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答案_第1页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答案_第2页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答案_第3页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答案_第4页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答案第一节 电阻 和变阻器第一课时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1、阻碍作用 性质 一般不同 2、欧姆 欧 R 3、0.05 0.00005 0.45 0.00045 4、C 5、AB 6、B 7、ABD 8、C 9、 D 10、D 11、A 12、D 13、C 14、15 15、1 1 1 16、C 17、(1)应选取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不锈钢丝和铜丝(2)分别将不锈钢丝和铜丝与小灯泡串联后接到同电 源上,根据小灯泡的亮暗显示不锈钢丝和铜丝的导电性能的强弱 18、越往向导体的导电性能越好;越往下绝缘体的绝缘性能越好;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19、B 20、(1)小 (2)右 (3)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课时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长度 横截面积2、A和D A和C 3、(1)断开 b (2)略(3)在相同温度下,若保持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则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在相同温度下,若保持导体的长度相同,则导体的电阻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4、长度 材料 横截面积 越大 降低5、C 6、C 7、C 8、ABD 9、10、(1)A、 C (2)C、D (3)B、C1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12、第一个空:电流表甲无示数(或无明显偏转或示数为零均可);电流表乙有示数(或有明显偏转)第二个空:电流表甲有示数(或指针发生偏转或示数不为零等均可);电流表乙示数减小。13、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大气有压强;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玻璃在高温下能变成导体。14、D 15、C 16、(1)如图答146所示(2)R2L(L单位为cm)R20/S (S单位为mm2) (3)RL/S(为电阻率)17、(1)a、用导线将电源、开关和电流表依次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软铅笔芯、软硬适中的铅笔芯和硬铅笔芯连成串联电路。b、闭合开关,分别测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I2、I3。(2)若I1=I2=I3,则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程度无关。若I1I2I3。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铅笔芯的硬度越大,电阻越大。若I1I2I3,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铅笔芯的硬度越大,电阻越小18、(1)把电压表的“”“15”接线柱分别与电阻的左右接线柱相连(2)03; (3)025;成正比; (4)电压19、(1)在电厂发电、输送电力的过程中可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2)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外壳不用装散热窗了,工作时间再长,也不用担心烧坏“元件”(3)把强超导磁体装在车底部,可以制成速度更快的磁悬浮列车20、D21、银和铜;铜可以做导线,因为铜的产量高,铜的价格比银的低;因为铝锅的熔点低,故有炒菜时容易软化,而铁锅的熔点高附加题:(1)压敏电阻:电子秤热敏电阻:电子温度计光敏电阻:光自动控制门(2)要获得超导体,常用方法是增大压强,降低温度,这与以前学过的实现气体的液化很相似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三课时 变阻器1、电阻丝的长度 010 2、铜 镍铬合金 3、最大阻值为5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1)0 (2)25 (3)50 4、A 5、A 6、A 7、变小 变小8、D 9、变大不变变大 10、变暗 右 11、D 12、滑动变阻器 13、B 14、15、灯光渐渐变化电路图入答图3(a) 所示; 灯光跳跃式变化电路图如图答图3(b)所示由于电阻线长度分三段,当接人最短一段时,电阻最小,电流最大,灯光最亮;接人中间一段时,电阻比原来大了很多,电流一下子小了很多,灯光变暗,当接人最长一段电阻丝时,效果更为明显16、A 17、A 18、C 19、C 20、灯变暗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21、22、连人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或保护电路) 小灯泡变亮(或亮度)(1)加开关 (2)增加铅笔芯的长度(或用滑动变阻器代替铅笔芯、用电阻丝代替铅笔芯)23、B 24、cd(bc) 减小(增大) 25、26、滑动变阻器 亮度变化27、(1)红色的铜 (2)右 (3)亮第二节 科学探究: 欧姆定律第一课时 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1)如果知道一个电阻值,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出它的电流呢?或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2) 此为开放题,只要合理猜想即可。 (3)根据实验条件通常有下列三种办法: 1、电池组:增减电池个数;2、学生电源:调节调压旋钮。3、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4)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I=U/R。2、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8V;4;变小。 3、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b b 5、 (1) (2) . 控制变量法 , 甲 , 乙 (3) 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 保护电路 (4)实验的结论是: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5、I=U/R 大 等于 6、C 7、5 0 5 8、R=U/I=0.125 U=IR=0.4A0.125=0.05V 0、ABC 10、0.2 0.4 1.5 11、12 12方法*技巧练 巧练方法 事半功倍12、D 13、(1)2 (2)I=U/R或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0.6 0.3(或1.5 3) 14、15、500 16、20 17、6 1.2V 18、C 19、不变 增大 0.4A 20、A 综合*创新练 拓展思维 提升素质21、C 22、3:1;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或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或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23、C 24、60C 0.75A 25、0.4 0.6 26、猜想C I=210-2U2 27、(1)电路如图所示 (2)A.保持电阻值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按右图连接好电路; 将电源分别换为1节、2节,3节,4节和5节电池串联,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B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保持电源为2节干电池不变,电阻分别为1个,2个串联,3个串联,4个串联和5个串联,闭合开关,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3)0.30 A28、(1)图略。要求: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电路连接正确(电流表、电压表均选择小量程)。(2)a、变小 b、略。观察电压表直至其示数为2.5V,读取电流表示数。29、D 30、11 43 31、A 32、4 3V 33、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之比等于该电阻值(或RU/I)其他表述正确也得分。 伏安法测电阻(应用RU/I) 31、(1)R选错了,应换用滑动变阻器 (2)需要电压表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二课时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能力练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1、(1)并在电阻R两端的是伏特表:和电阻R串联的是安培表。(2) (3)1.5 (4) (5)如图125所示。 2、(1)电压表负接线柱和待测电阻左接线柱相连 (2)图略 (3)1.7,2.0 3、图略(2分) 略(2分) 12(1分)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不变)(1分)说明:正确填入电流表得1分,正确填入电压表得1分;正确设计表格并标明相应的物理量得1分;数据填写符合规律得1分;正确写出一个结论得1分;如正确写出一个结论,同时又写出一个或多个错误“结论”不得分。4、(1) (2)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器材,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当滑片P在最左端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3)R=10I1/(I2-I1)5、(1)(2)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器材,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U1;当滑片P在最左端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U2。(3)R=10U1/(U2-U1)6、断开S1、S2、S4,闭合S3,测出R0中的电流I0 断开S1、S2、S3,闭合S4,测出R x中的电流IxI0R0/Ix 去掉S1、S2。7、1.5 K 方法*技巧练 巧练方法 事半功倍8、20 00.6A 9、电流表负极与S2的连线错误R02,理由是:当选R01时,如开关S1闭合,开关S2无论闭合与断开,整个电路的电阻非常小,电路中电流很大,烧坏电流表。当选R03时,闭合开关S1,开关S2断开,整个电路的电阻非常大,电路中电流很小,电流表无法读数。10、补充条件:电源电压为5V,求:电路中的电流。I=0.1A;补充条件:通过电路中的电流为1A,求:电源电压。U=50V。11、a S3 S3 ,S2 ,R,R0 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两端。 12、13、P在a点时,R2=5,总电阻R=25,U=15V,R1=10,P在b点时,电路的总电阻R=3014、(1) U1=I1R1=0.2A10=2V U= U1 +U2=2V+4V=6VU2I4V0.2A(2)R2=20 (本题求解U与R2的顺序可以颠倒,求解方法不止一种)15、16、C 17、下降 上移 增大 变大 欧姆定律 变小 变小 减小18、满偏位置时盘面上应标注的示数是零。当A、B间断开时电表指针位置应标注的示数为无穷大。表盘正中间位置应标注的示数是15。因为指针指在表盘中间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是指针满偏时的一半,说明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是指针满偏时的2倍。而指针满偏时电路中的电阻是15,所以指针在中间位置时A、B间连入的电阻为15。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理由:设电流表内阻、滑动变阻器的有效值和定值电阻R0+Rx),可见:I与Rx不成正比,所以欧姆表刻度不均匀。19、B 20、变大 变大 21、D 22、C 23、D 24、(1)如图 所示。(2)1.6 0.3 (3)R1=5.33(欧) R2=5.29(欧) R3=5/10(欧)25、加1N的压力,弹簧缩短a;放质量为m的物体,压力为mg,则弹簧缩短mga,即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下移动的距离; x=mga.图略电路中的电流为I=U/(R0+R),当在托盘中放质量为m的物体时,滑动头下移mga,变阻器滑动触头上端的电阻为:mgaR/,此时,电压表示数U表mgaRU/(R0+R).26、A 0.7A 27、第三节 家庭用电1、并联 串联 接地 2、C 3、4、D 5、金属体 火 6、7、BC 8、D 9、10、11、220 36 12、B 13、C 14、B 15、断路 零线断路 16、B 17、A 18、增大增大 19、B 20、BD 21、C 22、a、不能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用电器,否则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23、C24、25、导体 丙 右 26、试电笔由笔尖金属体、电阻(限流作用)、氖管(内充氖气,有电流从两电极通过时氖管发光)、弹簧(起接 触良好作用)、笔尾金属体组成使用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被测电线,氖管发光表明试电笔接触 的是火线;氖管不发光,表明接触的是零线 通常的插座是两孔,一孔接零线,一孔接火线,当把二线插头插入后,家用电器就连人厂电路在三孔插 座里,第三孔(标有“E”)接大地,相应地三线插头中的第三插脚(标有“E”)接家用电器外壳 这样在把用电部分(标有“L”“N”)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人体接触外壳不会触电27、33 降低 28、D 29、C 30、(1)小孩在室外输电线上取风筝 (2)电视机电源插头处破损 (3)电线放在地毯下面 (4)用湿手去拔电源插头 (5)通电的电线浸在水中(6)电吹风正在加热通电的导线31、.(1)I=P/U=5A (2)I=U/R=220V/88 k=25mA10A熔断丝不会断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单元知能整合测试一、1、C 2、A 3、B 4、B 5、CD 6、B 7、CD 8、A 9、A 10、A二、 11、6、9V 2、零 在电厂发电、输送电力的过程中可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外壳不用装散热窗了,工作时间再长,也不用担心烧坏“元件” 13、断开电源 用干木棒挑开 14、断路 将电压表撤去,若L2亮,则是完好的;若L1亮,则L2断路。 15、15V 9V 16、BC BD 17、电阻 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电压 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控制变量法 18、此题答案开放,结论只要合理就给分三、作图题19、20、 四、实验与探究21、 左 0.2822、(1)A 该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无关 (2)电压 长度 (3)该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无关,与它的长度有关23、 表达式:r=(I2R2-I1R1)/(I1-I2)。五、分析与计算题24、在E点时,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U0,此时S断开。在F点时,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为U0/R0。此时S闭合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了最左端,使滑动变阻器处于局部短路状态。25、R=20 I1=0.1A 并联在R两端,2V12V。26、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近三年中考名题全练一、选择题1、C 2、D 3、A 4、B 5、AD 6、A 7、D 8、A 9、A 10、A 11、A 12、A 13、C 14、C二、填空题15、小灯泡、电流表 16、I=U/R 大 等于 17、向左偏 变大 18、电阻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19、1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