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 主讲:傅文韬 针灸推拿教研室 前 言 w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 w 渴望健康,渴望长寿 内经“度百年乃去,尽终天年” w 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推动医学的全新发展 健康的新理念 医学的新模式 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保健医学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一、健康: WHO(1948):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 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 完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 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 学上的新模式互相呼应。 w 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 形 神合一” w 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状态:(WHO)人们为了参加社 会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 意识清楚,有辨人、辨时、辨向能力 个人生活能自理 可以行动(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或利用轮椅) 可进行家务劳动或消遣性作业(如唱歌或踏青 等) 可进行社交 有就业能力,以求经济上能自给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二、现代医学模式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w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 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医学发 展特征、水平和目标。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w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1、神灵医学模式(spiritual medical model)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3、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w 生物医学模式: 西文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医学开始进入了实验医 学阶段,使生物医学得到蓬勃发展,不同学科分 门别类地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 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 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原理、过程乃至机理逐步 被提示出来,这一阶段的医学模式被人们称为生 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曾对医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 作用,今后仍是推动医学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理 论之一。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和消极性也逐渐暴露出来 。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w 生物医学模式: 为什么呢? 因为在生物医学模式那里,“疾病完全可以用偏 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 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留下余 地“(美国医学家因格尔)。事实上,仅用生物 医学解决不了诸如结核、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等疾 病的发生、流行和预防问题,正如艾滋病等性病 在生物医学技术发达国家仍然无法控制。因为这 些疾病更多的决定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 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社会因素。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w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在病因学上,旧模式只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病作用,而新 模式则认为除生物学因素外,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 都可致病。 2.在病理学上,传统的模式只强调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引 起的症状,即:病因 病理变化 症状。 而新模式从重视功能改变出发,认为以上模式需扩展为 : 病因疾病 症状及功能缺损(病损 impairments) 失能(disabilities) 残障(handicaps) 3.在治疗学上,不仅要消除临床症状,而且要预防和恢复功 能上的缺损;不仅要使用对抗生物学因素的方法,而且要使 用调整和矫治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方法,从而形 成了以下的治疗学的新模式: 病因防治症状治疗功能康复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w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1、重新认识理解重要的医学概念: (1)疾病: (2)病因 (3)健康 2、医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变 治疗 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w 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 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 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第一章 绪论 w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 学科范畴 w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w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在现代医学 中 的地位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一)养生 (二)中医养生学 w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一)康复:定义、要素 (二)中医康复学 w 三、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范畴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一)养生的定义: 养:护养、保养、调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 完整的含义: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 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 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 活动。 (辨证养生、终身养生、全面养生、持之以恒 )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 、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 门实用性学科。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 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 与实践后形成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和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如: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养生之道丰富: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之道诸如: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 。 w 学术流派众多: 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家养生等 。 w 养生原则系统: 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 各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 等。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一)康复 1、定义: (1)从中文字义来看,尔雅谓 “康,安也” ,“复,返也”,故康复的含义可理解为恢复健康 或平安。 如: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后序就载有老人病残三十 年,经治疗而“康复如初”,(最早出处);清王孟英 王孟英医案载狂证患者“患烦燥不眠”,经治则“渐 次康复”。“康复”一词在历代医学文献中还称为平复、 康健、康强、康宁、复旧等。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2)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康复词系译自英文 Rehabilitation ,原意 “ 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重新获得能力 ”,“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 1910年始将“Rehabilitation”一词应用于残疾人医 学领域,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 活能力的恢复。 从康复医学角度讲,康复是指对于伤病、残 疾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尽最大可能 以减轻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 及生活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2、康复的要素 1康复的对象 2康复的领域 3康复的措施 4康复的目的 5康复的提供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1、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病人、慢性 病人和老年病人。 由于目前疾病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 化,正从过去的急性感染和急性损伤占优 势转变为“慢性化、障碍化、老年化”。 据WHO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 人口10的各种残疾,中国1987年抽样调 查,残疾者5,再加上慢性病、职业病 、老年退行性疾病而使某种功能障碍者, 则与WHO统计的比例相近。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2、康复的领域: 包括“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利用 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通过特 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职业康复”( 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社会康 复”(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 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实现以上 四个领域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3、康复的措施:一切有用的措施 包括所有能消降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 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 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不但使用医学科学的 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 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4、康复的目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实现全面康复,着重在提高生活素质, 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 庭和社会上过有意义的生活,重返社会。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5、康复的提供: 提供康复医疗、训练和服务的不仅有专 业的康复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区的力量、 残疾人及其家属也参与康复工作的计划和实 施。 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残障患者,提高 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 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要求残疾、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会均 参与康复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二)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 、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地运用调 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 等各种方法,对病残、伤残、老年病、慢性病等功能障碍 患者进行辩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其目标在于使患者机 体生理、心理功能上的缺陷得以改善和恢复,帮助他们最 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 社会生活,同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w 三、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范畴 中医养生学 相当现代医学的保健 、预防医学 第一医学范畴 针对 健康及亚健康者。 中医康复学 第三医学范畴 针对功能障碍者 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 医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养学与中医康复学之间的关系 w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中医康复学: 联系:在学术渊源、理论基础、方法技能、目的意 义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 区别: 研究对象: 养生: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 康复:功能障碍机制、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及康复治 疗 适用范围: 养生:健康及亚健康者 康复:功能障碍者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w 上古时期(萌芽) 1、人类已经注意到居住和衣着条件的改善 2、火种的发现(饮食卫生) “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灸、熨” 3、运动养生的萌芽 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w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 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瘀而滞着 ,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w 先秦时期(起源) 一、先秦养生思想: 1、道家养生思想:“清静无为”、“返朴归真 ”、“顺应自然”、“贵柔”、“动形达郁” 2、儒家养生思想: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 体护养,倡导饮食卫生。 3、杂家养生思想:吕氏春秋:“毕数 之务,在乎去害”;“趋利辟害,顺应自然 ”;“动形以达郁”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二、先秦养生实践 1、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2、注意饮食调养 3、导引健身 4、敬老养老 5、优生优育与胎教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三、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明确提出养原则和方法 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 导引按跷等。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w 史前期(1910年前) 古代中国的康复治疗 古代西方的康复治疗 w 形成期(19101940年) w 确立期(19401970年) w 发展期(1970年以后) 中医康复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其它学科 的关系 w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w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w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w 中医养生康复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章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理论 w 阴阳互根 互生互长 w 五脏坚固 脾肾为本 w 经气流通 血脉和调 w 气血充沛 津液布扬 w 三因致病 重在七情 w 顺应四时 w 形神合一 w 动静适度 w 葆 精养气 w 避邪护正 第三章 中医养生康复原则 w 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 w 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w 协调脏腑 重在脾肾 w 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 w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w 综合调理 因病而异 第四章 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第一节 生命的过程 一、人类生命的形成 二、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 1、内经对人类生命发展过程的论述 2、人类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 冠心病社区防 治建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 医院 杜雪平 前言 w 冠心病发病在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 命质量,国内外实践经验均表明改变 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发病危险因素 可以有效地减轻和延缓冠心病发生和 发展。 w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冠心病社 区综合防治,有利于预防发病,减少 冠脉事件、防止并发症及降低医疗费 用。 w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无冠心病 社区防治方面的指南和规范,难以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冠心病人的有效 管理。 冠心病的分型与诊断 关于冠心病的诊断问题 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虽 然是冠状动脉造影,但是对于 社区医师来说,临床表现(包 括病史)与心电图是非常重要 的。 在社区卫生机构鉴别诊断的重 要性很大。 心绞痛的分型 心绞痛目前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一)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 梗死(STEMI)。其共同病理基础均为不稳定的 粥样斑块,继发血栓形成,统称之为ACS。 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w 心电图(ECG) /社区站 w 动态心电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w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w 超声心动图 w 放射性核素心脏显脏显 像 w 冠状动动脉造影术术 社区卫生服 务指导中心 冠心病的社区治疗 w 一 冠心病教育 w 社区医生应让冠心病患者掌握以下知识: 1什么是冠心病? 2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3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4冠心病的危害: 5冠心病的治疗方案有: (1) 提倡用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冠 心病,控制危险因素(社区) (2) 药物治疗(社区) (3) 介入治疗(上级机构) (4) 手术治疗(上级机构) (5) 心理教育(社区与上级机构共同) 二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1建立登记制度 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登记,以便观察、治疗和随访(随访表见 附录) 2建立随访制度 (1) 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确定后,应进行长期随访。 (2)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出院后,低危险组患者应1-2月随访一 次;中、高危险组患者无论是否进行介入治疗,都应至少1个月 随访一次。 (3) 与患者预约下次复诊时间 1、非药物治疗/干预 w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w 纠正血脂紊乱 w 戒烟 w 减轻体重 w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 w 康复治疗 三冠心病的社区干预 2、药物治疗 /干预 w 阿司匹林 (75-325mg/日) w 噻氯吡啶(抵克立得) w 氯吡格雷(波立维) w 硝酸酯制剂 w 受体阻滞剂 w 钙通道阻滞剂 w ACEI/ARB w 他汀类 冠心病治疗的ABCDE A:阿斯匹林和ACEI B:受体阻滞剂 C:他汀类药物与戒烟 D:饮食与控制血糖 E:健康教育与锻炼 冠心病的社区预防与转诊 w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w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 的干预。 w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w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冠心病患者 做出早期检出和诊断,并采用药物和 非药物的手段,预防病情发展以及并 发症的发生。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 健康教育。 w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w 主要针对后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合理 、适当的康复治疗措施,预防严重并 发症,防止伤残的发生。包括:必要 的心理康复指导,坚持服药,定期复 查。 冠心病人的双向转诊 (技术路径 ) 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转诊:社区 到 专科 1)、初始心电图即显示既往有心肌梗死; 2)、听到杂音,可疑主动脉狭窄; 3)、需作运动试验检查; 4)、初次发现患有重大共存疾病,如糖尿病; 5)、每半年一次的专科随访; 6)、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7)、进行病人个体管理时出现困难,特别是具有较多危险因 素者; 8)、病人不服从全科医生的治疗; 9)、病人或家属、朋友要求尽早转诊。 1、疑似冠心病病人的转诊:社区 专科 1)、疑为或确诊为急性心梗(Q波或非Q波) 2)、疑为或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 ; 3)、症状不典型,需要进一步确诊 ; 4)、疑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且有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和/或有 多种高危因素 诊断明确 后 稳定心绞 痛 不稳定心绞 痛 急性心梗 治疗有效,症状消 失,进行总体评估 后。 肌钙蛋白(-),治疗有 效,症状消失。 肌钙蛋白(+),治疗有 效,症状消失3-5天。 酶学指标得到控制10- 14天,或介入治疗后7- 10天。 社区医师 专科到社区 专科医生 填写转诊单:写明病人回社区后的诊断治疗 及复查建议,并注明医生姓名和联系电话 电话通知社区 医生 病人独自或在家人陪护下,自带转诊单 社区 (社区康复请见下一页) 出院后的冠心 病病人 (出院后)冠心病人的社区康 复 w 一、 冠心病病人出院后的定期随访。 w 出院后第2周、第1月、第2月、第3月 、第6月、第12月要定期随访 w 二、心功能的康复 w 出院后首先由全科医师进行心功能的 评价(NY分级),然后在社区全科医 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 w 三、心理的康复 w 四、 改变不良行为 w 出院后首先进行冠心病人危险因素的 评估: w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 血脂异常等 w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年龄等。 附录(一) w流程图 伴咳嗽 伴吞咽 困难 伴咯血伴呼吸 困难 气管、 支气管 疾病 食道疾 病 肺炎 肺结核 肺癌 肺栓塞 肺炎 气胸 胸膜炎 相应处理 怀疑或 确诊 AMI 心血管专科 (门诊或病房) 除外冠心病冠心病确诊 症状不 典型 疑为不 稳定心 绞痛 疑为慢性 稳定心绞 痛有家族 史或多种 高危因素 可疑胸痛 非心源胸痛 心源胸痛 问诊查体ECG等 心血管专科 (门诊或病房) 低危组 高危组 1-2个月随访 一次 1个月随访一次 冠心病二、三级预防 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冠心病病人 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登记 不稳定心绞痛 稳定心绞痛 疑似ACS的病人 12导联的心电图 ST段抬高 ST段下降或动态T波改变正常或无变化 20-30分钟后 再做心电图 怀疑ST段抬 高心梗,吸氧 和Aspirin/肝 素并叫救护车 (开放静脉通 道) 怀疑ST段不抬 高心梗,吸氧 和Aspirin/肝素 并叫救护车( 开放静脉通道 ) 有变化无变化 随诊相应处理 同左 社区管理路径 附录(二) 1、心梗病人出院后社区管理路径 时间管理内容 第1周 第一次家访或门诊(收出院单/转诊单,总体评估 、做ECG、行为干预、病人教育等)。 第2-3周 第2、第3周各一次家访或门诊(其中第2周如有专 科复查,社区医师可电话随访)。 第4周 第4周专科复查,社区医师可电话随访(如果服用 抵克立得/波立维应随访血常规结果)。 第5-12周 每2周到社区站复查一次包括总体评估、做ECG、 行为干预、病人教育等(其中第8周专科复查,社 区医师可电话随访,如果服用抵克立得/波立维应 随访血常规结果)。 第3-6个月 每月到社区站复查一次包括总体评估、做ECG、 行为干预、病人教育等(至少复查一次血生化、 血脂、服用抵克立得/波立维者还查血常规),并 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其他说明6个月后病人病情稳定则进入稳定冠心病人社区管 理路径(见下面),如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与专 科医生联系,按专科医生意见执行。 2稳定冠心病人社区管理路径 (1)建立或填写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冠心病人登记表) (2)曾到专科就诊的病人,社区医师了解专科诊疗情况并及时把转诊单归档 (3)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危险因素干预计划(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等) (4)二级预防性治疗计划(ABC用药) (5)制定重大共存疾病的管理计划(如糖尿病控制血糖) (6)低危组1-2个月随访一次,高危组1个月随访一次; (7)必要时可转诊(见转诊路径) 随访内容随访时间 病史、查体(BMI)、行为干 预、健康教育 每月一次 ECG每1-2月一次 服用抵克立得/波立维应随访血 常规 每1-2月一次 血生化、血脂每6月一次 UCG必要时 谢谢 欢迎参加12月8日到12月11日的中美全科医学高级论坛 (地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冠心病社区防 治建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 医院 杜雪平 前言 w 冠心病发病在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 命质量,国内外实践经验均表明改变 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发病危险因素 可以有效地减轻和延缓冠心病发生和 发展。 w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冠心病社 区综合防治,有利于预防发病,减少 冠脉事件、防止并发症及降低医疗费 用。 w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无冠心病 社区防治方面的指南和规范,难以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冠心病人的有效 管理。 冠心病的分型与诊断 关于冠心病的诊断问题 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虽 然是冠状动脉造影,但是对于 社区医师来说,临床表现(包 括病史)与心电图是非常重要 的。 在社区卫生机构鉴别诊断的重 要性很大。 心绞痛的分型 心绞痛目前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一)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 梗死(STEMI)。其共同病理基础均为不稳定的 粥样斑块,继发血栓形成,统称之为ACS。 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w 心电图(ECG) /社区站 w 动态心电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w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w 超声心动图 w 放射性核素心脏显脏显 像 w 冠状动动脉造影术术 社区卫生服 务指导中心 冠心病的社区治疗 w 一 冠心病教育 w 社区医生应让冠心病患者掌握以下知识: 1什么是冠心病? 2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3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4冠心病的危害: 5冠心病的治疗方案有: (1) 提倡用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冠 心病,控制危险因素(社区) (2) 药物治疗(社区) (3) 介入治疗(上级机构) (4) 手术治疗(上级机构) (5) 心理教育(社区与上级机构共同) 二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1建立登记制度 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登记,以便观察、治疗和随访(随访表见 附录) 2建立随访制度 (1) 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确定后,应进行长期随访。 (2)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出院后,低危险组患者应1-2月随访一 次;中、高危险组患者无论是否进行介入治疗,都应至少1个月 随访一次。 (3) 与患者预约下次复诊时间 1、非药物治疗/干预 w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w 纠正血脂紊乱 w 戒烟 w 减轻体重 w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 w 康复治疗 三冠心病的社区干预 2、药物治疗 /干预 w 阿司匹林 (75-325mg/日) w 噻氯吡啶(抵克立得) w 氯吡格雷(波立维) w 硝酸酯制剂 w 受体阻滞剂 w 钙通道阻滞剂 w ACEI/ARB w 他汀类 冠心病治疗的ABCDE A:阿斯匹林和ACEI B:受体阻滞剂 C:他汀类药物与戒烟 D:饮食与控制血糖 E:健康教育与锻炼 冠心病的社区预防与转诊 w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w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 的干预。 w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w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冠心病患者 做出早期检出和诊断,并采用药物和 非药物的手段,预防病情发展以及并 发症的发生。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 健康教育。 w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w 主要针对后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合理 、适当的康复治疗措施,预防严重并 发症,防止伤残的发生。包括:必要 的心理康复指导,坚持服药,定期复 查。 冠心病人的双向转诊 (技术路径 ) 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转诊:社区 到 专科 1)、初始心电图即显示既往有心肌梗死; 2)、听到杂音,可疑主动脉狭窄; 3)、需作运动试验检查; 4)、初次发现患有重大共存疾病,如糖尿病; 5)、每半年一次的专科随访; 6)、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7)、进行病人个体管理时出现困难,特别是具有较多危险因 素者; 8)、病人不服从全科医生的治疗; 9)、病人或家属、朋友要求尽早转诊。 1、疑似冠心病病人的转诊:社区 专科 1)、疑为或确诊为急性心梗(Q波或非Q波) 2)、疑为或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 ; 3)、症状不典型,需要进一步确诊 ; 4)、疑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且有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和/或有 多种高危因素 诊断明确 后 稳定心绞 痛 不稳定心绞 痛 急性心梗 治疗有效,症状消 失,进行总体评估 后。 肌钙蛋白(-),治疗有 效,症状消失。 肌钙蛋白(+),治疗有 效,症状消失3-5天。 酶学指标得到控制10- 14天,或介入治疗后7- 10天。 社区医师 专科到社区 专科医生 填写转诊单:写明病人回社区后的诊断治疗 及复查建议,并注明医生姓名和联系电话 电话通知社区 医生 病人独自或在家人陪护下,自带转诊单 社区 (社区康复请见下一页) 出院后的冠心 病病人 (出院后)冠心病人的社区康 复 w 一、 冠心病病人出院后的定期随访。 w 出院后第2周、第1月、第2月、第3月 、第6月、第12月要定期随访 w 二、心功能的康复 w 出院后首先由全科医师进行心功能的 评价(NY分级),然后在社区全科医 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 w 三、心理的康复 w 四、 改变不良行为 w 出院后首先进行冠心病人危险因素的 评估: w 可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唱)问答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接力版二年级上册-接力版
- 11.3 动能和势能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2023三年级数学下册 三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信息窗3 多彩的街道夜景第1课时说课稿 青岛版六三制
- 活动11 一起来种太阳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劳动二年级北师大·深圳报业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主编:韩震)
- 古代文人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考物理必考试题及答案
- 高二美术考试题及答案
- 油气行业绿色发展趋势与环境保护
- 2025舞台设备租赁合同模板
- 甘肃小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培训课件
- 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 大学博士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培训课件
- DB31∕T 1545-2025 卫生健康数据分类分级要求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类器官技术与行业研究报告-复刻结构重现功能 构建组织器官替身
- 国有资产交易法律实务与疑难问题
- 初中毕业证在哪里查询
- 名词语法讲解
- GB/T 5796.4-2022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