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1页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2页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3页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4页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蜱虫病的防治 蜱虫标本 蜱虫标本 蜱虫标本 蜱虫是什么 ? l蜱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属 于寄螨目、蜱总科。俗称草扒子、狗鳖、牛虱、隐翅 虫等。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 硬蜱(p),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 软蜱科。 l通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 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 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 ,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 ,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 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 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l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骚动的部 位。蜱类寻觅宿主的方式:蜱的嗅觉敏锐,对 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 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 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 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 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 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 蜱虫有哪些危害? l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 较轻微,大部分情况下被蜱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 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可能遭遇:莱姆病、斑 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 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 种原虫性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l 2010年在河南、山东、辽宁等地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 感染致死病例。这种病毒导致的疾病被暂时定名为发 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卫生部随即在2010年的9月 29日印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2010版)。这种疾病的典型特征是体温38摄氏度以 上,甚至高达40摄氏度的高热,伴有乏力、头痛、肌 肉酸痛和腹泻。虽然目前还没有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但是对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仍然可以完全康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l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 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 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 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l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 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l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 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 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l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瘟疫”范畴,方案分6型辨证,并列出外治法。 l一)邪犯肺卫 l临床表现:患者有蜱虫咬病史,发热,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肌肉酸痛, 头痛,或咳嗽,或恶心,舌质红,苔薄白、薄黄或薄腻,脉浮数。 l治法:辛凉解毒,疏风透邪。 l方药:银翘散加减。 l二)毒壅肺胃 l临床表现:壮热不退,汗出,烦躁口渴,头痛,面红,恶心或呕吐,纳差,腹痛 ,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洪大或脉缓。 l治法:清气泄热,解毒活络 l方药:白虎汤加减 l(三)毒损脉络 l临床表现:高热,或伴皮肤斑疹,便血,或见咯血,尿赤,小便不利, 舌质暗红,伴瘀斑等,舌苔薄黄,脉细数。 l治法:凉血解毒,清热通络,益气养阴。 l方药: 犀角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 l(四)气营(血)两燔 l临床表现:壮热烦躁,夜寐不安,间有谵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或发斑,舌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l治法:清气凉营(血),泻热解毒。 l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l五)正衰邪陷 l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嗜睡,甚则神昏,谵妄;呼吸急促;少尿 ;汗出肢冷,脉细数或微等。 l治法:扶正固脱,解毒开窍。 l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 l六)余邪未清,气阴两伤 l临床表现:治法: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l方药:连翘竹叶石膏汤加减。 西医治疗 l对症支持治疗。 l患者应当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及尿量等。 l不能进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补充热量,保证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意对低钠血症患者补充。高热者物理降温 ,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有明显出血或血小板明显降低(如低于 30109/L)者,可输血浆、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 低于1109/L),建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l应当选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及早使用抗 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通常用的抗生素有两种,四环素和强力霉素,应早期、足量使用 。 预防感染蜱虫三种防护原则 l 1.环境防制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 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 ,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l 2.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 、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 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 l 3.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 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 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个人防护要点 l首先应该避免在树林和草丛中久留,如要进入蜱区的时候应该做 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裤长衣、把裤腿扎进袜子或者靴筒里 。如果可能的话,用一些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喷洒在衣服 和暴露的皮肤上(不建议给两岁以下幼儿使用避蚊胺)。如果不 是必须,建议你穿着浅色的衣物。并不是说浅色不招蜱,而是一 旦有蜱落到衣物上可以更容易的发现。 l当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后,先检查一下你的宠物身上是否 有蜱,因为它们比人更可能遭到蜱的叮咬。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 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 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在叮咬。因为蜱的唾液里的一些成分可 以让你感觉不到疼痛。研究发现,蜱携带的那些有害微生物大多 是在蜱叮咬在人身上超过24小时后传播给人的,如果在24小时 内及时去除身上的蜱,可以极大的降低感染蜱传病的机会。 人畜被蜱虫叮咬后处理 l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 激它,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 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卫生部发布 的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中提到可用酒精或者烟头刺激叮咬的蜱 使其退出皮肤。但是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却不建议这样做。) 你要做的是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然后 将它拔出来,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后,用酒精或 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 术取出。 l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医护人员和 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通用防护( Universalprecaution)措施。对病人的血液、 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 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 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