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第五章血液_第1页
医学课件第五章血液_第2页
医学课件第五章血液_第3页
医学课件第五章血液_第4页
医学课件第五章血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 邢台学院生化系 李海燕 第五章 血 液 思考题 1、什么是内环境?主要包括那几部分? 答案: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 (2)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 脑脊液。 2、体液占体重的60%、骨占体重的20% 、肌肉占体重的40%,这些数字对吗?为什 么? 答案:(1)对。 (2)因为骨和肌肉中都含有液体成分 。 3、什么是血浆晶体渗透压? 什么是血浆 胶体渗透压?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1)血浆中各种电解质的离子和小分子 的化合物形成晶体渗透压(主)。维持细 胞内外水的平衡。 (2)血浆中的白蛋白(主)形成胶体渗 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4、正常成年人红、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 的变动范围各是多少? 答案:红细胞: 420 420500500万个万个/ /mm3 mm3 白细胞: 400010000/mm3 血小板: 1 15 5万万4545万万/ /mm3mm3。 第五章 血 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特性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机体的造血机能 第五节 血液凝固 第六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 第五节 血液凝固 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 二、抗凝系统 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是指血液由流动流动的的溶胶状态溶胶状态转变为转变为 不能不能流动流动的的凝胶状态凝胶状态的过程。的过程。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包含着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包含着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 杂的蛋白质酶解反应,其最后阶段表现为血浆杂的蛋白质酶解反应,其最后阶段表现为血浆 中的中的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 蛋白(血浆与血清区别)。 第五节 血液凝固 血凝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是指血液 由由流动流动的的溶胶状态溶胶状态转转 变为变为不能流动不能流动的的凝胶凝胶 状态状态的过程。的过程。 血清:血凝后,血 凝块回缩释出的液 体。(无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在纤 维蛋白网中 (一)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称为称为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根据其发现的根据其发现的先后顺序先后顺序,由,由 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以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以罗马数字罗马数字编号命编号命 名,共有名,共有1313种种,即凝血因子,即凝血因子。 除除钙离子钙离子与与磷脂磷脂以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以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 子都是子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蛋白酶,它们在,绝大多数是蛋白酶,它们在 血液中都是血液中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形式存在,必须 通过其他酶的通过其他酶的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才具有酶的活性,习才具有酶的活性,习 惯上在惯上在被激活的被激活的因子代号右下角标上因子代号右下角标上“a”a”, 如如 (FF)被激活为被激活为 a a( FaFa)。)。 说明:(1)除因子在组织中外,其他因子都在血浆中。(2)除 因子I是Ca2+外,其他都是蛋白质。(3)因子事实上是活化的因 子,已被取消。(4)绝大部分因子是无活性的酶原,要激活成有 活性的酶。被激活的因子,在右下角加“a”来表示。 斯图亚特因子 血浆和血小板中的酶,加强纤维蛋白间的结合血浆和血小板中的酶,加强纤维蛋白间的结合 和维持血凝块稳定和维持血凝块稳定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蛋白水解酶,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激活纤维蛋白水解酶,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激活纤维 蛋白溶解酶蛋白溶解酶 接触因子接触因子 肝合成血浆蛋白,缺乏将引起肝合成血浆蛋白,缺乏将引起血友病血友病C C。参与参与 内源性凝血机制内源性凝血机制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肝合成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机肝合成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机 制制 肝合成血浆蛋白,缺乏时将引起肝合成血浆蛋白,缺乏时将引起血友病血友病B B。参参 与内源性凝血机制与内源性凝血机制 血浆凝血激酶血浆凝血激酶 肝合成球蛋白,缺乏时将引起肝合成球蛋白,缺乏时将引起血友病血友病A A。参与参与 内源性凝血机制内源性凝血机制 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因子 肝合成血浆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机制肝合成血浆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机制 前转变素前转变素 肝合成或血小板释放的血浆蛋白,参与外源性肝合成或血小板释放的血浆蛋白,参与外源性 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机制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机制 前加速素前加速素 从饮食和骨释放获得,参与血凝全过程从饮食和骨释放获得,参与血凝全过程 CaCa2+ 2+ 损伤组织释放的磷脂蛋白复合体,激活外源性损伤组织释放的磷脂蛋白复合体,激活外源性 凝血机制凝血机制 组织凝血激酶组织凝血激酶 肝合成的血浆蛋白,可被激活为凝血酶肝合成的血浆蛋白,可被激活为凝血酶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肝合成的血浆蛋白,可被激活为纤维蛋白肝合成的血浆蛋白,可被激活为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特性和功能特性和功能 名称名称 因子因子 凝血因子 斯图亚特因子 血友病血友病 定义: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分类: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为三类: 血友病A(最多):缺乏凝血因子 血友病B(次之):缺乏凝血因子 血友病C(最少):缺乏凝血因子 为常染色体不完全 隐性遗传。 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由于缺乏凝血因子,导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 ,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 变为纤维蛋白而易发生出血。 症状:血管破裂后,血液不易凝固,严重时危及生命。 病理 :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1015S) 第一步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二)凝血过程 (瀑布学说级联放大的正反馈过程) 第二步第二步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凝血酶( a a ) 第三步第三步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a a ) PL+PL+ Ca+ Ca2+ 2+ 即: a a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 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参与酶数量 多 少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 激活因子 结合因子 激活因子 凝血因子-复合物 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 凝血酶原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 (形成凝血块) 因子X 总结: 凝血过程 (1) (2) (3) (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加速凝血 (1)加钙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3)应用促凝剂 (4)局部适宜加温 2.延缓凝血 (1)除钙剂:柠檬酸钠草酸铵或草酸钾 (2)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3)应用抗凝剂 (4)降低血液温度。 二、抗凝系统 人体中既有凝血因子也有抗凝因素,这就使得血 液既能发生凝固(特殊情况下),也能保持流体状态 (正常情况下),二者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 抗凝因素(3、4主要) 1、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不易 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故不会启 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 2、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 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 3、血浆中的抗凝物质:凡是能抑制血液凝固物质都 称为抗凝物质。血浆中最强的抗凝物质有两种,如下 : 抗凝血酶:是一种重要的抗凝球蛋白。能阻止凝 血因子的活化和导致其失活。 肝 素: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作用:与一 些体液抗凝物质结合后,增强抗凝血酶物质的抗凝活性 ;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 活性;活性;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凝血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 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蛋白质C:由肝脏合成。作用:灭活凝血因子、 ;阻碍因子与血小板磷脂膜结合,从而降低因子 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 增强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4、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 纤溶: 血液凝固后形成的纤维蛋白又重新溶解的过程。 成分: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物及抑制物。 过程: 激活物 纤溶酶原纤溶酶 抗纤溶酶(抑制物) 纤维蛋白和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 _ + (不能在凝固 ) 在正常情况下纤溶系统和血液凝固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纤维蛋白溶解的意义 1 维持血液于流体状态 2 溶解血栓使血流通畅 人体内存在凝血与抗凝血一对拮抗系统,在功能上保持动态平衡,才 能维持血液的循环流动,以保生理机能的实现(供应全身组织、细胞 氧和营养物质)。当这对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体内将会产生血栓和出 血性疾病,并表现出各种出血症状和体征,故使用抗凝红、止血药可 对这类疾病或病理状态进行防治。 第六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 一、血量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量和 血细胞的总和。 l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 动的重要保证。 l血量相对稳定的维持主要与毛细血管的 滤过和重吸收相对平衡有关。 (占体重的78%。4.5升左右) 二、血型 (一)人类的血型 (二)ABO血型 (三)Rh血型 (四)输血的原则和意义 血型的发现 l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 兰德斯坦纳 (K.Landsteiner,1868 -1943)发现了人类的 血型. l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 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 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 胞回黏结在一起,发生 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 血浆时,却不发生凝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 同呢? 1930年,兰德 斯坦纳获得诺 贝尔奖。 l经过他进一步的研究,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 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 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 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 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 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 素和抗B凝集素. l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 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 液分成四型:A型 B型 AB型 O型. (一)人类的血型 1、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分为 血型和血型等。 2、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 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 3、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 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 4、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混合,将会发 生红细胞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 根据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抗原)定型。分为A 、B、AB和O型四种。 血 型 红细红细 胞膜上抗原 (凝集原) 血清中抗体 ( 凝集素) A A 抗B B B 抗A AB A和B 无 O 无 抗A和抗B (二)ABO血型 1、ABO血型系统分型原则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2、血型鉴定: 根据有无凝集现象检测 (抗-A)(抗-B) 血型的鉴定 抗-B 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献血者红细红细 胞 (含凝 集原) 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 O型 (抗A抗B) A型 (抗B) B型 (抗A) AB型 (无) O型(无) - - - - A型(A) + - + - B型(B) + + - - AB型(AB) + + + - 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3、ABO血型发生与分布 血型可以遗传,并且终生不变 。基因位点在第9对常染色体上 。 决定ABO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 型是显性基因,A基因和B基因是 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如下表) ,可推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作 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 的判断。 基因型 表现型 OO O AA,AO A BB,BO B AB AB 人类A、B、O血型遗传 父 亲 血 型 ABABO 母 亲 血 型 AA,OA,B,AB,OA,B,ABA,O BA,B,AB,O B,OA,B,ABB,O AB A,B,ABA,B,ABA,B,ABA,B OA,OB,OA,BO 子 女 血 型 注:红色为子女可能被遗传获得的血型。 人类ABO血型遗传 注:红色为子女可能被遗传获得的血型。 血型鉴定不能作为是否具有亲缘关系的标准, 只有DNA亲子鉴定,才是确定是否具有亲缘关系的 黄金标准。 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时的 红细胞可检测到抗原A和抗原B,但抗体却在出生 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时达高峰。 (三)Rh血型系统 1. Rh血型抗原:人类红细胞膜上有Rh因子(抗原)。且有 几十种不同类型Rh因子,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 分型:Rh+: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85白种人) Rh-:无D抗原为Rh阴性(汉族1,15白种人) 2. Rh血型抗体:抗Rh抗体,属免疫性抗体, 故可通过胎盘。 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 当Rh+的红细胞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 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 1、Rh抗体最初是用恒河猴红细胞注入豚鼠体内形成的。Rh是恒河猴学 名的第1和2个字母的大写。2、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 临床意义 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 2.妊娠:Rh-的母亲 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红细胞因某种原因(如 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 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 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 盘导致胎儿溶血。( Rh-的母亲不能第二次怀孕) 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 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汉族99 为Rh+ )。 汉族99 为Rh+ 首先必须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型相符。 此外,即使是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 输血,在输血前也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 (四)输血原则和意义 1、输血原则 其次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 人,还必须考虑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符 。而且输血量要少,速度要慢。 (临床上首选是输同型血) 根据基本原则得到四种结果,供输血选择。 如下: 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 直接配血(主侧)红细胞 + 血清 - - + + 间接配血(次侧) 血清 +红细胞 - + - + 输血原则 结论:献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为原则 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 可 慎少 不 不 2、输血的意义 补充血量,恢复正常血压,并能反射性地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心血管 的活动和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 临床上对于象急性大失血等病人输血是重 要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法之一。 l从1998年起,我国实 行无偿献血制度,提 倡1855周岁的健康 公民自愿献血。作为 一个健康的公民,应 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为挽救他人的生命 奉献爱心。 无偿献血 人人有责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 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 为原则 。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血 ;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 的 型或 型血。 练习题 同型血 O型 A B 2AB型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B 3.可以给O型输血的只有O型、AB型。( ) 红细胞 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 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 为420万个左右。 白细胞 白细胞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有4000 10000个。 血小板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 为15万一45万个。 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男 性血量约为56L,女性血量约为4.55.5L 作业 P169 第1、2、3、5、6、7题 活动与展示课 利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说明一 个问题或解释一种现象。 要求:课件形式。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讲解。 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很敬畏地看待血液,认为它是生 命的源泉,并试图用血液来延年益寿或者是挽救生命。 1492年罗马教皇生病,喝了3个男孩子的血,结果连他在内 4个人全部送了命。1616年,法国人丹尼斯首次把羊血输给 一个贫血病人,病人的病情好转了。后来,他又把羊血输 给精神病患者,发现病人陷入休克状态,他又继续给病人 输入羊血,结果病人死亡。除此之外,许多医生在大量的 输血临床实践中,发现有的病人在接受输血后,会突然出 现发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症状,甚 至会死亡。也有的病人输血后,生命得救。 为什么有的人接受输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