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善哉!技盖至此乎?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解析:选CA项,“盖”通“盍”;B项,“伏”通“服”;D项,“善”通“缮”。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潦:积水B使六国各爱其人 爱:喜爱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D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趋向解析:选BB项,爱:爱惜,爱护。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A项,都是副词,才;B项,都是介词,替,给;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项,都是介词,用。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C项,均为“宠幸”的意思。A项,比,比得上;打算,想要。B项,众,一般的;灭族。D项,保养身体;供养活着的人。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项王军壁垓下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选BB项,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名词用作动词。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视为止,行为迟B愿为诸君快战C信造化之尤物D与江山相发挥解析:选CC项,造化(zo hu),古今都为天地、自然界。A项,“行为”是“行动因为”之意;B项,“快战”是“痛快打一仗”。D项,“发挥”是“互相辉映”之意。7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戍卒叫,函谷举B然今卒困于此C其间一日阻风不行D汉军至,无以渡解析:选DA、B、C三项是被动句。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译文:_(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3分)译文:_(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译文:_答案:(1)到现在,我只凭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2)江东虽然很小,(但)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3)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二、阅读鉴赏(44分)(一)(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2分)詹 鼎 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舍”,可以联想到“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是“安排住宿”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为“寄居”正确。B项,陈情表中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是“改变”的意思,和这句中的意思相同,正确。C项,过秦论中有“秦人开关延敌”,“延”是“延请”的意思,据此推断C项不正确。D项,“属”,通“嘱”,意为“托付,交付”,正确。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前一个“与”,介词,跟;后一个“与”,连词,和。B项中前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后一个“以”,介词,把。C项中的两个“所”都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D项中前一个“其”,代词,他;后一个“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大概”。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3分)()辄能言诸生所诵夜坐饼灶下,诵不休为其府都事,有廉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A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句是说詹鼎的聪明才能,超出常人;句是写詹鼎对读书的喜爱;句是写他的廉洁;句是表现他的才能出众;句是表现他的写作才能,后文可以验证;句是侧面描写他的才能出众。据此,用排除法可排除带有和的选项。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解析:选D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詹鼎没有担任过河南行省郎中一职,原文说吏部要求让詹鼎担任河南行省郎中一职,但被丞相否决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译文:_(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5分)译文:_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固定句式等知识。 (1)“故”,本来;“市”,做买卖,做生意;“业”名词活用为动词,继承家业;“奈何也”,固定句式;“从”,跟从。 (2)“孰”,谁;“谓”,说;“是”,指示代词,这;“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保全;“赦”,赦免;“问”,责问,追究。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2分)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宫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史记儒林列传)注胥靡:禁锢。轺传:古代一种轻便的马车。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不好学,疾申公疾:憎恨,厌恶B舍鲁邸 舍:到达C欲立明堂以朝诸侯 朝:使朝拜D学宫弟子行虽不备 备:完备,完美解析:选B舍,安排住宿。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余与四人拥火以入B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若属皆且为之虏C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天子问治乱之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选CC项,“者”均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以”分别为“介词,凭借,用身份”与“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为”分别为“动词,做,当”与“介词,表被动”;D项,“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申公操行或学识的一项是(3分)()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ABC D解析:选A是陈述申公跟随老师拜见汉高祖;间接表现申公学识渊博;是百姓称赞申公博士弟子孔安国等人的话。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太后时,申公曾与刘郢同门受业,后刘郢做了楚王,便让申公当太子刘戊的老师,负责训导教育刘戊。B申公博学多才,慕名而来的向他学习的弟子有一百多人。他讲解诗经,凡有疑惑处,便空缺加以保留,不强作传授。C由于赵绾、王臧的推荐,申公在80多岁时受到皇帝召见。见面后,因答对不合皇上心意,惹得皇帝默然不语。D申公弟子孔安国、周霸、夏宽、砀鲁赐、缪生、徐偃等人品行与学识虽然都不是很完美,但他们都深受时人称赞。解析:选DD项,“品行与学识虽然都不是很完美”是指申公的其他“学宫弟子”,而非“博士”。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5分)译文:_(2)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5分)译文:_答案:(1)当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入宫做皇上的身边警卫。他不断得到升迁,一年中做到郎中令。(注意翻译出“今”“宿卫”“累”“迁”等词语的意思,语句通畅。5分)(2)太皇窦太后喜好老子学说,不喜欢儒术,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注意翻译出“好”“言”“说”“让”等词语的意思,语句通畅。5分)三、语言运用(16分)19某学校民乐社的网页拟增设“精美音画”栏目,请你仿照“古典名曲”栏目的宗旨介绍,为“精美音画”栏目写一段体现栏目宗旨的句子。要求体现栏目特点,句式一致,字数相同。(5分)古典名曲:聆听古典名曲,领略名曲风采,弘扬中华文化。精美音画:_答案:精美音画:欣赏精美音画,收获视听享受,传播民族音乐。(体现栏目特点2分,句式一致2分,字数不同扣1分)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之符合逻辑顺序,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字数不得增减)(5分)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的推陈出新,相互融合,交流汇聚,使得唐代文化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面貌的新奇多变。_答案:南北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汇聚,相互融合,推陈出新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新奇多变的面貌。21下图是英国每日邮报刊载的一位俄罗斯小女孩与被驯化成宠物的狼在一起时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6分)答:_解析:作答此类试题,需要仔细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画面由人和狼构成:狼歪着头用鼻子紧贴着女孩的脸颊,同时伸出舌头舔着女孩的下巴,女孩眯起双眼,露出甜美的微笑,享受着这难得的一吻。据此结合题干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进行描写即可。答案:一匹被驯化成宠物的狼,呼出温润的气息,伸出柔软的舌头,对着小女孩的脸颊和下巴,深情一吻,眼睛里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小女孩感动得笑成了一朵花,给了它一个真诚的拥抱。四、写作表达(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40岁时才赴京城赶考。但两次都没考中,第三次才榜上有名。高兴之余,他提笔写下了登科后一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诗的后两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来,人们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概括出了“走马观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观察事物不深入细致。在生活、学习中,有时确实不能“走马观花”,但有时却可以“走马观花”。你的体会呢?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课间十分钟,你把橱窗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一个晚上就把一部长篇小说看完了,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去旅游,跟着导游,不一会儿就从这个景点跑到那个景点,这不是“走马观花”吗?如果不“走马观花”,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吗?但是当你被某篇文章吸引住了,把它反复阅读了几遍,甚至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如果是“走马观花”,能行吗?于是,你便常常感叹,要仔细欣赏或观察一些事物时,就必须下马观花。因此,对“走马观花”这个材料,考生可从肯定的角度去立意,也可从否定的角度去立意,还可从既肯定又否定的角度去立意。(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阅读及名句默写(4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有删改)注章:大材。褰裳:撩起衣裳。沆瀁:水深广的样子。心平气易:心情和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B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C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D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解析:选B原句为: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春霁既久,风日暄丽峭壁对立,状若华表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其北有“甘露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ABC D解析:选C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非“直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描写龙鸣山的峭壁,描写龙鸣山的云、树、花、鸟,描写龙鸣山的攒峰,这三项均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解析:选BB项,“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5分)译文:_(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5分)译文:_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黄裳,字文叔,隆庆府普成人。少颖异,能属文。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巴州通江尉。益务进学,文词迥出流辈,人见之曰:“非复前日文叔矣。”时蜀中饷师,名为和籴,实则取民。裳赋汉中行,讽总领李蘩,蘩为罢籴,民便之。改兴元府录事参军。以四川制置使留正荐,召对,论蜀兵民大计。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时光宗登极,裳进对,谓:“中兴规模与守成不同,出攻入守,当据利便之势,不可不定行都。富国强兵,当求功利之实,不可不课吏治。捍内御外,当有缓急之备,不可不立重镇。”其论行都,以为就便利之势,莫若建康。其论吏治,谓立品式以课其功,计资考以久其任。其论重镇,谓自吴至蜀,绵亘万里,曰汉中,曰襄阳,曰江陵,曰鄂渚,曰京口,当为五镇,以将相大臣守之,五镇强则国体重矣。除太学博士,进秘书郎。裳久侍王邸,每岁诞节,则陈诗以寓讽。初尝制浑天仪、舆地图,侑以诗章,欲王观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其后又以王所讲三经为诗三章以进。王喜,为置酒,手书其诗以赐之。王尝侍宴宫中,从容为光宗诵酒诰,曰:“此黄翊善所教也。”光宗诏劳裳,裳曰:“臣不及朱熹,熹学问四十年,若召置府竂,宜有裨益。”光宗嘉纳。裳每劝讲,必援古证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裳为人简易端纯,每讲读,随事纳忠,上援古义,下揆人情,气平而辞切,事该而理尽。笃于孝友,与人言倾尽底蕴。耻一书不读,一物不知。推贤乐善,出乎天性。嘉定中,谥忠文。子瑾,大宗正丞兼刑部郎官。孙子敏,刑部郎官。(节选自宋史黄裳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益务进学务:致力于B谓立品式以课其功 课:表彰C光宗诏劳裳 劳:慰劳D下揆人情 揆:揣测解析:选B课:考核。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B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C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D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解析:选D原句为: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裳爱读书,以一部书没有读为羞耻,他写的文章与一般读书人不同,受到当时人的夸赞。B黄裳体恤百姓,他作汉中行,希望李蘩罢除“和籴”之法,让老百姓得到便利。C黄裳关心国家安危,他写了一封奏书给皇帝,进言富国强兵的方法,设立重镇建立行都的意义等。D黄裳善于讽谏,他曾制作浑天仪、舆地图来劝嘉王,后又写诗进献嘉王,嘉王非常高兴。解析:选C黄裳非上奏书,而是进见并答对。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欲王观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5分)译文:_(2)裳每劝讲,必援古证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5分)译文:_答案:(1)想要使嘉王观察天象就知道进取求学,好像天宇的运转不息,披览地图就想到祖宗的国土一半陷落在异国没有归还。(2)黄裳每次劝导讲学,必定援引古事证明当今,就事讲明道理,凡是可以启发诱导嘉王心智的话,没有不说的。(三)名句默写(10分)9补写出空白处的诗句。(10分)(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3)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4)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5)泄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6)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长在心上的眼睛梅贻涵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两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一点一点地往前探,做什么事都得让小驴帮忙。可最近,小驴却非常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小驴的爸爸妈妈走后,别的不再管小驴,只是每到秋天的时候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不知为什么,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帮快穿飞了,鞋底也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只是默默地盼着爸爸妈妈能早点把鞋邮来。秋天匆匆而去,冬天很快来了,一直不见鞋的踪影,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趾也着急地探出头来,全都冻得成了红萝卜头。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忙了一天的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为什么总是坐着不睡。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小驴想,也许过几天奶奶就能睡着了,可许多天过去了,奶奶还是每晚都坐着,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夜。周日的早晨,小驴早早地爬起来,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随身带的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一棵又一棵地挖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洁白的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寻找着,挖着。塑料袋里的草根越来越多,小驴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了同学大胖。大胖看着地上的血迹,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的穿个没底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用手抹了把冻出来的鼻涕,呵呵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一进门就举着装着草根的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吃了晚上就可以睡着觉了。”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非常惊讶地问:“驴儿,你这是在哪弄的?”小驴兴奋地说:“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的。”奶奶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小驴赶紧往后躲,但还是被奶奶抓住了。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冻得通红的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来给小驴说:“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以为是爸爸妈妈邮来的,可仔细一看,发现这双棉鞋是做的。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双手捧着那双又厚又结实的棉鞋,流着泪说:“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用心。”“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肯定地说。(选自短小说,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篇的“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B“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C文章在描写小驴为奶奶在山上找药的内容时,使用了很多的动词,如“扒”“挖”“装”“寻找”等,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小驴找药的辛苦、艰难。D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反衬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E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能够主动分担奶奶的痛苦。答案:AC11“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答案:“鞋”是小说的线索。文章用小驴的父母今年没有给小驴邮寄鞋子,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出奶奶对小驴的爱。用小驴穿着破旧的鞋在雪地里找药的情节,突出小驴对奶奶的感情。1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1)“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2)“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有何作用?(3分) 答:_答案:(1)语句营造了一种大雪封山、无比寒冷的氛围,表现了小驴为奶奶寻找治疗失眠的草药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奶奶的爱。(2)形象地表现了年老的奶奶对小驴没有棉鞋穿的痛心。13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8分) 答:_答案:示例1: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好。含蓄地点明奶奶是盲人的现实,突出她无私而伟大的爱。说奶奶的眼睛长在心上,因为奶奶是盲人,但她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还想着孙子,给孙子做鞋,奶奶的爱无私而伟大。表现奶奶把孙子放在心上。作为盲人,奶奶时刻牵挂着孙子,才能够感觉到小驴没有棉鞋穿,所以就在夜晚给小驴做鞋,这种对孙子的爱无私而伟大。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表现了作者对奶奶无私而伟大的爱的赞美。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等。示例2:标题“奶奶的眼睛”好。文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