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7-29《核舟记》课堂实录 [华东师大版]1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7-29《核舟记》课堂实录 [华东师大版]1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7-29《核舟记》课堂实录 [华东师大版]1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7-29《核舟记》课堂实录 [华东师大版]1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7-29《核舟记》课堂实录 [华东师大版]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舟记核舟记课堂实录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生问好。 师:(教师展示一枚桃核)这是什么东西?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如果老师告诉大家, 有人能拿它雕刻成一只船,大家可能觉得不足为奇;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位雕刻家又在 上面刻了五个人,而且须眉毕见,神情各异,大家相信吗?这还不算完,他又刻了八扇窗 户,刻了船篷、船桨、茶炉、茶壶、书画卷子以及和尚的念珠,还刻了 34 个字,怎么样? 是不是很想见识见识这枚核舟? (师出示“核舟”图片) 生:(啧啧赞叹) 师:明朝人魏学洢以独特的视角记下了这枚桃核,题目是核舟记,请同学们打开 课本第十三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呢? 生:(一生读)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2、理清文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3、品味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4、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展示预习成果。 师:我们刚刚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预习学案中的字词、 文学常识和疑难的语句和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内纠错,质疑问难) 师:下面我们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出示大屏幕)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我们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按照顺序来汇报好不好?错字 词的同学修改好了吗? 生:修改好了。 师:那么我们一齐汇报字词好吗?错题的同学,应该特别留意。 生:生齐读: 罔 wng 贻 y 八分有 yu 奇 j 黍 sh 轩敞 xun chng 篛蓬 ru png 糁 sn 峨冠 gun 髯 rn 褶 zh 矫 jio 首昂视 不属 zh 诎 q 楫 j 椎髻 chu j 壬 rn 戌 x 篆 zhun 师:本文通假字较多,哪个小组的同学要汇报? 生:(1)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与“竖”相对。 (3)右手攀右趾, ? (4)约八分有奇,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师:第三题,有难度吧? “攀”同“扳”,用手拨弄。老师也是查词典知道的, 学习中要善于查工具书哦!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汇报文学常识? 生: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嘉善人, 著有茅檐集。 师:朗读在预习中显得很重要,哪位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一生举手) 师:你打算读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学生朗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比较准确,只是最后一句“盖大苏泛赤壁云”,节奏读得不好。 师:是的,那你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教师出示朗读停顿技巧)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 盖/大苏泛赤壁/云。 c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e 其/两膝相比者。 f 中/轩敞者/为舱,篛蓬/覆之。 g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h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师:哪位能融入这些技巧汇报其他自然段的朗读? 生:(举手)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读得如何?是不是不太大胆?注意,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哪位同学坚信你的 朗读读得比他好? 生:(举手)读第三自然段。 师:她读得呢? 生:流利,有感情。 师:好,就这样读,读一下其他的段落。 (学生朗读) 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生:本文主要写了明朝有个奇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说得非常详细) 师:注意要抓主要内容。 生:课文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显示了我 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师:通过读课文,你认为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生:王叔远的高超技艺感动了我。 师:文中有没有一个词恰切的归纳了他的技艺?文中有没有一个词恰切的归纳了他的技艺? 生:“奇巧”“灵怪” (教师板书“奇”) 师:好,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那在刚才的交流中有没有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或问 句呢? 生:学生指出下列问句:(教师相机让学生解决) “诎右臂支船。”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若啸呼状。” 师:在刚才的质疑问难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个别同学明明有疑问,但他没有质 疑,其实我们的学习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的“?”号组成的,只有发现疑问,才能解决疑问。 望同学们以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哦! 师:刚才的疑难问题重点集中在字词句上,下面呢,老师就本课的一些重点内容考一 考大家,我们采用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答得最好,班长做好记录。 (教师出示重点词语) 1、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然后口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2)尝贻余核舟一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其两膝相 比者 (6)佛印绝类弥勒 (7)矫首昂视 (8)其船背稍 夷 2、一词多义。 a 为宫室、器皿、人物 (制作,做) 为 b 中轩敞者为舱 (是) a 能以径寸之木 (的) 之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代词,指核舟) c 闭之 (代词,指 “窗”) a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的) 其 b其人视端容寂 (那)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两个小组的同学顺次进行,教师出示答案,班长做好 记录) 五、问题导学,品读课文。 师:前面我们说,“奇奇”是核舟最是核舟最大的特点,那大的特点,那么,核舟的技艺么,核舟的技艺“奇巧奇巧”到底在哪里?到底在哪里? (友情提示:可以从核舟的组成部分、核舟的特点、作者的语言等方面加以阐述。) (学生独自思考,小组交流探究) 师:好,下面我们进行汇报展示。 生:从核舟的组成部分上来说,核舟是“奇巧”的,因为核舟包括:船舱、船头、船 尾、船背组成的。这么小的桃核,却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的确是够奇的。(教师板书: 船舱、船头、船尾、船背) 师:说得太好了!那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这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核舟的? 生:空间顺序。 师:那么老师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来介绍呢? 生:这是一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师:何以见之? 生: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船舱恰恰写着这样的对联:“山高月 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正验应了核舟的主题。因此,这是一种由主到次 的逻辑顺序。 师:太好了!你真聪明!本文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 生:本文先总的介绍核舟的长、宽,然后具体介绍核舟的局部,最后又总的介绍核舟 的情况,这种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也是逻辑顺序。 师:由此看来,作者的说明顺序也是令人称奇的。 师:从核舟的特点来看,哪些特点也证明这是“怪异”的? 生:核舟的内容多、体积小、设计巧。 师:你太会动脑筋啦! 师:由此看来,王叔远的雕刻技艺是奇异的,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是一流的,那么作者 的哪些描写堪称奇妙? 生:“苏黄共阅一手卷” 一段。 师:你觉得本段好在哪里? 生:“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说明了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和切磋学问时 的专注。 师:发挥想象,他们似乎在切磋什么?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苏黄曾经一起这样切磋,创造了伟大的名句 (教师出示大屏幕: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师:你觉得那些段落还很美? 生:描写佛印时,连用四个动词“卧”、“诎”、“ 竖”、“倚” 写出了佛印和尚 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与苏黄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很好。我发现随时作好旁批是正确的做法。 (学生作旁批) 师:那哪位同学能将佛印的神态用语言读出来呢? (一生朗读,后齐读) 师:两位舟子的神态有何不同? 生:描写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得,一个神情专注,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 的氛围。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 得从容自若。(学生作旁批) 师:啊,好香啊!不光是茶香,更是同学们品读语言的书香啊! 六、小结。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黑板,这篇短文,围绕一个“奇”字,抓住核舟的“组成 部分”和“特点”写出了核舟的“奇”,同时作者运用空间和逻辑的说明顺序以及准确生 动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的人物,也不得不令我们称奇。于是我有雅兴给本文做幅对联,我 说上联,同学们补充下联。上联是:摹泛舟人悠闲神情。(教师板书,并提醒学生对联技 巧) (学生思考) 生:赞劳动者高超品质。 师:不错,如果扣到本文“核舟”上就更好了。 生:赞雕刻者奇巧技艺。 (学生自发地鼓掌) 师:同学们,一枚小小的核舟道出了古代艺术家技艺的高超,让我们叹为观止,那么 我国民间手工艺家还有哪些杰作呢? (投影出示:天津泥人张、苏州刺绣、山西剪纸等。) 师:“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可见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贡 献,因此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振兴我们的祖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 七、布置作业 师:以上是从大的方面说的我国的手工技艺,从小的方面来看,我们高密就有不少的 工艺品,想一想,我们的“高密三绝”是什么? 生:剪纸、泥塑、扑灰年画。 师:我们双羊也有很多值得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