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青职工培训ppt课件_第1页
度青职工培训ppt课件_第2页
度青职工培训ppt课件_第3页
度青职工培训ppt课件_第4页
度青职工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点 感染管理科 吴成美 2015.5.15 关于医院感染你必须知道的 1、医院感染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2、医院感染的重点规章制度 3、认识生物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危害 4、重要的院感相关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结构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 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监督、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监测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根 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 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医院感染流行、爆发, 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科室,并协助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常见菌的分布及耐药 情况,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 生素; 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4、每月对医院感染质控检查中本科室存 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实施;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消毒 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6、督促本科室人员做好手卫生及手消毒 ,认真抓好手卫生工作; 7、做好职业防护工作; 8、定期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 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医务人员感染管理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 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 找感染源、感染途径,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 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 刺伤。 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考核制度 全院工作人员每年必须按医院统一培训要求 参加有关知识的培训 内容为医院感染专业知识,消毒隔离、医院 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 培训人员及时间要求:(1)新上岗人员、进 修人员、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间 不得少于3小时;(2)医务人员、后勤人员 及其它管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间不得 少于6小时;(3)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培 训时间每年不得少于10学时。 院内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 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 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 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 告科主任,进行讨论、认定,作好记录 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 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有委员会组织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在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登记本”上登记感染病 人的信息 对所经治的病人,如在相对较集中的时间内 出现较相同的感染,除了向本科室负责人及 时报告外,还应及时向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 ,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避免发生医院感染的 暴发或流行。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II 类环境及环境卫生标准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 、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 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空气细菌菌落数标准4cfu/(15min*直径 9cm平皿)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5 /cfu/cm2 III 类环境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治 疗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 、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空气标准4cfu/(5min*直径9cm平皿) 物体表面10 /cfu/cm2 消毒药械购进使用管理制度 消毒剂使用前使用人员必须认真阅读使 用说明书,严格按照使用范围、使用方 法、注意事项等使用;掌握消毒剂的使 用浓度、配置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 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使用中发现问题 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消毒药械购进使用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设备使用时,要认真记录使用 情况,包括消毒日期、时间、湿度、温 度、灭菌物品、操作者等项目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购进使用管 理制度 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时索要证件包括: 卫生许可证(00卫消证字(000年)第 0000号);卫生许可备案凭证(卫消备 字(000年)第0000号)及其他证件, 并注意检查有效期。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购进使用管 理制度 药械部门建立资质证明登记,记录购入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产品名称、规格 、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并对每一批次 产品要求供货单位在随货同行中提供产 品的批号及有效期等。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购进使用管 理制度 使用部门领取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 放间(橱). 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一次性无菌医疗用 品入库登记,掌握先入库先发放,防止 发放到期或过期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 室消毒隔离制度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液须注明时 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 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碘伏、酒精应密封保存,每周更换2次, 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 天更换并灭菌 。 小包装碘伏开启时间不超过1周,其它挥 发性瓶装消毒液开启时间不超过1个月。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 室消毒隔离制度 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 )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打开使用时限为 4小时,使用时注明打开时间。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和器材,可首选 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 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禁用化学浸泡法灭菌手术类器械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二级医院评审中有9个条款涉及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于HBV的危险性 如果没有PEP,职业暴露后 HBV的感染风险:6%30% 如果源患者HBeAg阳性,感染风险更高 主要感染途径: 针刺和锐器损伤,中空针感染率高 其它体液较低 口腔传播可能性低 HCV丙肝 2011年全国HCV发病数:173 872例,是 2005年3倍多 人群丙肝感染率一般为3% 受血者或接受血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 接触血液的医疗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 60% 卫生部公布 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 发生HIV锐器伤后,感染HIV的平均危险为 0.3% 黏膜暴露后感染HIV的平均危险为0.09% 血液或体液溅到完整皮肤上基本没有危 险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1992年9月美国一位护士在为艾滋病人输 液过程中意外刺伤手指,染上艾滋病。 白求恩做手术时,扎破手指,感染金葡 菌而致败血症不治身亡。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1995年山东省在青岛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 者,截至2012年底,我省共有1700余例艾 滋病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 为1.4:1,我省发病率最高的为菏泽、青岛 。近几年,临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2005年以来全国HIV职业暴露报告情 况 单位报告例数百分比% 医院15061.98 公安系统5623.14 筛查实验室62.48 确认实验室20.83 不详2811.5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57名医务人员HIV感染者原因分析 针头/刀刺伤 48例 占84.2% 皮肤或粘膜接触 5例 占8.8% 皮肤和粘膜接触 2例 占3.5% 原因不明 2例 占3.5%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2012年10月份山东省28所医院锐器伤调查 : 调查人数46600人,锐器伤人数3401人, 锐器伤发生率7.30%, 职业暴露后的负担 心理影响 担心因扎伤感染 艾滋病和肝炎感染占45% 担心感染肺结核占37% 这样的场景你或许经历过 这种情形或许在你的周围发生过 此类事情或许你也遇到过 职业暴露的处理-紧急局部处理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的血液,并包扎伤口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用安尔碘或75%酒精消毒伤口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锐器伤的处理 一挤、二冲、三消毒 职业暴露的处理-紧急局部处理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 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皮肤黏膜暴露的处理 职业暴露的处理-报告、登记 护士向护士长报告、医生向主任报告 科室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医务人员避免锐器伤的方法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站立时丢弃锐器的理想高度是132-142cm, 这个高度能适应95%的成年女性工作人员 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 标准预防 是针对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 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 根据预期的可能暴露选用手套、隔离 衣、口罩、护目镜及安全注射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 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 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标准预防的概念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 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非完整性皮肤粘膜 处理措施 何种情况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何时开始用药?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 毒的总称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易被细菌污染 培养皿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 某位护士 的手印 培养24 小时后 肥皂含菌浓度:3103-4个/g 肥皂含菌浓度:1104-5个/g肥皂含菌浓度:1106-7个/g 六部洗手法(不少于十五秒) 内外夹弓大力完 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重点部门应配 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 ,洗手液的容器定期清洁和消毒,禁止 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出液器 中,必须在清洁、消毒取液器后再添加 洗手液。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 二次污染 手卫生管理制度 洗手的五个重要时刻 一、接触病人前 二、无菌操作前 三、接触病人体液后 四、接触病人后 五、接触病人环境后 手卫生管理制度 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 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 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手卫生管理制度 禁止佩戴手部饰物,指甲长度不超过指 尖。医务人员遵照六部洗手法进行洗手 或卫生手消毒,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 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所有手术室、产房配备合格的外科手消 毒设施,洗手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手 消毒剂采用一次性包装、非手触式消毒 剂的出液器。配备干手巾一人一用一灭 菌,配备计时装置。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相应要求:卫生手消 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 5cfu/cm2. 纳入管理的多重耐药菌( MDRO)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 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A PA)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微生物室及临床科室为MDRO诊断报告 的责任科室,微生物室值班者及临床科 室管床医生或科主任为报告责任人。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微生物室在细菌培养结果确定后立即电 话报告临床科室,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 解释,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微生物室要及时将MDRO报告给医院感 染管理办公室,以便第一时间采取预防 和控制措施,阻断传播。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及院感染办均应建 立MDRO报告登记本,以备检查 对确定或高度疑似MDRO感染患者或定 植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 触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 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 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 进行床旁隔离。 不宜将MDRO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 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 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接触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 、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 、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 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 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 生。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 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 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 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 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 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 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受患者血液、体 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MDRO感 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 、消毒频次。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专物专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 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 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 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 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 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使用专用 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 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各种插管 等侵袭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各 种插管满24小时后应每天进行评价,适 时撤离。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在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 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 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污物、医疗 废物多层密封,封口喷洒消毒液,贴好 标记。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个人防护:会诊医生及进行床边检查项 目时做好防护、手消毒措施;指导探视 人员个人防护,避免因探视而感染此种 疾病。 医院感染流行报告与控制制度 临床医生发现可疑同种或同源感染病例3 例及3例以上者应在6小时内报告医院感 染管理办公室,新生儿应在4小时内报告 ,并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