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诊疗方法 (辨证及治法 ) 1.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及门诊的设置 l人员设置 l病区规划 l诊疗设备:中央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24 小时血压测量仪、24小时心电图记录仪,中药 熏蒸治疗仪、电针仪等中西医诊疗设备。 2.中医诊疗辨证 l中医诊断思维 中医在诊断疾病的活动中表现的思维,称之 为中医诊断思维 。它 以认识疾病为主要目的, 其中望 、闻、问、切四诊活动不是纯粹的感性 活动,而是需要比较辨别 、辨认 和判断 的活动 ; 疾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比较复杂,常常包括许 多症状 、体征,但这些表现不是同等重要的, 有主次之分,而对于诊断来说,要找到疾病的主 要表现,从而抓住疾病的本质 ,得出正确的诊 断。 l中医诊断中,以八纲(阴、阳、表、里、虚、实 、寒 、热)作为辨证纲领,并结合卫气营血辨证 ,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判断疾病原 因、部位 、性质,从 而为治疗提供依据。几种 辨证方法时而交叉,如八纲辨证贯穿于六经病证 治法之中,从而形成了中医辨证论治 的复杂系 统。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 什么叫八纲什么叫八纲 l l 八纲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八个辨证的纲领。 什么叫八纲辨证什么叫八纲辨证 l l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总纲。是医生根据四是辨证论治的总纲。是医生根据四 诊所搜集的各种病情资料,将疾病的病位、性质诊所搜集的各种病情资料,将疾病的病位、性质 、邪证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归纳为表里、寒热、邪证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归纳为表里、寒热 、虚实、阴阳八个纲领就叫做八纲辨证。、虚实、阴阳八个纲领就叫做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l l 通过对疾病的通过对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的辨别将其的辨别将其 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八种最基本的证候。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八种最基本的证候。 l l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 l l 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 l l 四对既四对既互相对立互相对立而又而又互有联系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的八个方面证候 l l 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 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表里辨证表里辨证 l l 表与里是用以概括和辨别表与里是用以概括和辨别疾病部位疾病部位和和病势趋向病势趋向的一的一 对纲领。对纲领。 l l 表与里是一对相对相对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表与里是一对相对相对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1.从部位论从部位论 2.2.从病势趋向论从病势趋向论 l l 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对于外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对于外 感(热)病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感(热)病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 适用范畴 l l 表里辨证是对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最基本的认识的认识 ,它可说明,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病情的轻重浅深及及病机变化的趋势病机变化的趋势, 从而掌握疾病的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l辩表里能判断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理变化趋势 进退,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为解表与治里提供 依据。 表证表证 l l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指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指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表证主要见于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外感疾病初期阶段。阶段。 l l 特点: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具有发病急、病特点: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具有发病急、病 程短等。程短等。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l l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 l l 头身痛、喷嚏,鼻塞,流涕,头身痛、喷嚏,鼻塞,流涕, l l 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等症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等症。 l l 舌苔薄白,脉浮。舌苔薄白,脉浮。 表证的共同特征 l l 感受六淫、疫戾感受六淫、疫戾 l l 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 l l 脉浮,舌苔没有明显变化脉浮,舌苔没有明显变化 l l 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辩证要点 l一、有感受外邪的病因可找 l二、有以寒热并见为必有症状 里证里证 l l 基本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基本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 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l l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 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 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 “ 非表即里非表即里” ”。 里证的成因里证的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大致有三种情况: 1.1.由由外邪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2.外邪外邪直接侵犯脏腑直接侵犯脏腑 3.3.情志情志内伤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 。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l l 症候繁多,临床表现要与寒热、虚实和脏腑辨证症候繁多,临床表现要与寒热、虚实和脏腑辨证 结合。这里仅与表证相对而言列举如下。结合。这里仅与表证相对而言列举如下。 l l 壮热、汗出、口渴、便结、腹痛、烦躁谵妄、腹壮热、汗出、口渴、便结、腹痛、烦躁谵妄、腹 泻呕吐、舌红苔黄或白腻、脉沉。泻呕吐、舌红苔黄或白腻、脉沉。 里证 l辩证要点 一、病位已不在表,也非半表半里,邪已深入于 内。 二、以病邪入侵不同的脏腑而症状而各异,通常 以辩实热、实寒证为例。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l一、鉴别: 寒热脉象舌象 表证 恶寒发热同 时并见 浮 一般舌苔薄 ,舌质无明 显变化 里证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或 无寒热 沉 舌苔厚腻或 无苔,舌质 变化明显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l二、相互关系 l有两种情况 l转化 l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临床表现 l l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l l 机理:机理: 病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病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 寒热辨证寒热辨证 l l 寒热是辨别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也是疾病过程的一对纲领。也是疾病过程 中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中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 寒证 l l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 指指感受寒邪感受寒邪,或,或阳虚阴盛阳虚阴盛, 导致机体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所表现的 具有具有冷、凉冷、凉特点的证候。特点的证候。 l l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寒证 l l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 但常见的有:但常见的有: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恶寒,畏寒,冷痛,喜暖, 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寒证 l辩证要点 l一、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是主要机理 l二、阳气受遏或不足,不能发挥温煦形体的作用 。故根据主证恶寒、肢冷、蜷卧、喜暖、面白、 舌淡、苔白滑等 热证 l l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指指感受热邪感受热邪,或,或阴虚阳盛阴虚阳盛,或,或脏腑阳气亢盛脏腑阳气亢盛,或,或 五志化火五志化火 导致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所表现的具有所表现的具有温、热温、热特点的证候。特点的证候。 热证原因 l外感火热之邪 l寒邪化热入里 l七情过激郁而化火 l饮食不节,积滞化热 l房室劳伤,劫阴夺精,阴虚阳亢 热证 l l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 面红目赤,烦燥不宁,面红目赤,烦燥不宁, 痰、涕黄稠,痰、涕黄稠,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热证 l辩证要点: l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理机制 l以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脉数为主症 l有热伤津液表现,如:渴饮、便结、尿赤、苔黄 干 l有火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的表现,如:吐血、 衂血 寒热证鉴别要点 l l 寒证与热证寒证与热证 是是机体阴阳盛衰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的反映 是是疾病性质疾病性质的主要体现的主要体现 故应对疾病的故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进行综合观察 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 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 四肢的温凉,二便、四肢的温凉,二便、 舌象、脉象等舌象、脉象等 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寒证与热证鉴别表寒证与热证鉴别表 证证 型型 寒寒 热热 口口 渴渴 面面 色色 四四 肢肢 神神 态态 痰痰 涕涕 二二 便便 舌舌 象象 脉脉 象象 寒寒 证证 恶恶 寒寒 喜喜 热热 不不 渴渴 淡淡 白白 冷冷踡踡 卧卧 少少 动动 清清 稀稀 色色 白白 大便大便 稀溏稀溏 小便小便 清长清长 舌淡舌淡 苔白苔白 而润而润 滑滑 迟迟 或或 紧紧 热热 证证 恶恶 热热 喜喜 冷冷 渴渴 喜喜 冷冷 饮饮 红红 赤赤 热热 仰仰 卧卧 躁躁 动动 黄黄 稠稠 大便大便 干结干结 小便小便 短赤短赤 舌红舌红 苔黄苔黄 而干而干 数数 寒热之间的关系 l1.寒热错杂 l2.寒热转化 l3.寒热真假 虚实辨证虚实辨证 l l 概念:虚实辩证施辨别人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概念:虚实辩证施辨别人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 两个纲领。两个纲领。 l l 虚虚指正气虚,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及维持活动指正气虚,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及维持活动 的基础物质如:气、血、津液不足。的基础物质如:气、血、津液不足。 l l 实实指邪气亢盛有余。指邪气亢盛有余。 l l 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盛衰,确定治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盛衰,确定治 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虚证 l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病理概括。 l l 饮食失调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营血生化之源不足 l l 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过度劳倦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过度劳倦耗伤气血营阴耗伤气血营阴 l l 房室不节房室不节耗损肾精元气耗损肾精元气 l l 久病失治、误治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损伤正气 l l 大吐、大泻、大汗、出血、失精大吐、大泻、大汗、出血、失精阴液气血耗损阴液气血耗损 病因病因 虚证虚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l l 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 l l 各脏腑虚证的表现各不相同各脏腑虚证的表现各不相同 l l 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 l l 常见的有:心悸、脉结代;咳嗽痰少、颧赤盗汗常见的有:心悸、脉结代;咳嗽痰少、颧赤盗汗 ;食少、腹胀、便溏;眩晕、耳鸣、视力减退、;食少、腹胀、便溏;眩晕、耳鸣、视力减退、 月经量少;腰痛、阳痿、肢冷。月经量少;腰痛、阳痿、肢冷。 虚证 l辩证要点可归纳为两大类: l阳气不足面色恍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 形寒肢冷,尿清便溏,舌淡胖、嫩,脉虚弱沉迟 。 l阴血不足面色淡白或萎黄,形体消瘦,潮热 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实证实证 l l 人体感受外邪人体感受外邪 l l 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 l l 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 所形成的各种所形成的各种 临床证候的概括临床证候的概括 实证 l形成原因: l一、外邪入侵人体的初期或中期,邪气亢盛而正 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处于剧烈阶段。 l二、内脏功能失调,以致瘀血、痰饮、水湿等病 理产物停留于体内。 l三、因食积、虫处于体内所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l l 常见的主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常见的主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 ,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l l 感邪性质的差异感邪性质的差异 l l 致病的病理因素不同致病的病理因素不同 l l 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差别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差别 证候表现各不相同证候表现各不相同 很难以哪个症状很难以哪个症状 作为实证的代表作为实证的代表 实证 l辨证要点: l实证是邪实正未虚,正邪剧争所致 l病邪性质各异,症见多端,具体要详细参详 虚实证鉴别要点虚实证鉴别要点 一般说来:一般说来: l l 虚证虚证身体虚弱,实证身体虚弱,实证身体粗壮。身体粗壮。 l l 虚证虚证声息低微,实证声息低微,实证声高息粗。声高息粗。 l l 久病久病虚,暴病虚,暴病实。实。 l l 舌质淡嫩,脉象无力舌质淡嫩,脉象无力虚;虚; l l 舌质苍老,脉象有力舌质苍老,脉象有力实。实。 虚证与实证鉴别表虚证与实证鉴别表 证证 型型 病病 程程 体体 质质 精精 神神 声声 息息 疼疼 痛痛 脘脘 腹腹 发发 热热 恶恶 寒寒 舌舌 象象 脉脉 象象 虚虚 证证 长长 久久 病病 多多 虚虚 弱弱 萎萎 靡靡 声声 低低 息息 微微 喜喜 按按 按之按之 不痛不痛 胀满胀满 时减时减 五心五心 烦热烦热 午后午后 微热微热 畏畏 寒寒 质嫩质嫩 少苔少苔 或或 无苔无苔 无无 力力 实实 证证 短短 新新 病病 多多 壮壮 实实 兴兴 奋奋 声声 高高 气气 粗粗 拒拒 按按 按之按之 疼痛疼痛 胀满胀满 不减不减 蒸蒸蒸蒸 状热状热 恶恶 寒寒 质老质老 苔厚苔厚 腻腻 有有 力力 虚实之间的关系 l虚实夹杂 l虚实转化 l虚实真假 l l 阴阳辩证施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由于阴、阴阳辩证施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由于阴、 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 性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性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 畴。畴。 l l 阴阳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也是八纲辨证中的总阴阳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也是八纲辨证中的总 纲纲 阴阳辨证 阳证阳证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 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 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 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 归归 属属 为为 阳阳 证证 病情变化较快病情变化较快 阴证阴证 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 抑制、沉静、衰退、晦暗抑制、沉静、衰退、晦暗 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 归归 属属 为为 阴阴 证证 病情变化较慢病情变化较慢 阴证 l概念:是指机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 候。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身重倦卧, 畏冷肢凉、倦怠乏力、语声低微,纳呆、 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气腥, 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l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语声低微气虚 l畏冷肢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气腥里寒 l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虚寒舌脉 阴虚证 l概念:是指机体阴液亏虚,而导致阴不制阳的虚 热证。 l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形体消瘦,两颧发赤,潮热 盗汗,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咽干口燥,大 便干结,舌红、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阴证与阴虚证的辨别 l以上两者截然不同。阴证是体内阳气不足,温煦 不足或代谢产物停留,而阴虚是热象虚热,津液 亏损,突出一个 “干” 字。其次要注重脉、舌象 。 阳证 l概念:机体阳气亢盛,脏腑功能亢进导致阳热壅 盛而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 口渴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语声高亢, 呼吸气粗,喘促痰鸣,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 脉浮数、洪大、滑实。 l面赤,肌肤灼热,烦躁不安,小便短赤热证 l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便秘结实证 l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高热舌脉 阳虚证 l概念:阳虚是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的病变和 证候,又称虚寒证。 l临床表现:常见的有面色恍白,形寒肢冷,喜踡 卧,神疲乏力,痛处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大便 溏泄,舌淡苔白,脉微或沉迟无力。 阳证与阳虚证的辨别 l两者均叫阳证,但性质截然不同。 l阳证表现实热证,是阳气亢盛,功能亢进 l阳虚证是阳气不足失于温煦 l其次注重脉、舌象 阳证与阴证鉴别表 四诊四诊 阴证阴证阳证阳证 问问 恶寒畏冷,喜温, 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 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 身热,恶热喜凉,恶食 心烦,口渴饮冷,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望望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 精神萎靡,倦怠乏力、 舌淡胖嫩, 面色赤,烦躁不安, 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 闻闻 语声低微,语声高亢,烦而多言, 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切切 腹痛喜按,肢凉, 脉沉迟、微弱、细。 腹痛拒按,肌肤灼热, 脉浮数、洪大、滑实 阳虚与阴虚的鉴别表 面色寒热口渴出汗两便舌脉 阳虚淡白形寒 肢冷 口淡 不渴 自汗小便 清长 大便 溏 舌淡 苔白 沉迟 无力 或微 阴虚两颧 发赤 午后 潮热 五心 烦热 咽干 口燥 盗汗小便 黄赤 大便 干 舌红 少苔 细数 亡阴亡阳 l亡阴亡阳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阴液与阳气衰 竭而出现的危重证候。 亡阴 l亡阴证是机体阴液衰竭所表现的一种危重证 候。 l临床表现:大汗出,汗热而粘,手足温,口渴喜 冷饮,呼吸气粗,舌红干,脉细数无力。 l亡阴原因:一是高热、大汗、大泻、大出血等致 阴液迅速丧失; 二是阴亏日久,渐至枯竭 三是阳虚日久,反致阴液耗竭。 亡阳 l亡阳是机体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一种危重证候。 l临床表现:大汗淋漓,汗冷而清稀,肌肤冷,手 足厥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气微,舌淡暗, 脉微欲绝。 l亡阳原因:一是邪气极盛,暴伤阳气 二是阳虚日久,渐至亡脱 三是亡阴导致亡阳 亡阴亡阳的鉴别 汗面色四肢神志呼吸口渴舌象脉象 亡阴汗热潮红温和躁妄 不安 喘息 气短 口渴红干细数 疾 亡阳汗凉苍白厥冷神识 昏迷 气息 微弱 不渴淡润微欲 绝 思考题 l什么叫八纲? l什么是表证,怎样识别表证? l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如何? l什么叫亡阴、亡阳?并如何鉴别? 脏腑辨证 一、概念: 脏腑辨证,是指以脏腑的生理、病理为依据 ,综合分析四诊所得的病情资料,从而判断疾病 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为临床治疗提 供依据的一种辨证归类方法。 特点:结论具体,定位、定性清楚,指导治 疗明确 二、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1、 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脏腑辨证的理 论根据,此可确定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 例如:咳嗽、气喘等症,根据肺主宣发,有 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和肺性肃降的生理特性 ,因而可以判断其病变部位在肺,基础病理是肺 失宣降。 二、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2、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脏腑辨证不单是以辨明病证所在脏腑的病位 为满足,还应分辨出脏腑病位上的病因和病性, 它实际上是各种辨证内容的综合运用。 例如:主症心悸,可谓病位在心无疑,但 心有气虚、血虚,或是痰、瘀扰于心,究为何候 呢?只有依全身症状,辨析其病因病性,才能作 出准确的诊断。所以三者间有着相互交织的“纵” 、“横”关系。 三、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 l主要运用于内伤杂病。具体使用时还应与所属学 科特点相结合,与辨病相结合,方谓全面。 心病辨证 v心病的病变范围: 虚证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等所引 起,如心阴、心阳、心气、心血虚证及心阳暴脱 。 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气郁、瘀血所 致,如心火亢盛、心脉痹阻、痰蒙心神及痰火扰 心。 心病的常见症状 心悸、怔忡 心痛、心烦 失眠、多梦 健忘、神昏 神识错乱 脉结代或促 心病常见证候 l一心血虚证 l二、心阴虚证 l三、心气虚证 l四、心阳虚证 l五、心阳虚脱证 l六、心火亢盛证 l七、心脉痹阻证 l八、痰蒙心神证 l九、痰火扰神证 肺病辨证 肺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肺系,主气司呼吸功能 活动减退、水液代谢输布失常,以及卫外机能失 职等方面。 肺病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喘促、咯痰、胸 痛、喉痛、(声音变异)、音哑、失音、鼻塞、 水肿。 v虚证:久病咳喘;它脏累及等致肺气虚 v实证:六淫外袭;痰饮停聚等致痰热壅肺 肺病常见证候 l一、肺气虚证 l二、肺阴虚证 l三、风寒犯肺证 l 四、风热犯肺证 l五、燥邪犯肺证 六、肺热炽盛证六、肺热炽盛证 七、痰热蕴肺证七、痰热蕴肺证 八、寒痰阻肺证八、寒痰阻肺证 九、饮停胸胁证九、饮停胸胁证 十、风水相搏证十、风水相搏证 脾病辨证 脾之病变范围主要是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 ,致使水谷、水湿不过,化源不足,血液失统的 病理改变。 因此,其常见症状应为:腹胀或痛,纳少, 便溏、浮肿、出血及内脏下垂等。 v虚证饮食、劳倦、思虑、久病,致脾气虚证 等。 v实证饮食不节,外感湿热或寒湿,致湿热蕴 脾等。 脾病常见证候 一、脾气虚证 二、脾虚气陷证 三、脾阳虚证 四、脾不统血证 五、寒湿困脾证 六、湿热蕴脾证 肝病辨证 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其调畅全身气机、调 节情志、疏泄胆汁等功能的失常,因此其常见的 症状为: 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胸胁少腹胀痛,眩晕 ,肢体震颤,手足抽搐,目疾,月经不调,睾丸 疼痛等症状。 肝病常见证候 l肝病的证候可以概括为虚实两类,而以实证为多 见。 l实证 包括多由情志所伤,致肝失疏泄,气机郁 结,气郁化火,气火上逆而致的肝郁气滞证、肝 火炽盛证;火劫肝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而致 的肝阳上亢证;阳亢失制,肝阳化风而致的肝风 内动证,或寒邪、火邪、湿热之邪内犯而致的寒 滞肝脉证、肝胆湿热证。 l虚证 包括多因久病失养,或它脏病变所累,或 失血,致使肝阴、肝血不足而致的肝阴虚证、肝 血虚证。 肾病辨证 肾病主要反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呼吸功能减退和脑、髓、 骨、发、耳及二便异常等方面, 其常见症状为:腰膝酸软或痛、耳鸣耳聋、 齿摇发脱、阳萎遗精、精少、女子经少、闭经、 不孕、水肿、呼多吸少、二便异常等。 肾病多虚证,其证多因禀赋不足,或幼年精 气未充,或老年精气亏损,或房事不节所导致肾 的阴、阳、精、气亏损为常见。而膀胱的证候则 主要是因湿热而致。 肾病常见证候 一、肾阳虚证 二、肾虚水泛证 三、肾阴虚证 四、肾精不足证 五、肾气不固证 腑病辨证 l腑病发病特点 l腑病多实,虚则兼脏 l热多寒少 l食、虫较多 l腑道相连,病多兼涉,胆胃、胃肠同病者多 证候举要 (一) 胃热炽盛证 1、概念:是指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 实热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 l胃脘灼热,甚者灼痛,渴喜饮冷 l 消谷善饥或见口臭,牙龈肿痛, l 齿衄、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3.辨证分析要点: (1)有邪热扰胃,胃失和降见症(胃脘灼痛,拒 按等)。 (2)有胃火炽盛见症(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口 臭、龈肿溃烂、齿衄、便秘尿黄等)。 4.审证要点胃脘灼热疼痛与实火炽盛见症共 见。 l(二)胃阴虚证 、概念: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 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主症) l胃脘隐痛,嘈杂似饥不欲食, l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 l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有力) 3.辨证分析要点: (1)有胃失濡润 、胃失和降见症(胃脘灼痛隐隐 、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痞满或干呕等); (2)有阴虚见症(便干、尿少、舌红少津)。 4.审证要点胃失和降与阴亏失润表现共见。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库提供答案解析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空天彗星数据采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黑钻押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附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典型题】附答案详解
- 2025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必背100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合肥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困境与突破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卷带答案详解(培优)
- 铸铁机安装方案
- 甘肃省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 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测试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 女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
- 乡村医生法律法规知识
- 2025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 第一单元 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件 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与载流子传输机制
- 病媒生物防培训课件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1.1 《疆域》
- 《生产运营管理》 课件 第15章-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生产运营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