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糖代谢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它代谢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是指从G-6-P脱氢反应 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 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 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 条旁路代谢途径。 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G-6-P,返回 的代谢产物是3-磷酸甘油醛和6-磷 酸果糖,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5 -磷酸核糖和NADPH。 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中进行。关键 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磷酸戊糖途径的总反应式: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即六分子G-6-P可生成6分子CO2,4分子F-6-P,2 分子3-磷酸甘油醛和12分子NADPH。 6CO2 + 12NADPH + 12H+ + H3PO4 G-6-P + 12NADP+ + 7H2O 阶段1. G-6-P氧化分解生成5-磷酸核酮糖,产生2分子NADPH 全部代谢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6NADP+ * 6-磷酸葡 萄糖脱氢酶 +6NADPH+H+ G-6-P H C OH H C OH HO C H O H C OH H C CH2OPO3 2-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C O H C OH HO C H O H C OH H C CH2OPO3 2- 6 6 6-磷酸葡萄糖酸 C O H C OH HO C H O H C OH H C CH2OPO3 2- H2OH+ O O- C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CH2OH C O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6CO2 + 6NADP+6NADPH 核酮糖5-磷酸 6-磷酸葡萄 糖内酯酶 6-磷酸葡萄 糖酸脱氢酶 6 6 6 阶段2. 5-磷酸核酮糖的基团转移反应过程 CH2OH C O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O H C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磷酸戊糖异构酶 核糖5-磷酸 2 2 核酮糖5-磷酸 CH2OH C O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磷酸戊糖差向异构酶 核酮糖5-磷酸 CH2OH C O HO C H H C OH CH2OPO3 2- 木酮糖5-磷酸 4 4 转酮酶 核糖5-磷酸木酮糖5-磷酸 O H C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CH2OH C O HO C H H C OH CH2OPO3 2- CHO CHOH CH2OPO3 2 景天庚酮糖7-磷酸 CH2OH CO HO C H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2 2 2 2 转醛酶 CHO CHOH CH2OPO32- 景天庚酮糖7-磷酸 CH2OH CO HO C H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PO32- 1CH2OH 2CO HO 3C H H 4C OH H 5C OH 6 CH2OPO32- O H C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果糖6-磷酸赤藓糖4-磷酸 2 2 2 2 转酮酶 木酮糖5-磷酸 CH2OH C O HO C H H C OH CH2OPO3 2- 2 赤藓糖4-磷酸 O H C H C OH H C OH CH2OPO3 2- 2 果糖6-磷酸 1CH2OH 2CO HO 3C H H 4C OH H 5C OH 6 CH2OPO32- 2 CHO CHOH CH2OPO32- 2 果糖6-磷酸 2木酮糖 2核糖2木酮糖 2C3P 2C7 P C2 2C4P C3 2C6 P C2 2C3P 2C6 P C6 P 6 G-6-P 2核酮糖2核酮糖2核酮糖 6CO2 戊 糖 磷 酸 途 径 的 反 应 过 程 12NADPH 全部代谢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1. G-6-P氧化分解生成5-磷酸核酮糖: G-6-P脱氢氧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 酯: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 + NADP+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 NADPH + H+ *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内酯酶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 H2O 6-磷酸葡萄糖酸 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NADP+ 5-磷酸核酮糖+ NADPH + H+ +CO2 H C OH C O COOH CHH C OH C O COOH CH 2 2 OH OH H C OH H C OH H C OH C O H C OH H C OH H C OH C O HO C H O HO C H HO C H H C OHHO C H O HO C H HO C H H C OH H C OH H C OH H+ H C OH H C OH H C OH H C OH H+ H C OH H C OH H C H C H C OH CH H C H C H C OH CH 2 2 OPOOPO 3 3H H2 2 CH CH 2 2 OPOOPO 3 3H H 2 2 CH CH 2 2 OPOOPO 3 3H H 2 2 CH CH 2 2 OPOOPO 3 3H H2 2 本阶段总反应:本阶段总反应: 6-P6-P葡萄糖葡萄糖+2NADP+2NADP + + +H+H 2 2 O 5-P-O 5-P-核酮糖核酮糖+CO+CO 2 2 +2NADPH+2H+2NADPH+2H + + 6-P葡萄 糖脱氢酶 6-P葡萄糖 酸内酯酶 6-P葡萄糖 酸脱氢酶 H20 NADP+ NADPH +H+ NADP+ NADPH +H+ CO2 6-P6-P葡萄糖酸内酯葡萄糖酸内酯 6-P6-P葡萄糖酸葡萄糖酸 5-P-5-P-核酮糖核酮糖 6-P6-P葡萄糖葡萄糖 2. 5-磷酸核酮糖的基团转移反应过程 : 5-磷酸核酮糖经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 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在此阶 段中,经由5-磷酸核酮糖异构可生成5- 磷酸核糖。 非氧化非氧化的分子重排阶段的分子重排阶段 5-P-5-P-核酮糖核酮糖 5-P5-P核糖核糖 5-P5-P核酮糖核酮糖 5-P5-P木酮糖木酮糖(转酮酶的底物(转酮酶的底物) 5-P5-P木酮糖木酮糖+5-P+5-P核糖核糖 7-P7-P景天庚酮糖景天庚酮糖+ +3-P3-P甘油醛甘油醛 7-P7-P景天庚酮糖景天庚酮糖+3-P+3-P甘油醛甘油醛 6-P6-P果糖果糖+4-P+4-P赤藓糖赤藓糖 5-P5-P木酮糖木酮糖+4-P+4-P赤藓糖赤藓糖 6-P6-P果糖果糖+ + 3-P3-P甘油醛甘油醛 本阶段总反应:本阶段总反应: 35-P35-P核酮糖核酮糖 26-P26-P果糖果糖 + 1+ 13-P3-P甘油醛甘油醛 65-P65-P核酮糖核酮糖 46-P46-P果糖果糖 + 23-P+ 23-P甘油醛甘油醛 P戊糖异构酶 P戊糖表异构酶 转酮酶 转醛酶 转酮酶 2核酮糖2核酮糖2核酮糖 2木酮糖 2核糖2木酮糖 2C3P2C7P C2 2C4P C3 2C6P C2 2C3P 2C6PC6 P 2. 5-磷酸核酮糖的基 团转移反应过程: 5-磷酸核酮糖经一系 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3 -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 果糖。在此阶段中, 经由5-磷酸核酮糖异 构可生成5-磷酸核糖 、 5-磷酸木酮糖。 转醛酶、转酮酶 6 65-P5-P核酮糖核酮糖 4 46-P6-P果糖果糖 + + 2 23-P3-P甘油醛甘油醛 65-P65-P核酮糖核酮糖+H2O 56-P+H2O 56-P葡萄糖葡萄糖+Pi +Pi ( (非氧化非氧化阶段阶段) ) 6-P6-P葡萄糖葡萄糖+2NADP+2NADP + + +H+H 2 2 O 5-PO 5-P核酮糖核酮糖+CO+CO 2 2 +2NADPH+2H+2NADPH+2H+ + ( (氧化阶段 氧化阶段) ) 总反应:总反应: 66-P66-P葡萄糖葡萄糖+12NADP+12NADP + + +7H+7H 2 2 O O 6CO6CO 2 2 +12NADPH+12H+12NADPH+12H + + +Pi+ 56-P+Pi+ 56-P葡萄糖葡萄糖 其中1分子转变为 P-二羟丙酮 1,6-二P果糖 1X6-P果糖 醛羧酶 二P果糖酯酶 H2O Pi 5 56-P6-P葡萄糖葡萄糖 表明1个6-P葡萄糖经6次循环被彻底氧化为6个CO2 故反应带有循环机制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 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 : NADPH在体内主要用于: 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 :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一些 氨基酸。 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 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 2. 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 途径: 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 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 ,这是体内唯一的一条能生成5-磷酸 核糖的代谢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糖代谢与核苷酸 及核酸代谢的交汇途径。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NADP+ + l磷酸戊糖途径的速度主要受生物合成时NADPH的 需要所调节。 NADPH反馈抑制6-P-葡萄糖脱氢酶 的活性。 葡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称 为葡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葡糖异生代谢途径主要存在于肝及 肾中。 (一)糖异生途径 n葡糖异生主要沿酵解途径逆行,仅有三步反应为 不可逆反应,故需经其他的代谢反应绕行。 1G-6-P G : n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进行水解。该酶不存在 于肌肉组织中,故肌肉组织不能生成自由葡萄糖 。 G-6-P+H2O G + Pi 葡萄糖-6-磷酸酶 * 2F-1,6-BP F-6-P: F-1,6-BP+H2O F-6-P + Pi 3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经由丙酮酸羧化支路完成。 果糖1、6二磷酸酶 * 丙酮酸草酰乙酸: 丙酮酸 + ATP + CO2 草酰乙酸 + ADP + Pi 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草酰乙酸 + GTP PEP + GDP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生物素)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CO2ATPADP + Pi 草酰乙酸 GTP GDP + CO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丙酮酸羧化支路 丙酮酸PEP丙酮酸草酰乙酸 苹果酸苹果酸草酰乙酸 胞液线粒体 乙酰CoA G PEP 丙酮酸羧化酶是一种线粒体酶,而葡糖异生的其它酶都 是细胞溶胶酶。 AMP F-2,6-BPATP - + 果糖二磷酸酶 fructose biphosphatase 乙酰CoA + 丙酮酸羧化酶 pyruvate carboxylase ATP (磷酸果糖激酶) ( PFK) (丙酮酸激酶) (二)(二)糖异生的调节 (三)糖异生的原料 1生糖氨基酸: Ala, Cys, Gly, Ser, Thr, Trp 丙酮酸 Pro,His,Gln,Arg Glu -酮戊二酸 Ile,Met,Ser,Thr,Val 琥珀酰CoA Phe,Tyr 延胡索酸 Asn,Asp 草酰乙酸 2甘油: 甘油三酯甘油-磷酸甘油磷酸二 羟丙酮。 3乳酸: 乳酸丙酮酸。 (四)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在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 葡萄糖在肌肉组织中经糖的无氧酵解产 生的乳酸,可经血循环转运至肝脏,再经糖 的异生作用生成自由葡萄糖后转运至肌肉组 织加以利用,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乳酸循环 (Cori循环)。 3维持酸碱平衡。 乙 醛 酸 循 环 乙乙 醛醛 酸酸 循循 环环 - C=O COO- CH2 COO- 乙酰COA 柠檬酸合 酶 COA CH2 COO- HO-C-COO- COO- CH2 - 异柠檬酸 裂解酶 COO- HC-COO- HO-C-H - CHO COO- - HO-C-H COO- H-CH COO- - COA 苹果酸 合 酶 乙酰COA 细 胞 质 草 酰 乙 酸 脂酰COA 氧化 (存在微生物和 植物的乙醛酸循乙醛酸循 环体环体中) 线粒体 TCA 草 酰 乙 酸 天 冬 氨 酸 COO- CH2 糖 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l 可看成TCA循环的一条支路(琥珀酸可进入TCA ) l 苹果酸进入细胞质可进行再氧化草酰乙酸 糖 异生 糖(油料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成糖 ) l 对于某些植物、微生物,乙酸、乙酸盐、乙酰 COA等成为赖以生存的细胞原料 糖原代谢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glycogen)是由许多葡萄糖分 子聚合而成的带有分支的高分子多 糖类化合物。 糖原分子的直链部分借-1,4-糖苷 键而将葡萄糖残基连接起来,其支 链部分则是借-1,6-糖苷键而形成 分支。 -1,4-糖苷键-1,6-糖苷键 糖原是一种无还原性的多糖。 糖原合成或分解时,其葡萄糖残基的 添加或去除,均在其非还原端进行。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 、肾和肌肉组织细胞的胞液中。 一、糖原的合成代谢 (一)反应过程: 糖原合成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活化:由葡萄糖生成UDPG,是一耗能过程 。 磷酸化: G + ATP G-6-P + ADP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 异构:G-6-P转变为G-1-P: G-6-P G-1-P 转形:G-1-P转变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 G-1-P + UTP UDPG + PPi UDPG焦磷酸化酶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UDPGUDPG是葡萄糖的一种活化形式是葡萄糖的一种活化形式 2缩合: UDPG + (G)n (G)n+1 + UDP 3分支: 当直链长度达12个葡萄糖残基以上时,在 分支酶的催化下,将距末端67个葡萄糖 残基组成的寡糖链由-1,4-糖苷键转变 为-1,6-糖苷键,使糖原出现分支。 糖原合酶 * -1,4 -1,6 由葡萄糖生成糖原主要有5步反应: G HK or GK Mg2+ ATP ADP G-6-P 变位酶 G-1-P UDPG焦磷酸化酶 UTP PPi UDPG 糖原合酶 R引物 UDP ATP ADP R-1,4G链 糖原 糖原分支酶 糖原合酶糖原合酶 l 糖原合酶从UDP-G转移糖残基到糖原分子非还 原端的C4OH基上,形成1-4糖苷键,使糖原延 长一个葡萄糖残基。糖原是在糖原合酶的作用 下,由UDPG与不定长度的多聚体反应形成的 。 l 糖原合酶需要至少4个G残基长度的(1 4) 多聚G作为引物,在引物上连续的加上G。 l 生糖原蛋白含有8个通过1-4键连接的葡萄糖单 元由它自身加到蛋白质上(自催化),糖原合 酶就是在这个分子上延伸。 糖原分支酶糖原分支酶 l 糖原分支酶是与糖原脱支酶不同的酶。 l 许多葡萄糖单元以1-4键连接为直链后,分支 酶断裂1-4键之一,并把由6-7个葡萄糖残基组 成的末端寡聚糖片段从糖原的主链末端转移到 糖原主链中某个葡萄糖残基的6-羟基上,产生 1-6键。这个反应可以从一个直链多聚糖产生 一个支链多聚糖。 l 糖原的多分支增加了糖原的可溶性,增加了非 还原性末端的数目,从而大大提高糖原分解和 合成的效率。 (二)糖原合成的特点: 1必须以原有糖原分子作为引物; 2合成反应在糖原的非还原端进行; 3合成为一耗能过程,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 基,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2分子ATP); 4其关键酶是糖原合酶,为一共价修饰酶; 5需UTP参与(以UDP为载体)。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一)反应过程: 糖原的分解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 1水解:包括三步反应,循环交替进行。 磷酸解: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对- 1,4-糖苷键磷酸解,生成G-1-P。 (G)n + Pi (G)n-1 + G-1- P 糖原磷酸化酶 * 转寡糖链:当糖原被水解到离分支点四 个葡萄糖残基时,由葡聚糖转移酶催化, 将分支链上的三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直链 的非还原端,使分支点暴露。 脱支:由-1,6-葡萄糖苷酶催化。将 -1,6-糖苷键水解,生成一分子自由葡萄 糖。 (G)n + H2O (G)n-1 + G -1,6-葡萄糖苷酶 2异构: G-1-P G-6-P 3脱磷酸: 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生成自由葡 萄糖。该酶只存在于肝及肾中。 G-6-P + H2O G + Pi 磷酸葡萄糖变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科研诚信与医学研究伦理知识题库及答案
- 毛笔书法横写法课件
- 车辆驾驶课件
- 车辆装配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特种面料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警察招考行政能力测验模拟题(附答案)
-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警察招考行政能力测验模拟题(附答案)
- 油墨印刷适应性测试报告优化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心理沙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告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GB/T 6728-2017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
- GB/T 35147-2017石油天然气工业机械动力传输挠性联轴器一般用途
- GB/T 32911-2016软件测试成本度量规范
- GB/T 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 T-JSYLA 00007-2022 江苏省智慧公园建设指南
- 员工宿舍的整改方案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数控加工中心培训课件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