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课件_第1页
第十章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课件_第2页
第十章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课件_第3页
第十章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课件_第4页
第十章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iuretics & Synthetic Hypoglycemic Drugs 第十章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 A. 磺胺嘧啶 B. 甲氧苄啶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9-31、抗菌药物 9-32、抗病毒药物 9-33、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9-34、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9-35、能进入血脑屏障 9-35、可溶于稀酸中 9-35、可溶于稀碱中 比较选择题 磺胺类药物显酸性,是由于其基本结构 中 官能团所引起的,显硷性, 是由于其基本结构中 官能团所 引起的。 是磺胺类药物的基本 结构,及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彼此处于 位。苯环上其他位置引入其他基团 ,均使起抑菌效力 。 磺酰氨基 芳伯氨基 对氨基苯磺酰基 对 降低或失去 说明 从磺酰胺类的化合物发展 磺胺类利尿药 磺胺类降血糖药物 氢氯噻嗪 格列齐特 从磺胺的副作用发现新药给 人们什么启示? 第一节 口服降血糖药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各类药物的结构特 点.作用机制 10-47. 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磺酰脲类口 服降糖药的体内代谢过程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胰岛素(Insulin)分泌不足或作用减低 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 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一组 综合征 “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糖尿病分类 I型糖尿病: 胰岛素绝对不足,采取胰岛素补充疗法 II型糖尿病: 胰岛素相对不足,口服降糖药, 约90%以上的糖尿病人属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NIDDM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胰岛素分泌不足 (2)胰岛素释放延迟 (3)胰岛素外周组织作用损害 (4)肝糖产生增加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 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的药物:双胍类 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苯丙氨酸类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减少肠道吸收葡萄糖的药物: -葡萄 糖苷酶抑制剂类 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 单项选择题 10-1、-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血糖的作 用机制是E A. 增加胰岛素分泌B. 减少胰岛素清除 C.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D. 抑制-葡萄糖 苷酶,加快葡萄糖生成速度 E. 抑制-葡萄糖苷酶,减慢葡萄糖生成速 度 主要学习药物 甲苯磺丁脲 .二甲双胍 一 药物发展 (一)、磺酰脲类降糖作用机制 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 清除 长期使用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 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 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 减少肝糖产生 增加肌肉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 增加糖原合成酶的活性 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D-860 , 甲糖宁,雷司的浓,甲磺丁脲 4-甲基-N-(丁氨基)羰基苯磺酰胺 发现 1942年,Janbon等用磺胺异丙基噻二唑治 疗伤寒病(IPTD,2254RP),病人出现低血 糖反应 1955年氨磺丁脲(Carbutamide)首先作为 降糖药使用 因有骨髓抑制及肝毒性而停用 理化性质 酸性 鉴定 酸性 磺酰脲结构 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可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鉴定 脲在酸性液中受热易水解 析出对甲苯磺酰胺沉淀 Mp 138 硫酸正丁胺用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产生正丁胺的臭味 甲苯磺丁脲合成 Tolbutamide可由正丁醇氯化、胺化 、成盐后,与对甲苯磺酰脲缩合来制 备。 Tolbutamide作用特点 降糖作用较弱 但安全有效 罕有急性毒性作用 用于治疗轻中度II型糖尿病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 注射剂用于诊断胰岛素瘤 吸收 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 30分钟即可在血内检出 2-3小时达血浆浓度峰值 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 持效6-12小时 半衰期约6小时 代谢 与血浆蛋白结合 在肝脏氧化而失活 主要由肾脏排出 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结构 第一代代谢特点 具苯磺酰脲的基本结构 苯环及脲基末端带有不同取代基 导致药物的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存在差别 第一代代谢方式是苯环上磺酰基对位的 氧化 同类药物-第一代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对位氯不易代谢失活,半衰 期较长 醋磺己脲 Acetohexamide 对位羰基在肝脏被还原成 仲醇使降糖作用增强2.5 倍,作用时间延长 同类药物-第一代 Tolazamide妥拉磺脲二步氧化成羧酸失活 代谢中间体羟基和甲氧基衍生物仍具一定降血 糖活性,作用时间较长 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结构和代谢特点 70s 降糖作用更好、副作用更少 因而用量较小 苯环上磺酰基的对位引入较大的结构侧链 脲基末端都带有脂环或含氮脂环 脂环氧化失活 格列齐特 格列波脲 格列本脲 (二)格列苯脲 Glibenclamide N-2-4-(环己氨基)羰基氨基 磺酰基苯基乙基-2-甲氧基-5-氯苯甲酰 胺 格列苯脲 Glibenclamide 性质:白色结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不溶于水。 对湿度比较敏感,易水解。过程与甲苯磺丁脲相似。 代谢:不同于第一代,主要是脂环的氧化羟基化而失 活。 第二代药物总体比第一代吸收更快,血浆蛋白结合率 更高,作用更强,毒性更低。 Glibenclamide的水解 Glibenclamide的合成 Glibenclamide代谢特点 代谢产物 反式-4-羟基格列本脲和顺式-3-羟基格列本脲 代谢产物一半由胆汁经肠道,一半由肾脏排泄 。 代谢产物仍有生物活性 肾功能不良者因排除减慢可能导致低血糖, 尤其老年患者要慎用 单项选择题 10-2、下列有关甲苯磺丁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 结构中含磺酰脲,具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 液,因此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B.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热易水 解 C. 可抑制-葡萄糖苷酶 D. 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E. 可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 单项选择题 10-4、下列有关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D A. 可水解生成磺酰胺类 B. 结构中的磺酰脲具有酸性 C. 第二代较第一代降糖作用更好、副作用 更少,因而用量较少 D. 第一代与第二代的体内代谢方式相同 E. 第二代苯环上磺酰基对位引入了较大结 构的侧链 比较选择题: 10-2610-30DABAB A. TolbutamideB. Glibenclamide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0-26、-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0-27、第一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10-28、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10-29、主要代谢方式是苯环上磺酰基对位 的氧化 10-30、主要代谢方式是脂环上的氧化羟基 化 第三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格列美脲(Glimepiride) 特别适用于对其它磺酰脲类失效的糖尿病人 德国赫斯特Hoechst AG药厂研制开发长效性 的磺脲类药物 该药于1995年瑞士上市,1995年11月25日批 准在美国上市,2001年在美国糖尿病治疗药 物中销量排名第一, 2001年在中国上市。四川普渡制药厂 二、双胍类 不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与磺酰脲类不同 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 增加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氧化和代谢 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能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利于控制空腹血糖 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作用 副作用,乳酸酸中毒 乳酸是葡萄糖无氧酵解的终产物。 历程:苯乙双胍 二甲双胍 丁福明 乳酸中毒 毒性较弱 盐酸二甲双胍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1,1-二甲基双胍盐酸盐 双胍母核 连接不同侧链 发现 在1918年,发现胍可降低动物体内血糖水 平 毒性较大不能作药用 20年代,胍衍生物SynthalinA和B 因毒性稍弱曾用于糖尿病治疗 无优于胰岛素之处 长期使用引起肝肾损害 在30年代初停用 发现 50s发现苯乙双胍的降糖作用 陆续上市二甲双胍Metformin和丁福明(Buformin ) 苯乙双胍Phenformin因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已较少使 用 广泛使用二甲双胍Metformin 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II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苯乙 双胍Phenformin 理化性质 酸碱性 鉴别 酸碱性 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 pKa值为12.4 盐酸盐的1%水溶液的pH为6.68 呈近中性 鉴别 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加10%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铁氰化钾 试液-10%氢氧化钠溶液 3分钟内溶液呈红色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的合成 吸收与代谢 吸收快,半衰期短(1.52.8小时) 很少在肝脏代谢,也不与血浆蛋白结 合 几乎全部以原形由尿排出 因此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老年人慎用 作用特点 二甲双胍Metformin的降糖作用弱于苯 乙双胍Phenformin 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罕有乳酸的酸中毒,也不引起低血糖 约20%的人有轻度胃肠反应 单项选择题 10-5、下列与metformin hydrochloride不 符的叙述是C A. 具有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 B. 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C. 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D. 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 E. 肝脏代谢少,主要以原形由尿排出 主要学习内容 重点药物 甲苯磺丁脲,二甲双胍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各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各类药物的结构特 点.作用机制 10-47. 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磺酰脲类口 服降糖药的体内代谢过程 多项选择题 10-41、符合tolbutamide的描述是ACDE A. 含磺酰脲结构,具有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 溶液。因此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B. 是临床上使用的第一个口服降糖药 C.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热易 水解。此性质可被用于tolbutamide的鉴定 D. 分子中对位甲基,易氧化失活,属短效磺酰 脲类降糖药 E. 属第一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多项选择题 10-42、符合glibenclamide的描述是ABCD A. 含磺酰脲结构,具有酸性,可溶于氢氧 化钠溶液 B.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 热易水解 C. 属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D. 为长效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E. 在体内不经代谢,以原形排泄 多项选择题 10-43、符合metformin hydrochloride 的描述是 BCD A. 其游离碱呈弱碱性,盐酸盐水溶液呈近中性 B. 水溶液加10%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铁氰化钾试 液-10%氢氧化钠溶液,3分钟内溶液呈红色 C. 是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II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 D. 很少在肝脏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由尿排出 E. 易发乳酸的酸中毒 “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 “餐时血糖调节剂” 那格列奈 Nateglinide (-)-N-(反式-4-异丙基环己基-1-羰基)-D-苯丙 氨酸 为手性药物,其R(-)体活性高出S(+)体100倍。 Nateglinide的作用机理 作为胰岛素促分泌剂,Nateglinide有着区别于传统胰 岛素促分泌剂的重要特点。 Nateglinide对胰岛SUR-1和K+-ATP通道的选择性极高,从而 对心血管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Nateglinide对K+-ATP通道具有“快开”和“快闭”作用,显 著较其他口服降糖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使胰岛素的分 泌达到模拟人体生理模式-餐时胰岛素迅速升高,餐后及时回 落到基础分泌状态,夜间低血糖少的要求,避免了促胰岛素 分泌的持续刺激而减轻-细胞的负荷; Nateglinide对血糖水平更敏感,增强其在高血糖条件下的活 性; 对代谢抑制更具耐受力,在代谢受损时作用更强。 反复应用无去敏作用。 被因此Nateglinide称为“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或 “餐时血糖调节剂” Nateglinide的合成 Nateglinide的同型药物 马来酸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Maleate 5-4-2-(甲基-2-吡啶氨基)乙氧基苯基 甲基-2,4-噻唑烷二酮马来酸盐 胰岛素增敏剂,适用于饮食管理和运动治疗 未能满意控制血糖水平或对其它口服抗糖尿 病药物或胰岛素疗效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Rosiglitazone 的代谢 Rosiglitazone 的合成 降糖药市场情况: 市场情况: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催生出了一个年 销售规模约70亿元的糖尿病用药市场。 代表品牌:占糖尿病患者多数的大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 的需求也催生了大量的口服用降糖药大品牌。 典型的如执糖尿病市场牛耳的拜耳医药保健的拜唐苹 (阿卡波糖片)、 国产阿卡波糖的第一品牌中美华东医药的卡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