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o 卷 华 中 电 力 2 0 0 7 年第6 期 3 0 0 mw机组运行过程中振动突变原因分析及处理 庄 群 f 国电湖北汉新 发电有限公 司, 湖北 汉川4 3 l 6 l 4 ) 摘 要 : 通过对两次振动 突变处理过程的详尽 回顾和振动特征 的描述 , 简要分析 了 振动发生的原因。实践证 明, 旋转部件 脱落和原叶片设计强度偏低 叶片顶部型线不合理导致叶片断裂是引发振动突变的主要原 因。 关键 词 : 汽轮 机 ; 轴振 ; 振 动 突 变; 原 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 t k 2 6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6 5 1 9 ( 2 0 0 7 ) 0 6 0 0 5 9 0 4 t h e re a s o n an a l y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n s u d d e n c h a n g e vi b r a t i o n o f a 3 0 0 mw t u r b o ge n e r a t o r un i t s z h u a n g q u n 0 引 言 2 0 0 4年 和 2 0 0 6年 汉 川 电厂 2号 机组 在 运 行 过程 中先后两次发生轴振突变现象 , 且都是 3 、 4号 瓦绝 对振 动上升 较快 , 维持在 一个较 高 水平 后稳 定 不 变 ; 瓦振 超 标 , 在 4号 瓦 的轴 向和垂 直 瓦振 表 现 尤为突出。两次振动突变处理的方法大体相同 , 都 是通 过平衡 配重 方式将 振动 降低 至合格 水平 后 , 继 续带 负荷运 行 。 为提高 振动监测 的水 平和 分析 问题 的能力 对这 两次振 动 突变 的处理 过程 做 了详尽 回 顾 并 对振 动突变发 生 的原 因进 行 了简要分 析 。 1机 组概 况 湖北 汉 川 电 厂 2号 汽 轮 发 电 机 组 为 引 进 型 3 0 0 mw 机 组 汽 轮 机 型 号 是 n 3 0 0 1 6 7 5 3 7 7 5 3 7 7 , 发电机型号是 q f s n一 3 0 0 2 , 励磁机型号 是 z l ws wh, 分 别 由上 海 汽轮 机厂 和 上海 电机 厂 引 进美 国西屋公 司技术 制造 。 2号 机组 轴系 有 7个 轴 承 , l 、 2号轴 承 支撑 高 中压转子, 3 、 4号轴承支撑低压转子 , 5 、 6号轴承支 撑发电机转子 励磁机为单支撑结构。 2号 机组轴 系设计 临界转 速值 见表 l 。 表 1轴 系设 计 临 界 转 速 值 r mi n 收稿 日期: 2 0 0 7 1 1 0 5 作 者 简 介 : 庄群( 1 9 7 1 一 ) , 女 , 广东潮州 人 工程师 2振动现 象及特征 2 0 0 4年 9月 l 1日, 2号机组在正常带负荷运 行时振动突然增大,其中,尤以 3 、 4 、 7号轴振及 4 号瓦振增大最为明显。 检测发现, 在 2 0 6 mw 负荷下, 3号轴振 达 1 5 3 ix m, 4号 轴振达 1 0 8 ix m, 7 号 轴振 达 1 2 1 i x m 4号瓦振水平达 6 8 i x m, 轴 向达 1 2 0ix m。 2 0 0 6年 8月 1 4日晚 9 : 0 5分 , 2 号机组满负荷 运 行 , 3 、 4号 轴 振 ( 绝 对 振 动 ) 突 然 发 生 阶跃 现 象 , 2 、 6号轴振也有小幅爬升 , 5 、 7号轴振下降。其 中 3 号 由 6 1 i x m上 升到 1 0 6 8 ix m 4号 由 5 2 ix m上升 到 9 7 ix m。 从追忆的参数来看 , 当时值班人员没有大的 操作 , 机组运行工况没发生变化 , 机组各参数包括 功率 、 真空 、 主再热蒸汽压力温度 、 差胀 、 缸胀 、 轴位 移 、 轴封压力、 排汽温度等均未发生变化。 两次 突变均在 3 、 4号瓦上 反 映 , 无 论轴振 还 是 瓦振 变化 的绝对值都很大 , 但是轴振的相位变化 不 明显 。阶跃前后 轴振 、 瓦振 比较见表 2 、 表 3 。 表 2两 次 突 变前 后 轴 振 对 比l mld e g 一 5 9 维普资讯 2 0 0 7 年第6 期 华中 电 力 第2 0 卷 表 3两次突变前后瓦振对比 m 3 号轴承 4 号轴承 5 号轴承 6 号轴承 时间 上一0上 一 0 上 一 0上一0 2 0 0 4 6 1 ( 大修后 ) 3 3 1 3 2 7 6 7 6 2 2 4 2 0 0 4 8 3 0 ( 突变前 ) 1 5 1 3 5 1 3 3 5 1 2 3 4 7 1 3 2 2 2 0 0 4 9 1 1 ( 突变后 )5 3 2 4 3 4 3 9 3 1 1 0 9 2 7 5 7 2 4 4 9 1 4 2 4 2 0 0 6 8 1 4 ( 突变前 ) 1 6 1 8 1 9 4 1 4 7 1 6 2 7 2 1 1 6 2 0 0 6 8 1 5 ( 突变后 )4 0 1 9 5 3 4 4 2 3 7 6 2 8 3 1 1 6 l 7 2 4 l 5 3 振动原因分析 3 1 从振 动现象分 析振动 突然增 大的原 因 对 于运行 中的机 组 。振 动 突然增 大 引起 的原 因主要有 : 动静摩擦 、 发电机 负序 电流过大 、 转动 部件飞脱 、 转轴与水接触等。2 0 0 4年 9月 1 1日发 生第一次突变时 2号机组大修后运行不过三个月 时间, 大修后对轴 系曾进行过平衡 。 轴系稳定性不 应在短时间内被打破。若是动静摩擦, 那么在大修 后 的首次 启 动 中就应 该反 映 出来 。而且 机 组正 常 运行中发生动静碰磨 引起 的振动增大初始阶段 振动缓慢增大。 中末期振动急剧增大。 这时通常伴 随有运 行 操作 或 膨胀 、 差 胀 的异 常 ; 调 门开 度 的变 化也会造成轴颈和转子位置变化 。进而引起碰磨。 但从追忆参数看 。 无论第一次还是第二次 , 运行 中 没有任何操作且参数值在正常范围。 因此可排除动 静 碰摩 。 如果发生叶片、 围带等转动部件飞脱 , 振动会 阶跃增加到一个固定值 , 其后不会恢复。 从现象看 , 两 次突变 与此非 常相符 。 大修 中曾对末 三级 叶片频 率进行 过测试 ,除 5 t 5 g两级频率不合格 , 6 t 6 g 和 7 t 7 g级叶片频率均符合厂家要求 ,频率合格。 第 5 t 5 g两 级频 率虽均 不合格 , 与 2号机 组上 次大 修 ( 1 9 9 9年) 所测频率比较还有所上升 , 鉴于我厂 同型的 1 号机组该级叶片组最高频率达到 2 9 2 5 h z 无事故记录, 因此大修中未做处理。 同时。 大修中末 级 和 次末 级 叶片 的超 声 波探 伤检 查 和末 级 叶 片 的 宏 观检 查 均未 发 现 表面 裂纹 。从 大修 测 试 数据 分 析 , 发生叶片 、 围带等转动部件飞脱的可能性不大 , 但从 振动 现象看 , 此种 可能不可 排除 。 至于发电机负序电流过大、 转轴与水接触引起 振 动突变 , 从 现 象上看 。 不相符 。 可排 除。 3 2 从检测 的数据 分析原 因 表 2数据显示 。第一次振动阶跃 。 3 、 4号绝对 轴振的幅值变化量是 6 0 7 0 m,相位没有发生变 化。第二次振动阶跃 。 3 、 4号绝对轴振的幅值变化 一 6 0一 量是 4 0 m左右, 3号瓦相位发生较大变化。瓦振 方面 。 4号瓦的垂直和轴向振动尤为突出。 4号瓦的 轴向振动两次分别达到了 1 0 9 m、 7 6 m。 从理论上来说 。 引起轴承座轴 向振动的原因有 四个 方面 : 轴颈承力中 tl , 沿轴向周期性的变化 : 轴承座支承刚度不对称: 轴颈承力中 tl , 线与轴承座几何中心不重合 : 轴承座轴向共振。 除轴承座轴 向共振其频谱主要表现为 2 x。 而 实际测试数据为基频。 此原因得到很快排除。 其它 原因 。 对于 2号机来说都有可能。2号机组大修时 曾发现低压缸存在严重的不均匀沉降 。 内缸严重跑 偏现 象。这会 造成缸 内抽汽 管 系连接应 力 的改变 、 支撑台板地脚螺栓松弛 、台板滑动面存在间隙、 滑 销 系统 卡涩等 现象 。从而造 成低 压缸死 点不死 , 膨 胀不畅 进而引起低压缸轴承座动刚度改变而造成 机组轴系平衡的恶化。 表 2 、 表 3的数据显示 机组轴振 、 瓦振均以基 频分量为主。 无其它较大的异常分量 , 因而其振动 为普通 强迫振 动 。由此可 以推 断 , 引起 机组振 动 异 常的原 因是轴 系平衡 的突然 恶 化 其直 接原 因应 为 旋转件脱落或轴承支承状态突变。 4 振动处理过程 4 1 第一 次突变 发生后 的处理 2号机是刚大修完的机组 , 大修 中有关叶片频 率 的测 试数据 都正常 , 分析认 为 叶片 断落 的可能性 不 大 振 动 突变 可 能与 轴 承支 承状 态 突然 恶 化有 关 。加上用电负荷需求较紧, 只在高负荷时对机组 振动进行全面测试 。 停机前做了打闸 、 挂闸的升降 速试验 。 检查机组升降过程中轴系振动的变化 。然 后进行了两次平衡加重 , 就重新启机运行了, 并未 作汽轮机揭缸和内窥镜检查。从升降速波德图看 , 1 7号瓦无 明显异常振动 : 大负荷轴振 、 瓦振也是 以基频 分量 为主 。 无其 它较 大异 常分量 。通过 两次 动平衡处理 , 机组整个轴系轴振及瓦振均降至合格 范围, 平衡效果 良好 , 满足了机组安全运行的要求。 动平 衡 处理数 据见表 4 、 表 5 。 4 2 第二 次突变 发生后 的处理 2 0 0 6年 8月 1 4日第 二 次 突变发 生后 , 首先 是 加强了对振动有关的运行参数 的监视 , 其次是对主 机轴振 、 瓦振 、 振动频谱进行详细测试 分析 、 判断 此次振动突变产生的原因。 维普资讯 第2 0 卷 3 0 0 mw 机组运行过程 中振动 突变原 因分析及 处理 2 0 0 7 年第6 期 表 4 2号机组第一次突变后动 平衡过程及轴振 pm - d e g 工 况l ab s 2 ab s 3 ab s 4 ab s 5 ab s 6 ab s 7a bs 3 0 0 0 r mi n 9 1 4 6 8 1 _ 5 9 1 4 8 _ 3 9 1 5 9 7 3 2 6 5 1 9 5 3 6 _ 2 5 1 第一次加重 1 o 5 71 1 o 0 1 1 1 6 5 91 4 4 p 1 0 0z 2 1 0 第二次加重 p 3 = 2 7 5z2 9 5 8 7 6 5 6 8 6 7 63 7 8 6 8 p 4 = 2 7 5z 1 2 o 2 7 5 mw 8 8 5 6 2 7 8 5 7 8 7 9 8 4 表 5 2号机组第一次突变后动平衡过程及瓦振值 i l m 工况 第一次加重 p 3 = 3 8 0z 2 0 p 4 = 3 8 0z 2 o 0 p z =1 0 0z 2 1 o 第二次加重 p 3 = 2 7 5z 2 95 p 4 = 2 7 5z 1 2 o 2 6 0 mw 一 0 8月 1 6 日 2号机 组停 运 打 开低 压 缸人 孔 门 检查末级叶片。 因排汽缸内温度较高 , 湿汽太重 , 检 修人员没有进入缸 内。 仅在缸外用 电筒查看 。 未发 现异常 。 根据 对 2号 机组振 动特性 的了解及 所检测 的数据 分析此 次 突变产 生 的可能原 因是 旋转 部件 脱落及 轴承支 承状 态恶化 。 特别 是从 表 6所 测瓦振 数据看 。 3 、 4号瓦 的 瓦振 相位 完全 反 向 ,端部 叶 片 断落 的可能性 极大 。 虽然 检查末级 叶片没有 发生 断 落 。 但 不排除 其它级 叶片 断落 的可 能 。无 论是 旋转 部件脱落还是轴承支承状态恶化 , 所引起的振动都 是基 频 分量 为 主 。 属于 普通 强 迫振 动 的 范 围 。 那 么 采取降低激振力的处理方法应该是有效的。而且 。 第一次 突变发 生后 的处理 。 也证 明这 种方 法是 可行 的。根据年度检修计划 。 2号机 在 9月就有一次小 修机会 。那么目前采取平衡加重方式降低振动, 维 持机组运 行 得 到上下 一致认 可 。 表 6 2号 机 组 第 二次 阶跃 后 瓦 振 测 试 i m -d e g 考虑到 3 、 4号轴振 、 瓦振 的大小 决定在汽轮 机低压转子侧加重。加重后, 在大负荷下 , 3 、 4号轴 振均降至 8 4 m 以下 ,瓦振降至 4 1 m以下 , 7号 轴振较大 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带负荷后, 整个轴系 的轴振 、 瓦振均进一步降低 , 所有轴承振动全部降 至合格水平。 平衡处理过程及数据见表 7 、 表 8 。 表 7 2号机组第二次突变后动平衡过程及轴振 t t m 工况l ab s 2 ab s 3 ab s 4 ab s 5 ab s 6 ab s 7 ab s 第一次加重 p 3 : 3 6 0l 2 9 0 9 6 6 4 1 0 7 8 2 3 9 5 0 1 3 7 p 4 =l 81 z 7 9 + 2 2 0z 1 3 5 3 0 8 mw 1 0 2 71 8 4 8 0 4 9 5 4 1 2 3 表 8 2号机组第二次突变后动平衡过程及瓦振 i t m 工况 方 向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第一次加重 上 6 7 3 2 2 5 1 2 p 3 :3 6 02 9 0 3 o 2 1 1 2 3 1 p 4 =1 81 7 9 + 2 2 0 _1 3 5 0 4 5 2 6 1 4 1 0 上 41 2 5 3 2 1 3 3 1 0 mw 一 1 5 2 6 2 8 2 7 0 2 8 2 7 1 5 4 3 2 伽i6年 9月小修 处理过 程 4 3 1 揭缸 及 内窥镜检 查 机组停运强制快冷后。 目检低压转子末级叶片无 断裂 打开低 压 2 号 内缸调端近 8 号低加抽汽 口的端 板用内窥镜仪检查,发现次末级动叶有断裂现象, 决 定揭缸检修。揭开低压外缸及 2号内缸检查, 调端次 末级动叶有两片顶端断裂缺失 ,从断口痕迹来看, 标 号 为 wc 3 8 c g 8 的叶 片应是 最 近一次 断裂 的 。 标号为 wc 3 7 c j 9 3 3 1 的叶片应 是先前断裂的 。 叶片 断 裂情 况如 图 1 、 图 2所 示 ( 虚线 部 位 为 叶片顶端 断裂缺 失部 位 ) 。 进 汽 边 出 汽 边 图 1 低 压 转 子 调 阀 端次 末级 4 4号动 叶端 部 正 视 图 进 汽 边 t 0 l 0 l 出 汽 边 图 2低 压 转 子调 阀端 次 末 级 3 1号 动 叶 端 部正 视 图 用 内窥镜在 8号低加壳体底部发现一块动叶 一 61一 : 。 : 2 “ m : 2 h 上 一 0上 一 0上 维普资讯 2 o 0 7 年第6 期 华 中 电 力 第2 0 卷 断 片 , 受 内窥 镜 探测 线 长度 的限 制 , 只能 探 测 到 8 号低加壳体抽汽口附近的有限区域。 检查调端次末 级静 叶及 末 级静 叶 没有 卡 住异 物 ; 检 查凝 汽 器 汽 侧底部及冷却管束 , 也没有找到叶片断片。 这次, j 揭缸和内窥镜检查的结果 , 证实了我公司 两次振动突变发生的原因都是因端部叶片断落引起。 4 3 2 末 级叶 片测频及探 伤 当发 现调 阀端次末 级有两 片叶片截断后 。为了 解断叶片的频率 范围是 否还在安全运 行 区域 以及 整组 叶片是否还 能安全 运行 特对 断叶片及周 围叶 片进行了频率抽检。 测试表 明: 断 叶片一 阶频率 明显 高于完好叶片,超出厂家提供的合格范围 ( : 1 3 4 1 7 4h z ) , 二 阶频率 没有 明显异 常 , 测试 数据见 表 9 。 表 9 次末级叶片测频数据hz 叶片测频 后 对 低压 转子调 阀端 和 电机端末 级 及 次末级动 叶表 面均作 除锈抛 光处 理 对 叶 片全部 作 了超声 波探伤 检测 。 通 过对末 级和次 末级 叶片 的 超声 波探伤 检查 和末 级 叶片 的宏 观 检查 , 均未 发现 表 面裂纹 , 只是末 级 叶片端部 出汽侧 和靠 近根 部进 汽侧有一定程度的汽蚀 次末级叶片端部出汽侧有 一 定程度 的汽蚀 。 4 3 3断 叶片处理 方案 我 厂 2号机 为 上 海汽 轮机 厂 生产 的引 进 型 的 第 4台机 组 而 上汽厂 生产 的引进 型的第 1 1 6台 机组 ,其次 末级 叶 片尾段 距 叶顶 约 7 0 h 1 h 1 处 普遍 存 在易断 裂 的隐患 , 其 主要原 因在 于次末级 叶片尾 段 距叶顶 约 7 0 h i h 1 段采用 了直 叶片型线 。 目前上 海 汽轮 机厂 只有 新 型 的次 末 级顺 扭 转 叶片,若只将断裂的两片叶片更换为新型叶片, 上 汽厂无此经验 , 不建议实施 ; 若要求上汽厂再按老 型叶片生产 几片后 再行更 换 , 则有 两方面 的考 虑 因 素: 一是生产周期长 二是更换为旧型叶片后 , 叶片 断裂 的隐患未消 除 。 鉴 于上 述 原因 , 双 方达成 共识 : 在未发现新 的更大的缺陷的前提下 , 对 2号低压转 子断裂叶片不作大的处理。 考虑到检修前机组振动 情 况正 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南艺复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会议室租赁服务协议书
- 工业自动化设备采购及安装协议
- 质量控制检查清单与改进指南
- 有关商业房屋租赁合同新3篇
- 海员划船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洛阳生产安全员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城市规划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库测评真题5套含答案
-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药物分析(110)(正高级)试卷及解答
- 胎盘早剥护理查房
- 脑梗死2025诊疗指南
- 耳前瘘管继发感染诊疗要点
- T-YNX 002-2025 葡萄组培脱毒快繁技术规程
- 衣服投标供货方案(3篇)
- 公司电脑补贴管理办法
- 中石化对供应商管理办法
- 2025版安全生产法全文
- 《山居秋暝》(王维)测试题带答案
- 甲状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 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发改投资20252129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