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眩晕、头晕 郑州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 李建章 一 慨念 眩晕 是一种运动幻觉,是由于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的人体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 表现为突发性自身或(和)外物的旋转、飘移、 浮沉或翻滚感,可伴有恶性、呕吐、眼震、耳 鸣及站立不稳感, 常见于前庭半规管病变 头晕 常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多在行走、站立、 起坐中感知,可分为眼性头晕、深感觉性头晕、小脑性头晕等 眼性头晕:系视力障碍所致,睁眼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 。多由屈光不正(最常见)、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 等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外肌麻痹等所致。 深感觉性头晕:为深感觉障碍所致,于行、立中出现,闭眼和 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因视力能代偿),坐卧后消失。伴 有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和深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神经体征。 系由脊髓后索或下肢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等所致 小脑性头晕:因小脑性共济失调所致,于行立中出现,坐卧后消失, 睁闭眼无影响(因视力不能代偿)。伴有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 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小脑体征 头昏 常为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多伴有头 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他神经症 或慢性躯体症状,劳累时加重,多由神经衰 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引起 n常见眩晕病的病因 2000年法国Doupet报告 5535例成人 458例儿童 壶腹嵴顶结石病 34.3% 5% 脑干及小脑病变 7 10.7 梅尼埃病 6左右 2.6 前庭神经元炎 6左右 13.3 病变部位: 前庭感受器 (迷路)、前庭神经 眩晕特点 :常突然发生,程度 严重,视物或自身 旋转感、 倾倒 n发作时间较短,数分至数日 植物神经症状明显,常伴恶心 、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 缓等,但意识清 n耳蜗症状 可有伴耳聋或耳鸣 等 脑干、小脑、皮层中枢 眩晕感较轻,摇晃不稳感, n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 周或数月(眩晕性癫痫除外 ,为发作性,仅数秒至数分 ) n伴植物神经症状较轻和 较少 ,可伴意识障碍 n少见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 眼震:多为水平性或兼旋转性 眼震,强度与眩晕程度一致 ,慢相向病灶侧 n昂百氏征阳性,向病灶侧倾 倒 倾倒方向、眼震慢相方向及 过指试验偏移方向三者一致 前庭功能试验: 减弱或消失, 偶过敏 n神经体征:无或仅有听力 改变 n脑脊液、脑电图、头影像学 等检查无异常 眼震 桥脑和小脑常为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 延髓旋转性 中脑垂直性 中脑以上病变眼震少见 眩晕可持续存在,缓解期仍可见,眼震 与眩晕程度不一致,慢相向病灶对 侧 n倾倒方向、眼震慢相方向及过指 试验偏移方向三者不一致 前庭功能试验大多正常,或呈分 离现象(如有眩晕及眼震但无植 物神经症状) 可有脑干、小脑及颞顶叶损害体 征 脑脊液、脑电图、头影像学 、椎基底动脉血管成像等检 查可有异常 前庭系统性眩晕(周围及中枢)特点 1)真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病变) n单纯眩晕(不伴耳症状)者:壶腹嵴顶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 n眩晕听力障碍者:梅尼埃病及其它耳源性眩晕病 2)假性眩晕(中枢性病变) n眩晕+颅神经:颅底病变 n眩晕颅神经及/或长束损害者:脑干病变,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眩晕 n眩晕+平衡障碍:小脑病变小脑病变 n眩晕+大脑功能障碍:皮层中枢 刺激症状:眩晕性癫痫;偏头痛性眩晕 抑制性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 梅尼埃病(耳聋眩晕) :占耳源性眩晕的66 1,机制:不清,可能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致迷路动脉痉挛,迷路 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使迷路内淋巴积水和压力增高, 导致内耳前庭末梢器缺氧及耳蜗毛细胞变性 2,症状以发作性眩晕、慢性进行性耳聋或耳鸣为特征(前庭+耳蜗 ) n发作性,一次持续数h或几天,数日数月发作1次,也可1日数次 n眩晕,符合前庭周围性眩晕 n发作时伴有明显植物神经症状 n有耳蜗症状:耳胀满感,耳聋(多为单侧)、耳鸣(多数在眩晕 发作前已有,发作时加重,初为低调吹风声或流水声,久之转为 高调蝉鸣或汽笛声),且随发作进行性加重 n多有复听(患耳健耳对同一纯音感觉声调不同)和响度重振(怕 闹声) n耳蜗电图负总和电位与动作电位之比(-SP/AP)0.4有助确诊 n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位置性眩晕(单纯眩晕) 当头部处于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可伴眼球震颤及恶心 呕吐出汗等 n周围性位置性眩晕,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n颈椎病也属中枢性,较常见 n中枢位置性眩晕,包括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等,少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系由多种病因引起内耳迷路耳石病变,是一种常见病 一般为单侧发病,而双侧均受累者约占1517,女性发病率高 以后半规管耳石病多见(占28%) 次为水平半规管(占21%) 少数为上半规管(占13%) 该病 的累计患病率为2. 4 % 1 年患病率 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839 岁年龄组为0. 5 % 60 岁以上年龄组为3. 4 % 80 岁以上人群的累计患病率达10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不清 主要是由于耳石从椭圆囊中脱落并游离在内淋巴中 。游离的耳石受重力的影响在内淋巴中移动, 带 动内淋巴流动, 使壶腹嵴发生位移, 刺激前庭神经 , 产生眩晕 椭圆囊自发性变性椭圆囊自发性变性 ,耳石自囊斑上脱,耳石自囊斑上脱 落,沉积在半规管落,沉积在半规管 壶腹嵴上壶腹嵴上 病因病因可分为可分为 原发性:原发性:原因不明,原因不明, 壶腹嵴病损壶腹嵴病损 1 1,异物沉积,异物沉积 2 2,变性,变性 致致壶腹嵴受刺激或功壶腹嵴受刺激或功 能异常产生眩晕能异常产生眩晕 4 酗酒者酒酗酒者酒 精致壶腹嵴变精致壶腹嵴变 薄薄 3 3 球蛋白血球蛋白血 症,球蛋白沉症,球蛋白沉 积在壶腹嵴上积在壶腹嵴上 1 1 炎症时炎症时白细胞、巨噬细胞、内皮霄质白细胞、巨噬细胞、内皮霄质 进入内淋巴液中进入内淋巴液中; 外伤后血液进入内淋巴液中外伤后血液进入内淋巴液中,都可形都可形 成有形颗粒,沉积在壶腹嵴顶成有形颗粒,沉积在壶腹嵴顶。 1 1 有报告颞骨纵形骨折,有报告颞骨纵形骨折,4747病人有位病人有位 置性眩晕,无骨折者发生率为置性眩晕,无骨折者发生率为2020, 100100例中耳炎者例中耳炎者2626有位置性眩晕有位置性眩晕 2 2 缺血:由于解剖缺陷内缺血:由于解剖缺陷内 耳终末动脉分支过细耳终末动脉分支过细 或由于先天因素致内耳迷或由于先天因素致内耳迷 路耳石有损伤路耳石有损伤 加上后天因素动脉硬化等加上后天因素动脉硬化等 致前庭前动脉狭窄、闭致前庭前动脉狭窄、闭 塞,使塞,使耳石膜变性、脱耳石膜变性、脱 落,沉积在壶腹嵴上落,沉积在壶腹嵴上 n n 继发性继发性 特发性BPPV 50% 70%, 继发性: 如头部外伤、病毒性迷路炎等 占717% 良性发作性变位性眩晕的五大临床症状 , 即 n眩晕发作(头位改变引起耳石移动, 牵拉毛细胞使之兴奋性发生改 变, 临床出眩晕;头位不动后耳石随之停止移动, 眩晕也随即终止,) n眩晕具有短暂性(一般持续1030 s, 不超过2min;) n变位性(头位改变时, 耳石移动再牵拉毛细胞使之发生偏移,故眩晕 发作与位置变动有关) n潜伏期(头位变动过程首先要克服惯性, 表现为潜伏期, 大部分患者 经过15 s的潜伏期才出现眩晕) n疲劳性(头位反复变动,耳石分布较前分散, 对毛细胞的牵拉作用 减弱导致眩晕程度及眼震强度减轻, 即疲劳性) n无听力障碍等耳蜗症状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n耳石功能检查有异常 n本病为自限性在数天或数月自愈 多见于3060岁 椭圆囊耳石病变,头晕椭圆囊耳石病变,头晕 仅见于蹲下、起立和行仅见于蹲下、起立和行 走等活动中出现走等活动中出现 一般潜伏期为一般潜伏期为2 23 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min1min,多为数秒,多为数秒 3030秒,很少有恶性呕吐(重时有)秒,很少有恶性呕吐(重时有)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变位性眩晕 n该病发生率高, 占所有周围性眩晕的17% 20%,是由于椭圆囊 中耳石脱落到后半规管, 并随头位改变在后半规管中不断移动而引 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n所有患者均为在起床或躺下时出现眩晕突然发作, 少数在抬头或低头、弯腰时发作; n发作呈短暂性, 持续约8 s至2 min后自然终止,; n当患者复位至原位时又出现类似发作。 n诱发方式为,当悬头仰卧位向患侧转450时可引发剧烈的 旋转性眩晕 球囊耳石角球囊耳石角 病变,头晕病变,头晕 仅见于仰位仅见于仰位 起卧之中起卧之中 球囊耳石体病变(水平半规管) 从症状看是水平半规管结石病,占5 % 30 % n临床表现为仰卧时头快速向任何一侧转动时均出现眩晕及眼震(平 卧位突然向左右侧翻身或站立及步行中突然快速向两侧 转头时出现 n眩晕,少数发生于直立或行走中左右转头时),潜伏期短仅数秒、 阵发性、持续时间小于1min,眼震为纯水平性,向患侧转时反应强 ,相反则弱。 n诱发体位为仰卧位,头分别向左侧或右侧旋转90度以引发出与转头 方向一致的向地性水平眼震者为阳性 球囊耳石体病球囊耳石体病 变,头晕仅见变,头晕仅见 于左右摆头和于左右摆头和 卧位翻身之中卧位翻身之中 多个半规管结石症 少数患者有多个半规管结石 症,亦有患双侧耳结石症者 ,其临床表现不规则,头做 水平或垂直运动都出现眼震 ,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BPPV误诊为梅尼埃病(MD)鉴别 nMD除眩晕外尚有耳聋、 耳鸣耳蜗症状,间歇期 亦有耳鸣 nMD眩晕发作时间长,可 几小时或几天 nMD任何体位变化都可引 发眩晕加重 n BPPV无耳蜗症状 n BPPV仅数秒或数分钟 n BPPV在某一定(单一) 体位诱发眩晕 丹迪综合征 n也称前庭性视觉障碍综合征,也属于耳石平衡障碍疾病 n主要表现为在行进、起床、翻身或上下车等体位或头位活动时,出 现视物模糊、头晕和行走不稳等症状,多不伴视物或自身旋转感; 活动停止后即自行消失,可见于年老人及中老年人 n内耳椭圆囊和球囊平衡功能试验有明显异常,如 Dandy试验(直线行走中视物模糊,停步后恢复) Mann及Romberg征阳性,椭圆囊和球囊耳石的指指、指鼻和直线及交 叉步行试验显示双侧或单侧功能低下, n病因不清,认为与耳椭圆囊、球囊缺血、缺氧;另外感染、中毒、 迷路积水、颅脑外伤等,导致内耳椭圆囊或/和球囊的平衡功能障 碍, n偏头痛性眩晕(probable migrainous vertigo,PMV) 偏头痛和眩晕有密切关系 ,偏头痛患者中头晕常见 这种头晕可持续数秒数天,甚至数周,不符合偏头痛的先兆只持续5 60 min; 也不符合基底动脉型偏头痛要求的至少有2种后循环区域先兆症状; 根据既往有偏头痛的病史(应详细询问,因在眩晕时很少并发偏头痛且病 人也很少诉偏头痛史), 又有发作性复发性眩晕或前庭症状(包括自发性眩晕,出现率为21 83;位置性眩晕,为17 65 ;头晕和运动敏感,为31 77 )病史的病人, 提出偏头痛性眩晕诊断。 近期不少作者提出HV是发作性眩晕和HIS标准偏头痛的联合 nMV至少占眩晕门诊患者的7。 偏头痛性眩晕诊断标准 肯定性偏头痛性眩晕 中等程度发作性或波动性眩晕, 运动幻觉或运动敏感;而不仅仅是头昏; 有符合HIS标准的偏头痛史 在两次眩晕发作期间或发作过程中至少有一次偏头痛症状的特点 (偏头痛、畏光、畏声、视觉异常或其他先兆)。 无明确其他病变 可能偏头痛性眩晕诊断依据是 (1)发作或波动眩晕, 运动幻觉或运动敏感;症状可仅仅是头昏; (2)存在以下1 种偏头痛症状: 有符合HIS标准的偏头痛发作史; 在眩晕发作期间伴有偏头痛; 食物、视觉刺激、激素分泌或失眠可引起眩晕发作; 抗头痛治疗有效。 (3)无明确病变,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发病年龄明显低于VBI患者。这是临 床鉴别单纯性眩晕重要的一点 偏头痛性眩晕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 偏头痛性眩晕:几乎所有病人均有偏头痛家 族史,运动敏感和声、光敏感等现象,这是 鉴别诊断一项重要依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几乎均有高血压 或低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椎 动脉狭窄或迂曲等现象 MV的病理机制不清,可能很多,可能是一 种累及前庭外周和(或)中枢的前庭系统疾 病 例1 男,31岁。发作性眩晕3年,头昏沉后出现眩 晕,一般不与头痛同时出现,眩晕持续12 h。 无耳鸣与听力下降。平素常有右侧头痛,头痛 时伴有恶心。患者有声、光敏感的现象。饮酒 、休息差时易诱发。血压正常。其母亲、妹妹 晕车并有偏头痛。 按照抗偏头痛治疗有效。 诊断:偏头痛性眩晕 男,17岁,发作性头晕23年,一次发作短者半小时,长者3小时,主 要为晕,无旋转感,晕重时伴呕吐,间歇期一切正常,几天或10余天 发作一次,睡一觉可缓解,行走时间长时可诱发,无家族史。 可能偏头痛性眩晕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n少见,主要见于部分脑干及小脑病变,特别是第四脑室病变,如脊 髓小脑萎缩,多发性硬化,脑干和小脑肿瘤等 n临床表现:眩晕程度较轻 ;持续时间长,只要保持某种体位眩晕就 持续存在;多有神经系统体征 颈源性眩晕 应属中枢性眩晕 起源于颈椎的,以眩晕为主诉的综合征称为颈源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通常与颈椎病有关,目前在临床诊断上比较乱:神经 科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科诊断为梅尼埃病;骨科诊 断为颈椎病 诊断颈椎病要同时符合三条,缺一不可: n有椎间盘和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 n有邻近组织和结构受累症状:包括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 感神经 n以上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或一致性。 颈椎病分为四型: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 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脊髓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即为脊髓型颈椎病 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 向侧方突出压迫椎动脉时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 向前外方突起可压迫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型颈椎 病 其中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与颈性眩晕关系密切相关 椎弓 棘突 椎孔 横突孔横突 上关节突 椎体 目前专家们多认为:椎间盘突出压迫到椎动脉引起椎动脉型颈椎 病的几率是很少的,因椎动脉在横突孔中走行,与椎间盘关系并 不密切,诊断时应寻找血管受压的证据,如做MRA等,决不要见 有颈椎骨质增生+头晕=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性眩晕的核心是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 椎动脉分为4 段 n第1 段,C7 ,8处有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 神经节; n第2 段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伴行; n第3 段弯曲较多,动脉壁上有pacin 小体分布, 通过椎动脉血压改变反射性调节血管管径, 以保证颈部血流量的正常运行; n第4 段即颅内段, 合并为基底动脉,其上有脑 桥支支配前庭神经核及支配迷路的内听动 脉 说明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及前庭系统关系密切 交感型颈椎病发病机制: n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在颈椎过屈过 伸位时表现明显。颈部交感神经节 有3:颈上、颈中、颈下(星状神经 节),星状神经节的交感纤维与椎 动脉行走在一起 n椎体不稳会刺激交感纤维,致交感 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收缩,致供 血不足 颈交感神经节与椎动脉关系 n脊神经的脊膜返支(窦椎神经)反射:颈椎 不稳定或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刺激窦椎神经,致交感神经兴奋 或抑制 颈脊神经分支与 交感神经的脊膜 支关系 n颈椎周围组织(小关节囊)中的交感神经末梢受刺激: 颈椎周围组织包括小关节囊及椎间组织中含有大量交感末 梢(颈交感神经分布于硬膜囊、前后纵韧带、椎间盘、椎间关节及 椎动脉周围),在颈椎不稳定时或明显椎间盘突出时,除直接压迫 和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外 颈部周围组织的交感神经末梢受激惹,使节后纤维释放儿 茶酚胺类缩血管递质,促使椎动脉痉挛、收缩,引起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反射性的 内耳微循环障碍发生眩晕 交感型颈椎病诊断依据 本病很少有异常体征,症状也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应依据: n有眩晕的症状,缺乏异常体征 n交感型颈椎病x线表现:颈椎退行性变化: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 等;有颈椎节段性不稳定表现,做颈过伸过屈位检查, n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 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心前区疼痛 胃肠道:恶心呕吐、排便次数增多等 发汗障碍:多汗或无汗 其他:咽干、咽部异物感、眼胀、鼻干或流涕 n排除其他相关疾病 n诊断性治疗有效:如高位硬膜外封闭;颈前交感神经节封闭 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分四段:一位从椎动脉起始到进入颈5或颈6横突孔前;二为行走 于横突孔内的部分;三为从寰椎后方到枕大孔;四为颅内段,从穿过硬 脑膜和蛛网膜开始到桥延交界汇成基底动脉止 颈椎病椎动脉型发病机制 n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孔狭窄,使椎动脉受压 n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段的高度缩短, 使椎动脉相对长度增加并迂 曲, 以致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n骨质增生,刺激颈交感神经 n体液因子学说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内皮素(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退变的椎间盘细胞比正常的椎间盘细胞能引起更多的炎性介质如NO、 PGE2、IL-6等释放,启动和促进颈部纤维结构炎症反应,刺激颈交 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 诊断 n有颈椎增生或脱位、椎动脉狭窄或缺 如等颈椎病因素 n扭转头颈部可使眩晕或头晕加重是本 型的特点 nTCD)检查除常规头位之外还应增加 转颈位检查,转颈时椎动脉流速减少 超过20 %即支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 断。 n椎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多有异常 女,56岁,向左侧转头时眩晕 左侧椎动脉尚好,向左转,左侧椎 动脉血流减少,右侧椎动脉第四段 狭窄,致在转头时血流不能代赏而 发眩晕 颈椎病椎动脉型 脑部各动脉病变与头晕发生关系Fisher 1967年 动脉 头晕例数/病例数 百分率() 小脑后下动脉 2/2 100 小脑前小动脉 9/10 90 椎动脉 29/36 80 大脑后动脉 12/50 24 基底动脉 36/112 17 大脑中动脉 12/140 8 大脑前动脉 0/13 0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 在部分阻断椎基底动脉 后,前庭血流可发生明 显减少, 阻断前前庭血流为 194.0045.26mV 阻断后为 131.0043.64mV 以阻断前的均值为100% ,阻断后降至平均基线 的67.53%,有显著差异 说明椎基底动脉狭窄引 起前庭血流减少是导致 眩晕的重要原因 李学佩,马芙蓉,王伟。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对前庭 血流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5:451- 眩晕的可能血管病变部位 1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2 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 3 基底动脉狭窄 4 锁骨下动脉起始部 狭 窄或闭塞(盗血) 5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盗血) 前庭的血供 小脑前下动脉(1.25mm)(少数 由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内听动脉 耳蜗总动脉( 主干,较粗) 前庭前动脉 (较细) 耳蜗动脉 前庭耳 蜗动脉 耳蜗支 前庭支 内耳血供特点: 内耳小动脉为终末动脉,形成侧支循环难 内听动脉各分支在到达耳蜗及前庭器官之前,要经过扭曲 或螺旋状行走,呈丝球状,这对消除动脉搏动性杂音有利, 但可使血流速度缓慢,易发生微循环障碍 耳蜗动脉是主干动脉,耳蜗供血相对较好,缺血相对较少 前庭供血相对较差,缺血相对较多 前庭是分水岭地带,供血更差 头晕或眩晕较多见 供应椭圆囊 、球囊的上 部、壶腹的 前部及水平 半规管 供应椭圆 囊的下部 及后半规 管的壶腹 供应3/4的耳蜗 顶部 供应1/4 耳蜗的 底部 迷路动脉 0.3mm 席刚明等对92 例为中枢性眩晕的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发 作性眩晕,包括沉浮感、晃动感或旋转感,有时伴恶心呕吐 、走路不稳、头痛等,52 例患者伴有脑干、小脑、枕叶的 相应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病程3 h10 年,行DSA检 查 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92 例,病变137 例,其中前循环(颈动 脉系统) 病变15 侧(10. 95 %) ;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 病 变122 侧(89. 05 %) ,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31 例 (33. 70 %) ,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椎-基 底动脉系统病变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39 侧(28. 47 %) ,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13 侧(9. 49 %) ,后循环变异59 侧 (43. 06 %) 。 结论:后循环狭窄和变异可能是中老年人中枢性眩晕的主要原因 席刚明,岳炫烨,叶 飞,等.中枢性眩晕患者的92 例数字减影 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3:310-314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狭窄 椎动脉闭塞 脑干缺血易发眩晕原因 n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核,位置较表浅,对缺 氧较敏感. n前庭神经核周围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丰富,在缺血缺氧时 易损害 n内耳及前庭神经核供血均为终末动脉,发生病变时侧枝 循环建立较难 刘轶君, 刘妮妮, 刘俊秀,等。后循环缺血时前庭神经内侧核 5-羟色胺的变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0:2277-2278 脑干眩晕特点 1,眩晕或晕 n程度轻,有摇晃感、移动感或头重脚轻、眼花感 n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 2,眼震: n延髓、小脑、桥脑病变时常为水平或水平旋转性; n中脑病变为垂直性,以垂直为脑干损害特有特点。 n眼震粗大,持续时间长 3,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无恶心呕吐等(因低位的前庭迷走神 经反射弧未受损) 4,常有脑干受损症状及体征(颅神经、共济、运动、感觉,多无耳鸣 耳聋因听觉纤维从两侧脑干上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n多见于老年人 n主要以头晕,此种头晕可仅为晕而非眩晕,可持续几天、几周,甚 至时间长达数年,一般不伴恶性,症状可有波动性,时轻时重。少 数重时可为眩晕,甚至伴头痛、恶心、耳鸣、视物模糊或发花、肢 体乏力、行走不稳感、倾斜感、摇摆感、站立不稳感或头重脚轻感 。颜面或口周等感觉异常(三叉神经感觉核缺血)。体位变动时或 行走时间较长时晕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n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无或有轻度异常,如腱反射活跃,双侧rossolimo ()等 n影像学检查一般无异常,少数人可有无症状性小腔梗灶或有椎基底 动脉延长扩张症表现 n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n功能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人有异常,有助于诊断。 n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判断标准 椎动脉不显影 管腔狭窄或顺行血流消失 两侧椎动脉不对称,直径一侧小于另一侧1/3以上 颈段的椎动脉血管弯曲如螺旋状或有2个或2个以上的弯 曲 敏感性98.6;特异性92.3% 男,34岁,正常椎动脉 男,33岁,正常椎动脉,行走呈直线 男,42岁,疑有动脉硬化倾向 男,62岁,椎动脉轻度迂 曲,示轻度动脉硬化 男,67岁,椎动脉明显迂曲,示重度动脉硬化 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广泛动脉硬化及狭窄 男,77岁,头晕10余年,持续性,呈头重脚轻感,漂浮感,始终无视物旋转感,无复视, 日常活动稍受影响。症状呈缓慢的进行性加重,近半年来症状加重,走路不稳,进食有时 发呛,智力减退,计算力差。查体:四肢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对称活跃,双侧Rosolimo(+ ),巴氏征(-),感觉无障碍,走路欠稳且呈小步态,昂白氏征弱阳性。多年来经多种治 疗效果不佳,头晕感一直未消失。(08-2-13影像学) 慢性VBI 椎基底动脉严 重狭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1T 874-2014 玉米 濮玉9号规范
- 委托持股合同(标准版)
- 水库堤坝修复与防渗方案
- 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蒙古族幼儿园招聘教师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陕西兴业交通集团招聘(4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A)(含答案)
- 建筑工程地下设施施工方案
- 市政建设材料采购与管理方案
- 牲畜家禽屠宰场建设与布局设计方案
- 2025浙江象山县第一批事业单位选聘1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茶壶课件教学课件
- 孟良崮战役课件
- 幼儿园物资采购应急预案(3篇)
- 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南中考数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安全心理学概述PPT通用课件
- 2022年妇科三基考试题库(导出版)
-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导手册(20130703)
- 钢筋加工机械技术状况常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