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的康复教育育儿理论经验幼儿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1页
智力残疾的康复教育育儿理论经验幼儿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2页
智力残疾的康复教育育儿理论经验幼儿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3页
智力残疾的康复教育育儿理论经验幼儿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4页
智力残疾的康复教育育儿理论经验幼儿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力残疾的康复教育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 陈旭红 一、智力残疾的定义 美国智力落后协会(简称AAMD)提 出的定义:“智力落后是指现有功能上 的最大限制,其特征显著低于一般的智 力功能,同时影响以下互为相关至少两 个或更多的适应技能领域,如:沟通、 自我照护、居家生活、社交技能、社区 使用、自我引导、健康与安全、功能学 科、休闲与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 岁以前。 1986年10月7日我国国务院批准的 各类残疾标准中对智力残疾的定 义是:“人的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 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性行为 的障碍。”这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有关组织的定义而确定的。 二、智力残疾的分布情况 全国残疾人总数为5164万人, 智残人数1017万人,居残疾人总数第二位, 其中男性有531万人。 女性有486万人。 从下面几方面反应。 年龄 人数(万) 构成() 0-6 137 13.44 7-14 402 39.56 15-29 251 24.70 30-44 134 13.20 45-59 62 6.06 60-74 24 2.34 75-89 7 0.70 合计 1017 100.00 智力残疾人年龄分布状况(推算数)表I 级别 分度 人数(万) 构成() 一级 极重度 55 5.41 二级 重度 126 12.39 三级 中度 330 32.45 四级 轻度 506 49.75 合计 1017 100.00 智力残疾的级别分布概况 表II 智力残疾人文化程度状况 表III 文化程度 男 构成(%) 女 构成(%) 总数 构成 大学 1 0.01 1 0.01 高中 12 0.09 11 0.08 23 0.17 初中 140 1.03 72 0.53 212 1.56 小学 3424 25.23 2277 16.78 5701 42.01 文盲 3521 25.95 4112 30.30 7633 56.25 合计 7097 52.30 6473 47.70 13570 100.00 智力残疾(含综合残疾)人地区分布状况表IV 地区 人数 构成() 城市 1338 6.68 县城 2858 14.27 农村 15826 79.05 合计 20022 100.00 智力残疾人的生活能力 表 V 生活能力 人数 构成(%) 完全自理 7408 54.59 部分自理 5750 42.37 不能自理 412 3.04 合计 13570 100.00 三、智力残疾的主要致残病因 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有14类 我国智力残疾(含综合残疾) 各年 龄组致残病因分析(抽样数) 位 病因 各年龄组例数 小计 构成 次 0-6岁 7-14岁 15-29岁 30-44岁 45-59岁 60岁 1 遗传性疾病 2503 185 56 17 11 3 2775 13.86 2 脑炎脑膜炎 1019 305 72 23 14 _ 1433 7.16 3 营养不良 700 173 32 7 2 _ 914 4.56 4 社会心理因素 141 359 111 48 40 14 713 3.56 5 脑病 472 100 39 15 17 12 655 3.27 6 脑外伤 312 139 63 51 34 4 603 3.01 7 老年性痴呆 _ _ _ 4 68 486 558 2.79 8 发育畸形 456 22 2 1 2 _ 483 2.4 9 产伤颅内出 395 64 9 2 _ _ 470 2.35 血窒息 10 脑血管病 1 7 2 20 137 282 470 2.24 11 妊娠疾病 350 63 6 3 _ _ 421 2.10 12 中毒 124 30 7 6 1 3 171 0.86 13 其他 1336 564 205 120 63 59 2347 11.72 14 不详 4162 2687 589 312 198 82 8030 40.10 合计 11971 4697 1193 629 587 945 20022 100.00 四、智力残疾的分级评定 根据我国智残分级标准,按患者的严重 程度,年龄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分级评定 如下: (一)四级智力残疾/轻度(IQ50-70) 、学龄前期(0-6岁) (1)有社会及表达能力,可发展社交技能。 (2)感觉及运动能发育稍迟缓。 (3)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觉其异常。 2 、学龄期(6-20岁) (1)记忆力尚可,可背诵诗词及课文。 (2)理解能力及运算能力较差,数理化成 绩较差,只能接受小学六年级以下的 学校教育。 (3)在指导下能适应社会生活。 3、成人期(21岁以上) (1)做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进行 创造性的活动。 (2)经适当的教育、训练、可获得维持较 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社会胶职业能力。 (二)三级智力残疾/中度(IQ35-50) 、学龄前期: (1)能学会说话,但吐字不清,能用语言表达 自己和思想,但词汇贫乏。 (2)社会意识差,不能进行社会活动 (3)运动功能发育尚可,但动作笨拙缓慢,训 练后可学会生活自理,但仍需监护。 、学龄期: (1)数学概念缺乏,理解能力差,最多可 完成小学二年级的学业。 (2)经过训练可学会一些社交能力简单, 刻板的职业技能。 (3)在熟悉的范围内可独自活动。 3 、成人期: (1)动作基本正常,也可爱部分障碍,在指 导下可从事一些非技术性工作。 (2)稍遇到社会或经济压力时,需要监护 及照顾。 (三)二级智力残疾/重度(20-35) 、学龄期: (1)运动发育差,几乎没有自我活动能力。 (2)言语能力差,几乎没有自我表达能力。 (3)没有交往能力。 (4)一般不能接受训练。 (5)生活不能自理,完全需要照顾。 、学龄期: (1)能说简单的单词,不识数。 (2)接受训练后,能与人简单交往。 (3)经过训练可学会一些基本卫生习惯。 、成人期: (1)在全面照顾下,可部分生活自理。 (2)可学会一些防卫能力。 (四)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20-20以下) 、学龄期: (1)全面迟滞,不会讲话,只能发单音。 (2)感觉及运动功能极差。 (3)生活完全需他人照顾。 、学龄期: (1)稍有一些运动功能。 (2)缺乏情感活动,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不能 理解。 (3)可接受极为有限的自我服务训练。 、成人期: (1)言语及运动功能可有一些进展。 (2)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终生需他人护理。 五、智力的评测 评测是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评测掌握儿 童智力水平发展到那个阶段,便于制订训练 计划。 评测方法有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两种:标 准化(韦氏法、丹佛氏法),非标准化(波 特奇早期教育指南)。 测试程序: 测试制订训练目标确定训练程序 推行程序重新测试修改目标 程序完成目标。 六、智力残疾儿童的基本特征 、感知特征:感知觉进度缓慢,容易小,不够分 化,联系小。 、注意特征:不随意占优势,随意注意发展缓慢 ;注意的稳定性差,并且难以转移;注意的范围 狭窄;注意的分配能力差。 、记忆特征:识记慢、遗忘快、再现不准、偶然 健忘、有意识记忆和意义识记差,机械识记相对 较好。 、思维特征: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受具体形象 和表象的支配的束缚、思维方式刻板、僵化、缺 乏批判性、具体直观、概括或抽象水平低。 七、智力残疾儿童的个性特征 弱智儿童由于认识有缺陷,参加社会 实践活动受到局限,生活经验相对较少, 影响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表现出如下特 征: (一)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易受 暗示,弱智儿童在学习和从事其他 活动时,难以遵循较长远的行为目 标。有时候可出现一种病态的固执 性,行为刻板,缺乏应变能力。常 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建议和驱使 。 (二)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感不稳定且调节 能力差。 (五)原始性防卫机制占优势。如拒绝、退缩、 压抑、焦虑等,使用机械性用具,缺乏灵 活性。 (三)兴趣单一,稳定性差。 (四)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自我观念消极。 八、特殊-教育训练的基本方法 、游戏法: 、演示与操作法: 、提示法: 、对比法: 、强化法: 、惩罚法: 九、智残儿童的训练原则 1、提供不同类型的玩具,游戏,学习环境, 让孩子在感官上有充份的刺激及学习机会 ,从而把这些感觉组成经验,促进感知的 发展。 、尽量用玩具,游戏设计把要训练的概念 包括在内,而避免一些刻板式的训练,枯 燥无味,而令孩子的兴趣大减。 、根据评测情况,看孩子发展到那一个程 度,加强现有的正确概念,然后按照发展 表,训练下一个概念。 、训练尽可能按步骤进行:如先配对分 类挑选(你说出名称后,孩子明白言语 与物件的关系,从而能够从一堆物件挑出 来)说出,表达名称。 、在训练一些概念时,用的玩具 / 教具, 先用相同的,然后用同类型的,最后才用 不同类型的。 、先用一些孩子常见的典型实物训练,然 后才增加一些复杂,抽象的例子,以明白 概念。 、要训练的概念尽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尽可能配合肌能的发展。 、训练要从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从 目前到过去未来,从实物到形象符号,从 确认到配对,比较,分辨,类别再到综合 类化这规律进行。 、训练主张以活动去体验和探索事物及周 围环境。 、康复训练员要投入,以诱发孩子的好 奇心,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并从中能学习知 识。 十、家庭参与 智力残疾儿童的养护 弱智儿童的养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