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自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自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自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自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自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 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 2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 情而取得的。 英卓别林 3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 愿意去冒险的人。 美卡耐基 20世纪初,飞机还不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最初从事航空事业的人们用生命探索、开辟出 一条条新航线。 本文作者是撒哈拉航线的一位飞行员,在 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中。在 各种救援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 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详细记述了他在 沙漠中的各种情形。 写作背景 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 的1/3是沙漠。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 生命,有“荒沙”之称。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 常出现。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 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资料链接 举目望去:天,是高阔辽远的;地,是沉厚安静的。 导入新课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 沙漠,一直固执地拒绝着人们的打扰。酷热干 燥,是它的性情;风声沙动,是它的语言。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家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 涵。 过程与方法: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 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学习目标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增加语言积累, 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圣埃克絮佩里: 法国作家 ,飞行员,航空家。其作品畅 销却不媚俗,笔致雅洁,趣味 纯正,意境高远,格调悲怆深 沉,显示出理想宏博、开拓进 取、坚毅卓绝的人格魅力。他 赞美崇高的自然和人类精神, 名言:唯有精神吹拂泥胎,才 能创造出大写的人。 圣埃克絮佩里 作者简介 第一部作品南方邮航 发表于1929年,接着夜航 (1931年)获得法国有威望的 费米娜奖;人类的大地( 1939年,英语版译名为风沙 星辰)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 大奖;其后在美国发表空军 飞行员(1942年)、给一 个人质的信和小王子( 1943年)。 1900年生在法国里昂; 1921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1926年加入法国一家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 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 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 1944年执行第十次飞行侦察任务时消失于地中海 上空,从此一去不返。 “蓝天白云的耕耘者” 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 圣埃克絮佩里的主要作品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东西长达 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 9,600,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是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 物生长的地方之一。“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 阿拉伯语,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 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 。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以前 。 硌( ) 犁( ) 筛( ) 真谛( ) 乙醚( ) 虫豸( ) 打嗝( ) 噎住( ) 躯壳( ) 脐带( ) gg l l shishi dd mm zhzh gg yy qioqioqq 读准字音 大限:指死亡的期限。 乙醚: 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极易 燃烧。医药上用作麻醉剂。 犁铧:翻土用的农具。 虫豸: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 喻碌碌无为的人。 词语解释 说出成语 1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 斗智斗勇 2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 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 芸芸众生 3自以为是自己是正确的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以为是 4死在值得死的地方。指 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死得其所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说说“我”在沙 漠中遇到了哪两大困难? 寒冷和缺水 2.我采取了哪些应对沙漠困难 的办法? 埋在沙子里躲避寒冷, 用露水来湿润喉咙 3.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 么好处? 更亲切感人 让读者产生 身临其景的感觉 3、面对困境,“我”的思想情绪 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痛苦 : 绝望 : 平静 : 乐观 : 没有水汽干渴寒风的鞭打。 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 那样忍受鞭打。 一种超越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 乐观中的幸福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精读课文,探究人物美点 1、交流文中富含人生哲理的句 子,评论“我”是个怎样的英雄 形象。 热爱生命、珍视生 活,勇于为事业而牺 牲;满怀 激情、执着 追求;热爱人 类, 富有责任感 六 “我”所认为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重点研读13、16、19段) 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过程中, 承担生命的责任,寻找人生的真理,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 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 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 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 责任。 品味语言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 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写出了在生命面临缺水和寒 冷双重威胁下死神即将来临的感觉 。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 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 犯。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 贴切 地描述出夜晚沙漠寒风 对生命的威胁。 4.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 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 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表达一种为事业而牺牲 , 死而无憾的心情。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 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 理。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 切地写出飞行员的期待:寻找真 理,探索人生意义。 1、主人公遇到了什么具体困难? 困难:干渴、寒冷。 2、他采取了什么对策克服困难? 喝乙醚、酒精、挖坑,用沙子把身体埋起 来。 课文讲解 3、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感觉平静,一 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除了你们的痛苦 ,什么我都不在乎了我不抱怨我没有 一点儿遗憾 。 4、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转变为平静 乐观呢? (1)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 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 对人类的责任感。 (4)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 所以他不抱怨。 热爱生命热爱生命 意志坚强意志坚强 缺水缺水寒冷寒冷寒风寒风 幻影 疲倦、错觉 呼吸困难 对生命 对事业 痛苦 、绝望 平静 、乐观 1、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 2、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 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 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 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疑难解析 不是。 3、阅读全文,用文中表述回答作者坠机 后遇到的困难。 (1)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2)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3)感到呼吸困难。 (4)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4、在这些困难中,作者有了哪些生理 上的不适? (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5、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 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 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 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 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 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 生命改变航向。 1 1、2007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感动中国颁奖词 : 英雄试飞员李剑英 能力拓展 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 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李 剑英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 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 剑英壮烈牺牲。 长空英灵,山河同在。 2、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一场突如 其来的灾难令成千上万的生命在瞬间消逝,数 万群众生死不明,百万群众有家难归。 看看他 们面对灾难时的艰难处境。 地震中幸存的小生命 那些鲜活的生命曾经同我们一般欢笑、劳作, 但在那个瞬间,他们永远告别了亲人、朋友。 汶川大地震中折翅的“白天鹅” 中国加油,四川加油 与汶川心连心 1、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大无畏 的英雄呢? 作者不仅仅是在与自然界抗争,也是在 进行着自我内心的抗争,虽然他并不能说是 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然而不管怎样,他都 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勇敢的人。 正如他的同事吉尧梅时所说:“当他以造 物的名义和死亡可能抗争的时候,就是勇敢 的人。” 讨论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 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2、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举世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 ,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 奠基人,相对论“质 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 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 者。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 1910)俄国作家,自传体小 说三部曲:童年少年 青年。他被称颂为具 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 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吴玉章,名永珊,字 树人,号玉章。他是近代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 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是 中共“五老”之一。主要著 作有辛亥革命 历史 文集 吴玉章回忆录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 )河北丰宁人。现代著名 诗人,作品热情奔放,富 有号召力。 主要作品有 投入火热的斗争, 致青年公民。雪与山 谷将军三部曲甘 蔗林 青纱帐昆 仑行。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 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 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 运尽一点点责任。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懂得遇到困难要继续 前进,而不是畏缩退让。要不怕困难,勇于克 服困难。 课堂小结 1、给下列红色字体注音。 乙醚( ) 虫豸( ) 脐带( ) 真谛( ) 噎( ) 硌( ) 筛糠( ) 犁铧( ) m zh g l hu shi kng d y q 课堂练习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 碌无为的人。 (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 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大限 虫豸 筛糠 芸芸众生 3、本文节选自_,作 者是 _作家_ , 其代表作有_ 、 _等。 4、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 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 写“_。” 人类的大地 法 圣埃克絮佩里 空军飞行员 小王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拓展阅读 “海市蜃楼”是太阳光遇到不同密度的空气 而产生的折射现象。 在大沙漠里,白天,太阳使沙表层气温迅 速上升,加上空气传热性能差,无风时,垂直 方向气温差很大:上冷,空气密度大;下热, 空气密度小。当太阳光从高空密度大的空气层 进入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层时,光的速度发生变 化,产生折射,从而将远处的绿洲映射到人们 面前,使人们产生一种幻觉“海市蜃楼”。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唐白居易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 唐温庭筠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伏懒。 唐岑参 我国古典诗词中关于沙漠的诗句。 逆境人生多宝贵, 豁然心境对周围。 阳光笑脸无骄意, 阴布愁云去弃尘。 冷静坚强诚等待, 漫长期盼倍奇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 得深沉。 艾青 小王子一个飞行员因飞 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他 在那里遇见了小王子。六年后, 他讲述了这段奇遇故事。 以偏见与成见的危险,人生 探索的启迪,勇于承担责任的重 要为主题,在小说中小王子象征 着希望、爱、天真无邪和埋没在 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孩子般的灵慧 。 作家名品 小王子简介 人类的大地从航线说到 同志,飞行、飞机和行星、绿洲 、沙漠、沙漠中心,最后归结到 人。 贯穿这些文章的线索是飞行 员的感受、激情和思索,是一种 崇高的“使命感”,是作者对友谊 、责任、勇气、毅力的颂扬,是 对人类、文明、战争、品质的深 层思考。 作家名品 人类的大地简介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 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 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 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 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 光荏苒,执著地一路欢歌。 我们虽然不能像圣埃克絮佩里一样翱翔蓝天 ,但是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由自己的生命追求! 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鹰击长空,搏击风雨。 课后作业 二、 1、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 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 是作者所面临危险的真实写照。 2、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 ,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研讨与练习答案 3、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 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 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 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 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 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 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 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 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 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三、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 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 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讲一讲中外 探险家的故事 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 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 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 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 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 。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 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 象和冰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