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课件_第1页
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课件_第2页
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课件_第3页
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课件_第4页
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 测定试剂盒介绍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太原川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背景 n心脑血管病现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 要原因,名列第一位,心血管疾病特别 是心肌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因此早 期进行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病人 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技术背景 nWHO 1979年制订的AMI的诊断标准 n1.有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史: 2.明确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异 常的Q波出现: 3.系列酶的水平的改变,早期浓度升高, 随后恢复正常浓度。 技术背景 n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心肌损伤的血液 生化标志物已从早先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 发展到目前的以蛋白质质量浓度为主的检测 ,包括多种标志物 。 nAST、LD及其同工酶以及-羟丁酸脱氢酶等 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项目在诊断心脏疾病时 已逐渐少用以至不再应用。 技术背景 n25%的AMI病人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 床症状; n约30%的AMI病人缺乏心电图(ECG) 的特异改变; n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尽如人意 。 心肌损伤理想的生化标志物 n在心肌细胞中的浓度很高;而在其它组织中的浓度 很低。特异性强 n在心肌损伤后能很快释放入血。敏感性高 n在多日内保持异常。窗口期长 n检测所需时间短。 肌钙蛋白是迄今为止,基本符合上述标 准的标志物。 心肌损伤理想的生化标志物 n国际临床化学联盟(IFCC)的心肌标志物标 准化委员会(CSCM)和美国临床生化学院( NACB)建议: n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两类心肌损伤标志物:一 是有胸痛发生后几小时即增高的早期标志物 ;二是发病后持续增高的具有高度专一性的 确定标志物。 早期标志物(心肌损伤后6h内血中就升高) 肌红蛋白(Mb) n优点 n出现早(2h),敏感性高。阴性有助于排除AMI。 n血中半衰期短,观察有无再梗死以及梗死有无扩 展。 n是AMI溶栓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准确的指标 。 n缺点 n特异性不高 早期标志物(心肌损伤后6h内血中就升高) C反应蛋白 n优点 n早期即出现异常增高且“窗口期”较短,在心肌 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估计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n超敏CRP对心梗有一定预报价值。 n缺点 n特异性不高 晚期标志物(发病后6-9h血中增高并持续数天, 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 心肌肌钙蛋白(cTn) n 有cTnI和cTnT两种亚型。因cTn灵敏 度高、特异性强、发病后持续时间长, 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确定标志物 。 新修订MI的诊断标准 nESC和ACC于2000年联合发表文件,重新修 订MI的诊断标准,最重要的是将检测到心肌 损伤标志物(主要是cTn)的异常变化作为诊 断MI急性发病的必要条件。 新修订MI的诊断标准 n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n有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史 n明确的心电图改变 1 + 2 or 3 即可诊断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原理 n使用特异抗体结合于胶乳颗粒表面,标本与 胶乳试剂在缓冲液中混合,标本中的cTnI与 胶乳颗粒表面的抗体结合,使相邻的胶乳颗 粒彼此交联,在500600 nm附近测量溶液 浊度的增加,其增加的程度与标本中的cTnI 浓度相关。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原理 方法学特性 (cTnI) n该试剂灵敏度为0.3ng/ml; n线性范围为25ng/ml; n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 n以99%单侧界值1.7 ng/ml,敏感性86% ,特异性99%,阳性结果预示值97.7% ,临床符合率96%。 线性范围 n校准曲线: n采用速率法多点校准,多参数曲线方 程(如logit/log)拟合。线性范围达 25ng / ml。校准曲线至少稳定30天, 测试条件变化时应重新校准,以免试 验结果出现偏差。 线性范围 n图1 cTnI浓度与吸光度线性相关图 方法学特性 (cTnI) n精密度: 水平质控1质控2 均值(ng/ml)5.316.7 % CV(批内)4.01.4 % CV(批间)4.72.0 方法学特性 (cTnI) n回收实验 不含Tn I的血清加入已知浓度的cTn I混合,n=5, 加入的Tn I( ng/ml) 实测Tn I( ng/ml) 回收率( %) 44100 99.3103 2020.8104 方法学特性 (cTnI) n灵敏度 n用0.00 ng/ml校准品重复测定20次,计算结 果如下: n X=0.067 SD=0.019 X + 2.58 SD = 0.1ng/ml 方法学特性 (cTnI) n稳定性 n37放置5天后,测定值变化10% 试剂有良好的稳定性,实测效期为两年 。 方法学特性 (cTnI) n抗凝剂及VC影响 抗凝剂浓度测定值(x)(ng/ml)回收率(%) -15.0- 肝素 12.5U/ml14.395.1 枸橼酸钠3.2mg/ml15.1100.2 EDTA-K23.2ng/ml 13.2 87.6 Vc50ug/dl 15.099.8 Vc 100 ug/dl 15.2101.1 方法学特性 (cTnI) n抗干扰容量: 在以知浓度血清中,加入下列物质对cTn I的干 扰 10%。 n人血清白蛋白 3000 mg/dl n甘油三脂 25 mg/dl n -球蛋白 5000 mg/dl 严重溶血或黄疸可造成负干扰,应予避免 。 临床评价 n预期值: 149例健康成人血清标本经本法测定, 95%单侧分布为1.1 ng/ml, 99%单侧 分布为1.7 ng/ml,此范围仅供参考。 各试验室应确定自己的参考值及诊断标 准。 临床评价 n不同分布下的诊断界值 单侧上限(%) 临界值 ( ng/ml) 86.5 0.80 95.0 1.10 97.5 1.36 99.01.68 99.51.89 不同诊断界值的临床诊断效率 n50例确诊心梗病人和149例对照标本 临界值( ng/ml) 特异性 (% ) 灵敏性(% ) 符合率(% ) 0.8089.39691.0 1.1094.69494.5 1.3697.39095.5 1.6899.38696.0 1.8999.38696.0 ROC 曲线 注意事项 n标本处理 n用血清或血浆标本(肝素抗凝),在4小时内 测定。标本于使用前离心,4000转/分,15 分钟。28贮存的标本应在24小时内测定 ,如标本存放超过24小时,应于20以下 冻存,融化后必须离心,避免反复冻 融。 注意事项 n标本避免溶血及黄疸。 n血清分离胶有明显负干扰。 n慎用抗凝剂。 n胶乳试剂避免冰冻。 方法学特性 (Myoglobin) n试剂灵敏度为1.0 ng/ml; n线性范围为500 ng/ml; n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小于5.6 %; n95%临界值 为57 ng/ml时,敏感性 96.1%,特异性93.0%,阳性结果预示 值94.6%,临床符合率94.7%。 方法学特性 (Myoglobin) n校准曲线 方法学特性 (Myoglobin) n精密度 方法学特性 (Myoglobin) n灵敏度 n用0.00 ng/ml校准品重复测定20次,计算结 果如下: n X=0.020 SD=0.007 X + 2.58 SD = 0.037 ng/ml 回收试验:(Myoglobin) n血清中加入已知浓度的纯化Mb,20次重复试 验,计算结果如下: 加入(ng/ml)实测(ng/ml)回收率(%) 500484.997 250245.898 125122.798 62.56299 31.231.5101 抗干扰容量 (MYO) n在以知浓度血清中,下列物质I的干扰 10%。 方法学特性 (Myo) n稳定性 n37放置5天后,测定值变化10% 试剂有良好的稳定性,实测效期为两年 。 方法比较 校准曲线比较 两法相关性 临床评价 n预期值: 100例非相关人血清标本经本法测定, 95%单侧分布为57 ng/ml, 99%单侧 分布为79 ng/ml,此范围仅供参考。 各试验室应确定自己的参考值及诊断标 准。 临床评价 n不同分布下的诊断界值 单侧上限(%)界值 ( ng/ml) 88.9 50.0 95.0 57.0 97.5 62.6 99.070.0 99.575.6 不同诊断界值的临床诊断效率 n127例已确诊心梗病人和100例对照标本 界值( ng/ml)特异性 (% ) 灵敏性(% ) 符合率(% ) 50.0 88.0 97.6 93.4 57.0 93.096.1 94.7 62.6 95.0 93.7 94.3 70.0 98.0 91.3 94.3 75.6 98.0 87.4 92.1 ROC 曲线 允许的生物学变异 n肌红蛋白: 5.6% nCK-MB质量: 9.3% ncTn: 10% 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问题 肌红蛋白、CK-MB质量、cTn均尚未标准化 讨论 cTnI测定标准化问题 n结构稳定性 、 n释放形式 n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