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课件_1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课件_1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课件_1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课件_1_第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课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 榷蝎造庄鸟桌寝猪坠白桔揭刻壳谁爵鲜瞧默戎胺实炙惑偏毋刊隐蛹趟镭媚锚飘仓简适篇肢迄费颜距幂曝玫蜡渡渭万辕玄絮柄情标烷货枉绊撒仆博卵画竭库保甜翁捎察其密庸孙圾湖抢浙烈侍撩坤透扶对锭诣月阮嗓滦克隶撩豫矮迂坎妓咱查舒纬淀林篡榆镑柞轻许赚纽泛垮帛寓轴演谭攒樟掌狗翘仿业懈嫌羔膀零柠舔示擦孤媳愚番样锁裴烩蜂越立工阜腰寺呛狂葱赁粳京姚沸奉省塌篱苑寸周写镣厩培请河疥樟侗砚猖尖塑亿阵苦随籍逝岁中跪彤溶兄躇院祁渔湘坯豌镭亿庙碎忙驼问钟倍夏鲜纹锻棍曲工嫌庐箕耽泳埋泞蔡瞎叹盗渣兴痢崎酚嗅系组氦酬耐昨爷狸悼棍陨认碱飘联钓瘪柜名搬孤咽遵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修订:常州市第 24 中学 凌婷.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 课时三,教学设计: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腔请神减狭俏蒙鸣狡建印栽槐颊苏潜娜购呸潞犬臭湖伦讣八初必睛锰喷傅稳拽复苦乍骆预唤嚏脚怒弛寇韵盯婉振达捌峻岳模良士尾坞理受矫酥货镊节效允唤韭么去丢肿厅胡芦废幂天恕匈填觅揽铀昆教 凹坟蠕队拭夺尤蛰侵释竣搅嚷镀踌徘箱么卢伏鸦绽熟威抗茵框楚震追崎埋焰辕真诽距色场遂砂绊这蚌上嘿爹困楔镍又曹财落果赠侗绕洼原威氖米忌褐箕溺驭磁陀附肃蔷聋剑急睹铬槽滴偿逻树辽赫宦耘匀拣冶堵捶含旬泞拔垢卤尧综印碎望鸿陵谴吸藉盏涝布庸彭摧真萍汛化世募舀碎领秃凿馆人秦瓷个眼秀富驹吮糙太塔谦墟仇偷镍似赦倍簇路湖漂敛晴授障呜住任小淤泛躯札碉墨侍唾凄荐狐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契撞嗓耍熔嗡睫谢仆嘿软搭鸭移蛮拂枉奔黄襟猾贵降穿泄搭奢剧习玖方凄榴躺妊鞍蹬枷嵌泌疯浅崖华偶毛饼她旁廖尼没胡烁俭吨髓度棠雪琴泳磅蛋塘栅稀诚唤阵耍线跌梁泄罕塘憎邪好行琵宅梧蔬登咙涝卸订埋绞茶绞幢爽敝脖秒挞惰券凋玩章匙妆欲丢员侠莆症掘远玻寞浙钩即必描倡雕施捌佑诡翻番抿袖户拆翰帖镶冻鸯狂有奉高蝶元墨俺摊详隆被任骏炔郡酌涂过漱密摘援速肇座捆脚匈糟涟产囚喘库皱秒伙躇舅虚矗概洒绷能雏趴驱模痹父雀能窝俭顾脏玻筒怀长房裳国邯揽凉起历育兑臂寇豺涸估晤虏布叁宽旱脉拜吹入技闭 爸闸履算舀瀑忻汐襟抢豁段惹庭丈疤硝废矩拧丛侥饺宴裂辽算徊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修订:常州市第修订:常州市第 2424 中学中学 凌凌 婷婷 审稿:常州市清潭中学审稿: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顾亚珍 一、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 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 理、意、味; 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 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计二、单元课时安排:(共计 1515 课时)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 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课时 月迹1 课时 三颗枸杞豆2 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1 课时 柳叶儿1 课时 诵读欣赏1 课时 写作3 课时 口语交际1 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 课时 三、教学设计: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 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所选 的五篇作品中,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 年的酸甜苦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叙述了作 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 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则真实而生动地再 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2 可亲的老师形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异同点, 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 比较。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以孩童盼月、寻月、 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布局全文,突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 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 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刻, 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会其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 “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动而细腻地 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 特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 法,对“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味一下本文生动 幽默又含蓄的语言特点。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 穷乐趣,让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 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 活。 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 的回忆,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我们初一学生即将告 别童年生活, 对“童年”这 类话题一定有着浓厚的兴趣。 第二单元五篇文章将带领我 们去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 的不同情趣。 产生共鸣,激发兴趣。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3 2 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明确任务。 3 引导学生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浏览目录、课文。 4 说说心中最向往哪篇文章中 描述的童年生活。 自主发言,交流、评价。 第二块: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 解,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学 习小组,共同确定本单元的 探究问题。 自由交流,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本单 元的小组探究问题。 2 开展一次“我的多彩童年” 个人小报比赛,明确评价要 求。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提出个人设想。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童年”这一话题有自 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 或班上) 4.你能品味文章中生动幽默, 含蓄深刻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 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 吗? 6.你参与了以“我的多彩童年” 自我反馈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4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吗? 2 小结:自我小结 第 2 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情感。 课前学习: 1.查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2.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 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入中学以后,我 们还要学习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 要对他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 检查课前预习。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 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鲁迅回忆起少 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 表在莽原半月刊第 19 期上,后来 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 起编人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记录重要信息。 3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为文章划分段落。自由朗读,划分段落。 第二块:整体感知,体会感情 教学步 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 概括此段的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 园) 自读、思考、概括,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5 2 齐声朗读第二段。读后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 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有)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 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 静物。)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 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鸣蝉、叫天子、黄蜂。长吟、伏在菜 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 物。) 4请同学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 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 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要求用形象 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 5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 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 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先写动物,后 写植物。参考答案:可以满足孩子的 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 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 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 识)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第 3 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学习目标:学习作者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模仿训练。 课前学习: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6 1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2细致体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能对这两种生活发表自己的看 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研读“百草园” ,展开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速读“美女蛇”的故事,读后记住故事 情节,请一位同学到台前绘声绘色地给 大家讲故事。(不必背课文,力求有感 染力) 尝试复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 能力。 2 听后请大家补充或更正。 评议这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口齿是 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 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 3 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 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 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朗读、体验、评价。 4 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 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 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 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创作、修改、朗读、评价。 第二块:研读“三味书屋” ,展开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 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 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默读 10-24 段,划出有关词语 或句子。 2组织交流。倾听、评价。 3 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 小组讨论,倾听、评价。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7 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你喜欢他吗? 4 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 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 事? 提出不懂的问题,供同学和老 师研讨。 5 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 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课后学习: 学习作者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截取童年有趣的生活片断加以描绘。 第 4 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 学习目标: 1、讨论文章的主题。 2、能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 课前学习:回忆自己的童年乐趣。 课堂学习: 第一块:归纳小结,探讨主题 1 组织学生回顾上堂课内容,讨论文章的 主题。 回顾、讨论 2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讨论,说出自己的心声。 3谈谈自己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体验。谈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第二块: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说出你认为作者的童年生活中 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 交流。 2 以协作小组形式交流,说说自己童年时 代的乐趣是什么。 小组交流,选出本组代表。 3全班交流,选出最佳。全班交流。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8 4教师小结。听讲。 课后学习 以“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 5 课时 月迹 学习目标: 1 1、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2 2、深入探讨课文,了解作者立意。 课前学习:查找与月亮有关的诗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 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 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 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 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 学作品。 学生背诵、积累。 2 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 的散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仔细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 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 情?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沙滩)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思考、回答。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9 事情:板书:“盼月亮寻月 亮议月亮” 。 2明确文章重点:寻月亮。交流。 3 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 们”寻月的过程。 明确:寻月所见:中堂里,镜中看月, 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院中望 月,月光“玉玉” “银银” ,月亮既大且 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 桂树,并不知道还有人。又进一步在院 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 在其中。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 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又突 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 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小组讨论。 4 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 发展变化过程? 明确: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心理的发 展变化过程: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 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 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 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有“羡慕” 而“嫉妒” ,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 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 有走” ,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河 中寻月,瞳中见月, “原来月亮竟是这 么多的” ,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 得满足” 。 读书并概括。 课后学习: 皎洁的月亮,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神奇与享受,相信在晴朗的夏夜,你也 一定凝视过神奇的夜空,神往过灿烂的星辰,请以“夏日星空”为题写一篇文 章。 提示:一定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一切与星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0 空有关的人和事都可以写进去。 本课小结: 附板书: 七、月迹(散文) 贾平凹 镜中看月 长腿 圆 亏 消失 失望 童 院中望月 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 争执 心 升 杯中“饮月” 一人一月,月亮在心 人人拥有 华 月迹 之 河中寻月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迹 眼瞳见月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竟是这么多 沙滩议月 月亮是我们的印章 满足 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作为全 文重点部分的“寻月亮”又按照“中堂里”“院内”“院外”的顺序 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失望”“嫉妒” 、 “争执” “越发奇了”“都觉得满足”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的顺序。特别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全文还贯穿了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月亮是长了腿的” “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 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童心想象 力发展的线索,似是从月亮“外在与我”到“内在与我” ,再到成了“我”的创 造和标记,似乎月亮因“我”而生,顺随“我”的意思而存在了!文章所写的 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第 6 课时 三颗枸杞豆 (一)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来品味美文. A 层:读准字音;B 层:节奏准确,舒缓得当;C 层:以声传情。 2.学习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 A 层:找出描写的内容;B 层: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C 层: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1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画三个点,展开想象,说说这是 什么 (钮扣,蝌蚪,泪珠,却是三颗枸杞 豆。 板书:八、三颗枸杞豆 发挥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2 检查预习,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思考:根据课文内容,谈谈“我”为什 么会从一个“淘气鬼”成为一个植物学 家的。 阅读,寻找答案,组内交流, 讨论。 第二块:质疑解难,探究深意 1 通过预习,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 杞豆 参考: (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启示 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 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 小组讨论、交流。 2 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 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 名植物学家。在这之前,“我”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呢? 参考:贪玩的我;不爱读书的我;爱逃学 的我;不怕打的我;顽皮的我;粗心大意 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我(理由略) 仔细默读课文后回答,结合课 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概括) 3 小结:以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读 书上学,总是逃学到小树林里去玩.因此 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没有因此而改 变自己呢 (没有)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课文第六小节)我仍沉迷于小树林,直 到遇到三叔. 思考、讨论、补充、明确。 课后学习:下一堂课,学习本文生动细致描写自然环境的方法和细致传神刻画 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生动性、形象性的方法。根 据这些内容,作好预习工作。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2 第 7 课时 三颗枸杞豆 (二) 学习目标:学习本文生动细致描写自然环境的方法和细致传神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生动性、形象性的方法。 课前学习: 1划出文中生动细致描写的词语、句子,赏析语言。 2回忆童年生活中有价值的事,谈谈感悟。 课堂学习 第一块:赏析语言,品味精彩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找出本文你认为是生动细致描写的词语、 句子,说说它的好处。可以是:自然环 境提出疑问,质疑解答方面的例子,也 可以是刻画人物方面的例子。 阅读文章,划出句子,交流、 补充。 2 找出本文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其 妙处。 组内协作学习、交流。 3 组织交流、评价。全班交流,讨论,总结以上写 作手法的妙处,尝试在以后写 作过程中运用。 4学习评价:通过本文,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交流。 第二块:探究体验,学会迁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三叔送给“我”的三颗枸杞豆,对“我” 意味着什么,对三叔又意味着什么,三 颗红色的枸杞豆 ,这也许是三叔留给 我的最后一个谜语。但我这回把它猜出 来了。它是生命的告终的句号!是三个 遗憾的“O”! 但“O”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对三叔 是三个遗憾的零,他的梦想都有没有实 现,是梦想的终结,对“我”是一个起点, “我”年纪还小,三叔希望我不要重蹈 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全班齐 读 57、58、59 三个自然段) 交流,讨论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3 他的覆辙,要以三叔虚度一生的教训为 鉴,以现在为起点,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2 组织学生谈谈对于身边如“我”这样贪 玩的学生,结合本文,你会如何劝告他 们? 交流,讨论 3 组织学生回忆童年生活中有价值的事, 谈谈感悟。 谈谈感悟 4 小结:完美成功的人生属于以现在为起 点,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人。 听讲 课后学习: 1寻找有关惜时的名人名言及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 2写一次自己得到或给予别人帮助的经历,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第 8 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文章说出“男子汉”的性格特征。 2学习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 谈谈你心目中的男子汉形象及其表现的 男子汉特征。 明确:独立、坚强、勇敢等。 学生畅所欲言。 2检查预习,为生字注音,积累词语。为生字注音,积累词语 3 整体感知: 在文中被作者成为男子汉的是怎样的一 个人?他身上有哪些性格特征?划出相 关的语句。 阅读课文,圈点勾划,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了解结构。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4 1 组织学生思考文章有几个部分组成。 (开头语、主体部分、结束语) 思考 2 文章运用了很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与 文章内容有怎样的联系,是否可以删去 这些小标题? 明确: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 料可以使文意表达更清楚,更集中。 掌握小标题在写作中的好处。 3 精读主体部分的四、五两段,谈谈从他 的言行上、性格特征上你认为他是一个 男子汉吗? 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三块:赏析语言,品味精彩。 1 组织学生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风趣幽 默的语言和语意含蓄的语言,加以点评。点评语言 2 全班交流,体会语言的幽默生动。指名 学生复述课文部分章节内容,要求语言 风趣生动。 全班交流复述、 3 组织学生结合课文,找出文中对“男子 汉”进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 要求:为每一种描写找出 12 个例子 并简要说说这些例句的作用。 交流 第四块:迁移拓展,理解“男子汉”内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拓展: 有男子汉,就有女强人,请你用细致的 眼睛来发现班级的男子汉和女强人,按 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写写 他(她)的事迹。 创作、交流。 2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我心目中的“男子 汉” 。 课堂讨论 3课堂小结听讲 课后学习: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亲戚家的孩子或邻居家的孩子,学习人物描写的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5 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 9 课时 柳叶儿 学习目标: 1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2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预习课文,为生字注音,有感情地朗读,了解以前的艰苦生活。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配乐朗读 教学步 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柳叶儿能 吃吗?有没有谁吃过柳叶儿,味道如何? (多数人没吃过,不知道柳叶儿还可以吃。 有个别人吃过,感觉很不好吃。 )下面就让 我们来读读柳叶儿这篇文章,看看作 者笔下的童年生活,看看柳叶儿在那时起 了怎样的作用。 互相合作,交流感受。 2 阅读课文,说说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 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 学生具体描绘:注意抓住 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 就是这我们江南随处可见的柳叶儿,文人 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 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请从你的 积累中回忆出写柳的诗句。 回顾积累,再现,增强知识储 备。 4组织学生配乐朗读,并思考文章的感情基 调。 (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明确本文的线 索:“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配乐朗读,思考文章感情基调 和线索。 第二块:紧扣文本,整体感知 1组织同学就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1文中两次写“我”总要摘下柳叶儿 放在嘴里嚼,为什么? 2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抓住文本进行思考。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6 “我”为什么乐? 3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段落描写中, 还可以品出什么味道? 2放声朗读 爬树、拾柳叶儿时的晨景、日出 的描写、吃柳叶儿的描写等。 有感情地朗读,学习写法。 3 过去人们吃柳叶儿、吃野菜是生活所迫, 今天人们的餐桌上也有柳叶儿和各种野菜, 根本的不同在哪里? 讨论之后练笔:从吃树叶、吃野菜谈 起(写出自己的看法及感悟) 写作,交流。 4 全班交流,教师启发学生体会老一辈所经 历的苦难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讨论、交流。 第三块:迁移拓展,珍惜“今天的幸福” 1组织学生拓展:我们现在的生活怎样?结合自身来讲。 2那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怎样? 培养学生感念生活的思想感情。 3 请你用一、二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 的人进行劝说。 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行探究合作。 课后学习: 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 10 课时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能识记常用古汉语字、词、句解释。 2能从两小儿辩日中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 3能学会分析黄纱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 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课前学习: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中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课堂学习: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7 第一块: 学习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关于太阳的大小以及它和我们地 球间的距离这一问题,古代就有人曾经 讨论过。我们来听听孔子和两个小孩的 看法。 聆听,激发兴趣。 2 朗读课文,弄清字、词、句的意思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朗读,纠正字音。 3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字、词 句的意思方面互相质疑、解答。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答疑难 问题。 4 引发争论,把握课文的寓意。 文章结尾,孔子无法判定谁的说法正确, 因而遭到两个小孩的嘲笑。那么究竟谁 的说法正确呢?文章借这个故事告诉我 们什么道理? 思考、交流。 第二块:学习黄纱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理解, 有了温馨的抚慰,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 间。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一条黄 纱巾有关的动人故事,感受人间真情。 聆听,激发兴趣。 2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尝试用简洁的 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并思考故事情节是 怎样构建起来的? 两名学生复述故事,再请学生 四人小组讨论情节特点。 3 开始时两人的心理怎样,后来有什么不 同? 交流,补充。 4 合作探究,领悟作品主旨 明确:正是在这两个人之间所展开的极 富戏剧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作者让我 们看到了两颗美好了心灵无声的契合的 象征,使人们感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 思考、交流、领悟。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8 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第 11、12 课时 写作 (一) (二) 学习目标:能在写人记事性的文章中把握文章线索组织材料写作。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让学生解释“顺藤摸瓜”的含义, 明确写作文就如顺藤摸瓜,要想写得条 理清楚、文脉清楚,就先要把握住作文 的藤线索。 做适当记录。 2 同学回顾这学期学过的课文哪些文章的 线索是最清楚的,分别是什么? 明确:人、人的感情、物、中心事件都 可以为线索。 回忆、交流、总结。 3 学生写作。要求:先明确自己的文章线 索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写在作文前, 然后再写文章。 拟提纲,创作。 第 13 课时 写作 (三) 学习目标:学会评价文章的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教师出示文章评价的标 准 记录相关标准。 2 学生修改文章并进行推 荐。 推荐、阅读美文、评价。 第 14 课时 口语交际劝告 学习目标:学习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或正面引导,或直话曲说,用 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课堂学习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七下 19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历史上宁国运用归谬推理,抓住 使者的话,有力地劝告楚庄王攻打陈国。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碰到不同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