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分层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1日,位于智利圣地亚哥以南1 600千米的哈得孙火山持续喷发,从空中俯瞰景象壮观。哈得孙火山喷发出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A.地壳B.外核C.地幔D.岩石圈2.(2012新乡高一检测)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来源于( )A.莫霍界面上部B.古登堡界面下部C.上地幔上部D.地核内部3.读图,位于a和b两个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4.(2012佛山高一检测)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5.(2012吕梁高一检测)岩石圈的范围是( )A.整个地壳B.地壳和地幔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6.读下图,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统称为_,A和B和C统称为_,D是_,C+D+E是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_,_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能力提升】一、选择题(2012潍坊高一检测)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 km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3.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三大梦想。“入地研究”在人类认识自然、探索未知领域方面的重要意义,不逊于载人航天。世界上最早的科学钻探活动开始于海洋。第一个科学钻探计划是美国的“莫霍界面钻探计划”。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个圈层是( )A.地壳和地幔B.地幔和地核C.地壳和地核D.地壳和岩石圈(2012牡丹江高一检测)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46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层传播速度比层快C.是软流层D.层和层属于地壳5.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莫霍界面以上部分B.的全部和的顶部C.的全部和的大部分D.的全部6.在地球内部,横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附近D.内外核之间二、非选择题7.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3)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8.(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上天容易,入地无门。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但我们可以假设进入地球内部观察。在进入地球内部观察时,同样需要从其物质组成、压力、温度等物理性状去分析。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汽车上的车载仪表记录下了沿途经过地区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1)请从所经过圈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各圈层的物质状态、各圈层的大致厚度等几个方面简单描述沿途的见闻。(2)根据科学探险活动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绘出地球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3)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上天容易,但入地仍然很难。除利用地震波来间接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以外,你能想出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其他办法吗?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C。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浆存在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2.【解析】选C。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软流层,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3.【解析】选B。b为莫霍界面,a为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4.【解析】选A。地震波只有纵波能通过液体传播,因此海轮只能够感觉到上下颠簸。【知识拓展】地震波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地震波冲击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纵波使建筑物受到垂直冲击,发生上下颤动;横波使建筑物受到水平冲击,发生左右摇晃。横波的振动很强烈,它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重要原因。震中附近的一些地面还会产生裂缝、错动、沉降,如果建筑物地基正好处于这些部位,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5.【解析】选D。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6.【解析】A、B均位于地表,但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B和C均位于80千米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D位于80400千米深度,应为软流层,C+D+E属于上地幔的三个组成部分,当然属于地幔。F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界面(G)向下,横波完全消失。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2)莫霍界面 G(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能力提升】1、2.【解析】1选C,2选C。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地壳厚度达50千米,东部海域大陆架只有34千米。第2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因此,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是莫霍界面。【规律方法】地壳厚度分布特点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一般来说地势越高地壳越厚,地势越低地壳越薄。3.【解析】选A。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46.【解析】4选D,5选B,6选C。第4题,是硅铝层,是硅镁层,是地幔;硅铝层在地壳某些部分缺失;横波在层传播速度比层慢,层的上部是软流层,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第5题,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第6题,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知道,横波传播速度在古登堡界面变化最大。【知识拓展】地壳的特点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7.【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分布以及相关的知识。答案:(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2)氮和氧 联系 制约(3)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地壳厚度,地势高的地方地壳厚,地势低的地方地壳薄。8.【解析】分析该问题需结合所学的地理原理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们能顺利地进入到地球内部,那么我们的所见所闻就是验证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真实性。第(2)题,在绘制地球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时,应通过相关坐标分清各圈层的厚度及其界面。第(3)题,要求我们大胆想象,合理地推导出其他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答案:(1)从地表到地心,温度和压力呈现递增趋势。地壳为固体,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综合测评练习题
- 遥感监测侵蚀速率-洞察及研究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单位面向2025届毕业生招聘6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环保公司同业拆借管理细则
- 综合解析华东师大版7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自考专业(金融)通关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汽车配件的供应链智能化升级实施方案研究报告
- 物流行业仓储管理与配送路线优化方案
- 自考专业(护理)试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文昌顺发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项目 环评报告
- 四年级下册递等式计算练习400道及答案
- 2024年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助产士在产时并发症处理中的助产安全
- 单片机的看门狗
- 市场营销(第2版)课件全套 王永贵 第1-17章-市场与市场营销概述及发展-顾客营销学
-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的概念
- 深圳某电厂锅炉维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new(常用版)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证券从业考试基础模拟卷二(题目+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