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5《山水田园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5《山水田园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5《山水田园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5《山水田园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1.5《山水田园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山水田园诗四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内容赏析】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宿建德江 常识速览隐居诗人孟浩然孟浩然 (689740),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王维并称“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现有孟浩然集。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文本精析1. 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做了铺垫。2如何理解“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答案】“新”的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3三、四句写景有什么艺术特点?试分析。 【答案】诗人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以移情手法写“月近人”,写出自然景物可爱宜人的自然之美,又运用以实衬虚的手法,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名句鉴赏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鉴赏】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终南望余雪常识速览乐于隐逸的祖咏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曾南游江南,北上蓟(j)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全唐诗编诗一卷。 终南望余雪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千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文本精析1这首诗是怎样扣住一个“望”字写景的? 【答案】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都是望中所见的。2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 【答案】霁,指雨后或雪后转晴。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晖,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名句鉴赏积雪浮云端。【鉴赏】 “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常识速览诗风朴实的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约762),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死岭南。储光羲登进士第后任汜水等地县尉,不久辞官归乡,曾与王维等人隐居终南山多年。田家杂兴八首就是这一时期内创作的诗篇,描写了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返璞归真、养性怡情的思想。文本精析1这首诗的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答案】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写自己隐居的志向。2“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这句诗中有何喻意? 【答案】这一句喻意为:朝廷昏暗,时局难辨,我还是回家赋“闲”吧。实际上,诗人有暂时回乡隐逸、待日后政治清明时再复出的意愿。3如何理解“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这句话中作者的愿望? 【答案】我的愿望就是悠闲游乐,无拘无束,朝廷(官府)莫来找我去任职(做官)。这一句明显是反话,诗人很希望朝廷招贤为官,给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4这首诗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田园生活之乐的? 【答案】这首诗的中间六句具体描写了田园生活所乐之处。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充满农家风情的隐居环境。“山泽时晦暝”天已昏暗,“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庭院种满了葵藿、桑榆,禽雀翔集的画面,没有过多地渲染雕琢,用浅易的语言描写了田园之乐。诗歌的表达技巧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2这首诗的白描手法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何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先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表达的效果、体现的意境或抒发的感情。名句鉴赏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鉴赏】 麻雀等飞禽都知道我清闲,常常集结一群飞到我家门前屋后,来找我“嬉戏”。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从侧面表现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得,富于生活情趣。游终南山常识速览“硬语”诗人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785805)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始登进士第。后东归,游历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中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806820)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诗与韩愈并称“韩孟”。其为诗惨淡经营,苦心孤诣,多穷愁之词,属苦吟诗派,继承杜甫而别开蹊径。五言古诗硬语盘空,多为自诉穷困和愤世嫉俗之作。绝句质朴简练,有古乐府神味。有孟东野诗集。终南山自魏晋至唐,一直是“隐士”的摇篮、旅游的胜地。诗人在公务之余,曾有幸去游历终南山。这首游终南山就描绘了终南山的险峻挺拔,借此表明了自己的理想走进终南山学参禅。文本精析1如何理解“日月石上生”的“生”字? 【答案】身在终南山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终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就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一个“生”字从侧面烘托了终南山的险峻、巍峨的特点。2“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诗突出了终南山的什么特点? 【答案】“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晖。极言其高,又没有违背真实。“深谷昼未明”,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极言其深,很富有真实感。3“路险心亦平”的“平”有何深刻内涵?请结合“山中人自正”加以探究。 【答案】“路险心亦平”中的“险”是“平”的反义词。上句诗已说明山中人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的。这里诗人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4诗人一味地赞美山及山中人,有何言外之意? 【答案】诗人极力赞美终南山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极力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心恶险。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名句鉴赏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鉴赏】 “长风驱松柏”,“驱”字用得妙。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既无形又无色,当然不能看见它在“拂”。“声拂万壑清”,“拂”字用得奇。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高山安可仰的孟浩然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世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理想与现实”“情操”“高山仰止”“自我”等话题相关的写作中。2热点素材“孟浩然田园诗词论坛”开幕 襄阳晚报讯昨日上午,“孟浩然田园诗词论坛”在襄阳拉开序幕,“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颁奖礼、报告文学山水田园诗的昨天与今天系列活动相继举行。全国各地多名文学大家齐聚襄阳,助推“文化襄阳”建设,增进襄阳与全国学界的联系与交流。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先生以孟浩然为例讲述了山水田园诗的昨天与今天,他用独特的视角呈现了多面的孟浩然,并对当代写作提出了建议。据大会组委会介绍,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孟浩然田园诗词创作大赛,积极培养诗词人才,实施精品战略,促进诗词的普及与提高。今后,“唐诗与襄阳”论坛将设在湖北文理学院,论坛活动包括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孟浩然田园诗词创作大赛、信息交流、合作研究、成果推出等,以此打造襄阳城市文化品牌。【媒评文摘】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孟浩然笔下的襄阳美不胜收,就此开创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据了解,该赛事由中国孟浩然诗词研究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孟浩然田园诗词论坛暨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颁奖大会。中新网佳作领悟故乡的孟浩然 你游走在我故乡的明月里,笔落之处惊动了山水的轻梦,连野菊花都摇头晃脑背诵你的春晓。汉江的夜航船上飘飞着你的歌赋旋律,故乡的风中游荡着你思乡的魂灵。那一年,你从官码头登船,赴京师赶考,想看看长安那片明月。可是,长安的月夜是浑浊的,九门皇城下连续演出千万种荒唐的闹剧。那一年,长安的渭水让你感伤,你带着满心的伤痛,打道回府,归隐襄阳麓门山中。那一年,你轻舟快帆带着满舱的诗笺去洛阳城找寻牡丹,看她为何高贵不凡,能否与大明宫里的武则天比试娇艳?你游走在我故乡的星星上,拖着长长的白色锦衣,金樽在夜风中飘香,月下还悬挂着李白送给你的那只玉壶。你对月长叹息:天生我材,为何无用?黑夜听不见,张着大嘴吞噬了你的呐喊。秋风叩响了你的门扉,对着麓门娓娓评说,你行云流水的奇文,还有你颠荡漂泊的生平。(摘自天涯社区,有删改)【精要赏析】本文重点写孟浩然由满怀报国之志入长安,到遭受打击转而寄情山水的经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同情和对孟浩然洁身自好、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的敬慕之情。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霁色(j)膏腴(y)晦暝(mn)万壑(h)畋渔(tin)松柏(bi)兀然(w)停泊(b)边塞(si) 【答案】“泊”应读“b”。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旷:空阔远大B相与尚膏腴 膏腴:肥沃,此泛指富贵C所乐在畋渔 畋:打猎D兀然倾一壶 兀然:突然【解析】 兀然:傲然。【答案】D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它的繁荣与唐代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B储光羲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思想与晋代陶渊明有相通之处。C孟浩然的诗,有一种“隐士”情结,可见他是一位甘于平淡的作家。D贾岛的诗与孟郊的诗风格相近,多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解析】 “甘于平淡”表述有误。【答案】C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18980015】(1)_,日暮客愁新。(2)终南阴岭秀,_。(3)满园植葵藿,_。(4)_,州县莫相呼。(5)山中人自正,_。【答案】(1)移舟泊烟渚(2)积雪浮云端(3)绕屋树桑榆(4)所愿在优游(5)路险心亦平5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完成后面的问题。(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踌躇满志应考而失利,归途中,日暮泊舟夜宿,烟雾迷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心中的压抑落寞、孤独悲凉蓦然而生,一、三、四句虽未言愁,但羁旅愁思无处不在。由此可见,一个“愁”字笼罩全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案】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案】文章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很自然地摄取了眼前之景,表达旅途孤寂、漂泊之感。泊舟江渚,触动了作者的愁思;日落黄昏,增添了新愁;原野空旷,孤寂凄凉;江清月近,倍加思乡。眼前之景,着墨轻淡,却传达出了真切的情意。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18980016】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及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要答出幽静意思,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尚可。赏析诗歌要立足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诗中的文字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解析】 该题以炼字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先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再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导学号:18980017】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