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技术资料_第1页
养蚕技术资料_第2页
养蚕技术资料_第3页
养蚕技术资料_第4页
养蚕技术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桑蚕生活史 桑蚕一生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意义。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食外界营养物质而生长的阶段,蛹是从幼虫过渡到成虫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衍后代的生殖阶段。桑蚕从收蚁到结茧经过4眠5龄,一般26天左右。 桑蚕幼虫期是摄取食食物急剧生长阶段。从蚁蚕到5龄盛食期,体重增加约10000倍,各龄对蚁蚕增加倍数分别为12、78、441、2136、9787倍,对前龄增力口倍数分另:j为12、6、6、5倍。由此可见精心饲养、加强管理,使其良桑饱食是保证桑蚕幼虫期快速生长,蚕茧丰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桑蚕与环境条件 桑蚕与环境条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桑蚕不能离开环境而孤立地生活。桑蚕的发生、生长、发育、生殖等所有生命活动都要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和桑叶等。 l、温度 桑蚕属变温动物,桑蚕的体温随气温而变化,温度直接影响蚕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蚕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5,最高临界温度为37C,适温范围在2030(2之间。蚕对昼高夜低的温度变化是适应的,变温饲养有利于调节蚕体内各种酶类的最大活性,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进行,因此简约化饲育,不但切合生产实际,而且符合蚕体生理。 2、湿度 在适湿的范围内,随着湿度的增加,蚕的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旺盛,食下量和消化量增加,能促进蚕的生长发育。蚕的正常适湿范围是:第1龄95,以后逐龄降低5,到5龄时,大致为7075。湿度直接影响蚕体水分的散发和体温调节,同时也关系到桑叶的新鲜程度,间接影响蚕的营养状况。 3、空气 蚕在饲养过程中,通过呼吸摄取空气中的氧,以分解体内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蚕体生命活动之用。空气新鲜是桑蚕生活的重要条件,尤其大蚕期适当通风换气是非常必要的。 4、光线 蚕有一定的趋光性,尤其小蚕期特别明显。蚕室内光线应保持分布均匀,避免直射光、斜射光,以自然光线为好。 5、桑叶 桑叶是桑蚕的唯一实用饲料。蚕的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均从桑叶中摄取,桑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和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良桑饱食是养蚕丰产的关键技术。 上述环境条件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情况灵活调控。 五、桑蚕丰产规范化饲养技术体系 桑蚕饲养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副业生产项目之一。桑蚕丰产规范化饲养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养蚕计划及准备,蚕室、蚕具消毒,催青和收蚁,小蚕饲养,大蚕饲养,上簇和采茧,蚕病防治等。 (一)养蚕计划及准备 北方蚕区无霜期短,全年可养蚕l一3次。春季气候适宜,叶质优良,蚕不易发病,产茧量高。但此时桑树生长还没到最旺盛期,过度用叶会影响桑树的生长,所以,春蚕少量养为好,秋季桑树生长达到最旺盛期,桑叶充足,可适当多养,分批养。 从收蚁、饲养到上簇、采茧的整个养蚕过程,需要的蚕室、蚕具及消毒用具等都应备足。饲养一张蚕种用房一间(30m2),蚕匾45个、除沙网、塑料薄膜、上簇结茧用的簇具及消毒药品等,都应事先做好准备。 养蚕用工,按10张蚕种计算,小蚕(13龄)每人可养10张种,大蚕(45龄)每人养1张种。 (二)蚕室、蚕具消毒 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洗刷、消毒对养蚕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特别是春、秋连续养蚕的蚕室、蚕具,其周围的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均能感染蚕体,引发蚕病。如果洗刷不干净消毒不彻底,就会造成蚕茧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养蚕前,必须对已用过养蚕的房屋、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扫、洗刷和消毒。消毒方式有两种: l、物理消毒一是烈日曝晒,如对清洗完的蚕具经烈日曝晒,可杀灭表面上各种微生物;二是煮沸蒸汽消毒,对小蚕网、盖桑布等小件蚕具,放在水中煮15分钟或放蒸汽灶中蒸汽消毒,效果很好2、化学消毒 一是石灰浆消毒,石灰是养蚕生产上应用很广的消毒剂,但必须是新鲜石灰粉。将新鲜石灰粉配成浓度为35的石灰浆,喷洒蚕室蚕具。注意操作时,要不断搅拌,使石灰浆保持悬浊状态。消毒后保持湿润30分钟。蚕室门口及四周地面可直接撒石灰粉消毒。二是甲醛消毒,有条件的地方用甲醛消毒更好。甲醛消毒应注意两点:消毒前棚壁、门窗必须能密封,不能漏气。消毒时需要加温,必须在25以上密封5小时以上。市售甲醛溶液浓度为36左右,用甲醛加石灰粉混合液消毒效果最好。具体配法是:1公斤甲醛溶液加水15公斤、再加200克生石灰粉,配成甲醛、石灰水混合液。这样1桶配好的药液正好可消毒一间蚕室、蚕具等,喷完药密封一昼夜后再开门窗放味,注意当天配药当天用完。(三)催青和收蚁1、催青催青俗称暖种。就是把蚕种保护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使其发育、直至蚕卵转青孵化。催青时期,春蚕主要根据当地气温和桑树开叶早晚而定,一般辽西、辽南地区以五月初催青,辽东、辽北地区以五月中旬催青为宜,总之,要在桑芽有4片完全开展的叶时开始催青。秋蚕催青主要根据桑树采伐情况和气候情况来确定。催青温度对蚕卵胚子发育的影响很大,稍有不适,就会造成孵化率降低或孵化不齐,催青最适温湿度如表1。一般,春蚕催青需要按标准温湿度加温补湿,而秋蚕靠自然温度。最好组织养蚕户集中催青,待转青后分发各户。自家催青,春季可利用自家炕加温。用一果品箱,内底放一层塑料薄膜,膜上铺一层湿沙,沙上放35根玉米杆,蚕种卵面朝上平放在玉米杆上,箱内放一个干湿温度计,箱上用湿布盖上。温度以移动箱位调节。每天上午8点,下午4点各看一次温度。表1 催青最适温湿度标准发育期初期中期后期天数146温度()15182426干湿度()1.52.52.0光照对蚕卵胚子发育也有影响,一般催青按自然光照昼明夜暗即可。但蚕种转青后,应昼夜黑暗保护,以抑制发育较快的蚕卵,至收蚁当天早上感光,使蚁蚕孵化齐一。2、收蚁收蚁就是把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到蚕座上,开始给叶饲养的过程。收蚁当天早上56点钟,揭去蚕种上的遮盖物,开始感光。并将桑叶切成相当于蚁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待用。蚕种感光后,经过2小时左右即可收蚁。春蚕一般在上午78点钟进行,夏秋蚕因温度高,可提前1小时进行。并将蚕室温度调至2627,干湿差1。收蚁方法,以桑收法为好。待蚕出齐后,先把切好的桑叶均匀撒一层在蚕座纸上,蚕座纸要略大于蚕种纸。然后,将蚕种纸卵面向下盖在桑叶上,经1520分钟后,揭去蚕种纸,用蚕筷和鹅毛定座,给桑即可。蚕种纸上未出的蚕卵,拿回催青继续黑暗保护,第二天再感光收蚁。第二天收蚁的蚕要和第一天的蚁蚕分开饲养,切忌混养。 (四)小蚕饲养 1、小蚕的生理特点: (1)小蚕喜高温多湿,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小蚕的发育齐,而且快。 (2)小蚕生长发育比大蚕快,因此,对桑叶质量要求高,并注意及时扩座、匀座,以防蚕稀密不均食桑不足发育不齐。 (3)小蚕呼吸量小,呼吸强度却比大蚕高,对二氧化碳抗力强。适用塑料薄膜覆盖饲育即保证桑叶不蔫又不影响小蚕生长。 (4)小蚕抗性比大蚕弱,对有害气体抵抗力差,容易中毒。小蚕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抗性也比大蚕弱,易染病。生产上,五龄蚕期常暴发蚕病,往往是因为小蚕期感染所引起。因此,小蚕室、用具要严格清洗消毒,尤为重要。 (5)趋光性和趋密性。一般蚁蚕和小蚕对较弱光线有正趋光性。因此,收蚁提早感光能显著提高孵化率,平时室内光线要尽量保持均匀。蚕的趋密性,因龄期不同而异,蚁蚕和一龄蚕趋密性强,因此,小蚕在给桑前要扩座、匀座。 2、小蚕饲养形式根据农村有火炕的条件,结合多年的实践证明,以炕床用塑料薄膜覆盖饲育最为合适。其方法是:在炕上搭一个架子,根据饲养量多少,在架上分层搁蚕匾,各层之间相距25cm左右。然后,将四周用塑料膜围上,利用火炕来调节温度。如果饲养量仅一张种,可在炕上用木板垫上,板上搁蚕匾,蚕匾上盖塑料膜。切勿将蚕匾直接放在炕上,以防感温不匀和小蚕伤热。 覆盖的塑料膜要用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养一张种要准备120cm长,90cm米宽塑料薄膜810块。12龄上盖下垫,四周包折、3龄蚕只盖不垫,蚕眠时不盖,以使蚕座干燥。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开塑料膜,晾干再用,同时给蚕换气。 3、小蚕饲养技术 (1)桑叶的采摘和贮藏:12龄蚕选采适熟偏嫩叶,以叶色、叶位为选择依据,以叶色为主,参考叶位。1龄蚕以浅绿叶为宜,采第23片叶;2龄蚕以绿叶为宜,采第34片叶;3龄蚕采较深绿色三眼叶。夏秋蚕,看叶色叶位,并凭手感判断适熟叶。 桑叶贮藏和保鲜也是非常重要的,12龄蚕用桑量少,可用缸或盆贮藏,小蚕千万不能喂萎蔫叶和伤热发霉叶。 (2)温湿度调节:小蚕饲养的温湿度标准见表2。表2 小蚕饲养的温湿度标准龄期温度湿度干湿差一2728901二2627851.5三2526802在饲养过程中,应随时调节温湿度以达到要求。火炕塑料膜育,加温容易,但要经常观察,及时调整炕上温度,干燥时要注意补湿。小蚕期要适当换气,给桑前半小时将塑料膜打开换气,给桑后再盖上。 (3)给桑:小蚕给桑前要切叶,切叶的目的是便于撒叶均匀,厚薄一致,蚕食方便。给桑次数和给桑量,应根据蚕的发育,食欲和残剩桑叶多少灵活掌握。小蚕塑料薄膜覆盖育,每天给桑3次即可,一般在早晨6点,下午1点半,晚上9点,晚上给桑可适当偏多。 (4)扩座、匀座:小蚕生长迅速,12龄蚕体每天能增加两倍,三龄每天增加一倍。因此,必须随着蚕的生长逐渐扩大蚕座面积。扩座的同时结合匀座,使蚕有充足的食桑和活动空间。扩座、匀座必须在每次给桑前进行。 (5)眠起处理:蚕食桑生长到一定程度要就眠,当蚕体由青白变黄白时即开始就眠。蚕眠时要停止给桑,在蚕座上撤干燥材料,如草木灰、石灰粉等起防潮防病作用。待9095的蚕眠起后给叶,蚕起后第一次给桑叫饷食。饷食前,必须要撒药(小蚕防病一号)或草木灰和石灰粉以防病消毒。 为了养蚕成功,每龄蚕眠前或起后最好加眠网或起除网除沙。加网的作用是及时清除掉蚕座上残桑、蚕沙及滋生的病菌,保持蚕座干燥,以防蚕病。加眠网的时期为:1龄和3龄相同,从收蚁或饷食当顿算起,第6顿给桑前加眠网,2龄饷食算起第5顿给桑前加眠网。加网给桑半小时后除沙。 (五)大蚕饲养 1、大蚕的生理特点 (1)食桑量大:大蚕期食桑量约占整个蚕期的8590,尤其5龄蚕占80。因为5龄蚕丝腺急剧增加,丝腺增长量5龄近占95。所以,5龄蚕的营养条件如何,对蚕的健康、蚕茧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2)对高温多湿抵抗力差:大蚕单位体重的表面积比小蚕小,所以蚕体多余的热量和水分散发困难。加之食桑量大,排出的粪尿也多,如遇高温多湿,容易发病。 (3)呼吸量大:对二氧化碳抗力弱。因此,大蚕期要特别注重蚕室的通风换气 2、大蚕饲养形式 大蚕期时间占全龄的五分之三,用工量约占全龄的70,设备占80,食桑量占80。俗话说,养好小蚕收一半,大蚕饲养是提高产茧量和质量的关键。饲养形式主要根据大蚕占面积大,可采用蚕匾架上育,充分利用蚕室空间,也可选择地面干燥通风良好的房屋在地平面上育,或利用塑料大棚饲养。 3、大蚕饲育技术 (1)桑叶的采摘、运输和贮藏:大蚕用叶量大,要保证每天桑叶贮够,最好早晚两次采桑。同时,要注意路途运输和贮桑时防止发热变质。 (2)给桑:大蚕要保证良桑饱食,但给桑也要适量,以吃饱而不浪费桑叶为原则。一般春用芽叶秋用片叶,每昼夜给桑34次。如遇桑叶萎蔫或干燥时,可适当在叶面上喷点清水。(3)饲养环境:大蚕需要干燥环境,蚕室内最好有微风,大蚕靠风养就是这个道理。大蚕对温湿度的要求见表3表3 大蚕饲养的温湿度标准龄期温度湿度干湿差四龄2425754五龄2324705 (4)眠起处理:第4龄的蚕眠期较长,也称老眠。一般眠152天。眠前和眠起加网处理同小蚕,4龄加眠网一般在饷食当顿算起第9顿加网为宜。 (5)除沙:大蚕尤其是五龄,食桑量大,蚕粪排泄多,龄期长,必须每天除沙一次,以保持蚕座相对干燥,防止蚕病发生。4龄中除一次,每次除沙前最好撒大蚕药(大防)后加网除沙。 六、上簇和采茧 一般春蚕到5龄经过78天,夏秋蚕6?天后就进入熟蚕期,此时蚕停止食桑,身体缩短,胸部及腹部半透明,头部昂起,左右摇摆呈吐丝状,或向匾边爬,称这时的蚕为熟蚕或老蚕。这时要组织力量及时抓蚕上簇。 上簇用具可就地取材,一般用稻草或麦秆打成蜈蚣簇,每张种需用35米长的草龙45条左右,用时盘成盘,每盘上400450头,若分层时,要先上层后下层,折簇350400头m2。千万不能过密,切忌用柴草树枝做簇,茧质差。簇中温度仍要保持2324C,在此温度中蚕3天左右吐丝完毕,开始化蛹。蚕吐完丝后,蚕室要注意通风排湿。 一般春蚕上簇后第67天、夏秋蚕第56天可以采茧,采完茧后选茧,选出同宫、薄皮、油烂分开放,必须在第10天前卖茧,过晚卖茧就有出蛾的危险,且茧也变轻。 七、蚕病防治 蚕病种类很多,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的蚕病。生产上常见蚕病有以下几种: (一)僵病僵病是由真菌感染蚕体引起的传染病害。病蚕死亡后,尸体僵直不腐烂,称之僵病。又因寄生菌类不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和黄僵病。最常见的是白僵病,其次是绿僵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通过蚕体皮肤传染。当真菌孢子随空气、灰尘、桑叶等粘附在蚕体上,遇到适温、多湿的条件,孢子萌发穿过皮肤侵入体内,致使蚕体感病死亡。夏秋蚕发病较多。 (二)脓病 该病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脓病中最常见的是血液型脓病,危害也较大。该病病毒主要通过食下传染,其次是创伤感染。蚕食下病毒污染的桑叶或皮肤创伤传染发病。该病自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小蚕34天,大蚕46天。病情发展到最后,蚕表现行动狂躁、乱爬,皮肤易破,流出白色浓汁而死亡。春、夏、秋蚕都有发生。 (三)细菌病 细菌病是由细菌感染而得病,蚕死亡后,尸体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