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 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体内物质 。 学习目标 1、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分期,记住心率的正常值及生理 变异。概述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内压、心室容积、心瓣膜 活动和血流方向的变化。 2、掌握心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比较第一心、第二心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掌握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分期及离子基础。比 较心肌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电位特点。 4、解释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的概念。说明心电图基本 波形所代表的意义。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二、心泵血过程和机制 三、心泵血功能的评定和影响因素 四、心 音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 动周期,称心动周期。 2、心脏在每分钟内发生心动周期的次数 ,称为心率。 3、心率的正常值:正常成人安静时60 100次/min,平均75次 /min. 4、心率的生理波动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请点击画面播放 心室收缩时完成 射血,舒张时完 成充盈 室 缩 期 0.3s (0.05s) 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开始收缩房内压房内压 动脉压(动脉压(动脉瓣开)血 液从心室射入动脉,此期是心室容积下降 速率最快的时期,心室容积缩至最小。 等容收缩期 二、心泵血过程和机制 室 舒 期 0.5s (0.06-0.08s)心室开始舒张心室开始舒张房内压房内压 室内压室内压 ( (房室瓣开放)主A 压压 关开心室A缩缩小 室 舒 期 0.5 等容舒张张 期0.08s 室内压压迅速下降,房 内压压室内压压室内压压170180次/分心舒期心 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 (三)、心脏泵功能的贮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 可由安静时的4.5-6L/min增加到30L/min左右; 通过三个途径实现: 心率储备:适当增加心率,22.5倍; 舒张期储备:增加心舒末期容积(增加前负荷 ),约 15 ml 收缩期储备:减小心缩末期容积(增加收缩, 约 55 60ml。 四、心 音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心音特点音调低,时间长音调高,时间短 形成机制 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心室射血冲击动脉壁 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 动脉根部管壁 生理意义标标志心室收缩缩开始标标志心室舒张张开始 临床意义 心室肌收缩缩力大小;房 室瓣功能 动动脉压压高低;动动脉瓣 功能 最佳听诊部位左锁锁中线线第5肋间间第2肋间间胸骨左右缘缘 心音的听诊 目标检测 心输出量是指 A.每搏输出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人心室的血量 答案:答案:C C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 标是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 E.心力贮备 答案:答案:B B 下列哪项可引起心率减少 A.交感活动增强 B.迷走活动增强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E.发热 答案:答案:B B 在等容收缩期,心脏各瓣膜的功能状态是 A.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B.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关闭 C.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开放 E.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 答案:答案:C C 心指数等于 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答案:答案:A A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 B. 心室快速射血期延长 C.心室减慢射血期延长 D.心室快速充盈期延长 E.心室减慢充盈期延长 答案:答案:A A 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 A.第一心音 B.第二心音 C.第三心音 D.第四心音 E.主动脉,二尖瓣关闭音 答案:答案:A A 下列哪种心音的强弱可反映主动脉压和肺动 脉压的高低 A.第一心音 B.第二心音 C.第三心音 D.第四心音 E.第一、三心音 答案:答案:B B 一、心室肌的细胞生物电现象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 0.05 m/s 0.4 m/s 0.02 m/s 0.2 m/s 2.0 m/s 4.0 m/s 1.0 m/s 心肌传导速度 (一)静息电位 K+外流 形成的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90mV (二)动作电位 全过程分为0、1、2、3、4共5个期 0期:去极化期 Na+内流 90 30mV 1期:快速复极初期 K+外流 30 0mV 2期:平台期 Ca+2缓慢持久内流与K外流 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 K+外流 0 90mV 4期:静息期 Na-K泵、 Na - Ca2交换 90mV 一、心室肌的细胞生物电现象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主要离子流示意图 mV 20mv 0mv 20mv 40mv 60mv 80mv 100mv 膜电位 1 2 3 4 0 去极化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阈电位阈电位 零电位 Na+ 细胞膜 K+K+K+K+ Ca2+ K+ Na+ ATP 代谢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窦房结细胞 0期:Ca2持续缓慢内流 3期:K外流 4期:当达最大复极化电位时,K通道逐渐 失活,K外流进行性衰减,Na内流Ca2内流逐 渐增强自动去极化并达阈电位产生下一个动作 电位 (二)浦肯野细胞 0、1、3期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4期:外向的K电流进行性衰减,内向的 Na电流 逐渐增强4期自动去极化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 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特点 窦房结自律细胞 1、无稳定的静息电位,有最大复极电位 2、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小,属慢反应 3、无明显的1期和2期平台期 4、4期自动除极速度较快,自律性较高 浦肯野自律细胞 1、0期除极速度快,幅度大,属快反应 2、4期膜电位不稳定,4 期自动除极速 度较慢 第三节心肌的生理特性第三节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二、自动节律性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五、体表心电图 一、兴奋性 (一)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不再对刺激 AP ,兴奋性0 为零 60mV之前Na+ 通道失活 2.相对不应期 兴奋性正常,60 80mV大部分Na+通道复活 3.超常期 兴奋性正常 接近阈电位 8090mV, Na通道基本复活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肌张力、兴奋性变化在时间上的关系 (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包括心肌的收缩期 和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使心肌始终保持收缩与舒张交替 的节律性,完成心脏的充盈和射血。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在有效不应期后(下次窦性起搏激动之前) 额外刺激心室期前兴奋及收缩;期前收 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 偿间 歇。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 1.2.3.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不引起反应。4.5.6.刺激 落在有效不应期后,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二、自律性 心脏的起搏点和心脏的节律性 1、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100次/分 房室交界50次/分 浦肯野细胞25次/分 2、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心律。 其他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受窦房结的控制。 心脏的起搏点 l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 正常部位,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 l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正常不表现其 自律性,为潜在起搏点; l异位起搏点:某些情况下,潜在起搏点自律性表现 出来,控制部分心肌的兴奋跳动,称为异位起搏点 。 三、传导性 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 传导速度:心房:0.4m/s 心室肌: 1 m/s 优势传导通路 :11.2m/s 蒲肯野纤维:4m/s 房室交界:0.1-0.2m/s 最慢达0.02 m/s 传导特点: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形成房室延搁 生理意义: 心房肌 窦房结窦房结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交界区希氏束 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 请点击画面播放 四、收缩性 1、对细胞外液Ca2浓度的依赖性 大 2、同步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五、体 表 心 电 图 心电图波段生理意义 P波反映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QRS波群反映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T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间期兴奋由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 S-T段表示心室肌全部去极化 Q-T间间期心室去极到完成复极的时间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正常人体心电图示意图 目标检测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A.绝对不应期短 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相对不应期短 D.超常期特别长 E.低常期较长 答案:答案:B B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是 A.0期去极时程长 B.1期复极时程长 C.2期复极时程长 D.3期复极时程长 E.4期复极时程长 答案:答案:C C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 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A.Na+内流,Cl-外流 B.Na+内流,k+外流 C.Na+内流,Cl-内流 D.Ca2+内流,k+外流 E. k+内流, Ca2+外流 答案:答案:D D 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普肯耶纤维 E.房室束 答案:答案:C C 可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是 A. P波 B. QRS波群 C. T波 D. P-R间期 E. ST段 答案:答案:B B 学习目标 1、记住动脉血压的正常值,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 其影响因素。 2、说出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简述影响静脉血 回流的因素。 3、说明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和主要功能。概述组织液生 成与回流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4、说出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比较心迷走神经 和心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说出支配血管的神经及 作用。 5、概述压力感受性反射发生的基本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特 点 第四节 血管的生理 (弹性贮器)(弹性贮器) 管径细、管壁薄管径细、管壁薄 口径小,口径小, 阻力血流高阻力血流高 顺应性高顺应性高 血管的分类 ( (分配血管分配血管) ) 血管的分类示意图 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 分配血管分配血管 阻力血管阻力血管 交换血管交换血管 容量血管容量血管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1、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 量。Q =P/R 与管道两端压力呈正比,与管道对 液体的阻力呈反比。 2、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流动的 线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截面积成反 比。决定器官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血流阻力。 (二)血流阻力:血液内部各成分之间的摩擦和血 管壁之间的摩擦。小动脉,微动脉是形成血流阻 力的主要因素。 (三)血压: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 的侧压力 l大动脉约占19% l小、微动脉约占47% l毛细血管约占27% l静脉约占7% 在体循环血流阻力中 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 收缩压: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 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 脉搏压(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平均动脉压 :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 (二)动脉血压正常值 收缩压:收缩压:100100120mmHg 120mmHg 回流局部或全身性水肿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 右心衰竭的病人常因组织液生成过多而致下 肢浮肿,其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 答案:B B 在一般情况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A.心率 B.外周阻力 C.循环血量 D.每搏输出量 E.大动脉管壁弹性 答案: 答案:D D 老年人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 用减弱引起 A.收缩压降低 B.舒张压降低 C.脉压增大 D.舒张压升高 E.收缩压、舒张压都升高 答案:答案:C C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因素 A.血管容量和血量 B.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差 C.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D.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E.外周静脉压 答案:答案:C C 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是 A.血管容量和血量 B.心脏射血和静脉血压 C.心脏射血和静脉回心血量 D.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E.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答案:答案:D D 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 A.毛细血管血压 B.有效滤过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淋巴回流 E.组织液静水压 答案:答案:B B 在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是 A.每搏输出量 B.心率 C.大动脉弹性 D.外周阻力 E.循环血量 答案: 答案:D D 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双下肢水 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 A.左心衰 B.右心衰 C.肺水肿 D.高血压 E.中心静脉压降低 答案:答案:B B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分布在脊髓至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基本中枢在延髓。分布在脊髓至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基本中枢在延髓。 u延髓:心血管基本中枢 l 缩血管区:心交感、交感缩血管中枢 l 舒血管区:抑制缩血管区 l 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l 心抑制区:心迷走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u 延髓以上:脑干、大脑、小脑、下丘脑 整合中枢 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 : 心迷走紧张心迷走紧张 心交感紧张心交感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二)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舒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 双重神经支配 脊髓胸段中间外侧柱 星状节 颈交感节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 心上神经 心中神经 心下神经 窦房结、房室束 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室肌 一. 神经调节 作用: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速,心肌的收缩能力增强, 致使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心迷走神经 延髓 背核、疑核 节前纤维 心壁 节后纤维 窦房结、房室束 房室交界、室内传导系统 心房肌、部分心室肌 左侧支配房室交界,右侧支配窦房结; 作用: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房室 传导速度减慢等效应,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 压下降 2、血管的神经支配单一神经支配 (1)缩血管纤维 -交感缩血管纤维 脊髓胸、腰段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 节后纤维节前纤维 交感链神经节 椎前节内脏血管平滑肌 躯干、四肢 血管平滑肌 作用: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能受 体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变窄。 (1)不同的血管神经分布密度不同 l皮肤 骨骼肌 內脏 冠状动脉、脑动脉 l动脉 静脉 l细血管 粗血管 (2)持续发放冲动,维持血管的基础紧张性。 l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冲动血管平滑肌舒张 l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冲动血管平滑肌进一步收缩 缩血管纤维作用特点: (2)舒血管纤维 1)交感舒血管纤维 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 u支配: l脑血管 l唾液腺血管 l胃肠腺血管 l外生殖器血管 u作用: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 u特点:只调节器官组织的局部血流,对总外周阻力无明显 影响。 支配心脏的神经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 受体:1 作用: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 加强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递质:乙酰胆碱Ach 受体:M 作用: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房肌收缩 力减弱 支配血管的神经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经常起作用) 递质:NE 受体: 作用: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紧张:安静状态下,交感 缩血管纤维持续发放每秒钟约1-3次的 低频冲动。 2. 舒血管神经: 交感舒血管神经 递质:Ach 受体:M 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递质: Ach 受体:M 分布:脑、唾液腺、外生殖器(仅在局部起作用 )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 压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 ,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 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 减压反射。 (三)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反射弧 感受器 分布于颈A窦和主A弓管壁外膜下的感觉神 经末梢。 适宜刺激 主要感受血管壁的牵张程度(不是直接感 受Bp化) 传入N 窦神经上行于舌咽神经 主A神经并入迷走 神经中枢 心迷走中枢 中枢 延髓孤束核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传出神经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反射弧示意图 反射效应: 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所受刺激增强,传 入神经将冲动传向延髓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 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 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 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所受刺 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使心迷走紧张减弱,心 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从而引起心率 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 力增高,血压升高 H R 心缩 力 (3)减压反射的特点 特点:压力感受性反射属于负反馈调节, 平时经常起调节作用,其感受血压变化的 范围是60180mmHg(8.024.0kpa),对快 速波动的血压改变更为敏感。 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 力、血量发生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对动脉 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 过大的波动。其生理意义在于缓冲血压的 急剧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4 4)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3.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适宜刺激:PO2降低, PCO2增高, H+增高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窦神经、舌咽神经 主A神经、迷走神经 延髓孤束核 心血管运动中枢 血管 延髓呼吸中枢呼吸肌 交感缩血管纤维 PO2降低, PCO2增高, H+增高 (+) (+) (+) (+) 呼吸 加深加快 结果:呼吸结果:呼吸 、心率、心率 、血压、血压 、 心脏血流量心脏血流量 、内脏血流量、内脏血流量 (+) 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 (心、脑 除外) 反射过程如下: (2)生理意义: 在正常血压范围内,化学感受器对血压无 明显调节作用,仅当: 1)血压( 60 mmHg 时,压力感受器不 敏感), 化学感受器局部明显缺氧; 2)低氧环境,窒息; 3)酸中毒 化学感受性反射才发挥作用。 二、体液调节 (一)全身性体液因素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对心脏:激活1受体心脏兴奋 作用: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强 心药)。生理水平的肾上腺素对外周阻 力影响不大:激活受体血管收缩( 皮肤、肾、胃肠血管),激活2受体 血管舒张(骨骼肌、肝脏、冠状血管) 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主要激活血管平滑 肌的受体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 ,血压升高(升压药)。与2受体结合的 能力较弱。由于平均动脉压明显减压 反射,可使心率减慢,掩盖了1受体的强 心效应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来源:当肾血流量 /血浆Na肾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活性很高的缩血管物质)作用: (1)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血压,静脉收缩 回心血量 血压。 (2)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肾小管对Na、水的 重吸收循环血量 血压 (3)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血压 (4)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血压 (二)局部性体液因素(二)局部性体液因素 1.激肽 2.组胺 3.局部代谢产物 目标检测 对动脉血压波动性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A.颈动脉窦 B.主动脉弓 C.颈动脉体 D.主动脉体 E.心肺感受器 答案:答案:A A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组胺 B.乙酰胆碱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血管紧张素 答案:答案:D D .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A.降低动脉血压 B.升高动脉血压 C.减弱心血管活动 D.加强心血管活动 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答案:答案:E E 夹闭兔颈总动脉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B.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C.颈动脉体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 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下册教案合集
- 项目经理风险管理计划模板
- 全面管理评审报告模板范例
- 小学体育跳远项目教学设计方案
- 小学阶段学业预警与辅导方案
- 塑料管材生产投资可行性分析
-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桃花源记》文言文精读与断句解析
- 人民币认识教学辅助材料
- 医院安全生产检查表范本
- 神经内科质控汇报
- 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DLT5210.1-20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 新解读《CB-T 73-1999船用钢质直梯》新解读
- 幼小衔接幼师管理制度
-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全面解读
- 热敏灸应用的个案护理
- T/CCAS 007-2019水泥产能核定标准
- 生鸡肉买卖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