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学 药物与养生 第十讲 药物与养生 药物与养生 主要内容 Text in here 常用养生中 药与方剂 十大最经典 抗衰老中药 中药性能与 用法用量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 v 中药: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 v 特点: 大多数中药最初都出产于中国。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反映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v 本草 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少量的加工品。其 中植物药占80多。 “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 v 药食同源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 疗作用的膳食。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 v 中药基本作用: 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恢复机体阴阳平衡; “以偏纠偏”,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性。 比如:金银花寒性,用来纠正人体的热性。 v 中药药性: 又称中药性能,指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药物和食物都具有不同的偏性,药物的偏性大于食物的偏性。 v 主要内容: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等。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四气 v 含义: 四气(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另有一些平性药。 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v 作用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 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 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治热证,如-。 温热药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治寒证,如-。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五味 v 含义: 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 另有淡味、涩味;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习称五味。 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古人自然将滋味与作 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这就是最初的“ 滋味说”。 中医养生保健,认为各种味道都应该均衡进食。 滋味明显的影响人们的口味,合适的滋味人们就爱食用。 “良药苦口利于病”。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五味 v 辛味 能散、能行; 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如治表证药物,薄荷、生姜;治疗气滞血瘀的药物如陈皮 、木香、红花等。 辛入肺: 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 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 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 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五味 v 甘味 能补、能缓、能和; 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 和诸药等。 某些甘味药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绿豆等, 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说。 甘入脾: 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 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 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五味 v 酸味 能收、能涩; 有收敛、固涩作用,即敛汗、敛气、止泻、止咳、涩精、 缩尿、止带、止血等; 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 尿等滑脱不禁的证候。 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 肺止咳、涩汤止泻等。 酸生肝: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 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 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 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 治动脉硬化。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五味 v 苦味 能泄、能燥、能坚。 泄: 通泄,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 清泄,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神躁心 烦,目赤口苦等证。 燥:燥湿,用于湿证。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如黄连、 黄柏,用于湿热证。 坚:坚阴,即存阴,苦味药是通过泻火而达到存阴目的。 苦生心: 良药苦口,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 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 种疮疡症。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五味 v 咸味 能软、能下; 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病证。如海藻、昆布消散 瘰疬,鳖甲软坚消癥,芒硝泻下通便等。 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 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 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 的咸味食物。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五味 v 淡味 能渗、能利; 有渗湿利水作用; 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 通草等。 v 涩味 能收能涩; 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莲子固精 止带,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五味 v 气味合参(性味合参) 紫苏 薄荷 辛味 能发散表邪; 治表证。 辛温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 辛凉能发散风热,治风热表证。 黄 连 生地黄 性寒 能清热; 治热证。 苦寒清热泻火,治实热证。 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甘寒 味同气异 气同味异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配伍 v 含义: 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 味或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v 目的: 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可以扩大药物的适应范围 v 七情: 古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 药物的“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 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配伍 v 单行 指用单味药治疗病。 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所谓“单方”等。 v 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v 相使 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 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 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痢,腹痛里急,以 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为主,木香调中行气止痛,可增强黄 连治疗湿热泻的效果。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配伍 v 相杀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 说生姜杀生半夏的毒。 v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 除。 如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 以说生半夏畏生姜。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配伍 v 相恶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 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罗卜与人参不能同服。 v 相反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 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方剂制方 v 方剂 在通过辨证决定治疗原则、确立治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 的药物,规定适当的剂量,按照组方原则而组成药物处方 。 又称“方子”或“药方” 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物治疗 学的重要形式。 单味药 多味药(复方)方剂(药物运用的高级形式 )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方剂制方组方原则 v 组方原则 v 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药 力、药量大;药味少(12味);方不可无君。 臣药:两意,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 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药 力小于君药。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方剂制方组方原则 v 佐药:三意, 佐助药: 佐制药: 反佐药: v 使药:两意, 引经药,引导方中药物药力直达病位; 调和药,协调方中诸药药性,缓和其烈性或刺激性或具有 矫味作用。药力较小,用量亦轻,药味亦少。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方剂制方组方原则 v 麻黄汤 v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证 为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兼证是喘咳; 君药:麻黄,治主证; 臣药:桂枝,助君解表发汗; 佐药:杏仁,佐助麻黄平喘咳;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又兼佐制之用。 药物与养生 中药药性方剂制方组成变化 v药味加减变化 v药量加减变化 v剂型更换变化 药物与养生 中药剂量与用法 v 剂量: 含义: 也称用药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单位: 中药的计量单位,多用重量表示,采用公制,即 1kg1000g。以克(g)为单位。 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药物方面、应用方面、患者方面、地区、季节、 居处方面等。 药物与养生 中药剂量与用法 v 用法: 给药途径: 口服、皮肤、吸入、舌下、粘膜、直肠、注射等。 应用形式: 汤剂、丸剂、散剂、滋膏剂、露剂、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 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栓剂、药条、钉剂、注射剂、胶囊 剂、冲剂、气雾剂等。 煎煮方法(汤剂): 1.煎药器具: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其次可用 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药物与养生 中药剂量与用法 煎煮方法(汤剂):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一般来说,生活饮用水即可。 .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 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煎前浸泡: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 .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 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煮沸后用文火维持1015分 钟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 药及补益药,煮沸后文火久煎3060分钟,使用效成分 充分溶出。 药物与养生 中药剂量与用法 煎煮方法(汤剂): 6.煎煮次数: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7.特殊煎法: 先煎:矿物、贝壳类、毒烈性药物,应先入煎30分钟 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如磁石、牡蛎、川乌、附子等 。 后下:有效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如 薄荷、大黄、番泻叶等。 包煎:细小种子,对咽喉有刺激性毛状药物,如车前 子、旋覆花等,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另煎:贵重药物宜另煎,如人参等。 烊化:胶类药物,宜另行烊化,如阿胶等。 冲服:入水即化、汁液性药物,如芒硝、竹沥等。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解表类方药: 桂枝、生姜、紫苏、桑叶、菊花、薄荷;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发汗解表 ,用于治疗表证,如感冒等。 桑菊饮、银翘散、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等。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清热类方药: 栀子、黄芩、夏枯草、金银花、板蓝根、马齿苋、鱼腥草、生地;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药性寒凉,有清热泻火、凉血、解 毒等,治疗热证。 白虎汤、龙胆泻肝汤、牛黄解毒丸、穿心莲等。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泻下类方药: 大黄、蜂蜜; 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有泻下通便,润 肠通便作用,治疗便秘等。 大承气汤、麻子仁丸、润肠丸等。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祛风湿类方药: 独活、桑寄生、白花蛇; 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有祛风散 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等作用,治疗关节肿痛(痹证)等。 独活寄生汤、小活络丸等。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芳香化湿类方药: 藿香、佩兰、石菖蒲; 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有化湿健脾 ,解暑,开胃,治疗湿困脾胃,暑湿证等。 藿香正气水。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利水渗湿类方药: 茯苓、米仁、车前草、茵陈; 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治疗水肿、小便不利、黄 疸、泄泻等。 茵陈蒿汤。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温里类方药: 肉桂、干姜、附子; 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温里散寒,温经 止痛,治疗脾胃虚寒、阳虚证等。 理中丸。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理气类方药: 陈皮、木香、香附; 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理气 健脾,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等,治疗气滞证。 越鞠丸。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消食类方药: 鸡内金、山楂、莱菔子; 以消食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消 食导滞,健运脾胃,治疗食积、消化不良等。 保和丸。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止血类方药: 白及、三七、白茅根、藕节; 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 云南白药。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活血化瘀类方药: 红花、川芎、益母草、元胡、郁金、丹参; 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活 血化瘀,治疗瘀血证。 血府逐瘀汤。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化痰止咳平喘类方药: 半夏、贝母、枇杷叶、杏仁、竹沥; 凡能祛痰或消痰,制止或减轻咳嗽或喘息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治疗咳嗽、痰多、气喘等。 川贝止咳糖浆、杏仁止咳糖浆、枇杷露、 半夏露、鲜竹沥等。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平肝熄风类方药: 天麻、钩藤、地龙。 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清热平肝,熄风止 痉,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补虚类方药: 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补气药: 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灵芝;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人参 作用: 大补元气,补虚扶正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品药; 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服法: 3-5克,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泡服等。 分类: 野山参:补力强,货少价贵,临床少用。 园参: 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 红参:适用于气弱阳虚者; 糖参(白参):药力较缓; 参须:药力最缓,价格较便宜。 野山参 生晒参 红参 参须 白参(糖参 ) 高丽参别名朝 鲜参、别直参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党参 益气生津,药力较缓,为补中益气的良药,并能养血 。多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不足,肺气亏虚,气津两伤 ,气血双亏等证。 一般的补益剂中多用党参代替人参。 v 太子参 补气之力不如党参,生津作用较党参为好,为补气药 中一味清补之品。用治气津两伤,气阴不足之证。 v 西洋参 西洋参与人参同属常用名贵中药,均为五加科植物。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西洋参为五 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 本品苦微甘寒,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养阴清火 生津,为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尤宜于气阴虚而有 火热者。 党 参 太子参 西洋参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补血药: 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白芍、龙眼肉; 药性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能补肝养心或益脾, 滋生血液为主,治疗血虚证。 四物汤、归脾汤。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补阳药: 鹿茸、杜仲、紫河车、冬虫夏草、胡桃肉; 性味多甘温或咸温或辛热,能温补人体之阳气,治 疗阳虚证。 金匮肾气丸等。 人的干燥胎盘 药物与养生 常用中药方剂 v 补阴药: 沙参、石斛、百合、麦冬、枸杞子、必甲; 药性大多甘寒(或偏凉)质润,能补阴、滋液、润 燥。治疗阴虚证。 六味地黄丸,滋养肝肾,养阴延年,肝肾阴虚证。 药物与养生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 v 人参 神农本草经:人参能“补五 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 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 身延年”。 现代研究发现,人参具有抗氧化 、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 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 等作用。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 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 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 功效。 药物与养生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 v 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何首乌“久 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 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 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 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 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 固醇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氧 化作用。 药物与养生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 v 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 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 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 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 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 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 老的进程。 药物与养生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 v 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 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 一,味同而功亦同”,称三七为“中药之 最珍贵者”。 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 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 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 三七粉、三七花。 药物与养生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 v 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 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 用金玉满车”。 现代研究发现,剌五加有抗衰 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 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 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 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药物与养生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 v 灵芝 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能“补肝气,安魂魄”,“久 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现代研究证实,灵芝对神经系统、呼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蠡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广宗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地震监测测绘合同书模板
- 2025版食堂承包合同补充协议范本(含节假日特殊服务)
- 2025版事业单位教职工合同制聘用规范范本
- 2025年度生态旅游用地地基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成都二手房交易税费计算及缴纳指导合同
- 2025年度电子劳动合同智能语音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养护与植物保护合同范本
- 2025房地产剩余价值抵押与养老产业投资合同
- 《尿液红细胞及形态》课件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表带音标
- 一例臀部巨大脓肿切开引流患者的个案护理汇报课件
- 液化石油气机械修理工施工质量管控详细措施培训
- 中建挂篮悬臂浇筑箱梁施工方案
- JCT2199-2013 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剂
- 创业的励志格言80句
- 加油站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 国寿新绿洲团体意外伤害保险(A款)条款
- 人工流产的护理(妇产科护理课件)
-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评定纠正措施落实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