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与端粒酶_1课件_第1页
端粒与端粒酶_1课件_第2页
端粒与端粒酶_1课件_第3页
端粒与端粒酶_1课件_第4页
端粒与端粒酶_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粒和端粒酶那些事儿 生物技术(动物)二班 赵凯 81080303 先铺垫一下 DNA链 主鏈上的醣類 主链上的糖类 DNA的主鏈是由醣類和磷酸根的模型重複堆疊而成。 DNA的主链是由糖 类和磷酸根的模型重复堆叠而成。 由DNA的全名去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可得知DNA中的醣類是去氧核糖。由DNA的全名 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可得知DNA中的糖类是去氧核糖 。 去氧核糖是由核糖脫去一個氧原子後所得到的醣類,而核糖則是構成 RNA(ribonucleic acid,核醣核酸)主鏈的醣類。去氧核糖是由核糖脱去 一个氧原子后所得到的糖类,而核糖则是构成RNA(ribonucleic acid,核 糖核酸)主链的糖类。 下圖分別是去氧核糖和核糖的結構式。下图分别 是去氧核糖和核糖的结构式。 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 3,5一脱氧核糖核苷酸 Deoxyadenosine 3- monphosphate (3- dAMP) Deoxyadenosine 5- monphosphate (5- dAMP) 消失的DNA DNA 复制为半不连续复制(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是生物界最基本和普遍的DNA 复制方 式,然而,这种方式在环状DNA 的复制中表现的似 乎完美,但在染色体线形DNA 的复制中却存在着一 些问题. 在滞后链末端的一段DNA 序列最终未被复 制,或换句话说每次所复制的子代DNA 都将较其亲 本DNA 丢失一段DNA 序列,这也就是所谓的 末端 复制问题(End replication problem) . 所丢失 的DNA 序列长约50 - 100 bp. 但问题尚未到此为止, 这种“不精确”的DNA 复制的动因和意义是什么,其在 生物体中的作用和机制是什么? DNA聚合酶 I 催化合成DNA时,需 要自由3OH作为引物,最后余下 子链的5无法填补,于是染色体就 短了一点。 科学家们开始试着寻找答案 (1) 早在20 世纪30 年代,Muller 和Mc Clintack 分别发现了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序列,诺贝尔奖 金获得者Muller 首先发现被X射线打断的果蝇染色 体末端极不稳定,并根据希腊文组词将其命名为端 粒(Telomere) . (2) 20 世纪70 年代Olovnikov 提出染色体末端 的丢失可能会导致细胞退出增殖假设,但未能提供 较为直接的证据. (3) 1978 年,Blackbum 和Greider 等人克隆了四 膜虫的端粒结构3 ,一种串联的线性核酸重复序列; 5GGGGGTT3DNA 简单序列. 后来证明人和 脊椎动物的端粒均为含有丰富的鸟嘌呤( G) 的重复 DNA 序列,人类端粒与5TTAGGG3的重复单位构 成,长度在5 - 15 Kb 范围. (4) 1985 年,Gueider 等发现一种酶,即端粒酶, 可用这种简单序列给端粒DNA“加尾”. 哇!大师们 端粒假说 1、端粒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 而缩短,达到一定程度后启动某 些信号,细胞开始衰老死亡期 (M1) 期 2、此时若一些癌基因、抑癌基 因突变,则有可能使细胞越过M1 期继续分裂,端粒继续缩短,并最 终还可出现(M2 期) . 3、如此时端粒酶激活,则又可 使细胞越过M2 期,并由于端粒 功能的恢复而永生化. 补充 (1) 端粒即染色体线状DNA 末端与一些端粒 DNA 结合蛋白构成的结构; (2) 末端复制问题是调控生物寿命的正常机 制,端粒DNA 的长度是细胞寿命的“计数器”; (3) 端粒酶可通过“加尾”的方式补充复制时 丢失的端粒DNA ,延长细胞的寿命; (4) 一些端粒相关蛋白参与端粒酶或端粒的 调控; (5) 肿瘤细胞很可能成功地利用了端粒酶或 其调控机制而获得永生. 不能忽略的功臣四膜虫 说个小插曲。端粒的发现和重要功能揭示,离不开 一种独特的真核生物生物四膜虫。它外观呈椭 圆长梨状,体长约50微米,与头发丝粗细相当。它 的特殊在于,大细胞核里的染色体能大珠小珠落玉 盘断裂成上百个小染色体。复制过后,则变成 上万个。由于每个染色体末端都有端粒,四膜虫无 疑是端粒的富矿。布莱克本的系列研究,正是基于 它而揭示端粒及端粒酶的作用的。 端粒( Telomere)篇 综述:端粒是保护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并 维持其完整的特殊的DNA/蛋白质 复合结构,它像“帽子”一样扣 在染色体两端,从而维护染色体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染色体 被降解、融合和重组,以使分裂 后得到的子代细胞能准确获得完 整的遗传信息。 端粒的成分 端粒DNA 端粒结合蛋白 端粒结合蛋白 端粒结合蛋白(那些端粒结合或参与端粒调控的蛋白成分)包括两种: A、保卫蛋白复合体(Sheherin),由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RF1、TERF2), 端粒保卫蛋白1(POT1),TERF1相互作用 核蛋白(TIN2),TIN2相互作用蛋白1 (TINT1)及阻抑和活化蛋白1(Rap1)组成,各分布在染色体端粒上。 B、非保卫蛋白有DNA修复蛋白RADSO,NBSI,Ku86和DNAKsc等,各分布在不局 限的端粒上。 p TRF1 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结合到端粒DNA 上,该蛋白通过抑制端粒酶结合端粒 末端而以负反馈的机制抑制端粒延长, 稳定端粒长度. TRF1 与tankyasel 、TIN2 和 PINX1(isoform 1 of Pin2-interacting protein X1 ,PINX1) 等因子相互作用即形成 shelterin 复合体. shelterin 复合体沿着端粒DNA 双链与其结合,端粒越长,结合的TRF1 复合体就越多, 负反馈的信号就越强. p Pot1 是TRF1 复合体控制端粒长度的最终传递体,其可能和TPP1 蛋白组成复合 体结合到单链DNA 末端,使端粒酶不能识别引物,从而不能启动端粒的延伸 . p TRF2 在染色质末端保护中的作用可能跟其与DNA损伤信号和修复因子之间的联 系相关,尤其是TRF2与Mrel1 复合体的组分相互作用,该复合体是非同源的末端融合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 ) 和同源重组机制的核心组分 . 而且,TRF2 也与 具有核苷酸切除修复作用的XPF2ERCC1 ( DNA repairprotein ,XPF ;X2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protein 1 , ERCC1. XPF2ERCC1 为包含这两种蛋白的复合体) 核酸酶、Apollo 核酸酶以及DNA 信号因子MDC1 (mediator of DNA damage checkpoint 1 ,MDC1) 等密切相关15 ,16 . 进而TRF2 也 可结合ATM (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从而削弱由ATM 诱导的损伤应答. 这些 结果显示,TRF2 在防止端粒DNA 损伤应答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 p TRF2 和Pot1 对端粒长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可通过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而 保护染色体. 端粒DNA的结构 人们对端粒结构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一共对其提示 出了两种解释:四联体结构和d-loop-t-loop假说 The classic view 端粒DNA有两条长短不同的DNA链组成。一条富含G,一条富含C。富含G的 那条链53指向染色体末端,此链比富含C的链在其3末端尾处可多出1216个核 苷酸长度,即3悬挂链(3overhang strand),一定条件下能形成一个大的具有规 律性很高的鸟嘌呤四联体结构,此结构是通过单链之间或单链内对应的残基之间形 成Hoogsteen碱基配对,从而使四段富含G的链旋聚段的四连体DNA。也有人认为 ,端粒G链序列可以形成稳定的发卡结构,它和四联体结构都被认为与DNA保护功 能有关。 不同物种端粒的重复序列和长度是不一样的,人类端粒DNA由5-TTAGGG-3 反复串联而成,不具有编码功能,进化高度保守,总长度约5-15kb,随着每次细胞 分裂的进行,染色体末端丢失50200bp。 The new view d-loop-t-loop假说 在Griffith等结合电镜观察提出端粒结构假说D-loop -T-loop。由于TRF2的存在,DNA双链形成“环状(T-loop )”,而单链G尾的TTAAGGG在环的端口内侧与CCCTAA 碱基互补形成100-200碱基对D-loop,由此保护了DNA末端 不受损坏,而TRF2蛋白很可能结合于D-loop接口处参与了 T-loop-D-loop的形成与稳定。T不结构模式亦直接或间接地 参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稳定性的维持。TRF2对端粒结构的稳 定可能提示了端粒酶的其他作用;随着DNA复制,端粒逐 渐缩短,TRF2结合位点逐渐减少至消失,端粒失去了 TRF2的保护作用。端粒酶通过在端粒末端合成TTAGGG重 复片段而提供TRF2结合位点,使TRF2蛋白结合于其上行 使防止染色体融合的功能。 端粒末端并非线性结构!而是富含个链 的3外部侵入端粒重复序列形成的环 状结构,称作T-环,并且在入侵处还 可形成D环。T-环和D环的基本作用 机制是提供端粒保护和复制端粒,而 端粒相关蛋白为T-环和D环的形成和 保护提供便利 端粒长度的作用模型 正常长度的端粒具有异染色质的特性,如亚端粒 DNA 的超甲基化、组蛋白H3 和H4 的超甲基化和超 乙酰基化、异染色质蛋白HP1 结合在端粒和亚端粒 区域,这些特征表明,端粒结构是压缩的致密结构,使端 粒酶无法接近同时抑制端粒重复之间的同源重组. 由 于端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逐渐缩短,这些异染色质标 记在端粒和亚端粒区域将减少. 同时伴随组蛋白乙酰 化水平增加,这些修饰将导致染色质处于开放状态,从 而允许端粒延伸机制接近并延长端粒的长度. 一旦端 粒长度合适,细胞的检测机制将活化SUV239H 和 SUV220H甲基转移酶等一系列机制而重新聚集成为 异染色质. 细胞正是通过上述的循环机制而调节端粒 处于合适的长度,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发育过程. 引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细胞生物学P463 端粒酶篇 综述:端粒酶( Telomerase)是一种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特异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具有逆 转录的酶活性, 能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5 - CUAACCCUAAC-3通过逆转录合成端粒重复序列 并连接到染色体末端以补偿细胞分裂时端粒的缩 短,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 端粒酶结构示意图 绿色蛋白质 浅褐色RNA 紫色DNA 端粒酶的组成(RNA+蛋白质 ) 端粒酶RNA hTR(human telomerase RNA) 又称hTERc (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 端粒酶结合蛋白 hTEP1 ( telomeraseprotein 1) ,又称TLP 和 TP1 端粒酶活性催化亚单位 hTERT(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又称hTRT或hTEST2 或TP2. 影响因素端粒长度 端粒酶 端粒结合蛋白( TRF1、TRF2) 核糖基转移酶、核糖多聚酶 端粒酶的功能 修补端粒 修补染色体 去除错配碱基的纠错 作用,不仅可以除去 错配碱基,还可除去 延伸超过模板范围的 碱基 端粒酶之于永生及肿瘤 细胞衰老的化学机制 人们发现:肿瘤抑制蛋白p53和pRb失活会导致人成纤维细胞的永生化。pRb是 已知在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pRb能够与转录因子E2F家族成员 结合并抑制其转录活性,E2F负责转录G1/S期转换以及DNA合成过程中的若干 基因,当E2F活性被pRb封闭时,细胞将不进入S期而停在G1期。随着细胞周期 重要的调控因子cyclin依赖性的激酶(cyclin denpend kinase,CDK)的活 化,pRb被CDK磷酸化,磷酸化的pRb不能再与E2F结合,使得E2F被释放并活 化靶基因的转录,细胞就从G1期进入S期。如果CDK的正常活化被抑制,或者 Rb蛋白本身发生突变,导致pRb不能被磷酸化,就会使G1到S期的转换被停滞, 从而阻断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引发复制型的衰老。CDKs的活化受到细胞内多 种信号的调控,细胞内存在天然的CDK抑制因子(CDK ),p16和p21是其中 两个典型的抑制因子。P16抑制CDK4和CDK6的活性;p12抑制CDK2、CDK4和 CDK6的活性。现已证明二者均可引起细胞衰老。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细胞生物学P463 正常情况下:端粒酶的活性一般仅出现在胚胎细胞、肿瘤细胞和永生化细胞株 中 。(随着细胞有丝分裂的进行,端粒长度逐渐缩短,至一定长度则不能维持染色 体的稳定,而且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不表达,细胞最终衰亡) 特殊情况下:肿瘤细胞(永生化细胞随着细胞分裂,其端粒长度稳定不变,或不 表现缩短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更快,故其端粒更缩短,为维持染色体 末端的端粒稳定,此时会伴随端粒酶的激活. 端粒酶在恶性肿瘤中通过合成端粒 DNA ,阻止端粒丢失,是肿瘤细胞获得永生的必要条件). 人类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含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普通体细胞中只表现极 低甚至无端粒酶活性,因此正常体细胞是不能无限增殖的。如果我们能通过像细胞 植入端粒酶而保持其端粒长度,染色体的稳定性便得以恢复,这样细胞的寿命就不 受分裂次数的限制而成为永生细胞。 激活端粒酶活性是有效的途径:Bodnar等使端粒酶活性本来为阴性的视网膜 色素上皮细胞和表皮成纤维细胞变成端粒酶活性为阳性后,发现有丝分裂次数增加 ,寿命得以延长至少20代。重建端粒酶活性后,在体外使经ptsA58H质粒转染的人 胚胎肌腱细胞寿命大大延长。Kyo等在端粒酶阴性的复制衰老前(presenescent) 细胞中异位表达hTERT会导致端粒酶活化,端粒延长,细胞绕过复制衰老而永生 。 此外,体外实验中,在多种端粒酶阴性的细胞中重建端粒酶活性,可以维持 端粒长度,增加细胞寿命,甚至使细胞永生化。但是否以上述方法使整个机体的细 胞得到“永生”后,就能使人类“青春永驻”甚至“返老还童”呢?人们正在探索之中, 敬请期待。 细胞永生的曙光 端粒磨损仅仅是细胞衰老原因之一, 细胞衰老也仅仅是个体衰老的 原因之一。总的来说,根据对端粒却缺陷老鼠的实验(鼠科衰老与人类 衰老有很多相似性)虽然端粒长度的缩短发生在许多人类衰老组织中, 端粒长度与年龄没有直接线性关系,因为端粒缩短最快是在青年时代。 然而,说端粒长度是个简陋的端粒结构指标是可能的,因为最短的端粒 似乎可以激发DNA损伤反映机制。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复制衰老(端粒)、 胁迫诱导早熟性衰老(不良环境及氧 化损伤) 个体衰老的原因:外界不良环境,遗传因子控制,干细胞衰 老等 Can we? ? 肿瘤的阴霾 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们用以下实验论证了端粒酶和肿瘤细胞的关系: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表达与肿瘤恶性表型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评价端粒 基因表达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 和hTRT在78 例。人常见癌组织 ,20 例癌前病变,28 例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结果 78 例癌中hTR 阳性率为85 %(66/78) ,hTRT阳性率为82 %(64/78) ; 在癌 旁 组织中hTR、hTRT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 %(2/78) 、5 %(4/78) ;20 例癌前 病变中hTR、hTRT阳性率分别为20 %(4/20) 、15 %(3/20) ; 28 例良性病变中 hTR、hTRT阳性率分别为0 %、4 %(1/28) 。癌组织中hTR 和hTRT 的表达与癌 旁、癌前病变、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10kb),随细胞有丝分裂,端粒缩短是个缓慢的过程, 这种情况下端粒酶抑制剂是否有效尚待进一步证实. 临床应用前景 肿瘤治疗方法 由于端粒在大多数肿瘤中表达,且在大部分正常体细胞中不表达, 因此,以端粒酶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正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的研 究已经提出多种治疗的思路. 如直接抑制端粒酶活性,针对端粒酶成分 进行基因操作,诱导细胞分化等. 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抑制端粒酶 活性也许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它可能比化学疗法和基因疗法具 有更大的优势,端粒酶抑制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少的副作用,并具 有广谱性. 传统疗法对早期肿瘤最有效,而端粒酶抑制剂可能对晚期和 扩散肿瘤也有效. 诊断与预后评估方面 端粒酶活性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变异,以及它在某些肿瘤的早期 甚至癌前病变中出现,在分化低有转移倾向肿瘤更是高表达,使之在诊 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Telomeres Do D-LoopT-LoopCell, Vol. 97, 419422, May 14, 1999, Copyright 1999 by Cell Press 2.哺乳动物细胞衰老调节的新机制端粒的表观遗传修饰郭艳合, 张义 玲, 刘 立, 王毅刚, 钱 程,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3.端粒酶基因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苑昕 张波 应建明 金燕燕 侯琳,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年2月第29卷第1期 Chin J Pathol , February 2000 , Vol 29 , No. 1 4。端粒、端粒酶的研究与人类肿瘤,刘 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第23 卷 第1 期,2002 年3 月 5.人端粒酶RNA 基因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李淑慧, 余忠华,中华肿瘤防 治杂志2009 年6 月第16 卷第12 期 CHIN J CANCER PREV TREAT ,J une 2009 ,Vol . 16 No. 12 6。 How stem cells age and whythis makes us grow old, Norman E. Sharpless* and Ronald A. DePinho, nat 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volume 8 sept ember 2007 7. The role of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 in aging and cancer, Jerry W Shay, Cell Research (2006) 16:S54-S72 2006 IBCB, SIBS,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1001-0602/06 8.Senescence Induced by Altered Telome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