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研究综述(1)_第1页
20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研究综述(1)_第2页
20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研究综述(1)_第3页
20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研究综述(1)_第4页
20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研究综述(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研究 综述综述(1)(1) 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自 1910 年日本 学者内藤湖南发表长文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以来经过 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外学界已在唐宋变革期研究领域取 得了丰硕成果,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唐宋社会转型问题之内 涵的认识。而唐宋之际经济格局的变迁实为唐宋社会变革 的重要表现。学界成果亦相当可观,内容涉及气候变化、 森林植被伸缩、湖泊水系变迁、农牧业经济板块的异动、 经济重心的南移、交通网络的延伸,以及区域经济的升降 等诸多方面。然据笔者所见,目前从总体上研究其时经济 格局诸方面变化的论著尚付阙如,至于经济格局内部各方 面在演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逻辑联系和内在机制等重要 问题更是少人问津,显然这种情况局限了人们对唐宋变革 期的深入认识,因而极有必要对事涉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 迁的相关论著进行一番认真的回顾和梳理 根据笔者目前的认识,公元 10 世纪因第二寒冷期的到 来而导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其时经济格局变迁的初 始动因;而草场南移作为气候变迁的结果又持续挤压中原 地区的农业经济板块,显然这是晚唐以降党项、契丹、女 真等周边部族与天水一朝争夺生存空间的经济动因;在农 业经济板块向东南方向收缩的同时,由于黄河流域生态环 境恶化和战乱的压力。中原士民在晚唐五代和两宋之际扶 老携幼、持续南移导致劳动力分布和国家赋税重心移往 长江下游地区;而江南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随着人 口密度的增加,除向湖海要田之外,日益增多的农业剩余 人口转向工商业领域谋生,江南经济区于是不仅在量上, 而且在质上全面超越中原经济区我国传统社会的区域经 济格局于是显现出崭新的面貌。至于交通网络的变化则从 一个侧面反映经济格局变迁的脉络及其具象,亦须揽人视 野。本文即挟此认识,将学界关于唐宋之际经济格局变迁 的成果归纳为五个方面,即自然环境的变迁、农牧经济板 块的错动、经济重心的南移、交通网络的变化以及区域经 济的盛衰,扼要加以介绍 一、自然环境变迁研究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变迁必然会 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在自然环境诸要素中,与唐宋 之际经济格局变迁关系至为密切的三方面当是气候变迁、 森林植被变迁和水系变迁。 关于气候变迁。气候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影响重大而深 远特别是气温升降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对于人类经济行为 的选择之影响尤为突出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为研究历史时期气温变迁的较早成果。1972 年竺氏又在 考古学报第 1 期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 步研究 ,认为唐宋之际正处于物候时期由第三个温暖期向 第三个寒冷期转变的阶段,年平均气温持续下降,致使生 物分布亦出现较:丈变化。张家诚等我国气候变迁的初 步探讨 、任振球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异常期及其天文 成因等文,又做进一步申论龚高法等历史时期我国 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认为,隋唐温暖时 期,亚热带北界位置较之现代北移 1 个多纬度;而宋代寒 冷时期,亚热带北界位置较之现在则南移 1 个纬度以上。 也有部分学者从区域研究角度对竺氏观点作局部的修 正和补充。张天麟长江三角洲历史时期气候的初步研究 认为,长江三角洲在公元 500 年至 850 年处于暖期,公元 850 年至 1200 年处于冷期。王开发等根据孢粉组合推断 上海西部三千年来的植被、气候变化认为上海西部在公 元 550 年至 1100 年期间气温处于上升阶段。李一苏江西 唐代以来的冷暖振动认为,北宋初期的江西继唐代之后 更加温暖。盛福尧初探河南省历史时期的寒暖推断河 南省在隋唐时期以暖为主自 9 世纪起转寒;五代至宋初, 暖情占优势,温度有所回升;11 世纪寒情显著满志敏 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 、 黄淮 海平原北宋至元中叶的气候冷暖状况指出,唐代气候以 8 世纪中叶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气候冷暖的总体 特征与现代相近,后期气候明显转寒气候带要比现代南 退 1 个纬度。而在五代北宋之际至元中叶包括黄淮海平 原在内的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时间都有偏暖的迹象陈家 其江苏近二千年来气候变化研究指出唐代中期以前很 少有冷冬记载何业恒近五千年来华南气候冷暖的变迁 认为,唐至北宋,华南气温较高,北宋末年气温逐渐降 低程遂营唐宋开封的气候和自然灾害认为,在公元 1000 年以前,北宋东京仍处于隋唐以来的第三个温暖期; 但到了公元 1000 年以后,频繁的雪灾预示着寒冷气候的到 来 总体说来,竺可桢关于唐宋之际气候变迁的论断,迄 今仍为学界的主流观点,并为众多历史地理教科书所采纳, 如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 , 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张全明、张翼之中国历史地理论纲等。 关于干湿状况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根 据对比中国历代旱灾和雨灾的统计资料,认为唐代旱灾相 对较少。徐近之黄淮平原气候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认 为长江流域一般较黄河流域湿润黄河中游早多于涝。 1977 年,郑斯中等我国东南地区近两千年气候湿润状况 的变化指出,自公元初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水灾 相对减少而旱灾相对增加的趋势,公元 1000 年以前早期持 续时间短,湿润期持续时间长其后则恰恰相反。王乡、 王松梅近五千年我国中原气候在降水量方面的变化指 出,公元 630 年到 834 年这 200 多年是中原地区近 3000 年 来历时最长的多雨期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认为,东 部地区的干湿状况大致与气温对应,唐中期至北宋中叶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