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0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细化及机制详解课件_第1页
20120720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细化及机制详解课件_第2页
20120720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细化及机制详解课件_第3页
20120720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细化及机制详解课件_第4页
20120720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细化及机制详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细化 及机制详解 2012.8 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 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合并糖尿病、COPD、肿瘤等基础疾病; 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 器官移植广泛开展; 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ICU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 现状:重症医学科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众多 如何判断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时机? 评估危险因素的重要性 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死亡率居高不下,临床表现特异性差, 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 分析诱发IC危险因素的多少和风险程度 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阶段 寻找微生物学依据 如何来看待不同的危险因素的权重? 相当多的重症医学科病人都具有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 不同危险因素诱发IFI的风险不一样 单个危险因素的危险性一定小于多个危险因素么? 如何通过评估高危因素帮助临床经验型治疗? 内容提要 危险因素细化之患者本身合并基础疾病类 危险因素细化之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类 危险因素细化之疾病过程中医疗手段的干预类 评分表列举及其不足之处分析 患者本身合并基础疾病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糖尿病 实体肿瘤 创伤/烧伤 恶性血液病骨髓抑制化疗患者IFI发病率高 德国波恩大学医院医院回顾性调查了1995年-2006年所有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 592位患者共计接受1693个化疗疗程,在592位患者IFI为23.5%,占1693个化疗疗程的8.8% Corinna Hahn-Ast, Axel Glasmacher, Sara Muckter, et al., Overall survival and fungal infection-relat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and neutropenia after myelosuppressive chemotherapy in a tertiary care centre from 1995 to 2006.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0;65: 761-768 IFI发病率 592位患者1,693个化疗疗程 积极的抗真菌治疗明显降低恶性血液病骨髓抑制化疗患者的死亡率 德国波恩大学医院医院回顾性调查了1995年-2006年所有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 由于IFI积极治疗策略以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应用,2002年-2006年1IFI的死亡率比995年-2001年 明显降低,生存期从54天明显延长至229天 Corinna Hahn-Ast, Axel Glasmacher, Sara Muckter, et al., Overall survival and fungal infection-relat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and neutropenia after myelosuppressive chemotherapy in a tertiary care centre from 1995 to 2006.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0;65: 761-768 死亡率(%) P=0.001 生存期(天) P0.1-0.5x106个/L 而84%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在7天 侵袭性真菌感染比率 PMN计数100% 0.1 x106 个/L 0.1-0.5x106 个/L 0.5x106 个/L 61% 31% 8% 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100% 7天 8-14天 15天 84% 8% 8% 感染发生率与粒细胞缺乏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关 同一部位初始单次血培养白念珠菌检出率低 血培养累计检出率(%) 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在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罗伯特伍德强生大学医院和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成年 住院患者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要求入组患者24小时内血培养3次 目的是评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进行2-3次血培养是否可检测病原菌 研究结果一:初始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容易被检出,而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最低,仅达到60% Andrew Lee,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07;45(11):35463548 同一部位反复培养显示白念珠菌检出率增加 研究结果二:血培养3次,白念珠菌的检出率高 如果要求检出率99%,血培养应尽可能达到4次 Andrew Lee,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07;45(11):35463548 血培养累计检出率(%) 血培养次数 Pittet D.Ann Surg 1994,220(6):751-758 一项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外科ICU和新生儿ICU患者 多部位检出念珠菌的意义特异性更高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念珠菌属定植部位数量 2个部位1002244100 2个部位73565077 3个部位45725068 念珠菌定植指数1006966100 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100100100100 多部位检出阳性更有可能发展为感染 在证实有念珠菌感染的97例患者中,17.5%的患者为单部位定植,71.1%的患者 为多部位定植 Leon G,Crit Care Med 2006 ,34.(3):730-737 单部位或多部位念珠 菌定植(n=83) 确诊念珠菌感染 (n=97) P值 念珠菌定植数量(%)0.001 单部位390(44.1%)17(17.5%) 多部位493(55.8%)69(71.1%) 内容提要 危险因素细化之患者本身合并基础疾病类 危险因素细化之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类 危险因素细化之疾病过程中医疗手段的干预类 评分表列举及其不足之处分析 疾病过程中医疗手段的干预 应用广谱抗生素 腹部大手术 TPN 侵入性操作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易致真菌感染的机制 广谱抗生素的长时间应用可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调,促进真菌繁殖 广谱抗生素应用后中性粒细胞释放过氧化物酶减少,不能有效破环真菌菌丝细胞壁,导致人体 抗真菌能力下降 机制 广谱:可覆盖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 广谱抗生素应用4d 应用抗生素4d,体温仍38 长期联合使用两种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致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机率大大增加 一项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自2003年1月至8月入住ICU的179例患者 进行的研究,分析ICU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刘华等.中国临床医学. 2004; 11(5):845-6. 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比例(%) 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n=35)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n=144) 使用广谱抗生素 100 78 31 5 0% 20% 40% 60% 80% 100% P 2 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尿管/ 胃管、腹腔引 流管及胸腔引流管等) 自然、局部机械 防御机制被破坏1 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 操作过程中被污染2 1. 刘雪燕,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31-32 2. 杨亚梅,等.护理研究.2009;23(6):1631-1632 屏障功能受损 真菌易在管壁附着 形成生物膜将真菌带入体内2 侵袭性操作同样增加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机率 2004年12月-2005年11月10所医院ICU的318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 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Guo-Hao Xie, et al. Critical Care. 2008; 12:R5.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 存在该项高危因素的比例(%) 78.9% 82.2% 93.3% 56.7% 54.4% 0% 20% 40% 60% 80% 100% n=71 n=74 n=84 n=51 n=49 机械通气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动脉导管插入术 全胃肠外营养 其它类 入住ICU 实体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重症医学科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解剖生理屏障 完整性的破坏 ICU患者常带有多种 体腔和血管内插管 ICU患者消化道 难以正常利用 ICU患者具有更多 的皮肤、黏膜等解 剖生理屏障损害 正常定植于体表皮 肤和体腔黏膜表面 的条件致病真菌及 环境中的真菌易于 侵入原本无菌的深 部组织与血液,引 起ICU患者发生侵 袭性真菌感染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11):960-6. 移植后不同时期真菌感染的机制不同 外科手术相关 移植1月内 供体器官携带或受者术前潜伏感染 移植16月 免疫抑制强度 各种机会感染高发:念珠菌、曲霉、CMV、HHV、HSV等 6个月后 移植器官的功能差异显现 排斥反应治疗带来的感染代价 移植后时间 实体器官移植易导致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 一项对243例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尸检研究结果 检出率(%) Walayama M et al. Kansenshogaku Zasshi. 2000;74(4):378-86. 内容提要 危险因素细化之患者本身合并基础疾病类 危险因素细化之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类 危险因素细化之疾病过程中医疗手段的干预类 评分表列举及其不足之处分析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评分 ICU与非ICU分值界定 非ICU患者 15分:密切监测下考虑经验型用药 25分:治疗性用药 ICU患者 经验型用药阈值酌情放宽至30分 40分:治疗性用药 识别念珠菌感染高危患者-念珠菌感染危险评分: “seville score” 念珠菌属定植临床情况 3 不同的解剖学位置+3无症状-1 12 分: 个体化治疗 7-15天0中危: 8-12 分: 个体化决定是否治疗 15+1 胃肠外营养+1 评分2.5 将对医生选择早期抗真菌治疗获 益的患者提供帮助 广谱抗生素使用7天+1 腹部外科大手术或胰腺炎+1 血液透析/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1 Crit Care Med 2006; 34:730737. 多种器械支持治疗+1 前15天内类固醇500mg+1 评分表的意义及不足之处 优点 定义了部分需要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人群 为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缺点 任何评估方法不可能纳入真菌感染所有的危险因素 漏掉了一部分需要预防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