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一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一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一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一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一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地球自转转地球公转转 示意图图 第一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 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运动动 轴轴心 及轨轨 道 绕绕地轴轴旋转转,地轴轴北端始终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转 轨轨道面成6634夹夹角 (1)轨轨道为为黄道,是一近似圆圆 的椭圆轨椭圆轨 道 (2)太阳位于椭圆椭圆 的一个焦点 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自西向东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时针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顺 时针时针 自西向东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转 360,23时时56分4秒, 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转 36059,24小时时,是日 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转360,365 天6时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动 一个周期,365天5时时48分46秒,是 日常所用周期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为0 外,其他各点均为为15/ 小时时 (2)线线速度,自赤道 向极点逐渐渐减小为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时速 度快,位于远远日点(7月初)时时 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为每日约约1 (3)平均线线速度为为30千米/秒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 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 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 答(1)(2)题。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 B.a点角速度大于b点 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点的一半 D.a、b两点同位于东半球 (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解析 第(1)题,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位于赤道上 空,其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从而判定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第 (2)题,同步通信卫星公转角速度与地球表面各 地自转角速度相同(除极点以外),其线速度大于 地球表面任意点的自转线速度,其公转周期应与地 球自转周期相同,均为一个恒星日。从地表任意点 观测,同步卫星都是静止的。 答案 (1)A (2)B 1.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1)时间的相关计算 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昼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 夜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或24 点。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两类日期界线。 知识点二 地球运动的意义 (2)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仰角=当地纬 度;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当地纬度(只 能是北半球)。 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 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 即与上述纬度相同,所处南北半球相反(春、秋分 日除外)。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利用已知昼长计算): 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在日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 根据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占所处纬 线圈的比例)来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法:H=90两 地纬度差(或H=90)。 (5)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 纬线;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 为12时的经线。 2.太阳的周日运动 (1)周日视运动规律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 起,正西方向落下。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 起,西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 起,西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2)比较下面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 动规律 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 时东北升西北落,有时东南升西南落。 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在甲地,有时太阳在 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 归线之间;在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 回归线以南;在丙地,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 北回归线以北。 3. 昼夜长短变化的时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 分日 北半球 昼长长夜短,纬纬度越高 ,昼越长长 春分日夏 至日 北半球 昼长长夜短,且昼渐长渐长 ,极昼范围扩围扩 大 夏至日北回归线归线 昼最长长夜最短,北极 圈内出现现极昼现现象 夏至日秋 分日 北半球 昼长长夜短,且昼渐渐短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围 缩缩小 秋分日次年春 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长,纬纬度越高 ,昼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长,且昼渐渐短 ,极夜范围扩围扩 大 冬至日南回归线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长,北极 圈内出现现极夜现现象 冬至日次年春 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长,且昼渐长渐长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围 缩缩小 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4.影子问题 (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天 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 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 限长)。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 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 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 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 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 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 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 (4)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朝北,且日影 长短无日变化。 5.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 (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下图中D折线所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下图中C折线所示。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 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 度最大值。如上图B。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6月22 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下图D所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每年冬至日(12月22 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夏至日(6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上图E所示。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 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如下图F)。 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 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如上图G)。 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 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同 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 为0。例如太阳直射在15S、60W时,太阳 高度的分布如下图H所示。 H (2009福建文综)读下图,完成( 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 射的范围是 (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 变化可信的是 (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 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解析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 识,是高考命题的永恒热点和难点,本组题综合能 力强,难度大。(1)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 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从图中可以看出, 若EF为赤道,则P点的纬度为 70N ,该地出 现极昼,则表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20N及其以 北。(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 则表明黄赤交角为20,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 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并与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本题表明黄赤交角变小,福州冬季太阳高度变大,则 冬季均温升高。由于黄赤交角变小,温带范围扩大, 极昼极夜范围缩小,各地昼夜变化的幅度减小。 (3)若O地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 个交点,则有两种可能,假如北极点周围为极昼,即 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则E点为6时;如果北极点 周围为极夜,即北半球的冬半年,则E点为18点。 答案 (1)C (2)A (3)D 1. 晨昏线 (1)晨线与昏线的判别方法 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顺着 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 线部分为晨线;反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 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知识点三 晨昏线与光照图 (2)晨昏线(圈)的特点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由于晨昏线是太阳光线与地 球的切线,所以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 垂直;同一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是相同的,都等 于0;太阳高度在昼半球大于零,在夜半球小于 零。 晨昏线与赤道:晨昏圈和赤道是大圆,两者永远 相交平分。 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每小时 15。 (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是重合的,其余 时间都不重合,二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冬、夏至日达最大为2326。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 秋分两天不相切,其余时间都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 为极昼或极夜;相交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夜弧两部 分,对其进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夜长短的对 比情况。 (4)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 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 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或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 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 象,或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 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5)晨昏线与地方时 由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可知,赤道上永远昼夜平 分,所以经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 时,经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另外经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大部分位于 昼半球的经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经线)为12时,大 部分位于夜半球的为24时或零时。 (6)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部分,即昼弧和夜弧,昼弧 与夜弧的长短就决定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昼夜 长度。 (7)晨昏线(圈)的运动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 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 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 年为周期,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 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线,虚线 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为黑夜,如下图: 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昏线 (圈),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 黑夜,如下图: 总结规律 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晨昏线的 摆动导致昼弧和夜弧的增加或缩短,导致昼夜长短的 变化。 当晨昏线离开极点时,极点周围出现极昼或极夜,其 极昼极夜范围是与晨昏线相切的那条纬线和极点之间 的区域。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 球昼短夜长,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 随纬度增大而西偏;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 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 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2.光照图的类型及判读 (1)常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 全图图图局部图 极点 俯视 图 侧视 图 圆柱 投影 图 (2)判读日照图的基本要求是先明确:太阳光 线来自何方;自转方向;重要的点(如南、北 极点等);重要的线(如0和180经线、赤道、 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和经线及 6时、12时、18时、24时所在经线等);重要的 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极 昼和极夜范围等)。其中,判读的关键是找出直射 点的位置,因为直射的经线反映出经度和时间,而 直射的纬线则反映出纬度和季节;半圆形、扇形等 光照图判读的技巧可用“补全法”。 (3)常见日照图的判读应用 确定南、北极: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 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者为北极,顺时针自 转者为南极。 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 心点。 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 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 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此正相对经线的 地方时为0时。 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某地日出时刻是该地所在纬 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没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 昏线交点的时刻。赤道上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 日落;在极昼、极夜的区域则没有日出、日落现象。 确定昼夜长短:由晨昏线分割的同一纬线上昼弧 与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可以通过读经度差 数进行判断。 确定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 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度减 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晨昏线上的太 阳高度为0。 【强化专练3】 下图中甲、乙两半球为相对的两 个半球,涂黑的部分表示极夜,阴影部分为21日, 其余部分为22日。据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 A.(2326N,120W) B.(2326S,120E) C.(2326S,60W) D.(2326N,60E) (2)此时昏线为 ( ) A.线 B.线 C.线 D.线 解析 第(1)题,本题根据图中涂黑部分是极夜 可以判断出此日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 线;阴影部分是21日,其余部分是22日说明左侧日 期分界线是180经线,右侧日期分界线是零时经 线,此时零时经线是120W,故正午12时所在的 经线是60E。 第(2)题,晨昏圈与极昼圈切点的地方时是0时, 与极夜圈切点的地方时是12时,由此可以判断线 是晨线,线是昏线。 答案 (1)D (2)D (2009广东地理A卷)读下图,回答(1) (3)题。 考向一 地球运动的意义 示例1 (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双选)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 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可判断为丙、丁 两地。由图可知,甲地昼长为12小时处于赤道上, 乙地昼长为24小时可能位于南北极圈以内,若为夏 半年,则丙地白昼短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丁地 夜长大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 CD (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解析 由图可以判断出甲处于赤道上,日出地方时 为6时,日落地方时为18时,地转偏向力为零,一 年中春、秋分有两次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甲地位 于赤道,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 AD (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 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 方时是(双选) ( ) A.4时40分 B.8时40分 C.16时40分 D.20时40分 解析 由题意可知,乙地经度为20W或者160E。 由时差转换可知,若为20W,则时间为20时40 分,若为 160E ,则时间为8时40分。 BD 方法技巧 在研究地方时、区时、日期判读以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 夜长短的变化及其计算时,必须熟练地把握三个关系: (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 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 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 阳直射点纬度的差的绝对值。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并且这个 半球的极圈内有极昼。 直射点向哪条回归线运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 短。 (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 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 下图所示三幅图中,图甲阴影部分的中央为 12月21、22日两天分界线,图乙ab、bc为此刻地球 表面晨昏线的一部分,b点在6634纬线上,d地此 日昼短夜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向二 日期分布图、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示例2 (1)据图分析,一般情况下,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 。 (2)d点这一天的昼长为 h,当地 日出。 (3)在图乙上用阴影画出夜半球。 (4)在图丙上画出此刻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 分布情况。 (5)说出这一天昼夜长短按纬度的分布情况。 解析 日期的分界线有0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 因东3区的中央经线45E为日期分界线,所以 45E必为0点经线,北京时间及直射点的坐标就迎 刃而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由直射 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 (1)12 22 5 (135W,2326S) (2)8 8点 (3)见图a (4)见图b (5)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南极圈至赤道:昼 长夜短;赤道:昼夜平分;赤道至北极圈:昼短夜 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主题:读图与审题能力 示例1 (原创题)读图,图上XOY为地轴,MN为赤 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据此回答 下列问题。 (1)下列各角中与目前黄赤交角相等的是 ( ) XOF XOT EOY FON A. B. C. D.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和EF与 EF之间分别为 带和 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 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 内,在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什么?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 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 然现象有(多选) (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 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度)纬线 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 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 答案 (1)C (2)北温 热 (3)开始,出现极 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至EF时南极圈及其 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 缩小。 (4)ABD (5)北纬35度 热带、寒带(或北寒带、南寒带 ) 方法点拨 读题和审题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前提,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的基础。在读审题时必须着重注意三方面:一读题干提 供的关键概念、数据或隐含的关键信息,如本题题干中 所列举的线段(或弧)所表示的地理意义。二读图示所 提供的信息,例如本题图示中各线段(或弧)的分布或 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其地理信息。三读设 问及其包含的信息,例如第(1)题设问中“与目前黄赤 交角相等”包含的信息;第(2)题设问中“五带”的信 息;第(3)题中所提供的直射点移动条件、在ST (南 极圈及其以南)等信息;第(4)题中黄赤交角为 0所包含的信息;第(5)题中黄赤交角的变化等都是 读题和审题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易错点:不理解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示例2 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 会员展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如下图 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地区来说 ( ) A.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北方上中天 B.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南方上中天 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 方向落下 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 方向落下 (2)下列关于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日,乙、丙、丁三地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 B.此日在乙地向北,昼越来越长 C.在一年中,丙地的夜长一直短于丁地 D.在一年中,甲、乙、丙三地不可能同时出现昼夜 平分的现象 D A 错因分析 此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能根据太阳视运 动的情况判断某地的位置以及该地的昼夜长短,并 推测其变化。读图可知甲地应为太阳直射点,乙地 位于北极圈,丁地为北极点,丙地位于北极圈与北 极点之间。位于甲、乙之间的地区太阳从东北升起、 西北落下,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南方的天空。此 日,北半球各地都达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乙地 向北昼长都为24小时;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 纠错感悟 在解答有关太阳视运动的题目时,一要 注意观察图中太阳的运动方向,不论是在南北半球 观察都应是向西运动。二要注意正午时太阳所处天 空的位置,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的天空,从而判断观 测点所在的半球位置,二至日时太阳都在南方的天 空,则该地肯定位于北半球;二至日时太阳都在北 方的天空,则该地肯定位于南半球;若有时在北有 时在南,则需要结合其他条件判断。三要注意太阳 在地平圈以上运动的高度变化,若与地平圈只有一 个切点,则该地为刚刚出现极昼的地点;若没有切 点且太阳高度出现变化则为已出现极昼现象的地 点;若终日不变则为极点。 一、选择题 (2009厦门二模)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 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13题。 1.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 A.甲、丁 B.甲、乙、丙 C.丙、丁 D.没有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 2.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3. 乙地为北京,则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是( ) A.2326 B.56 C.72 D.88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四个地点在同一天的昼 长,甲为18小时、乙为14小时左右、丙为12小时、 丁为6小时,由此可以计算出甲、乙、丙、丁四地 的夜长,而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昼长等于另一个半 球同一纬度的夜长,所以纬度数值相同的是甲丁两 地。 第2题,读图可知,丁地的昼长为6小时,所以它的 日出时间是9时,日落时间是15时。 第3题,读图可知,乙的昼长大约为14小时,如果 乙地为北京,此时北京昼长夜短,而北京所在纬度 的最大昼长约为15小时,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京的 昼长为12小时,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 赤道的中间偏北的位置;此时丙地的昼长为12小 时,则该地区在赤道上,此时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约为72。 答案 1.A 2.B 3.C 下图为A地地平面观察到的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过 程图(其中虚线圈为太阳视运动轨迹,C为太阳视运动 某一位置),读图回答45题。 4.当太阳位于C位置时,BAC4308,北京 时间为1600,则A地的经纬度位置为 ( ) A.6634N,60E B.4652N,90E C.4308N,150E D.90N,60E 5.从此时起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 ( ) A.北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南回归线附近 D.15S附近 解析 第4题,此题可用排除法解析,因为该地区 有极昼现象,可排除B、C选项;由于该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为4652,可排除北极点,因为北极点 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本题答案为A。 第5题,根据题意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326N, 所以从此时起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赤道 附近。 答案 4.A 5.B 为迎“奥运”,北京市临街平顶多层住宅楼进行 了“平改坡”(即平屋顶改成坡屋顶)工程。读图,结 合下表及相关知识回答68题。 北京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7326502634 三角函数正切值(约为)3.41.20.5 6.“平改坡”后,某居民楼楼顶原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年 中不能使整个受光面在正午时均得到光照的时间大约有 ( ) A.3个月左右 B.6个月左右 C.9个月左右 D.12个月左右 7.当太阳能热水器在一年中的正午受光面达最小时的季 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哈尔滨正值冰雕旅游季节 从亚丁湾到科伦坡的船 只顺风顺水 长江流域正值梅雨期 亚马孙河入海口 等盐度线向离岸方向凸 A. B. C. D. 8.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定于8月8日举行。若要在全 球各地都能在8日这天收看开幕式直播盛况,其开幕式 时间应定在北京时间 ( ) A.800 B.1200 C.2000 D.2200 解析 第6题,当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小于2.5/3 0.83时,太阳能热水器的整个受光面在正午时均得 不到光照,该值处于0.5到1.2之间,说明一年中不 能使整个受光面在正午时均得到光照的时间大约为 3个月左右。 第7题,当太阳能热水器在一年中的正午受光面达 最小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第8题,北京时间为2000时,0时经线和180经 线重合,全球属于同一日期(8月8日)。 答案 6.A 7.B 8.C (2009重庆文综)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0.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首先 确定甲、乙位置所代表的节气,是进行解题的前提。 从图中看出,甲处日地距离较小,乙处地球还未公 转到远日点附近,根据轨道划分状况可知,甲为近 日点附近,刚过冬至日,乙有向远日点靠近的运动 趋势且已过春分日。由于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近日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故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 高度逐渐增大。第10题,图中甲为近日点附近,时 值1月初,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黄河流 域进入汛期应为北半球夏季;南极昆仑站极夜应为 南半球冬季;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应为南半球冬 季。故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9.B 10.C 下图是连续一段时间观测、记录的某楼房(10米 高)正午影子长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从楼房正午影子长度变化情况可知,图中影子连 续观测、记录的时间长约 ( ) A.一年 B.18个月 C.21个月 D.两年 12.为了便于规划栽植的花草种类,房主想在房后空 地上找出全年正午时刻阳光都照不到的地方,应 选择去察看的日期是 ( ) A. B. C. D. 13.当该地白昼时间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与楼房影 子在该日内的变化情况最符合的是 ( ) 答案 11.C 12.A 13.D 解析 第11题,楼房影子始终朝北,说明该地位于 北回归线以北。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楼 房影子为一年中最长,即14.3米;6月22日,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楼房影子为一年中最短,即1.06 米,由此推断影子从最短的日期到最长的日期 经历了半年时间,进而可推算出图中影子连续观测 记录的时间长约21个月。 第12题,全年正午时刻阳光都照不到的地方就是全 年都有影子的地方,也就是最短影子覆盖的区域, 因此应选择图中正午影子最短的日期去察看。 第13题,根据第(1)题的分析,该地处于北回归 线以北,12月22日为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 而这一天该地区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楼房影子 的方向正好相反,即日出时朝向西北、日落时朝向 东北。 下图中为纬线,晨昏线上D点的纬度值最大, A点地方时的小时数比C点小6,经线BD为45E。读 后回答1416题。 14.该日,B点的夜长为 ( ) A.6小时 B.16小时 C.18小时 D.8小时 15.此时刻,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约为 ( ) A.5/7 B.7/8 C.7/12 D.1/8 16.此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潘帕斯草原降水较少,草木枯黄 C.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 D.南极科考繁忙 解析 第14题,根据题中信息“晨昏线上D点的 纬度值最大”,可知D点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切 点,所在经线45E的地方时为12时或0时(24 时);再根据“A点地方时的小时数比C点小6”,确 定45E的地方时为12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