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药对发散风寒_第1页
2药对发散风寒_第2页
2药对发散风寒_第3页
2药对发散风寒_第4页
2药对发散风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组成组成 麻黄:善走卫分,能开发腠理,为发汗散寒 之解表要药.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桂枝:能温经通阳、透达营卫、解肌发表 ,但发汗力弱。 麻黄:开腠发汗, 解表散寒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桂枝:解肌发表, 温通经脉 辛温发汗 的常用组合 1. 外感风寒表实证。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症 状 恶寒 发热 无汗 头痛身痛 咳喘 苔薄白 脉浮紧 麻黄: 宣肺平喘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桂枝: 化气利饮 温肺化饮 散寒止逆 黄煌经方沙龙 麻黄汤是发汗剂,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 剂。温服以后,伴随着心跳的加剧,周身开始 发热,皮肤开始湿润,最后,可能是大汗淋漓 。随着大汗的到来,原先“体若燔炭”变成“脉静 身凉”,原先的“无汗而喘”变为心平气和,原先 的“骨节疼痛”变为浑身舒坦。麻黄,是麻黄汤 中的主要药物,它有强烈的发汗作用,同时, 会导致心跳加剧,甚至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欲得按”的情况,或者如“气从少腹上 冲心”症状 。对此,张仲景自有办法,那就是服用桂 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这两味 药物具有定悸的作用。也就是说,麻黄汤 中的桂枝甘草具有对麻黄发汗动悸作用的 预防作用。所以说,麻黄汤是安全的发汗 药。 2. 咳嗽气喘,合细辛、干姜 、半夏、五味子合用,如伤 寒论小青龙汤。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是气管与支气管炎症的专方。 是剧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镇咳剂与化痰剂 ,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对于以“咳”“喘”“ 痰稀”为主诉的呼吸系统疾病,确是名医 手中的一张王牌药。根据临床经验,本方 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 性发作期。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共有 条,其中“咳”作主证的共条,可见咳 嗽是本方主治的目标所在。至于咳嗽的程 度,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咳逆倚 息不得卧”则是直点龙睛之语。事实上, 病人咳嗽越是严重,本方的效果也就越好 。临床加减很多,本人常用的有加石膏, 加黄芪,去麻黄加人参、麦冬等。只要对 证,取效神速。 张仲景虽然没交代痰液的形状,但从“妇 人吐涎沫”条文的描述来思考,便不难触 类旁通了。临床所见,病人咳嗽多伴随大 量的痰液,尤其是夜间更多。如果细心观 察该类病人,不难发现一大早其人床前的 痰盂或纸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这种痰如 果吐在地上,则呈鸡蛋清状或带有泡沫, 很快就渗入土中而不见。 病人自己也会说痰清凉凉的滑溜溜的很好 吐。过敏性鼻炎也流大量清稀的分泌物, 伴有频繁的喷嚏。从症状的比类来看,其 鼻涕类似于痰,喷嚏类似于咳,故也同样 适合运用本方。对此,我把它们形象地归 纳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治水的青龙 把水蠲”。 本方用了大队的温热药物,也符合“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方虽八味,但核心药物 仅为“姜、辛、味”,此仲景治咳之利剑,这一点 从张仲景加味方的条文中可得到证明。应当指 出的是,本方不能作为老慢支的根治药而久服 ,一旦病情缓解,即当改为苓甘类方继后,否 则温热药会很容易引起诸多变证,金匮要略 中记载的很多。老慢支很难根治,“温药和之” 的内涵就是见好就收。青龙既能治水,青龙也 可伤人,切记!切记!只有正确地把握用方的 度,你才能象哪咤那样为所欲为地驾御这条青 龙。 麻黄:宣达阳气, 解散阴寒 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桂枝:通阳开结, 温散寒饮 温阳散寒 通阳化气 宣行化饮 3.3. 3.治疗阳虚寒凝,水饮停于心 下之心下坚证。如金匮要略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时,须视具体病情掌握二药的 用量比,以免过汗伤正或小汗无效。 临证欲发汗解表者,麻、桂比例3:2为宜 欲温肺化饮者,麻、桂比例1:1为宜。 欲通阳散寒者,麻、桂比例2 :3 为宜。 用量用量 麻黄-细辛 麻黄 细辛 组成组成 麻黄:性温味辛质轻,轻可去实,为发汗解 表第一药。 1.1.配对机配对机 理理 细辛:辛温,其性升浮,具解表散寒止痛 之功,并可祛内寒而温脏腑。 麻黄:开腠发汗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细辛:解表散寒 发汗解表、 祛寒止痛 1. 阳虚外感证。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症 状 发热 恶寒较甚 神疲欲寐 脉沉微 麻黄:宣肺平喘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细辛:温肺化饮 温肺散寒、 化饮平喘 2. 咳嗽气喘,合桂枝、干姜 、半夏、五味子合用,如伤 寒论小青龙汤。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麻黄3-10克,细辛3克。 用量用量 麻黄-葱白 麻黄 葱白 组成组成 麻黄:为轻扬气辛之味,兼温散之性,善达 肌表,发散在表之风寒。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葱白:为辛温之品,发汗作用虽较轻微 但能通阳助卫驱在表之风寒 麻黄: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葱白: 通阳散寒、 发汗解表 用于风寒感冒,凡发热不著而恶寒 较甚、阳气郁闭者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麻黄:又可宣通肺气、开发腠理,令上焦宣 化,有行水消肿的作用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葱白:又能通彻上下之阳气,治膀胱气化 失职引起的小便不利 麻黄: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葱白: 利小便、消水肿 用于风水,治疗肺气郁闭,水气不 行,证见眼脸或上半身浮肿、小便不利 、恶风发热等,常加用桂枝、杏仁、茯 苓、泽泻、车前子等。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麻黄3-10克,葱白连须3-7个。 用量用量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葛根 麻黄 葛根 组成组成 麻黄:性温辛散,乃太阳经药,功能开闭发 汗,善解在表之风寒。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葛根:性凉味辛甘,归脾、胃经,善于发 汗解肌退热、升发阳明之清气而生津止渴 。 麻黄:开腠发汗, 宣肺平喘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葛根:发汗解肌, 升发脾胃 升散发汗、 解表祛邪 1.用治外感风寒、卫气郁闭、经气不利、津 液不布、肌腠失于濡养所致的发热无汗、恶 寒恶风、项背强直等,即所谓“太阳伤寒兼 项背强几几”,现多取此药对合用姜黄、川 芎、当归等活血药,用治颈椎痛。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麻黄:走太阳,发汗解表,祛寒散风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葛根:入阳明,解肌升清、止渴止利 麻黄:开腠发汗, 祛寒散风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葛根:发汗解肌, 升发脾胃 疏外调内, 太阳、阳明合病 2.宜用于外感风寒、邪气内迫于阳明 之恶寒无汗、发热口渴、下利等证,即 所谓太阳阳明合病。方如伤寒论葛 根汤,现也用于冬时胃肠型感冒。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麻黄3-10克,葛根10-15克。 用量用量 荆芥-防风 药对出处摄生众妙方 荆芥 防风 组成组成 荆芥: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偏于发散上焦 风寒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防风:气味俱升,性温而润,偏于祛周身 之风,且能胜湿。 荆芥: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防风: 发汗力较缓, 四季外感风寒者均可 1.用于四季感冒,表寒表热皆可选用。表 寒常与羌活、独活、白芷、细辛、川芎等同 用,表热常与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等合 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荆芥:轻扬透散,祛风止痒,引邪外透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防风:为祛风之圣药,散风以止痒 荆芥: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防风: 疏风止痒, 解表散邪 2、用于风疹(类似荨麻疹),常与蝉蜕、 紫草、薄荷等合用; 用于皮肤瘙痒,常与土茯苓、苦参、赤 芍、等同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 风疹块“.“瘾疹“.“皮肤栗疹“.多为外感风热 之邪,郁于肌表,毛窍闭塞,不得宣泄,化热伤 及阴血而发为疹.以炒荆芥穗.炒防风疏风 止痒,解表透疹.炒荆芥穗入血分,清散血分 郁热,引邪外透,防风走气分,为却风圣药.散 风以止痒.有过敏病史及指症者,与过敏煎( 银柴胡.五味子. 防风.乌梅.生甘草)伍用,其 效更加 荆芥: 3.3.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防风: 二味炒炭,取色黑能入血而胜 赤之意,以收止血之功 3、各种出血。因寒因热均 可选用,常配入各类汤方中应 用应以炒炭入药。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荆芥10-15克。防风10-15克。 用量用量 荆芥和防风伍用.名日荆防散.说:“荆芥.不似防风气不轻扬,驱风之 必入人骨肉也,是似宣散风邪,用似防风之 必兼用荆芥者,似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荆 芥发汗散寒之力较强,防风却风之功较胜. 二药参合,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却经络中之 风热,故凡四时感冒,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全 身疼痛之症,均可配伍应用.若属外感表证, 用麻桂(辛温解表之重剂)嫌热 ,嫌猛,用银 翘嫌寒时,荆防(辛温发表轻剂)用之最宣. 防风-白芷 防风 白芷 组成组成 防风:为通治风邪之要药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白芷:能发散风寒、通窍止痛 防风: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白芷: 祛风止痛 用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等证 ,可与荆芥、辛夷等合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防风: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白芷: 散结止痛消肿 4.也用治疮疡痈肿,临床常与清热解毒、 消肿溃坚药配伍,方如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饮。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防风10-15克,白芷10-15克。 用量用量 紫苏-香附 香附四两 紫苏四两 组成组成 紫苏:辛温芳香,外解表邪兼能调中理气。 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香附:世称“血中之气药”,能走能守,善于 理气化滞、宽胸解郁。 紫苏: 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香附: 苏叶得香附之助,调畅气机 香附借苏叶之升散,以祛邪 1.治疗胃肠型感冒,常可合 用陈皮、生姜、杏仁、半夏、 藿香等同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2、用于妊娠呕吐、腹胀者,仅选用紫苏梗 和香附二药,研末为散,煎水服用,即可收 效;兼见胎动不安者,每合用砂仁、陈皮、 白术等理气安胎之品。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紫苏10-15克。香附10-15克。 用量用量 紫苏-生姜 紫苏 生姜 组成组成 紫苏:散表邪而清头目,泄肺气而通腠理, 专于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 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1.1. 生姜:辛温,能发散在表之风寒,虽能发汗 但作用较弱 紫苏: 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1.1. 生姜: 散寒解表 1.用治感冒风寒,证见恶寒 发热、头痛鼻塞,或兼见胸闷 呕逆等疗效确切。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紫苏: 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2.2. 生姜: 解鱼蟹的作用 2、用治食用鱼蟹中毒,证见腹痛腹 泻,二味入绿豆中煎煮,频频少量饮 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紫苏叶10-15克,生姜4-5片, 用量用量 葱白-淡豆豉 葱白 淡豆豉 组成组成 葱白:辛温,通阳而能解表祛寒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淡豆豉:辛甘,宣郁而解表除烦 通阳 宣郁 解表 发汗 气和性平、辛温而不燥、发汗而不烈, 且不过汗伤津。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 用于微感风寒、卫阳郁遏、肌膜 密闭、肺气郁滞、清窍不利之无汗恶寒 、头痛鼻塞、声重而喷嚏者;也可用于 感冒轻证,寒热不著或年老体弱者。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葱白连须3-7个,淡豆豉10克。 用量用量 辛夷-细辛 辛夷 细辛 组成组成 辛夷:助清阳上行于头面,祛风邪、通鼻窍 之功最佳,为治疗鼻疾之要药。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细辛:气盛味烈,清而不浊,能通达周身 之阳气,宜郁滞面通诸窍 辛夷:通鼻窍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细辛:通阳 升达气机、 通利鼻窍 用于感冒风寒所致的头痛头胀、 鼻塞不通以及鼻流浊涕、不闻香臭等证 。现也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用治头痛,多因急慢性鼻炎、鼻窦炎 、鼻旁窦炎以及鼻息肉等所引起者。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辛夷5-10克,细辛3-5克。 用量用量 苍耳子-辛夷 苍耳子 辛夷 组成组成 苍耳子:辛苦而温,专人肺经,能使清阳之 气上行颠顶,有散风通窍之功并能燥湿 止痛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辛夷:辛温,也为肺经之药,能上走脑舍 、祛风通鼻、散寒止痛 苍耳子:开腠发汗, 宣肺平喘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辛夷:发汗解肌, 升发脾胃 散风寒 通鼻窍 用于鼻渊,偏于风寒者合用细辛 、白芒、防风等;偏风热者,可与薄荷、 黄苹、连翘、菊花等合用。对于慢性鼻炎 、鼻窦炎、鼻旁窦炎以及鼻息肉等鼻疾, 也可随证配伍应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用治风寒感冒之头痛鼻塞、不闻香臭、 流涕不止等,常合薄荷、白芷等合用,方 如重订严氏济生方苍耳子散。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苍耳子10克,辛夷15克。 用量用量 防风羌活 防风 羌活 组成组成 防风:祛风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羌活:胜湿 祛风散寒, 又善胜湿 止痛 用治外感风寒湿证。对于痛偏脑 后的所谓奏效尤著,也可合桂枝及葛根 等同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二者均主升散,小剂量配伍应用时,有 一定的升脾气作用。同时,还可取其辛 散之性,以防补药过度滋腻呆滞。 2.2.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用于脾虚下陷之证,但须与健脾 药配伍同用药力发挥而获补脾升阳之 效。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防风10-15克,羌活10-15克 用量用量 紫苏藿香 紫苏 藿香 组成组成 紫苏:芳香气浓,外则开皮毛、通腠理而人 肺经,有疏解风寒之功;内则开胸腹、化 湿浊而入脾胃,具调理中焦湿浊气滞之用 。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藿香:气味芳香而不猛烈,温阳而不偏燥 热,除能解暑发表外,更以化湿和中、醒 脾开胃为长 紫苏: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藿香: 化湿理气、 和胃止呕 用治湿浊停中、脾胃气滞之胸闷 气痞、脘满纳少、恶心呕吐,或霍乱腹 痛、呕吐泄泻,可合用佩兰、厚朴、半 夏、茯苓等化湿和中之品。方如和剂 局方藿香正气散。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用治伤暑伤湿或伤风伤寒表证所致恶寒 发热、倦怠兼见胸闷呕恶等湿阻中焦者 ,以本药对单独应用,也颇具良效。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紫苏10-15克,藿香10-15克。 用量用量 桂枝生姜 桂枝 生姜 组成组成 桂枝:辛甘温,功专解肌散寒、温经通阳 1.1.配对机理配对机理 生姜:辛而微温也具发汗解表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但发汗 之力较弱,每与麻黄、甘草 等合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桂枝与生姜又均可走里,以生姜温胃散寒、 蠲除水饮为主,桂枝温通阳气为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