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课件_第1页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课件_第2页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课件_第3页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课件_第4页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目 录 n老年CAP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n老年CAP的疾病特点 n老年CAP的微生物学特点 n老年CAP的治疗要求及推荐方案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 社区获获得性肺炎(CAP) 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实质 (含肺泡壁即广义义的 肺间质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 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发病的肺炎 n 老年CAP: 指年龄龄超过过65岁岁患者的CAP 定义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4亿,占总人口的 10%以上,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n我国在北京等九城市通过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重 点调查后,发现在所患常见病中有26%为肺炎 我国现状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流行病学 n超过75岁CAP发病率为34/1000 n老年CAP患者病死率为15%35% n高龄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n男性多于女性 n预后不佳,较多患者需进入ICU治疗,平均住院时间延长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目 录 n老年CAP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n老年CAP的疾病特点 n老年CAP的微生物学特点 n老年CAP的治疗要求及推荐方案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危险因素 n年龄龄相关变变化 口腔卫生差 粘膜纤毛清除下降 免疫功能下降 n其他危险险因素 营养不良 低蛋白血症 卧床 吸入 最近病毒感染 存在慢性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包括间质性肺疾病) 最近抗生素治疗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护理院老人舌面寄植可能的病原菌 69个护理院住院者 发现舌面有细菌菌落共分离出13 种微生物 41 /69 (59%) 可能的呼吸 道病原菌 寄植在舌面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临床特点 (1) n基础础疾病多 常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如:COPD、慢性心衰、糖 尿病、脑血管疾病、肿瘤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n起病隐隐匿 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健康状态恶化 常以”老年人公式”出现:意识状态下降、活动能力降 低 、不适和社会性身心衰竭,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腹泻、渴感下降、痛觉降低和低热,以及伴发病如糖 尿病、心衰的恶化 呼吸增快、心动过速是老年肺炎常见的早期表现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临床特点 (2) n临临床表现现常不典型 患者可表现为虚弱、基础疾病恶化,或发生代谢紊乱,典 型表现可能被疏忽 40%60%的患者可有发热,但多不伴寒战等症状 严重的大脑功能紊乱,表现为急性意识障碍和基本识别功 能恶化, 约20%50%的老年CAP住院患者有神经系统 状态的改变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CAP的影像学检查 n胸部X线检查线检查 可提供诊诊断和鉴别诊鉴别诊 断的依据 n胸部CT经经常能提供有关X线线浸润润病因的重要附加信息 n病情进进展: 病变累及一个肺叶以上 出现空洞 病灶迅速扩散 出现胸腔积液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影像学特点 (1) 肺部阴影完全吸收 患者百分数(%) Y70岁 N=74 n吸收缓慢的肺炎:建议等待1214周肺部阴影仍不吸收时才考虑难吸收肺炎的诊断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影像学特点 (2) n影响肺部阴影吸收的因素 基础疾病 初始肺部累及范围 功能状态 病原菌 n累及多叶和G-杆菌肺炎的CAP患者肺部阴影吸收速度明显显减慢 n多元回归归分析显显示合并的基础础疾病和超过过一叶以上的多叶病变变 对对肺部阴影吸收速率具有独立预测预测 价值值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目 录 n老年CAP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n老年CAP的疾病特点 n老年CAP的微生物学特点 n老年CAP的治疗要求及推荐方案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病原学诊断 nCAP病原学诊断十分重要 n但病原学分离率很少超过50% n老年CAP与非老年CAP区别:G-杆菌及金黄色葡 萄球菌分布有增加趋势 影响分离率的因素 分离前有无使用抗生素标本的来源 分离和培养的技术送检痰标本是否合格 是否用血清检测及尿液病原菌抗原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常见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增加 10.5% 5.2% 4.2% 3.9% 0.6% 老年CAP常见病原菌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常见病原菌 非典型病原菌增多 n非典型病原菌 (如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及嗜肺军团 菌) 的数目在增多 n血清学检查发现非典型病原菌占了20%,而革兰氏阴 性杆菌只占12% n西班牙报道非典型病原体甚至高达32%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PRSP感染的危险因素 n65岁 n3个月内应用-内酰胺类抗生素 n酗酒 n免疫抑制性疾病 n多种并发疾病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肠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n养老院的老年人 n患有心脏病 n多种并发疾病 n最近应用抗菌药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结构性肺疾病(支扩) n激素治疗(强地松10mg/d) n广谱抗菌药治疗7天 n营养不良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特殊危险因素 n老年CAP多合并吸入因素 60%以上存在误吸,特别是因CNS疾患导致吞咽 功能障碍的患者 通常不伴有任何症状 一旦口咽部寄殖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进入下呼 吸道是引起老年CAP及HAP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特殊危险因素 n吞咽障碍及误吸并不是肺炎链球菌肺炎高危险因素 n老年人口咽部寄殖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 (如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氏杆菌)明显增加 n治疗老年人CAP时应对老年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的筛选 ,及早发现有无存在着误吸的可能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吞咽障碍定义 n由于干扰了吞咽过程从而造成摄入困难,并 增加了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体重 减轻和气道阻塞的危险,严重威胁人体的健 康 ,其病因为神经原性和非神经原性两类。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吞咽障碍发生率 n中风是最主要的神经原性吞咽困难原因 n约51-73%中风患者有吞咽困难,是肺炎最显 著的危险因素 n中风患者中34% 是因肺炎引起的死亡,是中 风后第一个月第三高的死亡原因 n早发现和早治疗吞咽困难非常关键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伴有吞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 n口或咽吞咽障碍 n吞咽时咳嗽或呛咳 n开始吞咽困难 n食物粘在喉咙 n流口水 n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n声音变化 (wet voice) n鼻反流 n食道性吞咽障碍 n食物粘在胸腔或咽喉感 n口或咽反流 n饮食习惯改变 n复发性肺炎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吞咽障碍带来的问题 n降低唾液的清除功能 n口腔卫生差,Terpenning发现没牙的患者吸入风 险下降 n免疫机能下降和肺功能改变 n纤毛运输功能下降, 肺弹性下降 , 呼吸肌肌力下 降, FRC下降 n外周T-cell 池活性下降 n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肺炎合并吞咽障碍的治疗 老年肺炎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治疗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治疗策略 n直接治疗 针对食物 n间接治疗 针对无食团的锻炼 n直接技术 改变食物成分 n间接技术 刺激口咽结构并采用行为技 术如体位改变或吞咽训练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目 录 n老年CAP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n老年CAP的疾病特点 n老年CAP的微生物学特点 n老年CAP的治疗要求及推荐方案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诊断 同CAP的诊断 注意老年CAP的临床特点的异同性 临床症状和胸片表现的不典型性 基础疾病对CAP症状的掩盖 CAP的严重程度的判断 对合并症的诊断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n发热 n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nWBC10x109L或4x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n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 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 n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 、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 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症、肺血管炎等 n可建立临床诊断 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CAP的治疗: 2001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指南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通常为没有耐药危险因素的年轻患者或仅有吸烟和 COPD的患者 n单用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其中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常为首选 n新喹诺酮类药物对肺链耐药率不到5%,故使用新喹 诺酮药物代替大环内酯类药物应是最佳选择 没有修正因子的门诊患者 (组患者)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年龄常50岁,且存在其他合并症和耐药危险因素 n单用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或加替沙星) 或 -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多西环素) n由于老的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 的抗菌活性不稳定,因此不建议用于此类患者的经验 性治疗 有修正因子的门诊患者 (组患者)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常为为老年,存在PRSP或革兰兰阴性肠肠杆菌感染的危险险因素 n未存在修正因子 单独使用静脉阿奇霉素 替代方案包括多西环素加-内酰胺类抗生素 或者单独使用新氟喹诺酮类药物 n有修正因子 予以静脉氟喹诺酮类药物单独治疗 或-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静脉或口服的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多 西环素 无需进入ICU的住院患者 (组患者)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A组组患者可能存在下列一种或多种耐药药菌株 感染 PRSP、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革兰阴性 肠杆菌以及嗜肺军团菌 n第三代头孢头孢 菌素联联合大环环内酯类药酯类药 物或新氟 喹诺酮类药喹诺酮类药 物静脉治疗疗 需入ICU住院的患者 (A 组无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具有铜绿铜绿 假单单胞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构性肺病、糖皮质激素治疗、近1个月广谱抗生素治疗 7 d、营养不良 n亚亚胺培南、美罗罗培南、哌哌拉西林/ 他唑唑巴坦或头孢头孢 吡肟肟+静脉喹诺酮类药喹诺酮类药 物 n抗铜绿铜绿 假单单胞的-内酰酰胺类类 +氨基糖苷类类 +喹诺喹诺 酮类酮类 或大环环内酯类酯类 需入ICU 住院的患者 (B 组有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治疗策略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治疗策略 n一旦呼吸道感染发生, 快速诊断和立即给与经验合适的 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n应根据当地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有效性选择抗菌药, 以确 保覆盖到DRSP n如有误吸因素,要考虑到厌氧菌感染的可能 n依据近几年来老年CAP的发展变化,除了十分严重的患 者均可采用经验治疗 n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选择时要充分考虑 到药物的安全性因素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治疗策略 n近年来许许多研究认为单认为单 用一种新喹诺酮喹诺酮 抗生素如 莫西沙星等同或优优于-内酰酰胺联联合大环环内酯酯的治 疗疗 提高临床疗效 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预后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治疗策略 n对于能够在门诊或社区进行治疗的患者 n使用新喹诺酮类 抗菌药有助于达到该目标 生物利用度高,门诊病人可以口服治疗,避免住院 药物易于吸收、生物利用度好,适用于序贯治疗, 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医疗费用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最近住过院或已住护理院的老年 CAP的治疗 n易发发生以下严严重肺部感染: 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 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常并发厌氧菌参与的吸入性肺炎 n抗菌药药的选择选择 与吸入发发生环环境和患者健康状态态有关 n需选择选择 覆盖G-杆菌和厌厌氧菌的抗生素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老年CAP的临床研究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CAPRIE(老年CAP的恢复): 莫西沙星 vs. 左氧沙星的疗效与安全性 n前瞻性、双盲、随机、控制研究 n平均年龄77.4岁 n静脉/口服莫西沙星或静脉/口服左氧沙星序贯治疗714天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CAPRIE结果: 莫西沙星临床治愈率优于左氧沙星 患者百分比(%) 总体 临床治愈率 治疗第35天 后临床症状消失 n=195 n=199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CAPRIE结果: 莫西沙星临床治愈率优于左氧沙星 临床治愈率(%) 轻中度 CAP 6574岁 CAP n=195 n=199 重度 CAP 75岁 CAP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CAPRIE结论 n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静脉/口服序贯治疗,对于住院 老年CAP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n莫西沙星在治疗老年CAP时,症状及体征恢复速度 比左氧沙星更快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患者分组 临床治愈率% 细菌清除率% 从呼吸道分离 从血液分离 合计 全部肺链 95.4 92.9 96.4 93.6 全部PRSP 100 100 100 100 重症 CAP(ATS1993) 100 100 100 100 重症 CAP(ATS2001) 100 100 100 100 全部耐大环内酯类 95.7 95.5 100 96.2 重症 CAP(ATS1993) 92.3 91.7 100 93.8 重症 CAP(ATS2001) 83.3 80.0 100 85.7 全部MDRSP 96.4 95.7 100 96.8 重症 CAP(ATS1993) 94.1 92.8 100 95.0 重症 CAP(ATS2001) 80.0 75.0 100 83.3 六个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综合分析:莫西沙星在 治疗MDRSP*引起的CAP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和细菌清除率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其他新喹诺酮类治疗CAP研究 研究者 研究设 计 给药办 法 研究结果 Protier200 5年 比较性、 随机、多中 心、开放 标签 莫西沙星400mg Qd 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1000/125mg Tid罗红霉 素150mg po Bid 10天 N=346 细菌清除率 :莫西沙星组76.7,联合用药 组74.2 持续临床反应:莫西沙星组98.3,联合用 药组96.2 不良反应:莫西沙星24.6,联合用药组 28.6 Querol- Ribelles 2005年 前瞻性队 列研究 左氧沙星500mg Qd 或头孢曲松2g Qd克拉 霉素500mg Q12h N=459 死亡率 :左氧沙星组:6,联合用药组:12 Katz 2004年 多中心、前 瞻性、随机 、开放标 签研究 莫西沙星400mg/d iv/po序 贯(iv至少一次) 或头孢曲松(至少一次2g iv Qd后改为头孢呋 辛500mg po Bid)/ 阿奇霉素/ 甲硝唑 临床治愈率:莫西沙星组:83.3,头孢菌 素/大环内酯对照组(CMC):79.6 病原菌清除率:莫西沙星组:81.8,CMC 组:60.7 药物相关副作用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BCG n口腔卫生 n洗手 n药物(ACEI、叶酸、金刚烷胺等) n坐位 n避免用镇静剂 老年CAP的预防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技巧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急诊沟通医患沟通技巧 n学习目标 n 医患沟通概论 n 关键四环节模式的应用 n 医患沟通六步骤 n 医患沟通的误区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更好地沟通 n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n更好地享受工作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存在问题 n日 本1 -73患绝症病人想了解自己的预后, -其中90更希望从医生那里直接得到答复 -60的医生选择的是向病人家属告诉病情 n澳大利亚2 -癌症已转移的患者中,91的人认为,如果医生讨论病 情时显得急燥或焦虑,自己就会“不抱以希望” n美 国3 -研究表明,参与诊疗的要求常由病人提出,而不是由 医生提出建立合作关系的要求 1.Miyashita, et al. Palliat Support Care. 2006;4:389. 2.Hagerty, et al. J Clin Oncol. 2005;23:1278. 3.Street, et al. Med Care. 2005;43:960.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中 国1 -癌症病人非常需要相关信息和得到精神支持 -病人将医生、护士、家庭成员和病友看作自己 的支柱 -病人需要鼓励、同情、医疗信息和实用的指导2 -病人不需要悲观的态度、冷漠和亲属的过度保 护2 n中国家庭医生在进行沟通技能评估3 -分数:24% 78% -毕业时间越长的医生得分最低 1.JE Liu, et al. J Adv Nurs. 2005;52:262-270. 2.JE Liu, et al. Cancer Nurs. 2005;28:348-354. 3.CS Chan, et al. Med Educ. 2003;37:514-526.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的有意义 沟通问题既重要,也普遍存在1 l医生未使病人说出完整的主诉 l多数病人并不抱怨医生的能力,而是抱怨医患沟通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高质量的医患沟通产生的积极结果1 l当病人感到被倾听和理解时,即使问题没得到解决, 也能减轻他们的焦虑 l病人参与医疗的程度提高可以增进: -满意度 -改善医生工作环境 -依从性 -心理压力 -治疗结果 -愉快感 -减少纠纷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有效吗 医生可通过学习显著改善沟通技能1 l自我剖析录下的诊疗训练 l课程前后测验显示,可有60提高分数 护士也能通过培训改善沟通技能2 l对护理癌症病人的护士强化学习课程 l培训前、培训后1月和6月分别评估 n1. CS Chan, et al. Med Educ. 2003;37:514-526. n2. JE Liu, et al. Nurs Res. 2007;56:202-209.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医生与病人不同的角度 医生想 n尽快听到病人的病史和主诉 n得到相关“事实”,以准确地作出诊 断 n确定病人明白家庭护理和服药的医 嘱 n病人依从自己的医嘱 病人想要 n确信医护人员愿意帮助自己 n了解自己的主要健康问题 n听到自己疾病的预后 n知道自己的疾病如何治疗,自己 是否可以选择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的目标是建立信任 取得患方信任 仪容仪表整齐 态度认真负责 患者呵护备至 对患者如兄弟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及时化解敌意态度 尽早建立信任关系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的目标是通报情况 了解病情 l 耐心细致的询问病史与查体 l 确定需要辅助检查项目 告知诊断和治疗的思路 l 让病人了解为什么如此诊断 l 讲明诊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争取病人和亲属的配合 l 讲明病人依从性的重要性 l 治病需要信心和耐心 l 何时需到医院随诊 l 感谢病人的信任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的目标是相互理解 及时进行科普教育 l 让病人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 l 让病人了解同疾病相比医疗还是相对落后的 l 让病人了解其所患疾病的病情及其发病原理 l 让病人了解治病需要过程和时间 l 让病人了解所选治疗措施有可能失败 l 让病人了解医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治愈所有疾 病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通报患方你为他所做的一切 l 你天天在关心患者的病情变化 l 你及时采取了新的诊疗方法 l 新的诊疗方法可能的风险和医护人员的努力 l 病人的病情需要如此,一切都是为病人着想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急危重患者的沟通特点 急危重患者由于起病急、或病情不稳定,患方对医方有 很高的期望,希望看到医护人员 雷厉风行的举止, 准确无误的判断, 及时有效的治疗, 万无一失的抢救!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院的就诊流程 对急危重患者的影响 患者到医院要经历挂号、候诊、看病、交费、化验、 检查、取药、注射等多个环节,对于危重患者可能还 有生死攸关的抢救,每一个环节的交流都十分的重要 ,否则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技巧关键四环节模式 倾听 感受 需要 请求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医患沟通技巧医患沟通六步骤 n开场 n积极倾听病人的话 -让病人告诉他/她的事由 -观察语言和非语言的暗示 -耐心感受并表达出来 n采集病史 -主动倾听 n体格检查 -让病人了解我们期望得到什么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诊断、治疗和预后 -保证病人了解自己的主要健康问题 -需要病人的参与合作 -讨论自身护理与服药 n结束诊疗 -表述清楚下一步要做什么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第一步:开场 n自我介绍,问候病人 n关注病人的健康状况 -表现出关心和尊重 n认识病人及陪同人员 -在下面的交谈中可称呼病人及家属名字 n坐下来与病人进行眼神的接触,避免: -不要背对着病人 -只关注文字材料或在电脑上进行记录 -如果需要记录,停止谈话再记录信息 n保证注意力不分散 -电话干扰 n其他人进出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n建立和谐关系 -医生:“在我们讨论你的疾患前,我想知道你个人的一些事情。” -病人:“医生,你的意思是什么呢?” -医生:“告诉我你认为对自己而言重要的是什么。住哪儿?跟谁住在一 起?做什么样的工作?闲时干什么?” n表现得自信和自如 n将病人引向诊疗过程 -“首先我们谈论现在的情况,然后做检查,再共同制定计划。” n对病人作出保密的承诺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第二步:主动倾听 n倾听 n关注说话者 n目光接触 n头脑清醒 n以开放式问题开始 n快速作出反馈 n非语言交流 n身体姿势 n面部表情 n手势 n有同情心,显得关切 语言交流 n语速和语调 n适合场景的语言 n表达同情心和关 切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鼓励病人告知他/她所有的故事,以便识别主要问题 l“还有什么问题吗?” l“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最令你烦恼” l“你今天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允许病人不被打断地说下去 l20年前就有研究表明,住院医生平均每隔18秒就打断一次病人1 l近来调查,家庭医生在病人说23秒再打断他们2 l如果不被打断,病人平均的说话时间不超过90秒1 如果病人停顿或说话减慢,不要显得不耐烦3 l如果显得匆匆忙忙,就算诊治再正确,病人也不太可能对你满意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积极地倾听 积极倾听是显示对病人 关心的一种方式 语言和手势如: - 点头 - “嗯” - “我在听,请继续。” - 前倾向病人,显示你在仔 细倾听 开放的心态 如果你习惯于每18或23 秒就要打断病人谈话, 要克服掉在听完病史前 就得出结论的毛病。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同情:同情就是感受病人的需要,了解病人内心体验和观点的一种能 力,并能将这种感受传递给病人 n病人关心 n害怕,担心 n医生:“你认为是什么 引起了你的病?” n医生:“你的丈夫妻 子是怎样看待你的病 ?” 病人角度 价值观,信仰 医生:“你是否认识其他 有同样症状的人?”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主动倾听的非言语沟通 医生需要观察病人情感暗示 l身体语言、语速和语调、面部表情 -注意发现愤怒、担心、沮丧 -反应是否适合当时的场景? l医学征象,如热烫、绯红、乏力、疼痛痉挛 Platt & Gordon. 2005. Field Guide to the Difficult Patient.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病人观察到的医生的暗示 l身体语言、语气、面部表情 -显得自信、放松 -不要对病人所说的话反应过度, 如蹙额、扬眉、转动眼睛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主动倾听镜像反馈法 仔细倾听并让病人知道你在倾听 镜像反馈法用来表明你听懂了被告知的话 n “也就是说你觉得异常疲惫已有一个多月了。” n “那种情况肯定让人压力很大。” n “是的,我认识到你担心 ” n “当然,我同意 ” Platt & Gordon. 2005. Field Guide to the Difficult Patient.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帮助病人讲述他/她故事的策略 主动鼓励病人继续或详细阐述 l“请继续讲,告诉我更多的东西。” l“能否解释一下你所说的头晕指的是什么?” 允许沉默,不要显得不耐烦;病人可能需要时间 来组织自己的思维。 使用解释说明的陈述方式 l“你好像在告诉我,你睡眠困难。”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第三步:采集病史 n有效地使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n开放式问题是用来得到更多的信息或探索预料之外 的发现 n你每次吃完饭后的感觉怎样?” n “这个问题影响你日常的活动吗?” n 使用延伸性的话,如: “关于那个,你还能告诉我更多 东西吗?”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