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含说课稿) [北师大版]1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含说课稿) [北师大版]1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含说课稿) [北师大版]1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含说课稿) [北师大版]1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含说课稿) [北师大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717 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 2.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3.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善的法典; 4.说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5.了解佛教的产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印 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由佛教产生的背景及教义,明白再深邃的 思想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历 史上的伟大奇迹。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2 介绍金字塔建造过程,向学生描绘其精确设计和雄伟壮美,引导学生领略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佛教的产生 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搜集有关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加以 整理,理解“文明”的含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如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 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了解这些知 识。 互动 1: 1.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四大上古文明是哪些国家吗? 2.让学生操作鼠标,在大河流域上古文明发祥地地图上一一指出: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古中国,明确: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互动 2: 1.播放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 下问题: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为什么这样说? (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修建的,你了解多少? 2.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图片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讲解: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两者的关系,古埃及是世界 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 3100 年出现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称法老, 实行专制统治,尼罗河纵贯全境,是埃及的母亲河,养育了世世代代埃及儿女。) 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古到今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大家对它了 解多少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4.学生各抒己见,. (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他的外形像汉字的“金”字。 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是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 整个狮身人面像是一块天然的大岩石凿成的。斯芬克斯象征着法老的权利至高无上,威不可侵。 胡夫金字塔,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 7 大奇 观的首位。修建金字塔,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决了许多难题,造了一大奇迹。 ) 5.教师出示资料进一步完善: 面对高大雄伟、建筑精湛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都会产生很多疑问:讨论,在当时 不具备现代搬运、起重工具的条件下,试想古埃及人可能采用哪些方法来修建金字塔? 6.师生共同探究:结合图片开罗南郊吉萨高地三大金字塔,引导学生思考,建筑金字 塔时用了多少劳动力,多少巨石?当时巨石是怎样弄上去的,有吊车吗?又是用什么车运的? 3 (用木撬、人拉牲畜拉)从金字塔的用途、形状、高度、边长等方面说明这一建筑是世界奇迹 之一,深刻认识到:建筑金字塔的人具有很高的智慧.这项工程如此艰难,谁干的?奴隶主还是奴 隶?奴隶们是心甘情愿吗?说明:金字塔是人民被奴役的历史见证. 7.引导学生从进步性、局限性两方面归纳,进行正确评价: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 一,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 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是奴役奴隶的见证。 互动 3: 1.屏幕显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及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内容,引入本课。教师简单介 绍:两河流域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巴比伦王国,最早的国家形成于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谈谈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3.学生各抒己见,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奴隶违反奴隶主的规定,就” 从这些内容可以知道,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4.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因为从它的内容来分析,这些文字从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规定,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 完备的成文法典。) 互动 4: 1.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那唐僧历经艰险到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取的什么 “经”? 2.师明确:“西天”是指古印度,古代中国称之为天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 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境内东有恒河,西有印度河, 印度的名称就起源于印度河,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公元前 1000 年左右,产生了国家,产生 了等级制度。 3.请同学们自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每个等级的名称,包含的社会阶层、职权和义务是什么? (2)哪些等级是统治阶级?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 (3)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知识结构,进一步分析讲解: 4 婆罗门宗教祭司(精神统治) 四大 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 实质古印度的社 种姓 吠 舍自由民 (平民) 会等级制度 首陀罗土著居民(被征服)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它 是为巩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的主要 特点,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人们对等级制度的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互动 5 : 1、学生结合教材,理解佛教产生的时间、创始人、早期教义、传播情况等 2. 归纳学生回答的答案,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分析佛教教义中有哪些进 步意义?有哪些局限性? 4.利用佛教早期域外传播路线图,回顾中国历史讲解佛教的传播情况:西汉末年传入 我国,东汉明帝时修建佛教寺院。 课堂小结 四大文明古国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从经济上看,都是大河农业;从政治上看,都是 奴隶主专制的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把人类引进文明时代。纵观 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第第 1717 课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说课稿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的 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涉及人类从产生到公元 1500 年这一时段区域文明发生、发展和衰落的 历史,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产的大河流域的人类最初的文明,世界上最 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即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幼 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以及黄河流域的古中国。由于在七年级上册历史 教材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古中国的相关内容,因此本课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目内容为 埃及的统一和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第二目主要讲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 内容和实质;第三目则主要涉及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二、学情分析: 5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比较简单初步的认知,也掌握了一定 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与本班同学、教师有了长时间的接触,可以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能初步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可以结合他们七年级学习时知识掌握较牢固的中国古代史部分 内容,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结合介绍埃及金字塔和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了解埃及 的统一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在早期文明中,古埃及的广大劳动人民高 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结合古代中国,特别是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度,使学 生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学生通过阅读“法 典”内容,认清此部法典的实质,再由学生回顾西周森严的等级制度来认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同时与佛教的主张作比较,让学生讨论佛教之所以广为传播的原因。 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采用讲解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超高的建筑艺术和智慧及其反映出的奴隶主剥削的明证;2. 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实质;3.能说出古印度的种姓制度;4.认识人类早期文明产生 的自然地理环境;5.了解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过程与方法: 1.将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与本课内容进行比较,初步学习类比法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 使用;2.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对所概括的信息进行历史性 归纳;3.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4.就佛教广为流传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讨 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同时也从另一侧 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2.能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的实质。 教学重点在于:1.让学生知道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都是人类早期文明所取得的突出 成就,以及金字塔是奴隶主对广大劳动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2.认识汉谟拉比法典与“种姓”制度的实质。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了解佛教,并由其主张讨论推知佛教广为流传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6 课前由问题导入: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渐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后,出 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即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同时它们在地理环境方面又有 着哪些共同点? 第一部分以金字塔之谜引入,同时提到“世界七大奇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 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延伸,接着简介埃及的统一以及它的自然环境,最后,由学生归纳金字塔既 是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见证,也是广大劳动人民非法智慧和才能的结晶。 第二目由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图片引入,简介古巴比伦历史,同时引出汉谟拉比法典, 让学生明确其地位,接着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结合课后材料阅读,认清汉谟拉比法典的实 质。 第三目学习,首先学生自主阅读,大致了解古印度的建立,回顾西周等级制度来类比印度 “种姓”制度,接着简介佛教的兴起,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讨论佛教主张与“种姓”制度的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