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随堂练习9 祝 福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随堂练习9 祝 福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随堂练习9 祝 福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随堂练习9 祝 福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随堂练习9 祝 福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9祝福基础夯实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国内文学界一致认为曹文轩实至名归。一日一诗其实是一种比喻,至少比我们每天无所用心地把时间放走要好。每天能够和诗共存片刻,对每个人的思想和人生的升华是很有好处的。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就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A.B.C.D.解析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与语境不合。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用在此处不合适。惴惴不安:害怕发愁的样子。此处的“难以入睡”与害怕无关。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鲁迅的思维力和观察力是超凡的,他能于平凡生活中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形象,挖掘出形象背后的深刻蕴含,他的创作往往汩汩滔滔,一气呵成,且主旨深刻。B.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学校对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各种正规教育报刊上江山中学的老师们近年来发表教研文章150余篇。C.由于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内地一些学校教师不是流失率高,跳槽多,就是学生入学率低,生源少。D.报刊、电视,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的规范意识,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积极营造规范化使用语言的良好社会环境。解析A项,并列短语语序不当,“思维力”与“观察力”对调,才能与“捕捉形象”“挖掘蕴含”相对应。B项,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发表”的状语应按先时间后刊物的顺序排列,可改为“近年来江山中学的老师们在各种正规教育报刊上发表”。C项,“不是”应放在“教师”前。答案D3.导学号50760026下列句子填入画线处最适当的一项是()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解析给出的语句中,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基调。而A项的“五彩”,C项的夕阳落照,都是暖色调;D项“透明的羽翼”则透着“亮”色,也跟原语境不合。只有B项无论从情景氛围,还是从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上看,都是最恰当的。这一道题,也有事理逻辑上的问题,A项说石壁“夹江高矗”,C、D两项都说“对岸”,而原语境中交代的是坟前石碑“字迹模糊”,如果真在“对岸”,如何看得清“字迹模糊”。答案B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老照片申平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妖怪”一个黑匣子。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他主动上前跟老外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还教他如何冲洗照片。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到处流传。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机智地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把它藏了起来。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他除了给人照相以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一样到处去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来。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来。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堆满了一间屋子。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这天她趁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的照片,用它来点火做饭。正烧着,小五子的爸爸回来了。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晚上,爸爸召开家庭会议,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这些老照片记载的就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咱家的人就是丢了性命,也要把它们保护好。当天夜里,小五子在迷糊的状态下感觉到全家人一起行动,好像在转移那些老照片。搬到后半夜才消停下来。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横冲直撞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全家人一口咬定: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造反派不信,就把爸爸抓走了。他们批斗他,甚至拷打他,可他就是一句话:照片烧了。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就开始闹起鬼来。不止一个人看到,每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来,他手里端着照相机,在镇上到处飘荡。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喊:还我的命来,还我的照片来!鬼影后来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叫道:你不是要老照片吗?我给你送来了,你出来拿啊!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古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一到天黑,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鬼也不再闹了。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小五子涕泪滂沱,连连答应。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来找他收购老照片。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后来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来。终于有一天,有一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了古镇。经过反复考查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小五子带着他们来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小五子指着这些东西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来的。小五子又用手摸着那套衣服说:这套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捆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这就是你们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两个年轻的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止。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了蜡像。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在现场合影留念。他说: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3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慈禧看见火车连叫“妖怪”,作者这样写暗示了小说情节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古镇上人们的愚昧无知做了铺垫。B.小五子的爸爸临终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从后文看,这件事是要求小五子保护好老照片,并在适当的时候无偿捐赠给政府。C.“两个年轻的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止”的原因,一是见到了先人的遗物,二是被围绕老照片所发生的故事而感动。D.“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展览馆也会成为历史。这句话表达了小五子心中的悲凉。E.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古镇人和小五子的太爷对照相机的态度、慈禧和古镇人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等。解析B项,“并在适当的时候无偿捐赠给政府”依据不足,从原文看,把老照片捐赠给政府是小五子和老外的后代协商的结果。D项,“表达了小五子心中的悲凉”错,这句话表达了小五子心中的自豪、喜悦。E项,慈禧和古镇人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是相同的,两者没有构成对比。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5.“老照片”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依据文本简要分析。解析先从结构角度考虑,作为标题显然有“贯串全文情节”的作用;再从塑造形象和主题揭示的角度分析。参考答案贯串全文情节。全文的情节是通过老照片串联起来的。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借保护老照片的行动,塑造了小五子一家的群体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寓着对人们理性对待新生事物,保护文物、传承历史的深沉呼吁。6.小说塑造了一个群体形象,这个群体包括小五子的太爷、爷爷、父亲及小五子。请简要概括这一群体形象的特征。解析鉴赏人物形象一定要立足文本,要在文本中找到具体的事例,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来分析其性格特征,不能想当然,如由小五子一家人对老外以及照相的态度不难概括出“善于接纳新生事物”的特点。参考答案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富有传承历史的责任感;执着;机智;恪守诚信;看淡金钱。7.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多角度跨越,颇具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解析小说深层背景的探究,主要围绕“沧桑感”来回答,先要立足全文,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跨越”的具体内容,很容易想到“时间”“历史”等词,再由小说本身的特点联想到“人物”,再结合具体内容答题即可。参考答案小说所描写的情节时间跨度大。从慈禧老佛爷还没有死的清朝末年一直写到当代。小说所写的人物跨度大。从小五子的太爷、爷爷、爸爸写到小五子本人,从老外写到老外的后人。小说所写的人物命运变化大。老外被痛打致死,小五子的爸爸为保护老照片也饱受摧残。小说所写的社会背景跨度大,富有历史纵深感。从慈禧认为火车是妖怪、不接受新鲜事物的晚清,到破坏文物、残害开明之士的“文革”时期,再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些迥异的社会背景让读者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二、语言运用8.近日,人们发现某些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了。据此,社会上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可以理解,有人认为不宜过分删减,你同意哪种看法?试简述理由。(不超过100字)解析观点要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可以理解:名家佳作在入选语文教材时一定要适应学生的感觉和需要,一些名家作品颇具深度,尤其鲁迅的文章比较难懂,所以适当删减也是有好处的。篇目的减少,并不说明我们在丢失和否定,只是多元文化下的必然选择。不宜过分删减: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都是作家经过长期的积累,是千锤百炼磨炼好自己的技艺之后才写出来的。如果一个社会还需要勇气和担当,需要独立和批判精神的话,那么,鲁迅的声音仍然有振聋发聩的效果。9.导学号50760027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1)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3)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简要回答:(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2)鲁迅侧重的是(3)歌德侧重的是(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揣摩三个人说话的主旨,从三人说的话中不难看出都是说“积累材料”的问题;然后将三人的话进行比较,就可明确各人的侧重点是什么了。参考答案(1)要注重积累材料。(2)积累要长期坚持。(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4)要多积、广积材料。10.导学号5076002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