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 [中华书局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 [中华书局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 [中华书局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 [中华书局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三宝” 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 A郑和 B卫温 C施琅 D 鉴真 2. 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 600 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 10 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3.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 A北京 B松江 C刘家港 D泉州 4. 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 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5. 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 ”明朝之所 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6. 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7. “大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郎。倭倭来,不要慌,我自戚爷会抵档。 ”歌谣中的“戚爷”做 了什么事?( ) 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统一了女真各部 8. 1558 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内数千名居民“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 ,英勇击退此次 倭寇,由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B、统治者广泛发动群众抗倭 C、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_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 年,郑和舰队从 出发,开 2 始第一次出使西洋。至 1433 年,先后 7 次,到过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 _。郑和 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2、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被称为“ _ ” 。为此明 政府派_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他为此被誉为民族英雄。 三、材料题三、材料题 1. 材料:明朝时郑和在 1405-1433 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 2.7 万人,船上有航海 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 1492-1502 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 87 人,首航船只为 3 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谈谈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 什么? 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答案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 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受到这一带人民的尊敬。故选 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和红海一带。故选 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点是刘家港。 故选 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加 强同西洋的联系,到西洋“取宝” 。故选 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3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原因是:1、明朝国家 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3、指南针及 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5、统治者的支持。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故 选 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故选 C。 【点评】本题较难,审题时需仔细审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 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他本人 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故选 A。 【点评】本题较难,审题时需仔细审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城内数千名居民“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 砖石” ,英勇击退此次倭寇。故选 A。 【点评】本题较难,审题时需仔细审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二、填空题 1. 【答案】明成祖;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答案】倭寇;戚继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 (1)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范围广;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 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同意。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军事的发展呈现出颓势,倭患、边患不断。而明朝闭 关锁国的国策又束缚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致使中国曾一度领先的造船技术、指南针技术不能发挥应 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海上力量落后于欧洲新兴国家。 4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从 14051433 年,航 海 7 次,所用共 200 余艘船只,大船长 151.8 米,宽 61.6 米,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有 2.72.8 万人,到达 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哥伦布从 14921504 年,航海 4 次,所用共 17 艘船只,旗 舰长 24.5 米,宽 6 米,船上有罗盘针。有 10001500 人,到达美洲。对比说明:时间早、次数多、 人数多、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范围广。 (2)本题考查的发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连接了从中国到东 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所以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