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 中概 导论和阴阳五行 ppt课件_第1页
第一章新 中概 导论和阴阳五行 ppt课件_第2页
第一章新 中概 导论和阴阳五行 ppt课件_第3页
第一章新 中概 导论和阴阳五行 ppt课件_第4页
第一章新 中概 导论和阴阳五行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医 药 学 概 论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志敏 副主任医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药学发展形成概况 一、中医药学的起源 二、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 系的形成(医学发展的高峰期): 黄帝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晋唐医学论著的整理和发展 脉经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新修本草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宋金元时期医学流派的形成 3.1太平圣惠方-成方药典 3.2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寒凉派) 张从正(攻下派) 李东垣(补土派) 朱丹溪(养阴派) -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医学内容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4.明清医学发展以及温病理论体系的形成 本草纲目 温病理论体系(瘟疫论等) 医林改错 5.民国初期中医学的艰难发展 6.建国后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辨证 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 法则 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例如: 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有痰,苔薄,脉 浮 ( 感 冒 ) 例一、 恶寒重、发热轻,涕清,痰稀白,口不干,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例二、 恶寒轻、发热重,涕黄,痰黄稠,口干,舌 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 证 治 则 方 药 例 一 风寒感冒 祛风散寒 苏杏散 例 二 风热感冒 疏风清热 桑菊饮 第三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一、援物比类 五行学说体现了援物比类的研究方法 木:生发、柔和 肝:条达、疏泄 火:阳热、上炎 心:心阳有温煦作用 (肝属木) (心属火) 二、司外揣内 司:观察 揣:揣测、推测 司外揣内: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内在变 化的方法 第三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三、试探与反证 1.早期医学理论的形成以及药效学的总结 2.临床诊断和治疗学 第三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概述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含义: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的概括。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如:内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 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 始,神明之府也。” 事物阴阳属性举例: 阳天、大、昼、春夏、温热、光亮、功 能、活动、上升、向外、兴奋 阴地、小、夜、秋冬、寒冷、晦暗、物 质、静止、下降、向内、抑制。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 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如 :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 象范围内。 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相对性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如: 人身 脏腑 阳: 背 腑 阴: 腹 脏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 点。 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肝、 脾、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心阳。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含义: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一切事物或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着截然 对立的两种属性。 如:水与火,寒与热 2、阴阳消长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不是处于静 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 如: 四季变化: 由冬至夏,寒 热 “阴消阳长” 由夏至冬,热 寒 “阳消阴长”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互根 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 单独存在。 如:无上就无所谓下; 无左就无所谓右。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4、相互转化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可各自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如: 昼夜中,阴阳的转化: 昼 夜 昼 阳 阴 阳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含义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五 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物质特点 ,概括为五种属性。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特点性质 木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土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从革肃杀、潜降、收敛。 水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 1、五行的特性 2、五行的归类 自然界五 行 人体 五 音 五 时 五 味 五 色 五 化 五 气 五 方 五 季 五 脏 五 腑 五 官 五 体 五 志 五 液 五 声 角 平 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泪 呼 徵 日 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喜 汗 笑 宫 日 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歌 商 日 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哭 羽 夜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恐 唾 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五行归类方法 1、取象比类 心火 肾水 脾土 肝木 肺金 2、推演络绎 肝胆木 脾胃土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 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 木 水 火 金 土 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某一事 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木 水 火 金 土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3、五行的生克乘侮 (3)、五行制化: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 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木 水 火 金 土 土 火 木 水 金 表示相生 表示相克 3、五行的生克乘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