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1课件_第1页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1课件_第2页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1课件_第3页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1课件_第4页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xx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xx 2012年8月16日 讨论内容 n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n目前多发性硬化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n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讨论内容 n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n n 目前多发性硬化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目前多发性硬化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n n 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症状 n临床分型 n临床分期 nEDSS评分标准 临床症状 n肢体瘫痪 一般下肢比上肢明显,可为偏瘫、截 瘫或四肢瘫,多不对称。腱反射早期正常,以后 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反射消失 n感觉异常 肢体、躯干或面部针刺麻木感,肢体 发冷,蚁走感,瘙痒感及尖锐、烧灼样疼痛及定 位不明确的感觉异常。莱尔米特征(Lhermitte sign)为特征性症状之一 临床症状 n眼部症状 表现为急性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 炎,可见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复视,核间 性眼肌麻痹。旋转性眼球震颤常高度提示本病 n共济失调 部分晚期患者可见Charcot三主征: 眼球振颤、意向性震颤、吟诗样语言 临床症状 n发作性症状 强直痉挛、感觉异常、构音障碍 、共济失调、癫痫和疼痛不适。 n精神障碍 欣快 兴奋 抑郁 淡漠 嗜睡 强哭强笑 反应迟钝 猜疑 迫害妄想 n其他 膀胱功能障碍:尿频、尿急、尿潴留、尿 失禁。尚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风湿病、类风 湿综合症、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 临床病程分型 n复发-缓解型 约85%,多次复发缓解,可急性发病或病 情恶化,之后可以恢复,两次复发间病情稳定 n继发进展型 由复发-缓解型转为此型,病情进行性加重 不再缓解,伴或不伴急性复发 n原发进展型 发病后在相当长时间内缓慢进展 n进展复发型 罕见 在原发进展型病程基础上伴急性复发 n良性型 病程呈现自发缓解 临床分期 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 n 发作或加重前1 个月内病情稳定或趋于好转 n 发作或加重已超过24小时, 但未超过8 周 n 发作或加重可理解为出现新的症状、体征或原 有症状、体征加重(kurtzke 伤残指数至少上升1 个等级) , 尚无恢复迹象。 临床分期 n 慢性进展期 病程呈慢性进展方式至少6 个月以上, 其间无稳定 或好转趋势。病程的进展可反映在kurtzke 伤残指 数逐渐上升。 n 复发缓解期 入院前1 2 年内临床上至少有两次明确的复发和 缓解。在病情活动期间, 无慢性进展现象。 n 临床稳定期 1 2 年内病情稳定, 无发作, 缓解和进展证据。可 根据功能指数和日常活动来判断 KURTZKe JF 1983年为MS制定的EDSS 评分标准 各功能系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 锥体系统 0 正常 1 异常体征单没有功能障碍 2 轻微功能障碍 3 轻或中度偏瘫或截瘫,重度 肢体单瘫 4 重度偏瘫,中度四肢瘫或单 瘫 5 截瘫或;偏瘫明显的四肢 瘫 6 四肢瘫 小脑系统 0 正常 1 体征异常,功能正常 2 轻度共济失调 3 中度肢体共济失调 4 重度所有肢体共济失调 5 因为共济失调不能完成协 调动作 EDSS评分标准 脑干 0 正常 1 仅有体征异常 2 中度眼球震颤或其他轻微的残 疾障碍 3 重度眼球震颤,明显眼外肌运动 减弱,或其他脑神经中度异常 4 明显发音困难或其他脑神经明 显异常 5 不能吞咽或讲话 膀胱和直肠系统 0 正常 1 轻度尿液滞留或紧迫感 2 中度肠道或尿液滞留或紧 迫感,或偶尔的尿失禁 3 频繁尿失禁 4 需要持续导尿 5 膀胱功能消失 6 膀胱和直肠功能消失 EDSS评分标准 感觉系统 0 正常 1 仅有一或两个肢体振动觉减退或书写功能减退 2 轻度痛觉或触觉或位置觉减退,和/或中度一或两个肢体振动觉减 退;或仅有三或四个肢体振动觉减退. 3 中度痛觉或触觉或位置觉减退,和/或一或两个肢体振动觉丧失; 或痛觉触觉轻度减退和/或三或四个肢体远断两点辨别觉中度减 退. 4 明显痛觉或触觉或位置觉减退,或两点辨别觉丧失,单独或联合,一 或两个肢体;或中度痛觉或触觉减退和/或两个以上肢体两点辨 别觉重度减退 5 一或两个肢体感觉丧失;或痛触觉中度减退和/或几乎所有肢体两 点辨别觉丧失. 6 头部以下感觉丧失 EDSS评分标准 视觉系统 0 正常 1 矫正视力为0.6,视觉仍有盲点 2 恶化的一双眼睛矫正视力为0.6至0.3 3恶化的一双眼睛矫正视力为0.3至0.2,有更大的盲点 和中度视力范围衰退 4 恶化的一双眼睛有明显的视力范围衰退与视觉矫正 后为0.2至0.1;或是分数3的情况加上另一双眼睛视觉 为0.3或更差 5恶化的一双眼睛矫正视力为0.2或更差;或是分数4的 情况加上另一双眼睛视觉为0.3或更差 6 评分等级5的情况加上另一双眼睛视觉为0.3或更差 EDSS评分标准 大脑系统 0 正常 1 仅情绪恶化 2 大脑功能轻微衰退 3 微象功能中度衰退 4 微象功能明显衰退 5 痴呆,严重的或无意 识症状 其他 0 无 1 任何与多发性硬化有 关的特异性神经系统 阳性发现 EDSS评分标准 0=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所有系统0级或大脑系统1级) 1.0=没有功能异常,一个系统的轻度异常(一级但除外大脑系统) 1.5=没有功能异常,一个以上系统的轻度异常(一级但除外大脑系统) 2.0=一个系统轻度功能异常(一个系统2级,其他0/1级) 2.5=两个系统轻度功能异常(两个系统2级,其他0/1级) 3.0=一个系统中度功能异常(一个系统3级,其他0/1级)或三/四个系统 轻度功能异常(三或四个系统2级,其他0/1级)能自理 3.5=自理但一个系统中度功能异常(3级),且一或两个系统2级;或两个 系统3级;或五个系统2级(其他0/1级) EDSS评分标准 4.0=自理但相对严重的功能异常,一个系统4级(其他0/1级 ).没有帮助或休息的情况下能自行行走500米. 4.5=没有帮助时一天大部分时间能自理,能工作一天,可能 在全体力劳动情况下受一些限制或需要少许帮助;相对 严重的功能异常.一个系统4级(其他0/1级). 没有帮助或休息的情况下能自行行走300米. 5.0=没有帮助或休息的情况下能自行行走200米.功能异 常足以影响完整的日常活动. 一个系统5级(其他0/1级). 5.5=没有帮助或休息的情况下能自行行走100米. 功能异 常足以影响完整的日常活动. 一个系统5级(其他0/1级). 6.0=行走100米时需要间断或持续的单侧帮助,有或者没 有休息.两个以上系统大于3级以上 EDSS评分标准 6.5=行走20米时需要持续的单侧帮助,没有休息.两个以上系统大于3级 以上 7.0=即使在帮助的情况下行走不超过5米,被限制在轮椅上,但在轮椅上 能自行活动每天12小时以上.一个以上系统大于四级以上;或者极少 数时锥体系统5级 7.5=被限制在轮椅上,但活动时需要帮助. 一个以上系统大于四级以上. 8.0=被迫卧床或使用轮椅,但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能自行起床,能照顾自 己,一般保留上肢功能.通常几个系统功能均大于4级. 8.5=被迫卧床或使用轮椅,能部分照顾自己,保留部分上肢功能.通常几 个系统功能均大于4级 9.0=卧床,能交流和吃饭.大部分系统大于四级以上 9.5=卧床,不能有效交流和吃饭.几乎所有系统大于四级以上 10.0=死亡. 讨论内容 n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n目前多发性硬化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n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n脑脊液检查 n常规 生化 细胞学 单个核细胞数轻度增高或正 常,一般不高于15106/L,可见免疫活性细胞。 急性期常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伴有激活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偶见多核细胞。缓解期主要为激活的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发作间期可完全正常。约 40%蛋白轻度增高。 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n脑脊液检查 nIgG鞘内合成检测 CSF-IgG指数 定量指标 一般来说血脑屏障完整的 情况下,连续两次检测CSF-Alb/S-Alb比值正常, CSF-IgG/S-IgG比值增高4倍以上时,可确认有鞘 内合成。 CSF-IgG寡克隆带(OB) 定性指标 非特异 应同时 检测CSF与血清,只有CSF中存在而血清中缺如才 支持诊断 讨论内容 n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n n 目前多发性硬化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目前多发性硬化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n n 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 n视觉诱发电位 VEP 主要表现为各波峰 潜伏期延长,也可出现单纯P100延长、波幅 降低、波形改变、甚至不出波等。其中波峰 潜伏期延长较典型。无临床症状而VEP异常 提示亚临床病灶。 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 n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表现为 峰潜伏期延长,波波峰降低。有临床症状 者提示临床病灶,无临床症状者提示亚临床 病灶。 n体感诱发电位 SEP 表现为潜伏期延长 ,或波形改变 讨论内容 n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n目前多发性硬化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n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nCT 常规扫描多正常,阳性率低。急性期 表现为白质内低密度区,较对称散在分布 于脑室周围,有时病灶周围有较明显的水 肿增强区。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nMRI 可见大小不一类圆形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 常见于侧脑室前角与后角周围、半卵圆中心及胼 胝体,或为融合斑,多为于侧脑室体部 脑干、小脑和脊髓可见斑点状不规则T1低信号 T2高信号斑块 病程长的患者可伴脑室系统扩张、脑沟增宽等 脑白质萎缩征象 讨论内容 n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n多发性硬化的电生理诊断 n n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n目前多发性硬化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n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目前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nPoser(1983)的MS诊断标准 nMcDonald(2001)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n2005年McDonald诊断修订标准 目前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n1968年Charcot首次提出了MS的诊断标准即眼震、意向性 震颤和断续语言三联征 n1954年Allison等把MS分为早期MS、很可能MS和可能MS n1965年Schumacher领导的专家小组提出了临床确诊MS的诊 断标准(Schumacher标准)。要求必须具备以下6条: 有 CNS功能障碍的体征,但单独症状不能用于MS的诊断; 神经检查或病史有2个或2个以上不同部位病变的证据; 病变主要涉及CNS白质;2次或2次以上的发作,2次发 作间隔须1个月以上且每次发作必须持续2,4小时; 发 病年龄在105O岁之间; 必须由有经验的临床神经科 医生除外引起CNS损害的其他疾病 目前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鉴于当时MS诊断术语不统一,以Poser为 首的美国,加拿大和英国MS专家组于1983年 发表了Poser标准。其发表后迅速代替了其他 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 5年来有关MS的文章85应用这个标准。 Poser(1983)的MS诊断标准 临床确诊MS n 病程中两次发作和两个分离病灶临床证据 n 病程中两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一部 位病变亚临床证据 Poser(1983)的MS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支持确诊MS n 病程中两次发作,一个临床或亚临床证据 ,CSF OB/IgG; n 病程中一次发作,两个分离病灶临床证据 ,CSF OB/IgG n 病程中一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一 部位病变亚临床证据,CSF OB/IgG Poser(1983)的MS诊断标准 n 临床可能MS 病程中两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 病程中一次发作,两个不同部位病变临床 证据 病程中一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 一部位 病变亚临床证据. Poser(1983)的MS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支持可能MS 病程中两次发作,CSF OB/IgG,两次发作须累及 CNS不同部位,须间隔至少一个月每次发作须持 续24小时. 注:CSF OB/IgG表示CSF寡克隆带(+)或CSF-IgG指数增高 目前国内外各种诊断标准 Poser标准发表20多年以来,磁共振(MRI)技术得 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因此2O00年7月国际MS诊断专家组在英国伦敦 召开会议并于1O月发表了MS的新诊断标准(亦称 McDonald标准) McDonald(2001)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n2次或两次以上发作 n临床证据提示2个以上 不同部位病灶 附加证据 n 不需附加证据 McDonald(2001)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n2次或两次以上发作 n临床证据提示1个病 灶 附加证据(具备一项) n MRI显示病灶在空间上多 发性 n2个以上MRI病灶及1个 CSF指标阳性 n累及不同部位的再次发作 McDonald(2001)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n1次发作 n临床证据提示2个以 上不同部位病灶 附加证据(具备一项) n MRI显示病灶在时间上多 发性 n第二次临床发作 McDonald(2001)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n1次发作 n临床证据提示1个 病灶 附加空间上多发性的证据(具备 1项) n MRI显示空间上多发性 n2个以上MRI病灶及1个CSF指 标阳性 同时具备时间多发的证据(具备 1项) nMRI显示时间上多发性 n第二次临床发作 McDonald(2001)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需同时具备 nCSF检查异常 n证据支持空间上多发性(具备1项) MRI示9个以上大脑病灶;2个以上脊髓病灶;48个大脑病 灶加1个脊髓病灶;MRI示48个病灶加VEP异常;4个以下 大脑病灶加1个脊髓病灶和VEP异常 n证据支持时间上多发性(具备1项) MRI显示时间上多发性;病情持续进展超过1年 McDonald(2001)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注: n发作:神经功能障碍持续24小时以上,两次发作间期至少30天 n临床证据:指症状体征,强调客观证据 nCSF指标:指寡克隆IgG带或IgG指数增高 nMRI空间多发性:(符合以下任意3项)1个Gd强化病灶或9个长T2信 号病灶;至少1个幕下病灶;至少1个近皮层病灶;至少3个室旁病灶 nMRI时间多发性:1、若发病3个月后首次MRI扫描,显示与初始症状 无关的非责任病灶强化;若无强化病灶,3个月后复查示强化病灶或 出现新的T2病灶。2、若发病3个月内首次MRI扫描, 于发病3个月后 复查MRI示新的强化病灶;若无强化病灶,再于首次MRI扫描后3个月 后进行第3次复查,示新的T2病灶或强化病灶 2005年McDonald诊断修订标准 临床表现 n有2次或2次以上发作 ,存在2个或2个以上 病 变的客观l临床证据 附加证据 n不需要进一步检查。 不过,如果MRI、脑脊 液检查结果为阴性则 做出MS的诊断应特别 谨慎 2005年McDonald诊断修订标准 临床表现 n有2次或2次以上发作 n存在1个病变的客观临床证 据 附加证据 n由证据证明空间上多 发性 nMRIc或MRI检查发现2 个或2个以上与MS一致 的病变加脑脊液检查 结果阳性或等待进一 步的临床发作以显示 不同部位的病变 2005年McDonald诊断修订标准 临床表现 n有1次发作 n存在2个或2个以上病 变的客观证据 附加证据 nMRI证明时间上的多发 性,或出现第2次临床发 作 2005年McDonald诊断修订标准 临床表现 有1次发作 存在1个病变的客观临 床证据(单一症状表现 ;临床孤立综合征) 附加证据 空间上多发性证据: nMRIc或MRI检查发现2 个或2个以上与MS一致 的病变加脑脊液检查 结果阳性 和时间上多发性证据 nMRI 表现或出现第2次 临床发作 2005年McDonald诊断修订标准 隐袭性神经系统进展性临床表现提示MS 病变进展达到1年(通过前瞻性或回顾性调查发现 )以及满足下列3项中的2项: n阳性脑部MRI结果(9个T2病变;或者4个及4个以 上T2病变伴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 n阳性脊髓MRI结果(2处局灶性T2病变) n阳性脑脊液结果 2005年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