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课件_第1页
血吸虫病课件_第2页
血吸虫病课件_第3页
血吸虫病课件_第4页
血吸虫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瘟神 毛泽东 青山绿水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1 血吸虫病 2 概述 l寄生于人体内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 l有相同的生活史 l终宿主人及其它哺乳类动物 中间宿主淡水螺 l经接触疫水感染 3 日本血吸虫 l首先在日本发现 l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 l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l主要病变是由虫卵沉积引起肝与结肠的 肉芽肿 4 l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和压痛、腹痛、 腹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 著增多 l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 表现 l晚期以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为主,可 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5 病原学 6 l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合抱寄生在门静脉系 统,主要在肠系膜下静脉。存活时间平均为 45年,长者达1020年 l两性成虫逆血流至肠粘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 卵,大多数虫卵沉积于肠粘膜和肝组织内, 仅少许进入肠腔排出体外 l每条雌虫每日产卵1000个左右 7 血流 血吸虫生活史 虫卵水 2530 孵出 毛蚴钉螺母胞蚴子胞蚴 约78周 尾蚴体内 皮肤 或粘膜 童虫 肝门静脉内 肺静脉 约1516d 发育 雌雄虫体合抱 肝门静脉逆行 肠系膜静脉或结肠壁静脉内产卵 8 1.流行特征 l疫源地 日本血吸虫病除我国流行外,还流行于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日本。 l历史 我国血吸虫病从东汉古尸的肝、肠组织查 到血吸虫卵,至今有2100多年历史。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9 l历史回顾 1、我国是世界上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 2、1955年,血吸虫病遍及南方12个省市 ,患病人数约1000多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 超过1亿。 3、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首先消灭了血吸 虫病。 10 l近年来的状况 钉螺面积呈徘徊、增加趋势 急性感染增长,晚期病人不断出现 部分地区流行较严重 l截至2000年,全国尚有108个县市区未 控制血吸虫流行,但疫情有所下降 11 l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及以南的12省、 市和自治区。 l类型 国内血吸虫病流行区根据不同地理环境、 钉螺分布和流行病学特点可分为湖沼、水网和 山丘等3种类型。 12 2、传染源 传染源 13 主要是受感染的人和动物。 水网地区-病人为主; 湖沼地区-除病人外,感染耕牛和猪 也是重要传染源 山丘地区-除耕牛外野生哺乳动物也 是主要保虫宿主,包括各种鼠类 14 血吸虫传播的三个条件 粪便入水粪便入水 钉螺孳生钉螺孳生 接触疫水接触疫水 15 3. 传播途径 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粪便入水 :水源污染 钉螺存在:钉螺的感染率与水源污染程度密切 相关,秋季感染的阳性率高 接触疫水:尾蚴侵入数量与水源污染程度、皮 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时间和次数成正比 16 4. 易感人群 l人普遍易感。 l患者以农民、渔民为多,这与经常接触疫水 有关。 l男比女多, 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低。 17 l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530岁青壮年感染 率最高。 l夏秋季为感染高峰。 l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但重复感染也经常发生。 l儿童和非流行区人群一旦感染大量尾蚴,易发生 急性血吸虫病。 18 接触疫水 19 接触疫水 20 血流 尾蚴体内 皮肤 或粘膜 童虫 肝门静脉内 心肺 约1516d 发育 雌雄虫体合抱 发病机制 肠系膜下静脉内产卵 尾蚴性皮炎 21 发病机制 n n 幼虫幼虫主要通过补体旁路途径,并诱导主要通过补体旁路途径,并诱导T T 细胞和细胞和B B细胞活化,引起局部炎症。细胞活化,引起局部炎症。 n n 成虫成虫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作为循环抗原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作为循环抗原 ,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复合物病变。,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复合物病变。 n n 虫卵虫卵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22 虫卵肉芽肿形成 沉着的虫卵沉着的虫卵分泌 分泌SEASEA 致敏致敏 T T细胞细胞 产生产生 淋巴因子淋巴因子 刺激 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等 肉芽肿肉芽肿 利 弊 卵内的毛蚴衰老或死亡卵内的毛蚴衰老或死亡 感染局限感染局限 引起重要脏器损伤 23 急性血吸虫病是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 的混合表现; 慢性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属 于迟发性变态反应。 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芽肿基 础上产生的。 24 n n 血吸虫皮质表面覆盖有宿主抗原,可逃血吸虫皮质表面覆盖有宿主抗原,可逃 避免疫攻击,故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寄生避免疫攻击,故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寄生 。 n n 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称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称为 伴随免疫伴随免疫( (concomitant immunity)concomitant immunity)。 n n 体液免疫、抗体依赖性嗜酸粒细胞介导体液免疫、抗体依赖性嗜酸粒细胞介导 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抵抗尾蚴再感染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抵抗尾蚴再感染 25 病理解剖 成虫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虫卵 约50%于结肠粘膜下 10%于小肠组织 23%沿门静脉入肝 16%入肠腔排出体外 26 (1 1)结肠病变结肠病变 主要在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 急性期:粘膜充血水肿、散在的出血点和急性期:粘膜充血水肿、散在的出血点和 浅表溃疡,粘膜和粘膜下层有虫卵肉芽肿浅表溃疡,粘膜和粘膜下层有虫卵肉芽肿 慢性期:肠壁增厚,粘膜增生呈颗粒状,慢性期:肠壁增厚,粘膜增生呈颗粒状, 可引起息肉样增生与结肠狭窄、肠系膜增可引起息肉样增生与结肠狭窄、肠系膜增 厚与缩短、大网膜缠结成团等病变。厚与缩短、大网膜缠结成团等病变。 在慢性溃疡和息肉基础上可以癌变在慢性溃疡和息肉基础上可以癌变 27 (2)肝脏病变 早期:肝肿大,表面的栗粒状黄色颗粒为 虫卵结节; 晚期:门脉分支管腔堵塞,肝脏门静脉分 支周围与门静脉区纤维组织增生,产生干 线型肝纤维化。 病变进一步进展为肝前性肝硬化, 28 (3)异位损害 指虫卵溢出门静脉系统之外引起器官病 变,以肺与脑相对较多。 肺部:最常见。多见于初次感染的急性 血吸虫病。病理改变为间质性粟粒状虫 卵肉芽肿伴周围肺泡渗液。 脑部:虫卵肉芽肿病变,分布在大脑灰 白质交界处,以顶叶与额叶为多, 29 根据病期早晚、感染轻重、虫卵沉积部 位以及人体免疫反应不同,临床上可分为 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临床表现 异位损害 30 一、一、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n n 夏秋季常见,青壮年男性和儿童多见,夏秋季常见,青壮年男性和儿童多见, 因大面积接触疫水而感染,因大面积接触疫水而感染, n n 潜伏期长短不一潜伏期长短不一(2(2W3M)W3M),平均平均4040D D。 n n 约半数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尾蚴性约半数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尾蚴性 皮炎,皮炎,2323d d自行消退。自行消退。 n n 起病较急。临床症状以发热等全身反应起病较急。临床症状以发热等全身反应 为主。为主。 31 发热 热度高低、期限与感染轻重成正比 以间歇热最常见;弛张热及不规则低热 次之;稽留热者均为重型,但少见。 轻者:畏寒,发热,汗出热退,发热间 歇无明显毒血症症状。 32 重型患者可有意识淡漠、腹胀、相对 缓脉等,易误诊为伤寒。 发热期限短者仅2周,大多数为1个月 左右。 重者发热可长达数月,伴严重贫血、 消瘦浮肿,甚至恶病质状态。 33 过敏 荨麻疹:较多见,约见于l/3患者。 血管神经性水肿 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 血中嗜酸粒细胞常显著增多,具有重要 诊断参考价值。 34 腹部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有腹痛、腹泻。腹泻次数 不多,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 脓血便:仅10左右。 重型患者腹部有压痛与柔韧感,有腹水 形成。 35 其它 l90%以上患者有肝脏肿大,以左叶显著 。半数患者有轻度脾脏肿大。 l肺部表现:轻度咳嗽,体征不明显,X- ray可见散在的点状、粟粒样浸润影,中 下肺多见。 l肾脏损害少见 36 二、二、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 l在流行区占大多数 l主要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疫区反复轻度 感染有部分免疫力者 l临床表现以隐匿型间质型肝炎或慢性血吸 虫性结肠炎为主 37 无症状患者 l慢性血吸虫病中以无明显症状者最多 l仅在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 虫卵而确诊。 38 有症状患者有症状患者 :以肉芽肿肝病和结肠炎为主以肉芽肿肝病和结肠炎为主 慢性腹泻为慢性腹泻为最常见最常见的症状,可有粘液脓血的症状,可有粘液脓血 便,时发时愈便,时发时愈 肝脾肿大:早期以肝肿大为主,尤以肝左肝脾肿大:早期以肝肿大为主,尤以肝左 叶为著。随着病程进展,脾脏逐渐肿大,叶为著。随着病程进展,脾脏逐渐肿大, 最后进入肝硬化阶段。最后进入肝硬化阶段。 39 三、晚期血吸虫病 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分为: 巨脾型:最为常见,常伴有脾亢 腹水型:晚期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结肠增殖型:腹痛腹泻、便秘或相交替 侏儒型:儿童期慢性反复感染引起内分 泌腺萎缩和功能减退 各型之间可交叉存在 40 晚 期 血 吸 虫 病 腹水型腹水型 41 四、异位损害 肺血吸虫病 多见于急性患者,虫卵沉积引起肺间质性 病变 轻度咳嗽与胸部隐痛,痰少,咯血罕见。 肺部体征不明显,有时可闻及干湿啰音。 重型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弥漫云雾状、 点片状、栗粒样浸润阴影,边缘模糊,以 中下肺野为多。 42 脑血吸虫病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青壮年多见 急性型: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 慢性型:表现为癫痫发作,以局限性癫痫 为多,是流行区局限性癫痫的主要原因。 头颅CT见单侧多发性高密度结节影 如能及早诊断与治疗,预后较好。 43 并发症 肝纤维化并发症肝纤维化并发症 n n 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最为常见,是血吸虫病最为常见,是血吸虫病 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食管下段胃底静脉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食管下段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出血占曲张破裂出血占1630%1630% n n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较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较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 硬化少硬化少 n n 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 、败血症、败血症 44 并发症 肠道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且易穿孔并发腹膜炎或局限 性脓肿。 肠腔狭窄,不完全性肠梗阻,以乙状结肠 与直肠为多 结肠肉芽肿偶可癌变 45 其它感染 l病毒性肝炎:国内报道晚期血吸虫病患 者HBV感染率高达3160%,明显高于 自然人群。 l并发伤寒或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症状不 典型,如EOS计数不低,抗生素疗效不 显著,需同时抗血吸虫治疗。 46 诊断 依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l急性血吸虫病 EOS明显增高是特征性的变化 肝功能检查:球蛋白 ALT、AST轻度 胸部X-ray表现 47 诊断 慢性血吸虫病 嗜酸粒细胞仍有轻度增多 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 晚期血吸虫病 因脾功能亢进,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并有 不同程度贫血。 48 诊断诊断 3.3.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 寄生虫学检查寄生虫学检查 粪便虫卵计数 粪便虫卵计数 粪便毛蚴孵化法 粪便毛蚴孵化法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确诊的直接依据 49 诊断诊断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环卵沉淀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 (COPT) COPT)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 IFA) 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 (ILIA) ILI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ELISA)等等 皮内试验皮内试验 检测抗体 50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法 检测循环抗原 1、循环抗原水平与大便虫卵计数有较好的相关性 2、是目前国内活动性感染和疗效考核的试验方法 51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n n 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与发热、腹泻鉴别鉴别:如伤寒、阿米与发热、腹泻鉴别鉴别:如伤寒、阿米 巴肝脓肿、栗粒性肺结核,阿米巴痢疾巴肝脓肿、栗粒性肺结核,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痢疾等、细菌性痢疾等 n n 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 应与无黄疽型病毒性肝炎鉴别应与无黄疽型病毒性肝炎鉴别 52 n n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与门脉性和坏死后肝硬化的鉴别与门脉性和坏死后肝硬化的鉴别 n n 脑血吸虫病脑血吸虫病 与癫痫鉴别与癫痫鉴别 53 预后预后 早期接受病原学治疗,预后大多良好。早期接受病原学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n n 晚期血吸虫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晚期血吸虫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 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肝性脑病、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肝性脑病、原发性 腹膜炎以及并发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腹膜炎以及并发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n n 晚期血吸虫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显晚期血吸虫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显 著高于单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人。著高于单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人。 54 一、一、病原学治疗病原学治疗 吡喹酮吡喹酮( (praziquantelpraziquantel) ) 首选,首选,适于各期各适于各期各 型血吸虫患者型血吸虫患者 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成人总剂量为120120mg/kg(mg/kg(儿儿 童童140140mg/kg)mg/kg),46d46d疗法,每日剂量分疗法,每日剂量分2323 次服用。次服用。 治疗治疗 55 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成人吡喹酮总剂量:成人吡喹酮总剂量 6060mg/kgmg/kg,每次每次1010mg/kg(mg/kg(体重以体重以6060kgkg为为 限限) ),2 2d d内分内分4-64-6次餐间服。儿童患者体次餐间服。儿童患者体 重重3030kgkg者者,总量为,总量为7070mg/kgmg/kg。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适当减少总剂量或延长:适当减少总剂量或延长 疗程,否则有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可能疗程,否则有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可能 。 治疗治疗 56 二、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n n 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应住院治疗患者应住院治疗 高营养易消化软食高营养易消化软食 适当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小剂量肾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小剂量肾 上腺皮质激素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治疗 57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按肝硬化治疗,采取内外科结合,病原学按肝硬化治疗,采取内外科结合,病原学 治疗与对症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原则。治疗与对症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巨脾型脾切除加大网膜后固定术。巨脾型脾切除加大网膜后固定术。 及时治疗并发症及时治疗并发症 治疗治疗 58 预防的原则预防的原则 根据流行区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根据流行区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 进行防治。采取以进行防治。采取以灭螺灭螺与与查治病人查治病人病畜病畜 为重点,结合为重点,结合粪便与水源管理粪便与水源管理及及个人防个人防 护护的综合性措施。的综合性措施。 预防预防 59 1.1.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2.2. 在重流行区采用人畜同步化普查普 在重流行区采用人畜同步化普查普 治治 每年冬季集中治疗,频繁接触疫水者用每年冬季集中治疗,频繁接触疫水者用 吡喹酮吡喹酮4040mg/kgmg/kg一剂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