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红军长征课件2川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红军长征课件2川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红军长征课件2川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红军长征课件2川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红军长征课件2川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红军长征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穿过草地(油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 阻?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 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长征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油画) 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 的中心。到1930年,全国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 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 领导人反剿结果 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人数比例 第一次1930.1010万4万约2.5:1毛泽东胜利 第二次1931.420万3万约7:1 第三次1931.730万3万约10:1 第四次1933.230万7万约4:1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1933.950万8万约6:1博古 李德失败 红军反红军反“ “围剿围剿” ”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遵义会议 遵义会上及会后支持毛泽东的人们 后排左起:罗瑞卿、程子华、陈光、邓小平;前排左起:王首道、杨尚昆、聂荣臻、徐海东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战略转移初期,由于实行了退却中的逃跑主 义,中国共产党、红军极度削弱,频临绝境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川滇黔 边广大地区穿插迂回,与敌周旋。 1935.1.29,一渡赤水河,进 入川南。蒋介石急忙调重兵封锁长 江,以防中央红军与川陕地区的红 四方面军会合。结果红军立即调头 向东。 1935.2.1819,二渡赤水河 ,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 义。蒋介石急忙调兵,妄图把红军 消灭在遵义、鸭溪一带狭窄地区。 为迷惑和调动敌人,毛泽东率红军 突然北进。 1935.3.1617,三渡赤水河 ,再入四川古蔺地区。蒋介石误认 为红军主力又要北渡长江与红四方 面军会合,再次调大军在川南长江 沿线布防。 1935.3.2122,四渡赤水河 ,再渡乌江,直逼贵阳。正在贵阳 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前来”保驾 “。红军趁云南兵力空虚之际,在 贵阳附近突然转向西南,在昆明附 近虚晃一枪,调头北上,向金沙江 挺进。 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 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 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 告结束。 毛泽东 1.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四次“围剿” 2.红军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 3.第五次“围剿”的发动 4.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其原因 5.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 6.红军向西突围的失利 长征的开始 1.遵义会议召开时间 2.遵义会议的成就 3.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 1.中央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时间、地点) 3.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长征的胜利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 学习测评 1.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 军 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2.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会宁会师 A. B. C. D. 3. 4.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C.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4.遵义会议后,红军化被动为主动的首次重大军事行动是( )。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飞夺泸定桥 C A C C 5.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转移”指( )。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6.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同点在于( )。 从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全力纠正了错误 毛泽东参加了会议并提出正确主张 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 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A. B. C. D. 7.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伟大的“长征精神”包含着怎样 深刻的内容? C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