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蛋白质营养课件_第1页
鱼类蛋白质营养课件_第2页
鱼类蛋白质营养课件_第3页
鱼类蛋白质营养课件_第4页
鱼类蛋白质营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 5 Protein Nutrition of Aquatic Animal 第五章 鱼类蛋白质营养 1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作用及特点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三节 蛋白质的需要 第四节 水生动物的氨基酸营养 第五节 评定水生动物蛋白质 和氨基酸营养价值 第五章、鱼类蛋白质营养 2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 用及特点 一、蛋白质的组 成 二、蛋白质的生 理 作用及特点 3 一、 蛋白质的组 成 1、组成元素: C:5055% H:6.08.0% O:1924% N:1419% S: 04% N平均含量为16%,这是概略养分分析法CP含量计算的理论 依据。 CP=蛋白质含N量16%=蛋白质含N量6.25 4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主要 由20种氨基酸组成。 2、化合物组成 : 5 二、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及特 点 1、蛋白质是水生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 ; 2、体组织蛋白质的更新、修复以及维 持体蛋白的现状; 3、用于生长(体蛋白质的增加); 4、组成机体各种激素和酶类等具有特 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 6 一、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 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三、消化酶活力受到年龄大小的影响 四、消化的主要产物及吸收位置 五、蛋白质的消化率 六、含氮物质在体内分解产物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特 点 7 一、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 1、场所: 有胃鱼在胃和小肠,而无胃鱼则主要在小肠 ; 2、原因: (1)在有胃鱼的胃和小肠中已监测出消化蛋 白的酶类; (2)鲤鱼的胰腺、小肠粘膜的提取物具有蛋白 酶活性,其活性最高的部位是小肠后1/3,而活性 最高的酶是胰蛋白酶,活性最低的酶是寡肽酶和 二肽酶。 8 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9 三、消化酶活力受到年龄 大小的影响 10 年龄龄(天) 碱性蛋白酶活力( ug/g) 842 17219 22266 *在孵化出来的几天内,分泌蛋白酶的组织没有发 育完全,酶活力较低。 表5-1 幼鲤小肠蛋白消化酶 活力 11 重量胃蛋白酶活力肠蛋白酶活力 3.94611 5.36320 11.98249 15.67675 88100100 172 8793 9807962 表5-2 虹鳟蛋白酶活力与体重的关系 12 四、消化的主要产物及吸收 位置 1、主要产物:氨基 酸 2、吸收位置:鲤鱼 的氨基酸65%是在 小肠的前1/2吸收 。 13 五、蛋白质的消 化率 (一)主要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消 化率(表5-35-6) (二)影响水生动物蛋白质消化率 的主要因素 (三)满足测定结果有意义的条件 14 (一)主要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消 化率 15 表5-3 虹鳟蛋白质的消化率(体重10-155g,Cha等, 1979) 原料名称消化率(%)原料名称消化率(%) 酪蛋白 92-97水解羽毛 粉 62 牛肝 92-97豆 粕 68-87 白鱼粉 76-92棉 粕 75 鱼粉 68-79 次 粉 95 血粉 40干 酵 母 88 蚕蛹 81-89 16 表5-4 斑点叉尾鮰蛋白质消化率(Wilson, 1985) 原料消化率(%)原料消化率(%) 鱼鱼粉70-86小麦88-92 肉粉61-68棉粕76-83 家禽下脚料65豆粕72-79 血粉23-47花生粕74-86 玉米蛋白粉80-92米皮73-78 玉米96-97 17 表5-5 鲤鱼对饲料中蛋白消化率 (Ogino等,1973) 原 料消化率(%) 酪蛋白99 白鱼粉95 干蛋黄95 胶原蛋白97 玉米蛋白91 豆粕96 小麦胚97 18 表5-6 草鱼的饲料中蛋白消化率(Law, 1986) 原 料消化率(%) 鱼 粉91 豆 粕96 玉 米 粉51 洗 米 糠71 青 干 草 粉73-76 19 (二)影响水产动物蛋白质消 化率的主要因素 1、个体大小 2、水温 3、蛋白质的摄入量 4、淀粉含量 5、非淀粉多糖 6、加工调质 20 1、个体大小 21 表5-7 不同体重大小对蛋白的消化率 (Kitamikado,1964) 体重(g) 表观蛋白消化率(%) 酪蛋白白鱼粉冻牛肝冻鱼 5.673408282 6.47669 - - 11.894829194 19.195829293 22 2、水温 23 表5-8 水温对鲤鱼内源粪氮EFN 、鳃氮和尿氮的影响 水温(0C)EFN(mg/100g.d)EN(mg/100g.d) 203.37.2 223.67.6 243.98.0 264.38.4 274.48.6 Y1=5.4210- 2+0.16X1 (r=0.9999 p杂食性草食性 40 (二)食性的影响 41 表5-14 不同食性建议蛋白质需要量( %)(周小秋,1996) 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 水花45-5038-4238-42 鱼苗40-4535-4033-38 成鱼35-4030-3525-32 42 (三)水温环境 43 表5-15 不同水温条件下蛋白质需要 量 动物水温(0C)蛋白需要资料来源 鲑鱼 840 Delong ,1958 1555 鲈鱼 2047 Millikin ,1983 2455 虹鳟 935 NRC,1981 1545 44 第四节 水产动物氨基酸营 养 一、水生动物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与N平衡 二、水生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及确定方法 三、研究氨基酸需要量的方法 四、主要水生动物氨基酸需要量 五、氨基酸之间的营养关系 六、氨基酸的消化率 七、合成氨基酸的应用 45 一、水产动物的蛋白质、 氨基酸代谢与N平衡 46 (一)蛋白质、氨基酸的代 谢 脱氨 蛋白质 氨气、尿素、尿酸等 不含氮部分 CO2 、H2O+能量 糖、脂肪 氧化分解 氨基转换 新的氨基酸 合成 组织蛋白、酶 转化 脱羧 胺类 氨基酸 含氮部分 47 (二)氮平衡 氮平衡:指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 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 B= I( F + U ) B氮平衡 I摄入的氮量 F粪中的氮量 U尿中的氮量 式中: 1.氮的总平衡:B = 0 2.正氮平衡:B 0, 表现为体重增加 3.负氮平衡:B0,表现为鱼体消瘦 注: 48 二、水产动物必需氨基 酸的种类及确定方法 (一)水生动物必需氨基酸种类 的确定方法 (二)水生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49 (一)确定必需氨基酸的方 法 1、确定必需氨基酸的常用方法 2、目前水生动物必需氨基酸的 确定方法 50 1、确定必需氨基酸的常用方 法 (1)生长实验 (2)同位素标记实验 51 (1)生长实验 对对照组组试验组试验组 研究氨基酸 + 观测观测 指标标:缺乏症观观察 增重(SGR)饵饵 料系数 判定依据:有显显著差异,主要以增重 和饵饵料系数为为主 表5-16 生产实验的设计 52 (2)同位素标记实验 1)原理:鱼类是否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 氨 基酸。 2)方法: 给试验鱼注射14C标记的葡萄糖,分离组 织蛋白并测定其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氨基 酸是鱼体以自身已具备的物质合成的,不是 必要的食物成分,因此是非必需氨基酸;不 具放射性的氨基酸不是在鱼体中合成,而是 直接从食物中得到的,为必需氨基酸。 53 2、目前水产动物必需氨基 酸的确定方法 (1)生长试验: 斑点叉尾鮰、鲑鱼、鲤鱼、鳗鱼 、虹鳟、罗非鱼、鳖 (2)同位素方法: 虾、鲽、鲈鱼 54 (二)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的 种类 1、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2、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55 1、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 念 (1)必需氨基酸(EAA):指水生动物在体内 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很少,远不能满足其需 要量,必须从饵料中供给,如果缺乏会严重 的降低生产性能,出现缺乏症。添加后生产 性能得以部分恢复,缺乏症有所缓解,我们 就称这些氨基酸为某水生动物的必需氨基酸 。 (2)非必需氨基酸:指水生动物体内能利用 其他物质合成足量的AA,不从饵料中供给, 也不会出现缺乏症。 56 2、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57 表5-17 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 类 AA种类类缩缩写结结构式备备注 赖赖氨酸Lys 罗罗氏沼虾虾可以足 够够合成以满满足需要 组组氨酸His 精氨酸Arg 缬缬氨酸Val 色氨酸Trp 58 表5-17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续 ) AA种类缩写结构式备注 亮氨酸Leu 异亮氨酸Ile 蛋氨酸Met 苯丙氨酸Phe 苏氨酸Thr 天门冬氨酸ASP 只是小龙虾的 必需氨基酸 59 三 研究氨基酸需要量的方 法 (一)生长试验法: 水生动物摄食由低到高水平氨基 酸的不同日粮,一般设6个水平,通过 一定时间的饲养,然后测定其增重,采 食量和饵料系数及体组织的其它指标, 以不同的氨基酸水平为变量x,不同的 增重为因变量y,来模拟回归模型,确 定氨基酸的需要量。 60 1、原理:当氨基酸没有满足需要量 时,血清中的氨基酸水平维持在最低值 ,满足需要量以后,血清中的氨基酸大 幅度增加,且随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 2、结果:根据斑点叉尾鮰血清中Lys 、Thr、His、Met,虹鳟血清中Arg,罗 非鱼肌肉中的Lys、Thr、Val确定了相 应AA需要。 (二)血清和组织氨基酸 研究 61 即根据测定氧化产物来判断。 设氨基酸在没有满足需要量以前,主 要用作体蛋白的沉积。因此在组织中 氧化产物的量一直在较低的水平,而 当满足需要量后,主要用于氧化供能 ,氧化产物大幅度提高。 (三)氨基酸氧化研 究: 62 四、主要水产动物氨基酸 的需要量 63 表5-18 主要水产动物氨基酸需要 量 品种ArgHisIsoLeuLysMetPheThrTrpVal 鲑鱼6.01.82.23.95.04.05.12.20.53.2 鳗鱼4.52.14.05.35.33.25.84.01.14.0 鲤鱼4.32.12.53.35.73.16.53.90.83.6 鮰4.31.62.63.55.02.35.02.00.53.0 64 五、氨基酸之间的营养关系 (一 )氨基酸的互补 (二)氨基酸的拮抗 65 (一)氨基酸的互 补 指在饲料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 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 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 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 ,使饲料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 态。 66 (二)氨基酸的拮抗 1、赖氨酸(Lys)与精氨酸(Arg) 在斑点叉尾鮰(Robinson,1981)、虹鳟( Davies,1997)、对虾(Hew,1982)没有发现有拮 抗 在稚鳖上发现有拮抗现象,对生产性能没 有影响,仅引起蛋白净沉积效率下降(周小秋 ,1998) 2、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之 间 斑点叉尾鮰上两种氨基酸存在拮抗( Robinson,1984) 67 六、合成氨基酸的应用 (一)合成氨基酸应用后的效果 (二)影响水生动物利用合成氨基酸的因 素 (三)提高合成氨基酸利用采取的措施 68 (一)合成氨基酸应用后的 效果 1、现在大量研究发现:在饵料中添加合成氨氨基酸 没有效果,水生动物是几乎不能利用合成氨基酸 。 2、在含棉籽粕较高的饵料中添加L-赖氨酸可以减少 毒性。 3、在含豆粕的饵料中添加赖氨酸可以提高鳟鱼和鲤 鱼的生长率。 69 (二)影响水产动物氨基 酸合成的因素 1、合成氨基酸与蛋白结合的氨基 酸吸收不同步 2、电解质平衡问题 3、氨基酸排出增加 70 1、合成氨基酸与蛋白结 合的氨基酸吸收不同步 (1)合成氨基酸进入消化道后,不经过消 化直接吸收,速度较快。而以蛋白结合形 式的氨基酸要先经过消化,进入体内速度 慢。 (2)测定相差15小时左右。 71 2、电解质平衡问题 (1)通过添加乙酸钠和乙酸钾调节 pH,提高鲤鱼氨基酸的利用。 (2)在调节氨基酸的代谢中起作用。 72 3、氨基酸排出增加 (1)幼鲤摄食合成氨基酸配制的饵料 ,在24小时内,排出36%; (2)在鲤鱼上研究发现:晶体氨基酸 +酪蛋白饵料;凝胶+酪蛋白饵料氨基 酸的排出量分别为12.8%和1%。 73 (三)提高合成氨基酸利用 采取的措施 1、添加合理构型的氨基酸 2、提高合成氨基酸吸收的同步性 3、提高投饵次数 74 1、添加合理构型的氨基酸 (1)赖氨酸必需使用L型; (2)水生动物对DL型蛋氨酸利用率为100% ; (3)水生动物对羟蛋氨酸(MHA)的利用率 仅为L-型的26%,但是畜禽则为80%。 75 2、提高合成氨基酸吸收的同 步性 主要采取稳定化处理,其中最主 要的方法是将合成氨基酸进行包被。 Murai(1981)研究表明:用酪蛋 白包被的合成氨基酸纯合饵料饲喂鲤 鱼,生长速度为没有包被的4倍。 76 3、提高投饵次 数 饲含合成氨基酸饵料,在投饵率为3%时 ,投喂次数从4次提高到6次,可以提高生 长速度(Aoe等,1970) 作用机理:使后投喂的合成氨基酸与蛋白 质的吸收同前面投喂的蛋白质同步。 77 四、氨基酸的消 化率 (一) 氨基酸消化率的表示 (二)主要原料氨基酸的消化率 (三)影响水生动物氨基酸消化率的因素 78 (一)氨基酸消化率的表示 氨基酸消化率=(摄入氨基酸量排出 氨基酸量)/摄入氨基酸量 79 (二)主要原料氨基酸的消化 率 80 表5-19 二龄鲤鱼氨基酸消化率 ArgHisIleLeuLysMetPheThrVal 小 麦 95.792.892.194.692.888.194.7 81.788. 1 豆 粕 83.667.874.186.366.572.077.3 57.572. 0 葵 粕 86.272.275.778.263.275.182.0 61.175. 1 棉 粕 87.374.876.8 /46.578.081.1 71.274. 6 81 (三)影响水产动物氨基酸 消化率的因素 1、加工工艺:粉碎粒度,调制的温度和 时间,碳水化合物糊化程度。 2、有害因子:引起酶活力降低,消化道 破坏,影响消化吸收的抗营养因子。 (有毒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多聚糖 ) 3、氨基酸的不同测定方法 82 五 水产动物蛋白质和氨 基酸营养价值 (一)化学分析和化学比分,限制氨基 酸的概念 (二)必需氨基酸指数 (三)蛋白质效率比和蛋白质利用率 (四)理想蛋白质 83 (一)几个重要的概 念 1、化学分析:对饲料,动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 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2、化学比分:饲料中某种氨基酸与全卵(鸡蛋 )中某氨基酸的比值。若1则定义为氨基酸 的缺乏。 3、限制氨基酸: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