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课件_第1页
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课件_第2页
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课件_第3页
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课件_第4页
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层螺旋CT在肠道占位 诊断中的应用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1972年CT应用于临床以来,影像诊断学发生了巨大 变化。然而,CT在消化道领域的应用却远远落后于其他 系统和器官,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价值尚未获得充分认识 。 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扫描速度 和分辨率的提高,消化道肿瘤的CT表现对肿瘤诊断的分期 ,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向周围侵犯情况以及有 无转移、预后的评估和治疗后的随访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 意义。 临床应用 (1)对消化道肿瘤的普查,尤其是结肠息肉的普查 比较成熟,对6mm的息肉检出率达86。充气法还可 以应用低剂量扫描,拓宽了CT的应用领域。 (2)胃肠腔狭窄,内镜检查不能通过的患者。 (3)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 (4)临床主要观察腔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 移的情况及对肿瘤进行分期的患者。 (5)术前明确病变的位置及浸润范围,对手术方案 的制定和术后疗效分析。 多层螺旋CT的优势 1、薄:重建层厚薄,可达0.625mm,实现了各向体素同 性。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均明显提高,为进 一步后处理,提供了更佳的基础条件。 2、快:扫描速度快,0.51.0s/rotation扫描。 时间分辨率高,利于运动器官的成像和动态观察 3、广:连续扫描范围广,可达1.5m或以上。 4、长:连续扫描时间长,可达100s,有利于脏器的动态 观察。 5、高:X线利用率高,管球消耗少。 6、多:重组方法多,不同重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 病变的特点。 每一病例的重建图像达几百幅,对螺旋CT球管容量及 软件配置的要求较高 无法观察胃肠道功能、不能提供组织特征和显示病变 色泽、对充血水肿类炎性病变及平坦性病变敏感度差、不 能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等 在胃肠道准备不佳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小肠、结肠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临床广泛应用需进一 步探索) 多层螺旋多层螺旋CTCT的不足的不足 肠道占位病变的CT基本表现 1、管壁增厚 在适当充气的情况下,一般认为胃肠 道管壁厚度5mm可确定异常增厚。 2、腔内肿块 可为腔内或腔外肿块;形态规则或不 规则;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 3、管腔狭窄 可为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 4、肠管扩张 梗阻近段肠管扩张范围、程度等。 5、粘膜破坏 可显示粘膜中断、破坏、消失等。 6、周围脂肪层改变 脂肪层消失或变模糊是浆膜外侵 犯的重要指征。 7、 邻近脏器侵犯 CT对消化道恶性肿瘤侵及邻近组织 脏器的早期检出率较高。 8、 淋巴结转移 CT对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结 转移征象较敏感。 9、 远隔器官转移 CT检查可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远 隔脏器转移征象,如胃癌、结肠癌的肝转移。 10、增强扫描 团注法双期扫描,正常管壁的粘膜 层、粘膜下层及浆膜层呈线样强化,管壁呈单层、双 层或三层结构。有助于观察管壁增厚和淋巴结转移。 n检查前一晚给予轻泻剂,必要时保留灌肠 n检查前作空腹准备 n检查前多次饮等渗盐水2500ml左右 (等渗甘露醇500ml+等渗葡萄糖盐水1000ml+清水1000ml,分三次口腹,间隔10分钟 ,半小时内服完) n提前10-15分钟肌注低张药物(肌注 654-2 10-20mg) n行腹盆CT薄层平扫及增强检查 nMPVR后处理 n 小肠CT检查前准备 n清洁灌肠 扫描前612h 二至三次 n检查前一天服用泻剂 n检查前10-15分钟肌注低张药物(肌注 654-2 10-20mg) 必要时通过导管向肠腔内注入大量气体到肠道扩张满意 或 经肛门注水8001000ml n行仰卧位和俯卧位的全腹部薄层平扫(增强) n多种后处理 结肠CT检查前准备 小肠肿瘤的CT诊断 正常小肠CT成像:全部小肠肠管均充盈良好 ,肠壁显示清晰。 腺瘤 小肠附壁结节,强化,突入肠腔,边缘光滑锐利 十二指肠附壁结节突入腔内,强化,边缘光滑锐利 平扫 腺瘤 增强 腺瘤伴肠套叠 CT显示肠壁增厚,套入部和套鞘 CT显示十二肠壁增厚,套入部和套鞘 腺瘤伴肠套叠 CT显示肠壁增厚,套入部和套鞘 腺瘤伴肠套叠 淋巴管瘤 CT示肿块突入肠腔,表面覆盖强化的粘膜,囊肿无 强化。小肠镜示肿块突入肠腔,显示茎柄状的蒂 活动性出血 平扫未见肠腔内有异常高密度,动脉期 扫描见肠腔内少量溢出造影剂,门脉期 扫描见肠腔内造影剂溢出量比动脉期明 显增多 肠壁不对称增厚,肿块显著强化并突入肠腔,近端肠腔扩张 小肠腺癌 并发肠套叠,见同心圆靶征和套鞘征 平滑肌肉瘤 肠壁显著增厚伴强化,肠腔扩张,内见气液平面 淋巴瘤 小肠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肠腔扩张,内见气液 平面。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 平扫增强 曲面重建显示正常肠段和病变肠段移行,病变肠段范 围广泛 淋巴瘤 多平面重建显示肿块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 淋巴瘤 多平面重建显示肿块血运由肠系膜上静脉回流 淋巴瘤 结肠占位的CT诊断 结肠息肉 Polyp of colon n病因病理 n结肠息肉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 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于儿童,以2-7岁 为最多见。大多属单发,也可多发,息 肉广泛累及结肠和小肠称为息肉病,有 家族遗传因素,恶变率高。 n息肉病理上可以是炎性增生,也可以是 良性腺瘤。 结肠息肉 n临床表现 n无痛性慢性便血为结肠息肉的特征。便血 发生在排便将终了时,量少、色鲜红,覆 盖在粪便上,不与其混合。 n如并发肠套叠出现急腹症表现如果酱样大 便。 结肠息肉 n影像学表现 n钡灌肠可见肠腔内轮廓光整的充盈缺损,多发性 息肉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充盈缺损,带蒂的息肉 可显示其长蒂,有一定的活动度。 n息肉病表现为直肠、乙状结肠及结肠其他部位有 大大小小的充盈缺损,在粘膜相上出现无数轮廓 光整葡萄状的块影,充满肠腔 乙状结肠息肉 降结肠息肉 乙状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 n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其恶化倾向往往 取决于病灶的大小、个数。结肠息肉直径l0mm有 潜在恶变的可能(恶变率约10),而直径10mm的息肉 恶变率为10%,20mm为30%,5mm的息肉恶变 机率小于0.1%。对于结肠息肉的筛查,充气法行 多 种重组方法敏感性高于充水增强法。应用低剂量扫 描,可以使CT结肠检查应用于大样本人群的普查。 CT结肠成像诊断结肠息肉 低张灌水法CT增强扫描结肠成像 病理:腺瘤样息肉 结肠息肉 乙状结肠息肉 n 结肠癌的CT诊断: 结肠癌的CT表现除可以出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腔 内肿块、脂肪层消失或变模糊、邻近脏器侵犯、远隔器官 转移 等基本征象外,还可以出现“果核征”等特征性表现, 此外,还可以出现病变以上肠管梗阻征象,某些结肠癌可 以以肠套叠为唯一征象。其中,以充气法较为直观,定位 准确;充水增强法对病变定性、明确周围侵犯及转移等更 具优势。 结肠直肠癌 nCT表现 n浆膜与周围脏器受侵:浆膜面模糊、毛糙,肠周 脂肪密度增高,其内见索条、小斑片影。 n肿块累及周围器官:肿块与周围脏器间脂肪间 隙模糊或消失,邻近器官浆膜面毛糙、结节状, 肿块与之完全融合,致邻近器官或组织内部出现 异常肿块,或体积显著增大和密度改变 。 n 输尿管受侵时常出现一侧肾盂、输尿管积水。 结肠直肠癌 nCT表现: n淋巴结转移:肠上和肠旁淋巴结,肠系膜血管周 围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肠上淋巴结转移 常与原发灶融合。结肠旁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孤 立或多发的小结节影,孤立者直径多大于10 。淋巴结强化,较大的中心低密度区。肠系膜 及系膜根的增大的淋巴结可出现融合。 n腹膜转移:网膜、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其 内可见小结节斑片影,沿两侧结肠旁沟种植最常 见。壁层腹膜结节状增厚。晚期病变发展形成 网膜饼,出现腹水。 结肠直肠癌 nCT表现 n肠梗阻:肠管扩张,管径显著增大,其内可见气液平 面,也可完全为液体所充盈,梗阻远端肠管明显塌陷 。梗阻段可见以肠管为中心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 肿块有不均匀强化。 n肠套叠:套叠肠段可表现为分层结构,与其它疾病 引起的肠套叠相比,癌肿引起套叠段相对较短,局部 轮廓欠规则。 结肠癌及直肠癌常用Dukes分期: A期:肿瘤侵润深度限于壁内,未侵犯出深肌层,无淋巴结转 移 B期:肿瘤侵犯浆膜层,亦可侵犯浆膜层以外或肠外周围组织 ,尚能整块切除 C期:肿瘤侵犯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