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1页
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2页
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3页
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4页
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角膜病及眼表病的研究进展 陈家祺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一、感染性角膜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 感染性角膜病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角膜盲 原因 不同地区常见致病菌不同 不同时期,致病菌的构成比也有变迁 感染性角膜炎 (1)细菌性角膜炎: l革兰阳性球菌占51.0 l革兰阴性杆菌占39.4 l革兰阳性球菌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 l1997年70.8 l条件致病菌明显增加(表皮葡萄球菌) 张文华等.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12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995-2000年间,1430例 孙旭光等.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92-294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989-1998年间,2220例 一、感染性角膜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 感染性角膜炎 感染性角膜炎 革兰阳性球菌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 (2)真菌性角膜炎 l华北、华中、华南 l首位:镰孢菌属 l华北及华中地区 l主要致病菌基本相同 l依次为镰孢菌属、曲霉菌及青霉属 l华南地区 l19751986,曲霉菌、镰孢菌属及青霉属 l19891997,镰孢菌属、曲霉菌及弯孢霉属 王丽娅等.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38-140 一、感染性角膜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 感染性角膜炎 镰刀菌 曲霉菌 *谢立信主编:角膜移植学 一、感染性角膜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 感染性角膜炎 (3)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l国内金秀英等最早报道了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的病例 l我国近年来发现率有上升趋势 l共焦显微镜活体检查提供了无创性的早期检 查方法 一、感染性角膜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 感染性角膜炎 感染性角膜炎 棘阿米巴角膜炎 棘阿米巴包囊、滋养体 二、角膜移植的研究进展 真菌性角膜溃疡 术前 术后 1治疗性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 我国眼科工作者用角膜移植治疗严重的药物无法控 制的感染性、外伤性、自身免疫性角膜病,取得显 著的成绩,建立了我国的特色 (1)感染性角膜溃疡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术前术后 角膜移植 (2)眼前段组织严重烧伤的处理 l强调综合处理,个体化治疗,不同时期治疗不同 l手术方式: l眼睑成形和重建术 l治疗性角膜移植术 l结膜瓣遮盖术 l筋膜囊成形术 l眼睑缝合术 l辅助治疗: l抗生素 l抑制角膜基质胶原融解 l促进眼表上皮修复 l干眼症的处理 l其它并发症的处理 角膜移植 l结膜移植术 l角膜上皮成形 l角膜缘移植术 l羊膜移植术 l羊膜覆盖术 眼化学伤并角膜穿孔:PKP角膜缘移植 术前术后 角膜移植 治疗性角膜移植:化学伤 术前 AMT术后1m AMT术后3m AMT术后8m LKP术后 PKP术后 角膜移植 (3)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治疗综合治疗 l对病灶的扩大切除(结膜、角膜) l各种形状的板层角膜移植术 l联合羊膜移植术 l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FK506,CsA 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 新月形 角膜移植 指环状 角膜移植 全板层 角膜移植 双板层(适用于 穿孔病例) (4)临时人工角膜下眼前后段联合手术 -用于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严重眼前后段病变 角膜移植 2深板层角膜移植 保留患者完整的角膜前表面,移植带深 层基质的内皮层 可极大限度地减少散光的形成 减少合并症 方法 l通过自动板层角膜刀作角膜瓣,再在剩余基 质进行穿透角膜移植(后板层角膜移植) l在角膜缘作兜袋样切口,然后实施内皮移植 角膜移植 2深板层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 制作植片 制作植孔角膜瓣 角膜瓣 植入后板层植片 后板层植片缝合 瓣下冲洗 3人工角膜 光学中心的材料 lPMMA l清晰、透明、低毒、组织相容性好 l较硬、疏水、与角膜基质接触不佳 l水凝胶 l良好弹性和韧性,且允许营养物质通过 l机械性能较差 周边支架材料 l陶瓷、PMMA、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纯金 、钛合金 加固材料 l巩膜、硬脑膜、耳软骨、去细胞真皮、羊膜等 角膜移植 3人工角膜 角膜移植 前面观 后面观 术后 4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组织 种子细胞 l角膜缘干细胞 l永生化细胞 lGriffith等将含基因E6/E7的两性逆转录病毒感染 人角膜细胞 “永生化”的上皮、基质和内皮细 胞系 l含腺病毒SV40-T抗原整合载体转染,使细胞永 生化 l胚胎干细胞 角膜移植 载体及三维重建 l胶原 l半透明,有一定韧度 lMinami、Zieske、Germain、Schneider l人工合成材料 l香豆素与N,N-2甲基丙烯酸树脂共聚物 l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的共聚物 l羊膜 l工程化角膜上皮的最佳载体 角膜移植 4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组织 4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组织 角膜移植 加拿大Griffith,1999 组织工程角膜 4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组织 陈家祺,2001,组织工程角膜 角膜移植 5抗移植排斥的研究 (1)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研究 lACAID和淋巴细胞凋亡 l将供体大鼠的淋巴细胞注入受体鼠的前房内,诱 导出ACAID,然后行角膜移植,则术后排斥反 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lFas/FasL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T淋巴细胞的凋亡 ,诱导ACAID l临床应用:诱导ACAID 减少术后移植排斥 角膜移植 (2)免疫抑制剂新剂形的研制 lCsA:应用广泛、如何提高生物利用度 lCsA的缓释剂载体 l胶原罩和胶原微粒 l脂质体 l微粒体 l植入剂 l国内报道: lCsA前房缓释系统:谢立信等,Cornea,2002 l结膜下注射CsA微粒体:张伟等,眼科新近展,2002 角膜移植 5抗移植排斥的研究 (3)新型抗排斥药物的开发 lFK506 lIL-1RA 角膜移植 5抗移植排斥的研究 (4)新生血管的治疗 l不同作用机制的新生血管抑制剂(5类) l针对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抑制剂 l阻断血管生成因子受体活化的抑制剂 l抑制活化信号在细胞内传导的药物 l抑制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抑制剂 l基因抑制药物 l各种调控新生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 正在探讨 lPTD:治疗眼表面新生血管在动物试验中 角膜移植 5抗移植排斥的研究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在的 角膜病的研究进展 1. 角膜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ig-h3基因的研究使角膜营养不良的分类与诊 断从病理组织学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 l产物:p68及角膜上皮蛋白(KE) l不同类型的突变将导致不同类型角膜营养不 良的发生 lThiel-Behnke蜂窝状角膜营养不良 l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I、II、III型 l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I、IIIa、IV型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 角膜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 角膜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II型(颗粒格子 )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其它基因突变 l如PAX6基因 依据基因突变类型对该病进行分类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 角膜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2. 基因治疗 处于初步阶段,多为实验室研究 l将AdvHHO(血红素氧化酶)基因转染体 外培养角膜上皮细胞,形成对抗氧化应激反 应的保护基质 l 以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进行外源基因转入 l将LacZ基因转入兔角膜内皮 (王旭、谢立信等.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7-118)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四、角膜缘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结膜 角膜缘 周边角膜 中央角膜 1临床研究 角膜缘移植 l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建立 l认知了多种眼表疾病的发病机理 l找到许多眼表重建手术及角膜手术失败的原因 l临床研究 l适应征的选择 l自体、异体角膜缘移植的选择 l角膜缘移植片取材范围、大小、厚度 l手术方式和关键步骤 l联合角膜移植手术 l联合羊膜移植手术 l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抗移植排斥反应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 术 前 药物过敏致Steven- Johnson综合征全角膜缘 血管化 术 后 全角膜缘移植术后1m, 上皮化良好 角膜缘干细胞的保存 l角膜缘因其具有的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方面 不同于角膜上皮细胞 l常规的角膜保存法是否也适合角膜缘的保存 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角膜缘干细胞 1临床研究 角膜缘干细胞的鉴定、分离、培养和增殖调控 l鉴定 l多为间接证据:包括K3的表达缺乏; ROCK-1表达不明 显;存在-烯醇化酶;细胞周期素D、E、A在细胞浆内的 表达 l分离 l无特异方法:5-氟尿嘧啶抑制法、庚醇液环形擦拭法 l培养增殖调控 l受神经内分泌、体液因素及微环境等的影响 l在培养液中添加各种细胞因子:EGF、NGF、KGF、 HGF/SF 角膜缘干细胞 2基础研究 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 l角膜基质、羊膜为分化环境 l使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甚 至各种角膜细胞 l解决角膜缘干细胞的来源问题 角膜缘干细胞 2基础研究 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临床应用 l以羊膜为负载,将角膜缘干细胞进行体外培 养,移植于患者,重建眼表面 Tsai R, et al. N Engl J Med. 2000;343:86-93 角膜缘干细胞 3基础临床研究 取角膜缘 培养术前 术后 五、羊膜移植 五、羊膜移植 发展最快、推广最成功 l羊膜移植术 l羊膜覆盖术 羊膜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基础研究(主要6方面) l羊膜可以延长上皮生发细胞的寿命及维持其克隆增殖 能力 l促进非杯状上皮细胞的分化 l在结膜或纤维细胞的共同作用下促进杯状细胞分化 l通过抑制蛋白酶消除炎症细胞 l抑制正常成纤维细胞的TGF-B信号系统以及向肌原纤 维母细胞分化 l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 羊膜移植 羊膜遮盖术 术 前 术 后 羊膜移植 术 前 术 后 羊膜移植术 羊膜移植 六、干眼的研究进展 干 眼 1发病机制 极其复杂,和内因、外因都有关系 l自身免疫性疾病 l基于免疫的非感染性炎症 l细胞凋亡异常 l雄激素水平下降 l神经支配异常 l年龄相关等 各种干眼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的发病机制? 干 眼 2治疗 CsA l各种干眼患者的眼表面和泪腺存在免疫相关 的非感染性炎症 l动物实验和美国对CsA局部应用的III期临床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中重度干眼,局部应 用CsA滴眼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明显 改善干眼的客观体征,增加泪液分泌,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