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ppt课件_第1页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ppt课件_第2页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ppt课件_第3页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ppt课件_第4页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理学实验 教学课件 目录 INDEX nEXP1.肠系膜血流显微观察 nEXP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nEXP3.红细胞的凝集与ABO血型 鉴定 nEXP4.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nEXP5.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nEXP6.红细胞比容测定 nEXP7.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nEXP8.人体心电图的描记 肠系膜血流显微观察 请务必认真学习本课件 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返回目录 P114 目的要求 n观察蛙肠系膜血管内血液的 流动,了解外周血管的血流 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n肠系膜薄而透明,可观察血流情况 及神经递质对内脏血管舒缩的作用 。 n n动脉血管内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n静脉血管内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n毛细血管内血细胞往往单排流动。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材料 n蛙 n蛙类手术器械、显微镜、任 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 溶液。0.01%组胺溶液、 蛙 板、蛙钉。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方法步骤 n1、实验准备:损毁蟾蜍的脑、脊髓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先背位固定,剪开腹腔,找 到肠系膜。 n然后腹位固定四肢; n拉出肠系膜,用大头针将肠系膜 固定在蛙板孔上。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2、实验观察项目 n(1)低倍镜下,识别动脉、静 脉、毛细血管及管内血液流动特 点(血管壁、血管口径、血细胞 形态、血流方向和流速)。 n(2)机械刺激的影响(血管口 径和流速的变化)。 n(3)肾上腺素、组织胺的影响 。 n实验报告描绘观察到的现象并加 以分析。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注意事项 n1、固定肠系膜避免撕裂; n2、大头针斜插固定,以免 遮挡物镜; n3、注意不要污染显微镜。 n4、实验过程加少许任氏液 ,防止标本干燥。 n5、手术操作仔细,避免出 血造成视野模糊。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思考题 n1、根据观察结果,归纳交感神经 及其递质对内脏血管活动的作用 。 n2、如何判断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 ? n3、微循环是如何调节的?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n请务必认真学习本课件 n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返回目录 目的要求 n学习并掌握两栖类神经 -肌肉标本的制备方法 ; n观察肌肉的收缩现象。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n两栖类神经肌肉标本体 外保持活性的条件相对 简单,操作容易,其兴 奋、收缩特性与哺乳动 物的类似。 n神经组织受到刺激时, 能产生可传导的动物电 位。该电位可引起神经 -肌肉标本的肌肉收缩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材料 n蟾蜍。 n蛙毁脊针、蛙类手术器械 、玻璃分针、锌铜弓、任 氏液、滴管、细线等。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方法步骤 n1、损毁脑脊髓。 n2、在两前肢附近剪断脊柱,去掉 内脏,剥离皮肤,制备双后肢标本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3、从正中间剪开后肢。 n4、分离坐骨神经。 n5、分离腓肠肌。 n6、活性检验。 用线结扎 8cm左右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实验报告描述所制备的蛙坐骨 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注出各组 成部分;观察、描述并分析肌 肉二次收缩、损伤电位和心肌 的生物电现象。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注意事项 n1、剪刀的用法:粗剪刀用于剪骨 骼、皮肤等,大剪刀用于剪肌肉 、眼科剪用于剪神经、血管等纤 薄组织。 n2、神经组织避免牵拉及金属器械 夹持,一定要用玻璃分针。 n3、制备过程中用任氏液保持神经 肌肉的湿润。 n4、标本受皮肤分泌物和血液等污 染时,不能用清水冲洗。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思考题 n1、兴奋是如何从神经传递 到肌肉的? n2、用锌铜弓刺激神经时, 为何会引起肌肉收缩? n3、神经兴奋与肌肉收缩如 何保证是一对一的关系?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红细胞的凝集与ABO血型鉴定 n请务必认真学习本课件 n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返回目录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目的要求 n观察红细胞的凝集现象。 n学习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掌 握利用标准血清进行人类 ABO血型鉴定的方法。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n血型是根据红细胞细胞膜上抗原(凝集原 )的种类而将血液分成的类型。红细胞膜 上只含有A型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 素的为A型血,红细胞膜上只有B型凝集原 、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的为B型血,红细 胞膜上具有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没有凝 集素的为AB型血,红细胞膜上没有AB凝 集原、血清中具有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的 为O型血。 n当相应的凝集原、凝集素相互作用时,就 产生红细胞的凝集。可依此用标准血清判 定被测定人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类型,即血 型。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材料 n人。双凹载玻片、一次 性采血针、牙签、酒精 棉球、干棉球、标准血 清、显微镜。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方法步骤 n1、取一干燥清洁双凹载玻片,在 左、右上角标好“”、“”字样, 分别滴入抗(即型)、抗(即 型)标准血清1滴。 n2、人指尖或耳垂、采血针消毒, 待酒精挥发后采血。挤出第一滴血 用干棉球擦去,再挤出一滴血液, 用牙签刮下,与标准血清混合均匀 ;再挤出一滴血,用牙签另一端刮 下,与另一侧的标准抗血清混合均 匀,室温下静置几分钟,观察。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3、观察判定:如果红细胞 聚集成团,虽经振荡或轻 轻搅动亦不散开,为“凝集 ”现象;红细胞散在均匀分 布或虽似成团,一经振荡 即散开,则为未凝集或“假 凝集”。必要时可在显微镜 下观察。 n按下图判定血型。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左侧:A型标准 血清(含抗B凝 集素) 右侧:B型标准 血清(含抗A凝 集素) 注意事项 n一次性采血针一定要专人专用 。 n牙签两端不可混用。 n采血后要迅速与标准血清摇匀 ,防止血液凝固。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思考题 n如果没有标准血清,仅知道 1人的血型为A型或B型,请 你设计无标准血清情况下测 知全班同学血型的实验方案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n请务必认真学习本课件 n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返回目录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目的要求 n1、学习并掌握人体间接 测压法的原理和方法。 n2、观察在正常情况下, 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 响。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材料 n血压计、听诊器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方法步骤 n1、正常血压的测定 n(1)受试者脱左臂衣袖,静坐 5min。 n(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 脉带内的空气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 n(3) 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其下缘 应在肘关节上约 3cm 处,松紧应适 宜,位置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n (4) 在肘窝部找到动脉搏动处,左 手持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其上。注意 :不可用力下压。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5) 将听诊器两耳器塞入外 耳道,使耳器的弯曲方向与耳 道一致(向前)。 n(6)听取血管音变化,右手持 打气球,向压脉带打气加压, 此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 音消失后再加压 30mmHg,然 后扭开打气球之螺丝,缓慢放 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 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 无到有,由低而高,而后突然 变低,最后完全消失。然后扭 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 反复听取声音变化 23 次。记 录血压数值。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2、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n n 受试者作原地蹲起运动 ,1min 内完成 30 次,共做 2min。运动后立即坐下, 30s 测量血压一次,直至血 压恢复正常。精确记录每 次测量血压的时间,画出 血压恢复过程与时间的函 数关系曲线。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注意事项 n1、保持室内安静,以利听诊。在 听诊过程中,压脉带充气或放气不 宜过快或过慢。 n2、戴听诊器时,务使耳具的弯曲 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 端向前。 n3、重复测压时,须将压脉带内空 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而后再 加压测量。测压前嘱受试者休息10 分钟。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思考题 n1、心动周期中血管的平均 压与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关系 。 n2、测定血压时为什么要与 心脏基本保持水平? n3、高血压与低血压分别反 映了心血管什么方面的问题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请务必认真学习本课件 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返回目录 目的要求 n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 方法。 n加深对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在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 重要性方面的理解。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n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 透压相等。若将红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 则红细胞将因失去细胞内的液体而皱缩; 反之,若置于低渗溶液中,则水分进入细 胞内,使红细胞膨胀,甚至胀破溶解,释 放血红蛋白,形成溶血。 n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即测定红细胞对低于 0.9%NaCl溶液的抵抗力。抵抗力高,则 红细胞不易破裂,脆性低;反之,抵抗力 低,则红细胞易于破裂,脆性高。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n将红细胞悬浮于等渗NaCl液中,其形态不 变。若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则发生膨胀破 裂,此现象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但红细 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抵抗力,其大小 可用NaCl溶液浓度的高低来表示。将血液 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NaCl溶液中,开始出 现溶血现象的NaCl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 胞的最小抵抗力。 n出现完全溶血现象时的NaCl溶液浓度为该 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前者代表红细胞的 最大脆性(最小抵抗力),后者代表红细胞 最小脆性(最大抵抗力)。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材料 n鱼 n试管架、小试管13支、滴管、移液管 、注射器 n1%NaCl溶液、0.85%氯化钠溶液、蒸 馏水,1.9%尿素溶液,1%肝素。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方法步骤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1配制不同浓度的低渗NaCl溶液:取口径 相同的干燥洁净小试管10支,分别编号排 列在试管架上,配制出10种不同浓度的 NaCl低渗溶液(0.25%,0.3%,0.35% ,0.4%,0.45%,0.5%,0.55%, 0.6%,0.65%,0.7%)。每个试管总量 均为2ml。 n另取3支小试管,在三支试管上分别编号11 -13,分别加入0.85%NaCl溶液、1.9% 尿素和蒸溜水2ml,与前面10支试管量一 致。 (配制方法见实验课本P102)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2.制备抗凝血:用心脏取血法取2ml血液放 入含有肝素的试管内,混匀。1%肝素1ml可 抗凝血10ml。 n3.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依次向13 支试管内各加1滴,轻轻颠倒混均,切忌用 力振荡。先观察11、12、13管的变化,其他 10支试管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 2、实验观察项目 n4观察项目 n(1) 观察不同浓度低渗NaCl 混合液 的颜色和透明度。记录红细胞脆性 范围。 n(2) 比较第11、12、13管的溶血情 况并分析其原因。 n(3) 描述实验结果,分析红细胞渗 透脆性与红细胞膜对低渗透压抵抗 力的关系。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试管号12345678910 11 12 13 现象 注意事项 n1每支试管内血液滴入量应准 确无误(只加一滴)。 n2确保每支试管NaCl溶液的浓 度准确、容量相等。 n3试管必须清洁、干燥。 n4混匀时,轻轻颠倒1-2次,减 少机械振动,避免人为溶血 n5. 观察结果时应以白色为背景 。 n6.滴加血液时要靠近液面。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思考题 n1、输液时为什么要用等渗溶液? n2、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大小说明了 什么?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红细胞比容测定 n请务必认真学习本课件 n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返回目录 目的要求 n学习红细胞比容测定的 方法。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n将抗凝血放在有刻度的玻璃管 (温氏分血管)中,经过离心 沉淀,使血细胞与血浆分离。 红细胞下沉,彼此压紧而又不 改变每个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根据玻璃管刻度的读数,测出 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即 细细胞比容。此时管中的血液 分为三层:上层为淡黄药的透 明液体即血浆;中层为很薄的 一层呈灰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 板;下层为挤压很紧的暗红色 的红细胞。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材料 n蟾蜍或鱼。 n温氏管、台氏离心机、注 射器、试管、抗凝剂(双 草酸盐溶液、柠檬酸钠) 、酒精和棉球。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方法步骤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1.草酸盐抗凝剂的酸制:草酸钾 0.8克,草酸铵1.2克,甲醛 1.0ml,再加蒸馏水至100毫升。 每1毫升血液可用0.1豪升上述溶 液。吸取混合草酸盐抗凝剂溶液 ,置于小试管内,并使该抗凝剂 均匀分布于小试管内壁上,60- 80烘干备用。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2.采血:将血液缓缓注射于有 抗凝剂的试管中,用拇指堵住 管口,倒转试管两、三次(慢 ),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3.离心:用长颈滴管吸取试管 内的抗凝血,将滴管插入温氏 分管的底部,沿管壁将抗凝血 准确加到分血管刻度10厘米处 。注意不要有汽泡。将温氏分 血管配平后放入离心机中, 3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 n4.读数。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草酸盐附 着比容管 内壁烘干 柠檬酸 钠附着比 容管内壁 烘干 比容比容 实验安排 5%的柠檬酸钠水溶液,每毫升血液加5mg,即0.1毫升。 注意事项 n选择不影响红细胞体积的抗 凝剂。 n用抗凝剂处理的温氏管必须 清洁干燥。 n用混匀血液与抗凝剂及注血 时应避免红细胞破裂溶血, 若有溶血发生,则血浆成红 色。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思考题 n1、影响比容测定的因素? n2、如何防止溶血和产生气 泡? n3、测定血细胞比容有何实 际意义?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n请务必认真学习本课件 n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返回目录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目的要求 n了解红细胞沉降率并掌握其测 定方法。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n将加有抗凝剂的血液置于一特制的 具有刻度的血沉管内,置于血沉架 上,红细胞因重力作用而逐渐下沉 ,上层留下一层黄色透明的血浆。 经一定时间(1h),沉降的红细胞 上面的血浆柱的高度(mm),即表 示红细胞的沉降率。血浆层越高, 则血沉越快。 n动物有的疾病可以引起红细胞沉降 率的显著加速,故测定红细胞沉降 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材料 n血沉管、血沉管架、试 管、1ml移液管、注射器 、抗凝剂(5%柠檬酸钠 溶液)、酒精和棉球。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方法步骤 n1.采血:5%的柠檬酸钠作为抗 凝剂,抗凝剂与血液之间的容 积比例为1:4。 n2.血沉管(清洁干燥):吸血 前要混匀抗凝血,加入血沉管 的血不能带有气泡,血沉管垂 直放置。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3.检查:15分钟,30分钟,1小 时检查血沉管上部血浆的高度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15分钟 30分钟 1小时 注意事项 n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在 不破坏红细胞的前提下,充分 摇匀。 n血沉管要垂直放置,不得有气 泡。 n血沉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 n实验要在采因后2h内完成。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思考题 n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有 哪些? n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沉降率 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人体心电图的描记 n请务必认真学习本课件 n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返回目录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目的要求 n1学习心电图机的使用 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 方法。 n2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 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原理 n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位变 化。心电变化由心脏的起搏点窦 房结开始,经特殊传导系统最后到 达心室肌,引起肌肉的收缩。心脏 尤如一个悬浮于容积导体中的发电 机,其综合性电位变化可通过容积 导体传播到人体的表面,并为体表 电极所接受。经心电图机的放大和 记录,成为心电图。心电图可以反 映心脏内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 传导和消失过程,但不能说明心脏 收缩活动的变化。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导联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 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 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 ,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 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 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 无电位差,是等电的。为了记录心电, 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 两点,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的 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导联 将心电描记器的记录电极放在体表的 任何两个非等电部位,都可记录出心电变 化的图象,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双极导联, 所测的电位变化是体表被测两点的电位变 化的代数和,分析波形较为复杂。如果设 法使两个测量电极之一,通常是和描记器 负端相连的极,其电位始终保持零电位, 就成为所谓的“无关电极”,而另一个测量 电极则放在体表某一测量点,作为“探查电 极”,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单极导联。由于无 关电极经常保持零电位不变,故所测得的 电位变化就只表示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 位变化,因而对波形的解释较为单纯。目 前在临床检查心电图时,单极和双极导联 都在使用。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标准肢体导联 属双极导联,只能描记两电极间的电 位差。 导联:左上肢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 ,右上肢与负极相连,所得电位是两 上肢间的电位差。当左上肢电位高于 右上肢时,所描记的波形向上;反之 向下。 导联: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右上 肢。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波形 向上;反之向下 。 导联: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左上 肢。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左上肢时波形 向上;反之向下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将探查电极放在标准导联的任一肢 体上,而将其余二肢体上的引导电极 分别与5000欧姆电阻串联在一起作为 无关电极。这种导联记录出的心电图 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的电压增加50 左右,故名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根据 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命名。 n aVR导联:探查电极与右上肢相连,无干 电极与左上肢及左下肢相连 ; n aVL导联:探查电极与左上肢相连,无干 电极与右上肢及左下肢相连; n aVF导联:探查电极与左下肢相连,无干 电极与左、右上肢相连 ;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n心电图波形 用标准导联引出的心电图各波,由荷兰生 理学家W艾因特霍芬命名P,Q,R,S,T波 ,U波是以后发现命名的。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仪器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心电图波形 n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过程。 nPR间期:代表自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 除极开始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