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摘 要当前中央对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一件主要大事来抓。在此情况下,市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对农村金融支持方面必然要承担起主要责任。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较早,该项业务在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的支持下,曾在扶持三农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增收、农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当前由于资金问题、经营风险、利率问题等原因,该项业务却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该文以此为出发点,谈讨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指出一条道路。该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组成如下:第一个章节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农户小额信贷基础理论加以阐述,具体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的概念、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相关要素、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理论依据以及农户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中的重要性。对在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相关要素中的农户小额信贷提供者、农户小额信贷额度、农户小额信贷客户、农户小额信贷的目标等概念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对当前国际主流的两种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在理论依据小节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农户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中的主要作用也进行了清晰的说明。第三章对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取得的成就、当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其中在农户小额信贷取得的成就小节中具体介绍了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以来,通过信用证的推广、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提高新的农业贷款模式支持力度等方式,对当地农村经济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现状小节中通过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年底、月底余额图和辖属合行小额信贷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图揭示出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已出现停滞和下滑现象。在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小节中对市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当前存在的市场竞争问题、经营风险问题、资金供给问题、利率问题、品牌效应问题、国家政策扶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介绍了当前国际较为成功的两种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孟加拉国 gb 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和印尼 bri 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对它们的运行特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根据这两种模式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市农信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应借鉴之处;第五章提出市农信社进一步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对策。具体为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资金支持问题提出了的解决办法;提出了规避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经营风险的对策:(1)、强化农户的信用评定机制,完善信用环境(2)、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多元化的服务体系(3)、加强市农信社内部管理建设(4)、开发适合当地特色的农户小额信贷产品(5)、完善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保险机制,规避经营风险;对利率问题提出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利率市场化、差异化的解决办法,能较好的满足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使其能持续的支持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品牌效应问题文章认为应从强化农户小额信贷品牌优势、拓展小额信贷服务功能、加大小额信贷品牌营销等几方面进行品牌效应的提升,扩大农户小额信贷产品的知名度。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作者所掌握的材料有限,有关数据难以搜集,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另外,鉴于作者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出现偏颇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信用评定机制;利率市场化;经营风险4specific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 that the method of micro-credit inqingdao accord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se 2 models.chapter four further develops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micro-credit in qingdao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declares specific resolution for financial support ofmicrocro-credit:1.strengthen credit rating mechanism, improve credit environment,2.establish farmer-centered system of a wide range services, 3.strenghten theconstruction of qingdao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4.develop local microfinanceproducts based on local charterers, 5.improve micro-credit insurance mechanism toavoid operational risks; the solutions of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and thedifference of micro-cred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icro-credit development, and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ic. for brand issue, author think maybestrengthen brand, expand micro-credit services, and increase marketing brand canupgrade brand and make micro-credit well-known.key word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micro-credit business, creditrating mechanism,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operational risks3study of micro-credit business development for qingdao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abstractnow, central authority pay more attention on developing of rural economic thanbefore. under this kind of situation,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qingdao that is mainforce of rural finance will assum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rural finance. but because ofthese problems, such as finance problem, operational risks, interest rate etc. in thedeveloping process, it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 an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of development of local rural economic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itself. this is thestart point of this paper, and talks about the reason of these problems, and benefit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recommend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andindicate right solutions of micro-credit for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qingdao.this paper is consisted by following chapters:chapter one expand the basic theory of micro-credit, and introduce the notion ofrural micro-credit, the related elements of rural micro-credit business, the theory ofdevelopment for rural micro-credit, and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micro-credit in ruralfinance. it also definite clearly for supplier of rural micro-credit, credit limit ofmicro-credit, client of rural micro-credit, and the aim of rural micro-credit, and so on.the paper also expands detailed for 2 main kinds of rural micro-credit in internationalmainstream, and declar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chapter two analysis the business of rural micro-credit in qingdao, andintroduc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it declares the positive impacts for rural economicaccording to popularizing credit, union credit,and strengthen support of agriculturecredit, from the beginning of rural micro-credit in qingdao. the paper analyses clearlyfor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perating risks, the question of capital supply, the interestrate issue, the issue of brand, and national support policy issues.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2 successful kinds of micro-credit in the world:bangladesh gb micro-credit and indonesia bri micro-credit. and introduces the1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摘 要当前中央对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一件主要大事来抓。在此情况下,市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对农村金融支持方面必然要承担起主要责任。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较早,该项业务在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的支持下,曾在扶持三农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增收、农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当前由于资金问题、经营风险、利率问题等原因,该项业务却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该文以此为出发点,谈讨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指出一条道路。该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组成如下:第一个章节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农户小额信贷基础理论加以阐述,具体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的概念、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相关要素、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理论依据以及农户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中的重要性。对在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相关要素中的农户小额信贷提供者、农户小额信贷额度、农户小额信贷客户、农户小额信贷的目标等概念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对当前国际主流的两种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在理论依据小节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农户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中的主要作用也进行了清晰的说明。第三章对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取得的成就、当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其中在农户小额信贷取得的成就小节中具体介绍了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以来,通过信用证的推广、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提高新的农业贷款模式支持力度等方式,对当地农村经济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现状小节中通过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年底、月底余额图和辖属合行小额信贷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图揭示出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已出现停滞22.3.7 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问题的成因.363 农户小额信贷运作模式国际经验借鉴.433.1 两种较成功的农户小额信贷模式.433.1.1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运行特征.433.1.2 印尼 bri 模式的运行特征.473.2 国外成功经验对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启示.503.2.1 合理的贷款利率.503.2.2 机构的专门化和人员的专业化.503.2.3 将贷款支持和技术服务相结合并加强培训.504 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对策.514.1 增加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资金供给.514.2 规避农户小信贷业务经营风险.524.2.1 优化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信用环境.524.2.2 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多元化的服务体系.554.2.3 加强市农信社内部管理建设.564.2.4 开发适合当地特色的农户小额信贷产品.564.3 实行利率市场化提高盈利能力.574.4 市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流程再造.594.4.1 简化流程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流程.594.4.2 建立按流程操作机制.604.4.3 确定流程再造新模式.604.4.4 以贷户为中心加强制度管理.614.5 提升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品牌效应.635 结语.65参考文献.66致 谢6810 引言0.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2008 年 9 月 19 日央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披露,2007 年,中国农户获得的贷款余额约 1.34 万亿元,但仅占全部涉信贷款的 21.9%。报告称,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部分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据银监会统计,2007 年末,中国有农户约 2.3 亿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 1.2 亿户,其中,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仅有7800 万户,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33.2%。银监会近日公布了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情况,平均每万名农民拥有银行 1.54 个,高于去年的 1.26 个,但人均贷款额在 7700 元左右,仅为城市人均的 22%。据数据显示,去年底有 8809 多万户农民获得贷款支持,比上年增加 90 万户。而农村地区存贷款均略有增长,存款余额 10.16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61 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 23%,比上年增加 1%。农村地区的贷款余额 5.72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89 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 22%,比上年增加 1 个百分点。不过,农村金融服务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人均贷款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地区的人均贷款额在 7700 元左右,而城市的人均贷款额为 3.5 万元。2004 年至 2009 年,中央连续出台 6 个“一号文件”,主题分别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城乡统筹的战略决策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强调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2008 年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这是基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提出的针对性目标。目前,我国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民“贷款难”普遍存在。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国将继续发挥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2策的作用,对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农村金融机构制定更为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实行更为灵活的利率政策,增加主产区支农再贷款额度。同时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担保、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支农长效机制。市农村信用社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监管部门的意见,在农村经济比重较大的地区坚持为“三农”、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服务,实现支信贷款投放总量、覆盖面的不断提高。深入细致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解决农户小额贷款面广、量大和信贷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简化了农户小额贷款审批手续,确定灵活的贷款偿还方式,对农户小额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对个别地域面积大、偏僻的乡镇,通过流动服务方式,开展上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总体来说,市农村信用社的小额农户贷款业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当地的农村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提高了,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余额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 年农户小额信贷余额为 192376.31 万元,2006 年农户小额信贷余额为 108795.68 万元,2007 年农户小额信贷余额为 34898.4 万元,农户小额信贷余额和占比出现双降,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碰到了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解决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出现的问题,寻求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办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论证,探寻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在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这对解决地区农户“贷款难”问题以及当地农信社“难贷款”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0.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0.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从上世纪70年代,小额信贷开始出现,逐渐改变了扶贫方式,通过给穷人发放小额贷款,把传统的低成本使用或无偿使用变为有偿使用,使穷人自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其自主创业,增加收入的方式来实现对穷人的救助。很快,3小额信贷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热烈欢迎,并很快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对小额信贷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小额信贷的性质作用等,学者们已经认同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bennett(1997) 认为,小额信贷机构不仅可以提供金融中介还需要提供社会中介、企业发展服务以及社会服务;yaron、benjamin和piprek在(l997)认为,小额信贷机构提供储蓄服务能够对改进金融中介做出贡献,是小额信贷机构不可缺少的;在小额信贷的实施中方式上,michael mccord(2000年)中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采取的利于其开发小额保险产品的各种方法;kasia and pawlak(2004) 提出在小额信贷机构设计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和获得客户需求信息的途径。robert peck christen、tinmothy rlyman和richard rosenberg(2006)对小额信贷的性质、作用和监管都作了详细的描述,肯定了小额信贷在扶贫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对不同类别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组织应予以不同的看待和监管。在拉美国家,小额信贷的商业化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许多实施小额信贷的非政府组织(ngo)已经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他们的研究认为,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由于ngo并不是真正的金融机构,无法开展存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利用捐助和资助资金开展业务受到较多的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ngo开始寻求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以扩大业务规模获得盈利。nimal fernando(2007)研究认为,在小额信贷领域,ngo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确保机构可持续发展,扩展业务获取盈利。持有福利主义小额信贷观点的学者认为:福利主义以社会发展为己任,通过向贫困社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以及其他非金融社会服务如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削减贫困的目标。他们将首要目标定位于改善穷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保持机构的持续性属于次要地位,其代表机构有孟加拉乡村银行、finca的“村银行”等;制度主义首先关注可持续性,并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业务覆盖率,来为更多的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其代表有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等。但当前国际上更倾向有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即在关心穷人的同时,更强调小额信贷的持续性。国际上小额信贷的研究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信贷利率市场化;第二,机构合法化和商业化;第三,信贷服务配套化;第四,信贷手段现代化;第五,信贷产品多样化。这些1目 录0 引言.10.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30.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50.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50.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60.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80.3.1 论文的主要内容.80.3.2 研究方法.90.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90.4.1 创新之处.90.4.2 研究不足.101 农户小额信贷的理论概述.101.1 农户小额信贷的概念.101.2 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相关内容.111.2.1 农户小额信贷的相关要素.111.2.2 农户小额信贷的目标.121.2.3 农户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131.3 农户小额信贷的分类.131.4 农户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141.4.1 制度经济学理论.141.4.2 信息经济理论.151.5 农户小额信贷两种代表模式.151.5.1 福利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161.5.2 制度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161.6 农户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中的重要性.172 市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实证分析.182.1 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现状.182.2 市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在支农服务中取得的主要成就.202.2.1 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成效.202.2.2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对农户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212.3 当前市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242.3.1 市场竞争问题.242.3.2 经营风险问题.252.3.3 农户小额信贷资金供给问题.282.3.4 农户小额信贷利率问题.292.3.5 农户小额信贷贷款流程问题.322.3.6 农户小额信贷品牌效应缺失问题.364都是为了小额信贷机构能够持续经营,发挥机构的最大优势,持续不断地为低收入目标群体服务。0.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国内关于小额信贷的研究,更多地出现在200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之后。主要研究学者及成果如下:陈浪南、谢清河(2002)在分析中国小额信贷实践中存在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基础上,认为小额信贷本身就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性质应该界定为金融中介机构,政府应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何广文(2002)研究认为,与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扶贫小额信贷相比,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有较大优势,主要表现在:资金实力更加雄厚;与信用评级制度结合,有利于农户信用观念、金融文化的培育;贷款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较低等,并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小额信贷的高成本问题,使得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放贷难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该模式还根据常规贷款记录决定后续贷款或累增额度,形成了动态激励机制,有利于农户建立主动还款意识,实现了农户贷款的较高回收率,制度绩效明显。王雨舟(2004)认为,农村信贷供给与资金需求的差异越来越突出,存在着需求总量扩大化与信贷供给缩小化的矛盾和需求主体多元化与信贷主体单一化的矛盾。殷红霞(2004)认为,应实行农业保险制度,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小额信用贷款是一种高度分散化的放款,总体上使贷款风险度下降。但由于小额信用贷款主要是用于农业领域,而农业生产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增加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苏智,钟俊亮(2004)在承认以上观点的同时还认为应扩大小额信贷的种类,延伸小额信贷的领域,还应对小额信贷实行灵活的贷款期限。因为,现行小额信贷体制延深不够,以致贷款难以进入低端的农户,而帮助最贫困的农户脱贫,乃是小额信贷的重要目标。要发展一批福利主义模式的农村金融机构,以增加小额信贷延深度,承担最低端农户的信贷扶贫任务。要使信贷深入到最贫困的5人群,只有依托福利主义模式的金融机构。他们还认为:我国小额信贷利率偏低,种类单一,期限短,贷款期限甚至短于生产周期,小额信贷没有建立起保障机制,使得风险无法分散,在信贷对象的选择上,出现扶富不扶贫和贷款集中于大户现象。杨坚(2005)认为,我国实施的小额信贷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短期政府行为,小额信贷运作的市场载体尚未形成,融入市场经济的程度不深,利率缺乏弹性使小额信贷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应宜逊、黄震宇(2005)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因而小额信贷体制带有明显的转轨时期色彩,制度主义倾向明显,深度有所不足。郑振东、杨智斌(2005)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小额信贷进行成本收益核算,建议政府放松对开展小额信贷金融机构的管制,以及得出应采取较高利率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论断。孙若梅(2006)主要通过实证检验和分析,得出如何通过小额信贷的具体实施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曹子娟(2006)通过对中国159个地区的小额信贷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状,揭示了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焦瑾璞、杨俊(2006)主要从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的增长的促进和对农户的扶贫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团体贷款和动态激励等方法来规避风险的作用机制。黄伯勇(2008)认为应构建多元化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允许真正的非政府组织出现,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享有平等获取政府资源的权利,鼓励外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查娟、邹旭(2008)认为应加强国家政策扶持手段,国家应出台财政、税收、资金支持等配套扶持政策和风险分担机制。以上观点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小额信贷目前现状,有政府方面的,也有小额信贷运行机制本身的,说明了小额信贷在我国还有很多地方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0.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0.3.1 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以金融发展理论及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倾向,说明农户小额信贷在支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及该项业务开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对农户小额信贷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明确了农户小额信贷的相关概6念,说明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图表的方式说明了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出现停滞和下滑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资金问题、经营风险、利率问题等都进行了细致透彻的分析,查找出当前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借鉴两种当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农户小额信贷运作模式,从支农服务和农信社自身效益角度出发,对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从增加资金供给、规避经营风险、利率市场化、品牌效应的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为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一条道路。本文在第一章中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农户小额信贷基础理论加以阐述,具体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的概念、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相关要素、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理论依据以及农户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对青岛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取得的成就、当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第四章介绍了当前国际较为成功的两种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孟加拉国 gb 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和印尼 bri 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对它们的运行特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第五章提出市农信社进一步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对策。文章对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0.3.2 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对市农户小额信贷的发展中产生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性分析,从而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的解决方案。(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农户小额信贷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说明,并通过变量的变动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3)资料(数据)搜集方法。资料收集采用调查研究与统计资料、文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主要到市农村信用联社、各县级农村信用社、当地农户进行走访调查。文献除收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外,重点查阅了市农7村信用社年度报告,各时段相关报表。0.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0.4.1 创新之处(1)内容上的创新。如结合市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所处经济环境,提出农户小额信贷产品创新的方法、提出以农户为中心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提出地区农户小额信贷流程再造、提出提升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品牌效应等。(2)方法上的创新。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并找出了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并且从立法层面、农村信用社自身情况、利率市场化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0.4.2 研究不足(1)论文虽然通过数据和图表给出了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但在实际研究中,由于数据的可得性较差,因此还需要在今后通过调查进一步更新和完善。(2)由于笔者知识面、分析能力所限,在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对策方面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9(2)农户小额信贷的客户。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具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的愿望的中低收入人群,但由于其贷款具有数额小、风险大、信誉低且无法提供担保等特点,因而通常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的,处于信贷市场中的边缘地位。商业化的小额信贷,其贷款对象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条件而具备偿还贷款可能性的人群。而公益性的小额信贷因为其具有慈善性质,因此它的贷款对象包括其目标群体内的所有贫困农户。(3)农户小额信贷的额度。农户小额信贷的额度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绝对数,一般情况下是把当地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依据,小额信贷额度不超过这个平均值。我国目前的农户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在2005000元左右,但也根据客户的不同而变化,例如,新客户额度较低,老客户如信誉良好,额度则高一些,有些甚至相当高,可用达到几万元。(4)农户小额信贷的期限。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一般是在一年之内,通常采用整贷零还的偿还方式,即客户每隔固定的时间就要分期还款。整贷零还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减轻农户的还款压力、降低了还贷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客户理财意识。1.2.2 农户小额信贷的目标小额信贷产生的原因就是要为那些资金需求无法被满足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这些人增加收入摆脱贫困。因此,从小额信贷产生之日起,扶贫一度是其唯一的目标,这目标也是小额信贷区别于常规金融服务的本质特征。然而,随着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可持续性作为小额信贷的一个目标被提了出来并且逐渐被广泛接受。小额信贷可持续性的内涵仍然要根据小额信贷的性质而定。对于公益性的小额信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是指低收入人群从小额信贷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可以持续地发展,或者是指政府或者捐助者能够持续地对小额信贷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以支持信贷的持续性和扩大。对于商业化的小额信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是指小额信贷组织从所提供的信贷服务中所获得的收入可以覆盖其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从而可以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