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1页
基础医学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2页
基础医学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3页
基础医学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4页
基础医学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眼肌型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王娜莎 指导:王健教授 1 研究对象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于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 住院部确诊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30 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至80 岁,病程2周至3个月。 所选病例采用随机原则(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组(治疗组)16例和 单纯中药治疗组(对照组)1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 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组间 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神经免疫学大会制 定的诊断标准: (1)临床上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眼外 肌麻痹,呈晨轻暮重; (2)药理学上是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和箭 毒类药物使之加重; (3)电生理学上是低频重复电刺激示复合动 作电位波幅递减大于10%或单纤维肌电图 示颤抖增宽; (4)免疫学上是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 ; (5)免疫病理学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 皱褶减少、变平坦和乙酰胆碱受体减少。 以上5项中,第1项和第2项符合即可诊断 ,后3项可作为研究酌情增加。 1.3 纳入标准 凡符合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准,不属 于排除标准者即可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 。 1.4排除标准 年龄 20岁或 80岁 病变肌群累及面肌、延髓肌、颈肌或四 肢肌 急性起病者或病程大于三个月者 合并严重其他系统疾病者 对中药过敏者 2 研究方案 两组均同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 对照组(单纯中药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 采用中药治疗,治疗组(眼针配合中药治 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 2.1 中医辨证论治 王健教授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为3型: (1)脾气虚型: 临床表现:疲倦乏力,眼睑下垂,食少便 溏,舌质淡、苔薄白、舌体胖嫩,脉细弱 。 治则:补中益气升阳 方药:黄芪50g, 党参15g,白术15g,茯苓 25g,升麻12g,柴胡12g,当归15g,陈皮12g, 炙甘草10g (2)血虚络阻型: 临床表现:常眼球活动明显受限,凝视斜 视,睁眼不能,畏光倦视,目干而涩,肌 肉瘦削,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或暗紫、舌 下系带瘀紫、舌体瘦小、苔薄白或少苔, 脉细或涩。 治则:养血通络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熟 地15g,川芎15g,白芍15g,丹参10g, 鸡血藤10g,赤芍10g (3)脾肾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疲倦乏力,眼睑下垂,复视, 口干,纳呆,舌质偏红、体偏小、苔花剥 或少苔无苔,脉细弱或细数。 治则:补肾滋阴益气 方药:黄芪50g,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 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白术15g,茯苓 20g,炙甘草5g 2.2 眼针治疗 选穴:采用田维柱教授在中华眼针 中的眼针穴位分区。根据眼针取穴原则 ,即循经取穴、脏腑取穴、三焦取穴、观 眼取穴,确定眼针治疗用穴。 主穴:上焦区、脾区。 配穴:血虚络阻型加肝区;脾肾气阴两虚 型加肾区。 操作:采用眶外横刺法:选用28至30 号0.5寸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病人 取仰卧位,嘱患者自然闭目,选好穴区, 在距眼眶内缘5mm的眼眶上,从穴区的一 侧刺入,斜向另一侧,刺入真皮到达皮下 ,保持针体在穴区内,留针30分钟,不行 针,出针时要缓慢且需干棉球按压1分钟 左右。 疗程: 每日针刺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5个疗程后进行总结分析。 2.3 统计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 3 疗效评定及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后,完全停用抗胆碱酯 酶药,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消除,能参 加工作。 显效:治疗后,抗胆碱酯酶药用量大幅 减少,眼脸下垂症状明显改善或减轻,生 活自理,可从事轻型工作。 有效:治疗后,抗胆碱酯酶药物维持量 减少,眼睑下垂发作程度减轻,生活基本 自理。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 3.2 结果 表1 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 较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16 0 3 4 9 对照组 14 0 0 2 12 表2 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16 1 5 8 2 对照组 14 0 2 8 4 表3 5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临床 治愈 显效 有效无效总有 效率 总显 效率 治疗 组 16 3 10 2 193.7 5% 81.2 5% 对照 组 14 1 7 4 285.7 1% 57.1 4% 注: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 总显效率=(临床治愈+显效)例数 在治疗5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 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采用t检验进行两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 差异(P0.05)。 在治疗5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显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显效率,采用t检验进 行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显效率有显 著性差异(P0.05)。 治疗效果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分析讨论 1.历代医家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当今医家多根据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 、抬头无力、四肢肌疲劳等随意肌无力症 状,将其归为中医“痿病”范畴。 灵枢大惑论中对于眼肌型重症肌无 力中的复视、斜视症状称为“邪(斜)精(睛) 、视岐”。 圣济总录中眼睑下垂被称为“眼睑垂 缓”。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眼睑下垂则 称为 “唯目”。巢元方认为眼睑下垂主要病 因是“风邪容于胞睑引起”,故将眼睑下垂 又称为“侵风”。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中眼睑下垂称之 为“睑废”。 银海精微中眼睑下垂称之为“胞垂”。 2.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 治: 现代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的 认 识有脏腑病因病机学说(包括脾胃虚损 、脾肾虚损、肝脾不足、从肝论治、肺 脾肾虚等)、经络病因病机学说、气血 病因病机学说等多种学说。 王健教授认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 机是由于脾虚气弱,清气下陷不能上升, 筋脉失濡养,而致眼肌无力不能抬举;或 脾虚不运,聚湿生痰,痰浊壅滞胞睑,气 血不能畅达经络所致;或脾肾亏虚,生化 无源,气弱血虚,肤腠空疏,肌肉滋养无 本,以致眼皮弛缓无力。 因此本病治则应以健脾益气,补肝益肾为 主。 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证分型为三型: 脾气虚型,临床表现为疲倦乏力、眼睑下 垂、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舌体胖 嫩、脉细弱,治以补中益气升阳,用补中 益气汤加减; 血虚络阻型,临床表现为眼球活动明显受 限、凝视斜视、睁眼不能、畏光倦视、目 干而涩、肌肉瘦削、面色少华、舌质淡红 或暗紫、舌下系带瘀紫、舌体瘦小、苔薄 白或少苔、脉细或涩,治以养血通络,在 补中益气汤加减基础上加入养血活血药; 脾肾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为疲倦乏力、 眼睑下垂、复视、口干、纳呆、舌质偏红 、舌体偏小、苔花剥或少苔无苔、脉细弱 或细数,治以补肾滋阴益气,在补中益气 汤加减基础上加入滋阴补肾药物。 3.眼针简介: 眼针疗法系我院已故名老中医、针灸 学家彭静山教授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 脏腑受病”观点的启发,结合眼与经络的 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潜心研究而发明的 在眼眶周围针刺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 疗法。 眼针疗法自其理论形成至今己30 余载,眼针的分区及定穴标准亦由20世纪 70年代彭静山教授的提出、总结及后期由 田维柱教授的不断完善而日臻成熟,并经 临床验证而上升到了新的层面。 眼针的标准化分区及定穴如下: 4.眼针治疗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五脏 六腑、肢体关节、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 靠经络互相联系。 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诸脉者皆 属于目”。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记载说:“目形 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 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 、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 、大小肠、三焦、膀肤各主其一;外有旁 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于脑,下连脏腑, 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 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脏腑受病也 ”。 此论述说明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与眼相连 ,为眼针疗法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 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 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 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 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 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 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 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 眩以转矣。” 眼与脾胃的关系极为重要,李东垣主张五脏六腑 之气都察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 肝与眼关系密切,肝藏血,肝开窍于目。肝经“ 上贯隔,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联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 心肝两脉都和血密切相关,眼睛的营养,发挥视 力,皆有赖于心肝的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 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灵枢邪气 脏腑)。“目之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口问篇) 。 根据十四经循行可知,起于眼或眼周的经 脉有: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与足太阳膀 胱经交会于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 内眦睛明穴;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瞳子 髎穴。 通过眼或眼周的经脉有:手少阴心经,其 支者,系目系;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任 脉,循面入目;督脉经两目中间下行。 终于眼或眼周的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其 支脉上行头面,终于鼻旁迎香穴;手少阳 三焦经其支脉至目眶下和目外眦;手太阳 小肠经的支脉一条至目内眦,一条至目外 眦;阳跷脉和阴跷脉均至目内眦、目外眦 。 除肺、脾、肾、心包经以外,其余经脉是 以眼睛为集散地,加之表里经之间互相联 络说明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与眼相连。 5.眼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眼针疗法自七十年代公布于世后, 已经过30余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目前 眼针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十几种疾病的临 床治疗,其中治疗中风及肩痛、腰痛、 痛经等痛症,有明显疗效。但用于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报道不多。 根据眼针取穴原则,即循经取穴、脏腑取 穴、三焦取穴、观眼取穴,确定眼针治疗 用穴。 本病之根本在于脾胃虚弱,病位在上焦, 故选主穴为脾区、上焦区;肝藏血,调畅 全身气机,故血虚络阻型加肝区;而脾肾 气阴两虚型则加肾区。 结 论 1.眼针配合中药治疗和单纯中药治疗对眼 肌型重症肌无力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 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 药治疗组,充分肯定了眼针配合中药治疗 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2.眼针疗法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 法轻、操作简、见效快,可作为一种治疗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特色疗法,推广 应用。 致 谢 谨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向曾给予我指导和 帮助的各位老师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健教授。三年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在我的临床学习、 实验研究、论文完成等方面,无不倾注王 老师的心血;此外,王老师严谨务实的工 作态度和勤勉敬业的工作作风,不断创新 的科研精神,谦虚耐心的为人品德都是我 永远的学习楷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