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2015年10月25日 EICU 张刘会 内容提要 v一、多重耐药菌的基本概念: MDR/XDR/PDR v二、常见多重耐药菌及其临床特点 v三、耐药菌的监测和预防控制 1、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2、合格的标本是提高病原微生物培养价值的保 证 3、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反馈流程 4、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反馈 5、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 v基本概念 v一、MDRO(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对三类及三类以上抗 菌药物耐药 vXDRO(广泛耐药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Organism)对除1或2种(粘菌素 或替加环素)外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 vPDRO(泛耐药菌,Pandrug-resistant organism)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 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 v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v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v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ESBLs) v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 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v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v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v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临床特点 vMRSA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v 85的MRSA发生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 )。 v流行趋势: v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资料:1999-2005年 v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9.93,并对 许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升高的趋势。 v金葡菌感染的主要部位:皮肤软组织、手 术切口、呼吸系统、血液系统。 vMRSA感染的暴发流行常出现在ICU、新生 儿病房、产房等科室。 vMRSA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扩散,其中最重 要的途径是通过污染的手,尤其是医务人 员的手传播 v一旦被确认为MRSA,应报告对所有的-内 酰胺类抗生药物耐药,包括头孢菌素和亚 胺培南,(无论其体外试验的结果敏感与 否。 v目前,治疗MRSA首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 。 v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斯沃)也有较好敏 感性。 v警惕VRSA的产生:国外已有报道,我国h - VRSA(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 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20世纪50年代伦敦医院首次分离。 vVRE主要引起院内感染,分离率逐年上升 。 v美国CDC资料: VRE的院内感染从1989年 的0.3增加到1999年24。 v我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资料: 1999-2000年VRE占肠球菌的4.29, 2007年7月占VRE占肠球菌的6.5 2010年CHINET网(统计图) v暴发流行多发生于ICU和血液病房等患有危 重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所致感染 死亡率均高。 v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天然耐药或 诱导耐药。 肠球菌对头孢菌素,链阳菌素类,克林霉素和 SMZ/TMP 可在体外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因 此对上述药物不应该报告为“敏感”。 VRE的耐药基因可以转移给其它G+菌,如金葡 菌等。2002 年美国在一例患者的足部溃疡中同 时分离出VRSA、MRSA 和VRE。 vVRE的治疗药物 vVRE的治疗药物的选择范围很窄,困难很 大,一旦发生感染,则抗生素治疗无效。 连续性地输入高剂量的氨苄西林(20g/ d) 或氨苄 西林/ 舒巴坦(30g/ d) ,并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 治疗VRE 菌血症, 有成功地治疗6 名病人的报告 。 做好VRE 感染患者的隔离。 ESBLs: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 v目前产ESBLs的细菌以肠道菌多见:如大肠 埃希菌、克雷伯菌。近年来临床上也从铜 绿假单孢菌、不动杆菌、阴沟杆菌中分离 到ESBLs vESBLs的实验室测定 v临床常用测定方法:双纸片协同法 头孢他啶耐药 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敏感 头孢噻肟耐药 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敏感 vESBLs不仅可以水解老的内酰胺类药物 ,而且可以水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 而产生耐药作用。 vESBLs的耐药基因编码经常和其它耐药基因 联结,如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耐药基因, 因此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产生耐药。 vESBLs的治疗 v-内酰胺/酶抑制剂:派拉西林/他唑巴坦、 v头孢派酮/舒巴坦 v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安培南(泰能) v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头霉素) 不动杆菌的特点 v1986年巴斯德研究院的Bouvet通过DNA杂 交技术将不动杆菌属分为6个基因型,其后 又有学者发现和补充为19个基因型,其中7 个已命名。 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致病性较 强,而且根据表型很难区分,所以把它们统称 为醋酸钙复合鲍曼不动杆菌。 在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动杆菌绝大数为醋酸 钙复合鲍曼不动杆菌,其它菌种引起的感染比 较少见。 v不动杆菌属广泛地分布于土壤、水等自然环境中 ,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如自来水管道,各 种导管、去污剂等。 v该菌属亦普遍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各用具的分离 情况与该病区环境卫生、消毒措施严格程度有关 。 v据湘雅医院调查,烧伤病房环境及物体表面不动 杆菌属携带情况发现,在培养出58株不动杆菌属 中,感染创面占35.8 %、门把手21.4% 、水龙头 20.0% 、热水瓶塞22. 8% 。 v在人体的皮肤表面、结膜、口腔、呼吸道、胃肠 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也常常可以分离到。 vAB生存能力强,在干燥物表上平均生存时间 分别为27天左右。该菌耐低温、湿热和紫 外线,对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强。 v AB是院内感染常见机会致病菌之一,主 要侵犯免疫抑制、身体虚弱以及有严重疾 病的患者,尤其是ICU 的患者。 vAB具有强大的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能力 。 v 1996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离的AB对于 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不到5%,2004年CRAB 急剧增加,在ICU,AB对亚胺培南的耐药 率高达55.4%,而在普通病房也达到20.2% 。 2007年CHINET监测网的数据表明:我国临床 分离的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 达到35.3、39.9。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8(5)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v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v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 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v耐药菌传播增加: 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 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 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 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v多重耐药菌( MDRO )感染后果: -病死率增加 -医疗花费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v多重耐药菌,在今后一段时间或将成为医 疗纠纷的焦点和元凶! v遏制细菌耐药: 1.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2.感染控制手段不可忽视! v加强MDRO的监测是控制耐药菌传播的基 础 如何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v1、能用低级的尽量不用高档抗菌药物。 v2、抗生素分级管理: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v 住院医师-只能开非限制使用的药物,如一 v代头孢 v 主治医师-可以开限制使用药物,如二代头 v孢 v 主任医师、专家会诊后-才能开特殊使用药 v物,如万古霉素、美洛培南 v3、临床医师应依据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 菌药物(在微生物培养结果尚未报告前往往先采 用经验用药)。 v如何理解经验用药: v 不是某一个医生习惯用某种药的经验 v 应该是一个病区或一个医院根据某抗菌药 物耐药情况决定的经验用药。 v微生物室至少每半年要提供一份本院各种 抗生素的耐药状况。 v 充分发挥细菌涂片的作用 建立耐药菌预警机制 v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 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v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v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 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v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 应当暂停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v来源: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 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加强MDRO的监测 v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v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v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v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v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v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v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v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v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v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v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v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v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v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的通知(2011.1.17) 如何开展监测工作! v提高送检率是开展监测的基础 如何开展耐药菌监测工作! v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v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要求: v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0%。 v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v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率不低于30%; v督查方法: (1)抽查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病例。 (2)通过HIS系统,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3天的 病例病原学送检情况。 v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高质量微生物 标本送检率,实在太低。 故在此呼吁,各地医院 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尽 快将微生物标本,尤其 是血培养送检,积极、 主动地纳入“医院感染 管理的质控指标”,共 同为抗菌药物科学管理 做出贡献!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v上海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拟设立以下监控指标 v血培养送检指征,即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抽血 培养。 v(1)发热=38.5伴下列一项。 v A.寒战; v B.肺炎; v C.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5天; v D.白细胞1.8万/mm3; v E.感染性心内膜炎; v F.收缩压低于90mmHg; v G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v(2)发热=39.5 合格的标本是提高病原微生物培养价值的保证 提高病原体培养阳性率和准确率 v如何正确的采集标本? 血培养的最佳检出率 v(1)Timing of drawing blood culture(采 血时间)应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发热时, 不要耽搁。因为超过发热峰值后,病原菌 的检出率会随之降低。 1.血培养的最佳检出率 v(2)Number of blood culture sets (采血标本数量 ) v常规标本的采集:双管双套(在短时间内连续 v在不同部位采血两组,每组包括一个需氧瓶和一 个厌氧瓶。) v中心静脉置管血标本的采集 临床医师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 保留导管:外周静脉1套、导管中心1套 拔除导管:外周静脉采集2套 导管尖端5cm进行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 血培养的最佳检出率 v(3)Volume of blood inoculated(接种血液数量 ) v成人每瓶采血10ml,小儿每瓶采血3ml. v(CLSI规定每份血培养为2030ml血液) v(4)Use of resin media(使用含树脂培养瓶) v 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含树脂培养瓶 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v太多的患者在采集血培养时已开始治疗,因此, 最佳经验是常规使用含树脂的培养瓶! 注意事项: v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请勿在 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v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v采集好的血培养瓶最好立即送检,不能立 即送检时应在室温中保存(18小时),不 得置冰箱保存。 2、尿液标本的采集 v无菌采集清洁中段尿 清洁中段尿: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自然排尿,尿 流不间断,留取中段尿,置于无菌容器中运送,及时 送检。 v导尿或膀胱穿刺获得 插入导管后先让尿液流弃15ml再留取培养标本。 v保留导尿的患者,不可以从尿袋下端管口留取标 本,禁止把导尿管与尿袋拔开后收集尿液,也不 可以将尿袋内尿液用于培养。 v立即送检,应在2小时内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 标本可放04冰箱内暂时保存,但4小时内必须 送检 3、切口、创口、脓肿标本采集 v切口分泌物: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 切口2遍,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 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 v封闭性脓肿:对未渍破的脓肿宜用碘酒、 酒精消毒皮肤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 送检;也可于切开排脓时用无菌棉拭子采 样 4、痰标本 v自然咳痰法 v采集清晨痰标本(痰量多、含菌量高),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最长不超过2h。(留 取前刷牙、清水漱口3次,用力咳出呼吸道 深部的痰液至无菌容器内,盖好盖。 v切忌用纸、药瓶、无盖容器留取痰标本! v一般细菌培养痰量每次不少于1ml,TB培 养不少于5ml v气管镜采集法,抽痰法 v注意无菌操作 v痰培养的常见问题 v痰标本质量不合格 痰培养得到的分离菌不是真正的致病菌 痰培养得到多个分离菌,很难确定真正的致 病菌。 v痰标本涂片的重要性 v痰标本分类表 分类白细 胞 扁平上皮细胞 5 25 10 4 25 1025 3 25 25 2 10-25 25 1 10 25 临床微生物室要充分发挥细菌涂片的作用 v痰标本细菌涂片的价值: 区别标本是否来自下呼吸道:鳞状上皮10g个/低倍镜 预测培养结果:合格的标本与细菌培养结果符合率达 到80以上 v粪便标本细菌涂片的价值:观察菌群平衡的窗口 正常粪便以GNS占绝对优势、其次是G+球菌或杆菌 、少量酵母样真菌 v无菌体液细菌涂片的价值: 血液、脑脊液、胆汁、胸腔液、腹腔液 v细菌涂片可预警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以观察到致病结构的菌丝体 培养结果如何反馈? v培养出MDRO v检验科:化验单标记、记录监测结果 向相关临床科室 反馈 通知感染管理科 培养结果如何反馈? v监测结果向临床反馈:电话、院内网、短 信平台、飞信 v感染管理科、护士、医生 v督导、随访 v护士1、挂上接触隔离标识。2、采取预防 、隔离措施 v医生1、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 v药物; v2、开医嘱:接触隔离。 v3、采取预防、隔离措施措施 MDRO预防与控制措施 v(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特别是在ICU、新 生 v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 v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v(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 v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v(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v(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v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技术指 v南(试行)的通知(2011.1.17) v【感控措施(1)】 v手卫生:推广速干手 v消剂,提高依从性 v【感控措施(1)】 v手卫生:推广速干手 v消剂,提高依从性 v要尽量使用酒精擦液! v酒精擦手的优点 v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v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 v更有效 v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v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v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v 不需要水和毛巾 v感染控制,不仅仅是手卫生! v【感控措施(2)】 v接触隔离:MDRO主 v要传播模式-接触! v接触隔离措施1:单间隔离 v尽量选择单间隔离,同类MDRO感染 v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v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 v床旁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参考
- 2025年中考物理全科知识点梳理及预测试题
- 2025年旅游规划师职位招聘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手册
- 2025年节前安全演练试题及答案
- 应急管理机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村级茶园碳汇管理相关法规与招聘考试知识点
- 2025年软件工程师面试指南与历年模拟题解析
- 2025年高级殡葬火化师职业素养与技能面试题详解
- 2025年残联组织建设干事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
- 香囊风寒防治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公务员行政测试题及答案
- 信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池UL1642安全标准解读
- 2025年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奢侈品皮具买卖合同
- 变电站防恐课件
- 2025室内设计私人定制合同全面详细版
- 与欧美网红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湖南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2
- 互操作性标准-第1篇-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