,行走无极变速器:行走装置有 速器由液压操纵,可在作业中不停车无极变速。其调速比即为被动轴的最大转速与最小转速之比 i=带轮槽采用宽型 速不超过25s. 半履带行走系统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4 半履带式行走装置用于提高在湿软地上的通用能力,防止沉陷,打滑,从轮式行走的驱动轮轴上卸下轮子,装上半履带装置,使机器的平均接地压力降低。半履带装置的履带板有普通型,三角形加宽型等整体式金属履带板。半履带和轮式行走装置可以互换。小型农机换用半履带装置后,接地压力为 15装置的优点是操作性能好,急转弯时移动的土量少,队地面的仿形能力强。 履带行走系统 全履带行走装置由履带,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托轮,支重台架,张紧装置,悬架等等。履带安装形状采用驱动轮与支重轮同水平高度的设计方法,仅能解决防沉陷问题,而越障能力还没有很好的改良。 总而言之,目前无论是哪一种行驶系统,在这一方面 都没有很好的改进。 主要设计 内容和关键技术 ( 1)设计任务 a. 履带底盘结构分析及确定; b. 产品的用途估计; c主要的技术参数和性能参数的确定; d履带车辆相关性能的计算及其; e. 张紧装置设计和计算。 ( 2)关键的技术 首先本设计采用的是现在相关工业机械上的一些底盘设计与实物作为参考,综合考虑底盘结构,使其可以在不同的地域都可较好的支撑机体使其可以正常的工作。本设计对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的特殊结构设计,是整个底盘结构很好的适应于丘陵山区环境 2。 3 技术任务书 (履带式行走装置由履带驱动轮,支重 轮,导向轮,托轮,之重台架,张紧装置悬架等组成。履带安装形状采用驱动轮和支重轮同水平高度设计的方法,仅能解决防沉陷的问题,而越障能力没有较好的改良。与轮式相比履带具有以下优点 :触地面积大,触底压力小,对于丘陵山区适应能力强,转弯比较灵活。 总体设计依据 履带式底盘是机器的重要部件,它对整个装置起着支撑作用。所以根据现有工业的履带机械结合农用的履带对整个装置进行较完整的配合和加工一系列的设计。 设计要求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5 在现有的机械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实际的要求,应满足结构的紧凑及其配合的合理。同时, 要对应该计算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计算,但是实际的情况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实际作为标准结合计算的数据进行综合考虑,争取找到比较好的方案和结构。 产品的用途 本次设计的履带底盘是对相应大型功率农用机械使用的。 考虑到的若干方案的比较 底盘可以分为履带式与轮式,轮式底盘运用较广,但是它的牵引附着性能较差,在坡地、粘重、潮湿地及沙土地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履带式底盘牵引附着性能好,单位机宽、牵引力大、接地比压低、越远性能强、稳定性好,在坡地、粘重、潮湿地及沙土地的使用具有更好的性能。 两者比较采用履带 式底盘可更加适应山西多山的地貌特征 。 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在保证正常工作下,其结构尽可能的简单方便。同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本次设计采用圆螺母的定位方法,使其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同时结构也紧凑的连接,初步达到设计的目的。还有,采用的支重轮与导向轮的轴承放入轮里的方案。 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在保证正常工作下,其结构尽可能的简单方便。同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本次设计采用圆螺母的定位方法,使其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同时结构也紧凑 的连接,初步达到设计的目的。还有,采用的支重轮与导向轮的轴承放入轮里的方案。 4 设计计算说明书 (结构方案分析与确定 履带行走装置有“四轮一带”(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拖带轮或张紧轮,以及履带),张紧装置和缓冲弹簧,行走机构组成。 机械行走时 ,驱动轮在履带紧边产生一个拉力,力图把履带从支重轮下拉出。出于支重轮下的履带与地面有足够的附着力,阻止履带的拉出,迫使驱动轮卷绕履带向前滚动,导向轮把履带铺设到地面,从而使机体借支重轮沿履带轨道向前运行。 “四轮一带”在我国已经基本标准化,尤其是在 大型、重型机械方面。 因此,本设计还是采用传统模式的设计方法 3。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6 表 1 农用机型主要技术指标表 o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参 数 1 整机重量 000 2 型号 农用机械地盘 3 行走速度 km/h 2 爬坡能力 0x 045 左右 5 接地比压 驱动轮动力半径 228 7 发动机的功率 马力 40左右 8 履带高度 68 9 底盘轴距 500 10 底盘轨距 300 11 履带板宽 53 12 底盘高度 38 履带式与轮式底盘的比较 金属履带 牵引力大 , 适合重负荷作业 ( 如耕、耙等 ) , 接地比压小 , 对农田压实、破坏程 度轻 , 特别适合在低、湿地作业 , 而且除田间作业外 , 还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中用作推土机 , 综合利用程度较高。但其主要缺点是在潮湿和砂性土壤上行走装置 ,如支重轮、导向轮、托带轮及履带板 ( 俗称三轮一板 ) 磨损较快 , 维修费用高 ,作业速度较慢,随着公路网发展 ,金属履带拖拉机转移越发困难 , 使用不便。 橡胶履带拖拉机采用方向盘操纵的差速转向机构 ,可控性强 ,机动灵活 , 转弯更省力 ,履带接地面积大 ,并有减振效果 ,乘坐舒适 ,由于比压低 ,对地面破坏程度轻 , 尤其适于低湿地作业 , 并可大大提高作业速度 , 改善道路 转移适应性。橡胶履带寿命可达到 6000小时 ,三轮寿命延长一倍 , 每台可节约维修保养费用和转移运输费用 7000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7 10000 元 , 仅此一项每年社会效益就有 560 800 万元 4。在开荒、改造中低产田、沙壤土质地区 , 显示出极强的优越性。其缺点是初置成本高。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具有轮距调整方便、轴距长、质量分配均匀、充气轮胎有减振性 , 行驶中地面仿形性好 , 振动小、运输速度快 ,综合利用率高等优点。不足之处是不适于低湿地作业。而且 , 引进国外的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功率轮式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接地压力大 ,易形成土壤硬底层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机重一般在 55008500接地面积比履带拖拉机小 ,因此接地压力较大。经数年耕作后 ,在土壤的耕层下面将生成硬底层 ,不利于土壤的蓄水保墒和作物的生长。即使经过深度翻耙 ,依然会保持碎小的板结硬块 ,土壤的显微结构遭到了破坏。附着性能差 ,滑转率高。经试验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与五铧犁配套作业时 , 在土壤平均含水率 30%、坚实度 组前进速度 h 左右的情况下 , 滑转率一般在 1020%,有的达 25%, 轮胎对土壤的剪切作用 ,使耕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结 构方案的确定 依据轮式与履带机械的特点,以其以上所叙述的比较分析,综合考虑后得出了履带的结构和所采取的安装方法和连接方案。 履带式行走底盘总体的设计 根据农业机械学、拖拉机汽车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理论,对履带式行走底盘的驱动行走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完成了履带底盘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和力学的计算。 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履带行走装置有“四轮一带”(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拖带轮或张紧轮,以及履带),张紧装置和缓冲弹簧,行走机构组成。 机械行走时 ,驱动轮在履带紧边产生一个拉力,力图把 履带从支重轮下拉出。出于支重轮下的履带与地面有足够的附着力,阻止履带的拉出,迫使驱动轮卷绕履带向前滚动,导向轮把履带铺设到地面,从而使机体借支重轮沿履带轨道向前运行。 “四轮一带”在我国已经基本标准化,尤其是大型、重型机械方面,见图 1 履带与地面接触 , 驱动轮不与地面接触。驱动轮在减速器驱动转矩的作用下 , 通过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链之间的啮合 , 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 , 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 这个反作用是推动机器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以克服行 走阻力时 , 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 , 从而使机器向前行驶。 履带与地面接触 ,驱动轮不与地面接触。驱动轮在减速器驱动转矩的作用下 ,通过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8 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链之间的啮合 ,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 5。接地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 ,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是推动机器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时 ,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 ,从而使机器向前行驶。 主要技术参数 表 2 主要技术参数表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参 数 1 整机重量 000 2 型号 农用机械地盘 3 行走速度 km/h 2 爬坡能力 0x 045 左右 5 接地比压 驱动轮动力半径 228 7 发动机的功率 马力 40左右 8 履带高度 68 9 底盘轴距 500 10 底盘轨距 300 11 履带板宽 53 12 底盘高度 38 5 履带车辆性能计算 履带机械整机参数初步确定以后,一般应进行下列计算,以估计该履带机械的基本性能是否满足预期要求,整机参数选择是否合理。 牵引性能计算 计算时所用的工况一般为:在使用重量状态自爱,与水平区段的茬地上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9 12 3456图 1 履带底盘结构图 of 拖拉机受力示意图 计算时所用的工况一般为:在使用重量状态自爱,与水平区段的茬地上(对旱地1 2 3 4 56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0 是适耕适度的茬地,对水田是中等泥脚深度的茬地),带牵引负荷(牵引线与地 面平行)全油门等速行驶。如图 2 (1) 履带式机械的驱动力) 履带机械qP= ( 1) 式中 : 发动机转矩 i 各档总传动比; c 各档总传动效率; 驱动轮动力半径 m; q 履带驱动段半径效率,计算时一般去取q= ( 式中: 最大使用重量; 履带接地长度; b 履带板宽度; 一般为 0.5 2 额定牵引力; 牵引力。 根据 (2)中的活动阻力计算即可得经计算后得结果(2) 履带式机械的活动阻力 ( 2) 式中 : 使用重量 ( f 履带式一般取 经计算后得结果3) 行驶速度 v 理论速度 km/h ( 3) 实际速度 v =- ) km/h ( 4) 式中: 发动机转速; 驱动轮动力半径; i 驱动轮轮滑转率(履带式一般取 经计算后得结果 v =( ) km/h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1 ( 4)履带式机械的牵引效率 T T = ( 5) 式中 : c 各档的总传动效率; f 滚动效率; 滑转效率; q 履带驱动带效率(一般取 经计算后得结果 T =5) 履带机械的附着力P(要求:附着力应大于或等于履带行走机构的牵引力且大于等于各阻力之和。) P=G( 6) 式中 : 一般取 G 取 3000 千克。 经计算后得结果P=(符合要求 ) 6 转向最大驱动力矩的分析与计算 行驶驱动力矩 此机器在同一情况下均可以匀速行驶,其行驶阻力保持不变,只能 驱动力克服行驶力阻就可以正常行驶。设此机器正常行走时的驱动轮输出的驱动力矩为 M: M=F R 其中, 上式可见,行驶驱动力矩与驱动半径成正比。驱动轮半径越大,驱动力矩越大,反而则小。而从提高变速箱的受力情况,减小变速箱载荷,驱动轮就应该尽量取小值 6。所以驱动轮直径应该综合考虑。履带行走机构的最小牵引力应满足最大路面设计坡度上作业,爬坡和转弯等工况的要求,最大牵引力应该小于在水平路面履带的附着力,一般情况下,履带行走 机构爬坡不得与机器作业同时进行,路面爬坡时设为其所需的最大牵引力,而且移动速度低,空气阻力也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履带行走几个牵引力的计算可以以上公式作为标准。 支重轮轴通过支重台架与底盘机架刚性连接在一起,这种底盘称为刚性底盘。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但是因为其没有缓冲作用,所以工作时候,行驶机构产生的振动不经过缓冲就由底盘传给机身,使机组上个连接件易于振动,驾驶易疲劳,因此,这种底盘只适用于低速行驶的普通机械。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2 履带转左向示意图 to 履带转向时驱动力说明 : 履带行走装置在转向时 , 需要切断一边履带的动力并对该履带进行制动 , 使其静止不动 , 靠另一边履带的推动来进行转向 , 或者将两条履带同时一前一后运动 , 实现原地转向 , 但两种转向方式所需最大驱动力一样。因此以机器单条履带制动左转为例 , 见图 3(示意图 )。 左边的履带处于制动状态 , 在右边履带的推动下 , 整台机器绕左边履带的中心 旋转 , 产生转向阻力矩 右边履带的行走阻力 2 。一般情况 , 履带接地长度 L 和履带轨距 B 的比值 L/ B 同时 , L/ B 值也直接影响转向阻力的大小 ,在不影响机器行走的稳定性及接地比压的要求下 , 应尽量取小值 , 也就是尽量缩短履带的长度 ,可以降低行走机构所需驱动力。 转向驱动力矩的计算 转向阻力矩是履带绕其本身转动中心 相对转动时,地面对履带产生的阻力矩,如图所示, 别为两条履带的瞬时转向中心。 为便于计算转向阻力矩 数值,作如下两点假设: (1)机体质量平均分配在两条履带 上,且单位履带长度上的负荷为: ( 7) 式中 : G 车身总质量( L 履带接地长度 (m)。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3 经过计算: 00015002 30002 。 形成转向阻力矩带拖拉机牵引负荷在转向时存在横向分力,在横 向分力的影响下,车辆的转向轴线将由原来通过履带接地几何中心移至 21移动距离为0x10。根据上述假设,转向时地面对履带支承段的反作用力的分布为矩形分布。在履带支承面上任何一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为 x,则微小单元长度为 配在其上的车体重力为 转向阻力矩可按下式: 0 020 202 xL q x dq x ( 8) 式中 : 转 向阻力系数。 (经查表计算:a x 式中 : 车辆作急转弯时转弯的向阻力系数; B 履带轨距。) 将式( 3 6)代入上式积分得并简化得: 4 ( 9) 即: 4 据上述假设,转向时地面对履带支承段的反作用力的分布为矩形分 布。在履带支承面上任何一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为 x,则微小单元长度为 配在其上的车体重力为 转向阻力矩可按下式: 0 020 202 xL q x dq x 式中 : 转向阻力系数。 (经查表计算: a x 式中 : 辆作急转弯时转弯的转向阻力系数; B 履带轨距。) 将式( 3 6)代入上式积分得并简 化得:4 ( 3 8)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4 即: 4 4 履带转向受力图 to ( 3) 转向驱动力矩 (假设机器重心与履带行走装置几何中心相重合 )把转向半径202 和分别考虑 13。 1)当转向半径 ,2图 5 所示,两侧履带都向前运动,此时两侧履带受地面摩擦阻力朝同一方向(即行驶的反 方向),外侧、内侧履带受力分别为: 1122 ( 10) 2)当转向半径20 ,如图所示,此时两侧履带受地面摩擦阻力朝反方向,外侧、内侧履带受力分别为: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5 1122 ( 11) 式中 : 11, 22 , 考虑机体的重心在中心位置,所以履带的前进阻力 为: 121 ( 12) 式中 : f 履带滚动阻力系数 ( 即 7252121 ) 转向时的最大驱动力矩为: 21m a x ,m r 驱动轮节圆直 径。 3)大半径区2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力: 22221213) 小半径区20 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力: 22221214) 式中: 转向比,。 转向时的最大驱动力矩为: 21m a x ,m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6 经过以上介绍及公式计算得:M= 分别计算转向半径202 和的情况: 得到: 8172m a x . 与根据文献“履带车辆行驶力学”,得主动轮上的最大的驱动力及力矩为:所得结 8172m a x 果相同 F 此时转向示意图 At to 7 传动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履带的选择 履带支承长度 L,轨距 b 应合理匹配,使接地比压,附着性能和转弯性能符合要求 14。根据本机的设计参数,确定履带的主要参数为整机的重量。本机的初定整机重量为: 3t. 令0位 m,0位 m, 位为 t。则有经验公式知: 30 5000 取 ; 6 0 0 ; 即 ; 200 ; b 即 16 。 履带节距0z 应该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在此情况下,尽 量选择小的数值,以降低履带高度。 根据节距与整机重量的关系: ,)5( 40 其中0 的单位为 1 0)5( 40 (说明:此处的驱动轮方面在驱动轮计算部分再详细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7 说明。) 表示履带全长令 L 则 6 6 51 5 0 0222/203/22/100 根据计算的与实际的资料: 选型号为 230 48 的履带。 此时转向示意图 At to 驱动轮的计算 目前 , 履带啮合副的设计还停留在经验设计阶段 , 没有相关的设计标准 , 各种齿形的设计方法很多 , 极不统一 , 主要有等节距啮合方式、亚节距啮合方式和超节距啮合方式。等节距啮合主要指履带节距与链轮节矩相等。在等节距啮合时 , 履带啮合副是多齿传动 , 履带牵引力由啮合各齿分担 , 各个齿所受的负荷较小 , 此时啮合平稳、冲击振动小 , 使用寿命较长 15。但在实际中 , 等节距啮合只是一个理 论概念 , 因为即使在设计上使履带与链轮节距相等 , 履带在使用过程中将产生节距变化 (如弹性伸长 , 履带销和销孔磨损伸长等 ), 啮合实际上为超节距啮合。且因图纸标注公差、制造误差等使履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 履带与链轮的啮合要么是超节距 , 要么是亚节距 , 等节距啮合实际上很难存在于啮合过程中。在亚节距啮合过程中 , 链轮与履带销之间力的传递仅由即将退出啮合的一个链轮齿来完成 , 但对于频繁改变方向的机器 , 在减轻启动冲击方面很有利 , 而且随着亚节距量的增加 ,作用更加明显。但在退出啮合时 , 履带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8 销处于迟滞状态 , 严重时 甚至由于运动干涉而不能退出啮合。因此 ,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作工况 , 灵活采取相适应的设计方法 , 使履带销顺利进入和退出啮合 , 减少接触面的冲击 ; 使齿面接触应力满足要求 , 减小磨损 ; 使履带节距因磨损而增大时仍能保持工作而不掉链等。因此,综上考虑驱动轮选用链轮的设计方案。 a. 确定驱动轮主要尺寸(则根据相关数据得): 齿顶圆直径 : 8 a x 齿 根 圆 直 径 : 7 3244823 i n 8 0 93 7 4 ,根据相关数据取分度圆弦高: 2 9243 5 3 06 6 a x i n 2 ,根据相关数据取 最大齿根距离 2890c o 奇数齿 齿侧凸缘 o t 。 图 7 驱动轮图 b. 确定驱动轮齿槽形状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19 试验和使用表明,齿槽形状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在一般工况下对链传动的性能不会有很大影响。这样安排不仅为不同使用要求情况时选择齿形参数留有了很大余地。同时,各种标准齿形的链轮之间也可以进行互换。 齿面圆弧半径 :m a x a x 0 6 5.0 ri 05.m 齿沟角: o 则根据相关数据得: 齿面圆弧半径: 2 61 8 00 0 m a x 2齿沟圆弧半径: m a x 1 沟角: 0m a x 9901 4 0 z 00m 6901 2 0 z 。 传动方案的确定 履带支承长度 L,轨距 b 应合理匹配,使接地比压,附着性能和转弯性能符合要求。根据本机的设计参数,确定履带的主要参数为整机的重量。本机的初定整机重量为: 3t. 令0位 m,0位 m, 位为 t。则有经验公式知: 30 5000 取 6 0 0 买文档就送您 纸, Q 号交流 11970985 或 401339828 20 即 200 b 即 16 履带节距0z 应该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在此情况下,尽量选择小的数值,以降低履带高度 16。 根据节距与整机重量的关系: ,)5( 40 其中0 的单位为 1 0)5( 40 (说明:此处的驱动轮方面在驱动轮计算部分再详细说明。) 表示履带全长令 L 则 6 5401 1 1 0231 5 0 022322122 000 根据计算的与实际的资料: 选型号为 230 48 的履带。 8 支重轮 支重轮排列 在履带内层嵌有与驱动轮配合的铁齿,俩铁齿之间距离既是节距。如果支重轮排列的不好,之重轮在履带上滚动到俩铁齿之间时候,由于铁齿 刚性作用之重轮下压的俩根小,俩者会有一定落差。这样会加剧机器行走时的震动,影响机器的平稳性。而且支重轮在压落橡胶面时,支重轮的滚动阻力也会增大,从而增大机器行驶能耗。因而不能为偶数被。其目的是保证行走装置在任何时间前后个支重轮都落在履带铁齿上,消除支重起伏落差,提高行走平稳性,减小行走阻力。 支重轮结构 支重轮在履带上滚动,将整台机器的质量传给地面,承载着整台机器的质量。机器经常在山地地区和水田地区作业,支重轮长期带有泥水,工作环境恶劣,若进入支重轮轴承的话,轴承很容易破损,从而影响了其行 驶。因此支重轮的密封性要求很高。要提高支重轮轴承部分的密封性,主要从俩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尽量减少活动的密封面,减低水泥进入轴承的机会,二是提高密封件的可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