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3-08-14 颁布
  • 2003-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_第1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_第2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1606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兵、郭泉水、杨锋伟、蒋有绪、刘世荣、崔向慧。本标准首次发布。 1606气象常规指标、森林土壤的理化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森林水文指标和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森林生态系统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具有随时间和空间不断进行能量交换、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有生命及再生能力的功能单位。括地表定时温度,地表最低温度,地表最高温度。括10 0 0 0 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阳与大气向下发射的全辐射和地面向上发射的全辐射之差。中的7个波段或几个波段的辐射分量称为分光辐射。1 160610VB , 紫外光谱的两种波段。其中00 320 20 of 12冻土温度下降到。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2. 13土壤容重14土壤孔隙度径小于。. 1 径大于。. 1 1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of . 16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of , )的总和。2. 17穿透水称林地总降水量)扣除树冠截留量和树干径流量两者之后的雨量。2. 18树千径流量of 中一部分从叶转移到枝,从枝转移到树干而流到林地地面,这部分雨量称为树干径流量。2. 19地表径流量填洼、下渗、蒸发等损失后,of of 系萌孽、地下茎萌芽(如竹林)等形成新林的过程。称死地被物层。Y/T 定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之比。、雨、雪、雷电、沙尘每日1次气压,S,W,N,E,W)连续观测或每日3次空气温度“最低温度每日1次最高温度每日日1次地表面和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地表定时温度连续观测或每日3次地表最低温度连续观测或每日3次地表最高温度连续观测或每日3次10 续观测或每日3次20 续观侧或每日3次30 续观侧或每日3次40 续观测或每日3次空气湿度“相对湿度%连续观测或每日3次辐射“总辐射量J/m每小时1次净辐射量J/m每小时1次分光辐射J/在冠层上方3 度、辐射等测定,应在冠层上方3 层中部、冠层下方1.5 被物层等4个空间层次上进行雨量器和蒸发器器口应距离地面高度70 16065年1次土壤容重g/5年1次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及非毛管孔隙%每5年1次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碱土)性土)碱土)5年1次土壤水溶性盐分(盐碱土中的全盐量,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硫酸根,抓根,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肠,mg/mg/mg/mg/0/ 1606年1次有害昆虫的植株虫口密度和森林受害面积个/h. , h.每年年1次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受到菌类感染的森林面积(a)每年1次污染对森林的影响对森林造成危害的干、湿沉降组成成分每年1次大气降水的酸度,即石流的次数和危害程度以及森林发生其他灾害的时间和程度,包括冻害、风害、干旱、火灾等每年1次生物多样性国家或地方保护动植物的种类、数量每5年1次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数量每5年1次动植物编目、次降水时观测树干径流量 1606)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观测频度水质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抓根,硫酸根,总磷,硝酸根,总氮除他均为-g/Yg/月1次微量元素(B, e, 重金属元素(b,r,s,Ti)mg/本底值以后,每5年1次,特殊情况需增加观测频度。测定森林蒸散量,应采用水量平衡法和能量平衡一波文比法。透水、树干径流、土壤渗透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中获取。5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观测频度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的年龄h.每5年1次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每5年1次森林群落的动植物种类数量每5年1次森林群落的郁闭度每5年乔木、灌木、草本)平均高5年1次林下植被总盖度%每5年1次森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和林木生长量树高年生长量n】每5年1次胸径年生长量、枝、叶、果、花、根)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