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的新进展课件_第1页
人工耳蜗的新进展课件_第2页
人工耳蜗的新进展课件_第3页
人工耳蜗的新进展课件_第4页
人工耳蜗的新进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耳蜗的新进展 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逐渐扩展 n有残余听力者选配良好的助听器,单音 节词表检查,70dBSPL的言语识别率如 果在3040%,则应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一个客观的现象是如果佩戴助听器不 能与陌生人正常的电话交谈时应考虑进 行人工耳蜗植入。 n美国的耳蜗植入适应证进一步放宽。由 原来的75dB放宽到70dB以内。 助听器的使用范围 nWHO2004年制定的助听器国际标准, 现有的助听器只能为听阈在80dB以内的 患者提供帮助。 n听阈在80dB以上者应该使用人工耳蜗。 n原因:使用助听器的前提是内耳有一定 数量的毛细胞残存。 儿童植入的年龄越来越小 n从生理角度来看,越早植入越好:特别 是6个月以后直到2岁左右的第二个婴儿 时期,左侧颞叶的神经突触爆发样增加 ,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婴儿学会母语。要 达到这样的语言能力,当然需要相应的 学习过程(有时这段时间会更长一些) 。这种学习的前提是从出生开始的第一 天就有听觉经历。 临床研究结果 n2岁以前植入的儿童与2岁以后植入的儿 童相比,不仅听觉-言语测试的得分高, 而且更早达到良好的功能。所有进行耳 蜗植入的儿童的听力效果都比助听器好 。但是要想达到理想的结果,应该在2岁 以前,最好是1岁以前植入。即使是4岁 以前植入的儿童,也有听觉中枢不可逆 的改变和缺陷,效果不如早期植入的儿 童。 争论! n美国长期以来对于早期植入有所保留, 而欧洲,特别是德国认为,越早植入效 果越好。欧洲主张412月的儿童就进行 人工耳蜗植入。但是早期植入的比例还 不够高。在德国18个月以前植入的仅占 4.1%。维尔茨堡的病例观察(48例植 入年龄小于18个月,15%,其中有21 例植入年龄小于1岁)。已有的情况显示 ,这些儿童的听觉以及言语能力更好。 儿童人工耳蜗手术要注意 n儿童要能够自己控制头位,比如要尽可能地少 摇头,这样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人工耳蜗内、外 部件的损伤。 n有经验的术者即使是给很小的儿童手术,也有 足够的手术空间,并且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 n6个月,8公斤重的儿童全身血容量只有 640ml(80ml/kg体重),术中要注意避免 失血过多。 手术切口 n根据切口类型可以分为:弧形切口,倒U 形切口,C形切口,倒L形切口和改良切 口。无论何种切口,切口边缘应距拟埋 植的接收器边缘至少2cm,(House提 出至少1cm以上)。而在设计接收器位 置时,前缘距耳后沟至少1cm。 手术径路 n常规径路 n外耳道上径路 n中颅窝径路 人工耳蜗的发展 n现在的人工耳蜗植入系统有824个电极 。各种不同品牌的耳蜗有不同的长度, 每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各不相同。刺激 效应与不希望产生的电极之间的相互干 扰要达到最大限度的平衡,电极间距越 短,产生的干扰效应越大。 刺激电极的理想数目 n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还不能够随意增 多电极的数目。即使是比如24个电极的 产品,每次刺激循环也只用了810个电 极。因此现在的观点是有812个电极就 足够了。在噪声环境中要想达到良好的 言语分辨,需要比安静状态下使用更多 的通道,但是即使是在噪声环境中12个 通道也足够了。更多的通道,比如16个 通道并不能提高言语识别率。 植入越深效果越好 n过去认为螺旋神经节细胞只分布在耳蜗基底回 大约1618mm长,因此植入电极的长度只要 1620mm就行了。近期的研究表明,采用“ 深植入法”,即植入深度超过30mm者,术后 不管是安静状态下,还是在噪声环境中有更好 的言语识别力。而植入22mm与植入25mm之 间的言语识别率没有明显区别,可能是这两组 电极主动刺激的长度相同,均为约17mm。 Dorman等人的研究也证实“深植入法”有更好 的言语识别。 不同产品的电极植入情况 蜗轴旁电极 n另外一种有争论的的方法是让电极尽量贴近蜗 轴。希望更近地靠近被刺激的结构,来改善言 语识别。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使用变形的 电极(Contur电极)。由于耳蜗存在很大的 个体变异,有时会遇到困难。术后检查显示, 电极位置并不是总能让人满意。电极经常从鼓 阶进入前庭阶。因此抱紧蜗轴的电极比想象的 创伤大。而且也没有报道显示这种电极能够改 善言语识别率。尽管这种电极比较省电。 正常人耳蜗的个体差异 人工耳蜗植入与脑膜炎 n近年来,少数耳蜗植入术后发生脑膜炎,个别 患者死亡的报道。研究发现,内耳畸形以及脑 膜炎致聋的儿童发生脑膜炎的机会较多。有些 产品比其它的品牌容易发生脑膜炎。可能的原 因是有些产品使用有两个部分组成的电极处理 器。将电极尽可能压近蜗轴。这种电极较容易 发生脑膜炎。从组织学检查和颞骨模型的研究 发现,这种蜗轴旁电极造成的损伤较大。 n处理:用软组织密封开窗处。另外电极本身设 计的环状增粗,也有帮助。因此要早期处理鼓 室积液和急性中耳炎。 脑白质病与耳蜗植入 n儿童脑白质病有两种情况:先天性和后 天性。 n先天性主要与分娩时缺氧等因素有关。 后天性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n能够进行耳蜗植入的适应证是(1)病变 稳定,没有发展。(2)没有智力障碍。 听神经病与耳蜗植入 n患者言语识别率低主要是因为听神经反 应不同步,耳蜗植入后电刺激能引出明 显的听神经动作电位,表明神经同步放 电有一定的恢复,术后言语识别率明显 改善,但是该病病因不明,临床上的表 现个体差异很大,目前不建议所有听神 经病患者都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应慎重 选择适应症。 内耳畸形与耳蜗植入 n大前庭水管综合症 n内听道狭窄、缺如 n球形耳蜗 n内听道底缺损 nMondini畸形 言语编码策略的改进 n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高速刺激的言语 编码策略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言语识别率 。因此人工耳蜗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采 用了CIS或改良策略。但是实际上各种品 牌的刺激速率以及实际刺激速率还是有 所差别,因此各种品牌的产品提供的信 号并不完全相同。而这种区别很难统一 。 言语处理器的调试 n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客观的检查评估方法 。除了镫骨肌反射-听阈测定外,还有通 过植入的电极进行耳蜗内的神经电位检 查。复合动作电位被认为是神经元对刺 激脉冲的客观应答,是由每一个电极发 出的。术中检测也不是没有问题。借助 于数学校正因子试图术中检查得出的信 息确定第一次开机时的刺激阈值。但是 术中测得的数值与实际情况仍有差距。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 n言语识别率提高,特 别是在噪声环境中。 n声音定向能力好 n立体声,音质好 n防止发生听觉剥夺, 更安全 n心理发育更为平衡 双侧助听器得到启示 n听觉剥夺现象 n双侧佩戴助听器的优点 n在噪声环境中言语识别率明显改善 n改善了声音定向能力 n立体听觉、音质好 日本人和中国人西欧人比较 语言 语 线条 列表 指令 时间 数字 逻辑 分析 色色 彩 想象 梦想 节律 空间 距离 综合 图象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 n90年代初期在澳大利亚进行了首次双侧人工耳 蜗植入,没有取得满意的疗效。言语识别率没 有明显改善,在有些检查中甚至不如单侧。因 此澳大利亚没有继续进行相关研究。 n1996年,Helms教授对一名成人进行双侧人 工耳蜗植入,开机4周后不管是在安静还是噪 声环境中的言语识别率都明显改善,而且能够 进行声音的定向分辨。 n1998年对儿童进行了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也 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结果在1999年发表。 双侧植入的优点 n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后,在安静状态下使用弗莱 堡单音节言语识别率改善20%,在噪声环境 中言语识别率改善30%。 n双侧听觉的一个优点是立体听觉,对声源的方 向和来源定向。C. Edelmann随访观察了13 例双侧耳蜗植入的儿童3年以上,发现所有的 孩子对声音定向的能力不同程度地快速发展。 儿童出现声源定向平均需要1.5年时间。在3年 时间里还能减少声源的错误判断。结果表明, 儿童不仅学会了声源的空间定位,而且还学会 了准确定位。 双侧植入的原理 n听力正常者用双耳的时间差、响度差以及声音 在耳廓的绕射现象和反射进行声源定向。双侧 耳蜗植入者也如此,通过双耳的时间差、响度 差进行定向。头颅投影效应、啸声抑制效应和 双耳总和效应有助于改善听力。 n脑膜炎常引起耳蜗骨化,因此应该尽早进行人 工耳蜗植入,如果没有医疗上的禁忌症,最好 进行双侧耳蜗植入。 听性脑干植入 n1979年House耳研所第一次进行了单通 道听性脑干植入,采用经迷路径路。德 国的第一例听性脑干植入是在1992年, 也是采用经迷路径路。 n其间在全世界已经有200多例患者接受 了听性脑干植入。最初都是采用经迷路 径路,现在都改成了枕下径路。 听性脑干植入 n听性脑干使用的言语处理器跟人工耳蜗一样。 但是听觉效果不如耳蜗植入。听性脑干植入后 能够识别习惯的声音,警告声音如今急刹车的 声音、门铃等,也能帮助改善唇读。与完全听 不到相比,这些已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术后患者听觉的平均水平能够达到借助 于唇读,不用提问就能够听懂言谈。语句检查 可以达到6080%的理解程度。个别病人可 以理解单个词语,甚至能够电话交谈。即使患 者常常不能达到自由的言语理解,听性脑干植 入后也能够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听性脑干植入 n听性脑干植入适用于II型听神经瘤(听神经瘤 病),即双侧的听神经瘤,完整切除肿瘤后不 用太大的危险就能够进行听性脑干植入。副作 用是刺激部分电极时可能出现错误的感觉,只 要关闭相应的电极,症状就能够消失。 n现在听性脑干植入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逐渐成 为一种安全的手术,在大的植入中心甚至成为 一种常规手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