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明)行为医学概况_第1页
(张锡明)行为医学概况_第2页
(张锡明)行为医学概况_第3页
(张锡明)行为医学概况_第4页
(张锡明)行为医学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行为医学概况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委 张锡明教授 一、行为医学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新领域 n行为是人对环境影响的反应,是心理活动的外显形式, 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社交、医疗、保健等活动都是由 一系列复杂行为组成,不研究人的行为就无法理解健康 与不健康行为的划分,也无法理解医学的本质和规律。 n行为医学是行为科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其重点 研究行为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及治疗过程中的作 用规律。行为医学是临床医学的补充。 n 行为医学作为一门与多个学科相关的交叉性新型学科, 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其研究内容与成果已涉及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保健学、心 理咨询、精神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健康教育等领域。 和 n我国行为医学基础研究:涵盖了神经行为学、保健行为学、行为生理学 、行为药理学、行为病理学、行为动力学、行为遗传学等,并逐步形成相对 独立的分支学科。 n学习与记忆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脑与行为研究的热点。行为学实验 研究建立了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模型,加速了脑功能机制的研究,逐步揭示了 脑和行为关系,发展了脑和行为关系的理论。 n我国行为医学应用研究:产生了行为流行病学、预防行为医学、临床行 为医学、行为诊断学、行为治疗学、儿童行为医学、护理行为医学、保健行 为学等以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分支学科。 n 我国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已经在临床开展了认知行为治疗、 行为矫正、行为塑造、行为调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暗示疗法、脱敏疗 法、厌恶疗法、游戏疗法、冲击疗法、内爆疗法、森田疗法、催眠疗法、释 放疗法、应急接种训练、自信训练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等。 n生活方式病和心理行为障碍的行为治疗和干预研究:如原发性高 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消化性溃疡、哮喘、肥胖、更年期综合症疾 病等,以及紧张、焦虑、抑郁、强迫、慢性疲劳综合症、成瘾、酗酒、吸毒 、不洁性生活等。 二、我国行为医学发展历程 自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一批杰出的医学家、心理学家 和行为科学家共同创建行为医学以来,行为医学在中国很快受到 重视。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举办相关学习班,强调行为科 学的重要性。此后华西医科大学等开设了行为科学课程,国内一 些主要的医学院校举办了行为科学学术探讨。 1985年我国第一台“ 肌电生物反馈仪”在天津研制成功并应 用于临床,用于治疗神经症和心身疾病, 取得一定效果。同年在天 津市成立了生物反馈研究培训中心和全国行为医学研究会。 1989年8月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成立“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及生物反馈学会”。 1990年10月在天津市召开全国首届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学 会 活 动 学会的成立得到了领导的支持 前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为学会题词“ 为促进行为医学及生物反馈学的发展作不懈地 努力” 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的题词是“ 研究行为科学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技术, 应 用于卫生、预防、医疗、保健,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全国人大吴阶平副委员长为学会题词“ 重视行为医学的应用普及和研究是提高广 大群众健康水平和防治疾病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会聚集了全国的相关专家、教授,组建多个专业委员会 目前 已有多所医学院校及医院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治疗、预防、科研、教学工作 ,许多高校还成立了行为医学研究所和教研室, 开设了行为医学专业课程。 成立分会:已有上海、江苏、四川、湖南、广西、山西等地成立了省级行为 医学分会,北京已成立了筹委会。 学会召开次3次国际性学术会议,7次全国性学术会, 10余次区域性研讨会, 先后 举办专业培训班数十次, 培训专业骨干近千名。 科普宣传:在十多个省市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上设立“ 行为医学专栏 ” 、“ 心理卫生咨询” 热线, 举办心理卫生、生活质量、行为方式、行为干预、健康 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普及行为医学知识, 开展行为医学服务。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等相关学术刊物,:每年发表千余篇行 为医学学术论文, 大力推动了我国行为医学的发展。 三、国内外学术交流 我国行为医学专业的奠基人之一、湘雅医学院的杨 德森教授是第一届委员会的常委、第二届委员会的顾问 ,他将行为医学专业定位为精神医学与非精神医学专业 的结合点,倡导以精神科医师和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 院的临床医师为主体, 把行为医学的理论方法与临床相 结合,创建我国的综合行为医学专业。 第一届委员会的主委沈家麒教授是全国知名的心血 管专家 第二届委员会的主委杨菊贤教授是上海第二医科大 学心内科主任 第三届主委杨志寅教授来自山东济宁医学院 学 会 活 动 n 1999年由杨菊贤主委代表学会参加了海峡两岸 行为医学学术大会。 n 多名学会委员分别参加了98年在洛杉矶、99年 在香港、2000年在日本和纽约、2001年在印尼、 2002年在马来西亚、2003年在泰国举行的行为医 学以及以综合性医院心理障碍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交流 。 n 2004年由王祖承、张海音委员等组织了“ 中日森 田疗法国际学术会议” ,陈福国委员两度组织了“ 中 德积极心理治疗”的研修班。 n 近年来学会常委湘雅医学院李凌江教授、北京大 学六院于欣教授等几度出国开展行为医学的课程研究 与学术交流。 n 更多的相关学术活动- 四、杂志的创办与发展 1992年5月, 创办“ 中国行为医学杂志” 1993 年12月被批准公开发行, 更名为“ 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 杂志由季刊逐步发展为 月刊, 并被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被多 种国内外权威性数据库收录。 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期刊。 2005年杂志被批准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五、开展科研和编写专著、教材 学会委员和专家们主持涉及行为医学课题200多个, 有 多人获奖。 主委杨菊贤主持的课题“A型行为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研究” ,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国内多个医学院校成立了“ 行为医学研究所”和“行为医 学教研室”,台湾成功大学在90年代初就成立了行为医学研 究所,国内不少医院成立了行为医学科。 多部行为医学类的全国高等院校教材编撰和出版发行。 张锡明教授等主持了由国务院名词审定办和中华医学会 下达课题-行为医学名词词条的编写与审定, 国内多名专家 ,如上海二医杨菊贤教授、湘雅医学院的杨德森教授、中山 大学梁浩材教授、浙江大学姜乾金教授、四川大学何慕陶教 授、北京大学于欣教授、张苏范教授等参与修订,为行为医 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学会的学术研究进展 1.行为类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A型行为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率(9. 76% )明显高于B型人群( 3. 81% ) ,发生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两倍于B型人群, 脑卒中发生率较B型人群增加1. 8倍。 应激与不良生活事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因素,对冠心病、 高血压和卒中患者的不良生活事件和负性情绪进行行为干预,可 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资料提示焦虑症与某种行为类型有关,而紧张、焦 虑、恐惧、愤怒等因素,促发冠状动脉痉挛。 社会心理因素通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 、持久紧张的高负荷工作和生活节奏以及A型行为等,激活神经内 分泌机制,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和血小板的活性增加,损伤冠状动脉 内皮细胞,形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引起心肌缺 血缺氧。心理应激也可促发冠脉痉挛,其促发作用绝不亚于高血 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传统的危险因素。 2、行为医学对生活方式病的干预 目前我国行为医学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方式病 的防治。 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应用行为医学 理论方法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消除不良行为因素 的影响,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生活方 式病的发生与发展。 3.心理行为因素与恶性肿瘤 n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癌症患者发病之前有 精神创伤或不良生活事件的经历。 n典型的C型行为可促发恶性肿瘤(发生率增 加3倍) ,而长期的心理痛苦或愤怒,强行抑 制,不能发泄或疏导者,会明显降低机体的免 疫功能,促使原癌基因恶化,促发恶性肿瘤。 4.躯体疾病并发各种心理行为障碍的研究 n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行为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表明, 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程 度的心理行为障碍。 n据统计,综合性医院中各种慢性疾病合并发生心理 行为障碍者达20%55. 3% ,由于其表现为各 种躯体化症状,检出率仅为15. 9% ,大部分均被 误认为是躯体疾病,而反复到多个医疗机构就诊, 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浪费了医疗资源。 5.性行为医学的研究 n有关研究表明,异常的性行为和性无知都可 引起性功能障碍。 n同性恋和性放纵造成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 给社会造成不安和危害,开展行为医学教育, 将指导人们认识性的自然发展规律 ,防治异 常性行为 ,杜绝性放纵是十分必要的。 6.成瘾行为的研究 n有害物质的滥用和成瘾不但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 ,而且导致家庭和社会问题 。 n行为医学认为有害物质成瘾是人们对应激所采取 的一种负性应对方式 ,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 n有害物质包括烟、酒等社会“认可 ”的物质 ,也包 括海洛因、可卡因、摇头丸等非法物质 ,以及吗 啡、杜冷丁、可待因和各种安眠药物等 。 n这种成瘾行为是一种习得性不良行为 ,大量临床 研究表明,我国在戒除成瘾行为的方法研究和应 用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7.医学心理咨询的应用 n心理咨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行为医学发展 的一个重点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设立了医学心 理咨询中心 ,开展医学心理咨询热线 ,普及心理卫 生知识 ,开展老年、肿瘤、青春以及学龄儿童的 心理咨询以及自杀危机干预 。 n在社区患者中进行认知疏导,控制不良情绪和不良 生活方式。有报道在一组 1 035例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中 ,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 2年 ,结果 该组死亡率下降为 0. 9%,而对照组高达 4.8 %,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8.行为医学测定量表和生活质量评估的研究 n行为医学杂志社张作记教授、湖南大学李凌江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徐俊冕教授等专家对行为医学 各类量表和“生活质量评估”在长期系统的追踪研 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9.生物反馈学的研究 n生物反馈疗法是行为医学的一种重要的治 疗手段 ,目前我国应用于临床的肌电、皮温 、心率等各种生物反馈仪的自动程度、性 能、灵敏度和训练技术逐年提高 ,主要用于 心身疾病、失眠、抑郁、焦虑等神经症、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麻醉前训练及多种心 理行为障碍 ,也可用于瘫痪肢体的康复训练 ,可取得显著效果。 10.多种行为疗法的应用研究 n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行为疗法包含行为塑造法、 行为矫正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厌恶疗法、 脱敏疗法等 。 n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 ,用一种正 确的习得性行为 ,来替代神经症、心身疾病和心 理行为障碍患者已形成的“错误的习得性行为 ”, 从而消除症状和疾病。 n目前行为疗法不仅应用于精神专科 ,而且已逐步 向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普及。 11.社区保健、疾病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n目前全国各地的社区正在普遍开展健康的 生活方式普及教育 ,建立健康行为评估体系 ,针对几十种常见的慢性病发放健康教育处 方 。 n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为重点 ,开展健康普 查 ,推动健康促进行为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