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三联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田 元 生 前 言 l该研究项目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 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任务书编号: 2001ZL05号。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作为负责 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中医皮肤病研究所、河南 省漯河市第二人医院为协作单位进行该项目的 研究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 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的要求,以及经络三联 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辩证、治疗、配穴、操作 、适应证、禁忌症等,制定临床再评价研究手 册,以供研究单位及参加人员参照执行。 试 验 方 案 l研究目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 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以及相关疾病临床指 导原则,通过对近10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 套运用经络、腧穴长效刺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的有效非药物综合疗法的临床再评价,系统的 再考察经络三联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 研究经络三联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辩证、治 疗、配穴、操作、适应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 项、禁忌症等,并与已知公认有效的内服国家 准字号药物迪银片进行比较,为该疗法的再评 价和推广应用进行科学性评价。 试验的总体设计: l 本研究是一个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 l行对照临床试验。历时两年。 治疗方案: l观察组:经络三联法,两周治疗1次, l 3 次为1疗程。 l对照组:迪银片,口服,5粒/次,每日2次。 l 服药时间为6周。 l试验时间:两组均为6周 病例的选择 l1、中医诊断标准(遵照1997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 床研究指导原则) l2、西医诊断标准: (遵照1997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l(详细内容见任务书) l3临床量化标准 l主要指标:根据Fredrikisson T等1978年 在Dermatologica上提出的国际公认的银 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标(简称 PASI),用公式表示为: lPASI=头0.1(Eh+Ih+Dh)Ah+上肢0.2(Eu+Iu+Du)Au+躯干 0.3(Et+It+Dt)At+下肢0.4(El+Il+Dl)Al。 l4、纳入标准 l4.1 符合西医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 l4.2 符合中医白庀诊断标准 l4.3 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PASI分值在72分 以内者。 l4.4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l5、排除标准 l5.1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 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对照药过敏者。 l5.2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 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l5.3 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 l6.4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 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 者。 l7.5 试验前曾长期(超过15天)服用激素或抗 肿瘤药物 适 应 症 l本法适应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或中医 辨证的各证型;年龄在1865岁之间; 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PASI分值在72分以 内者。 l根据临床试验观察结果表明,经络三联 法对病程短,尤其在病程1年内的患者效 果较;对病情轻的患者疗效也较为满意 。 禁 忌 症 l1有出血性倾向(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 l 癜等)的患者禁用; l2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 l 及孕妇患者禁用; l3血压过高(收缩压大于180mmHg)时慎用; l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的患者不宜使用; l5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 l 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不宜运用本疗法。 l 6其它不宜采用埋线治疗的患者。 经络三联法操作方法和步骤 1.器材: 皮肤消毒用品、安尔碘、1ml注射器、镊子、 12 号腰穿针、医用手套、23号铬制羊肠线、2% 利多卡因、剪刀、消毒纱布及敷料等。其中穿 刺针,针尖端正,没有钩刺,锐利适度,针身 无折痕,无锈蚀,光滑挺直,坚韧有弹性,做 到一人一针;并高压蒸汽灭菌后再使用。 穴位探棒、耳穴王不留压籽板。 2.详细操作步骤 l2.1 埋线 第一步骤:体位 背部埋线患者取俯伏坐位;四肢采取仰卧位。 第二步骤:取穴 一组:在脊柱两旁大杼、风门、肺俞穴,医者拇指在以上穴位进行反复 按压,找出酸、胀、沉较敏感的四个穴位。(大杼:第一胸椎脊突下,旁 开1.5寸;风门:第二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肺俞:第三胸椎脊突下, 旁开1.5寸)。 二组:取穴曲池(双)、足三里(双)。(曲池:曲肘成直角,当肘横 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足三里:髌骨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 横指处。) 第三步骤:消毒 选准穴位后,用0.2%安尔碘以中心点半径3cm向外三次绕圈擦拭。 第四步骤:麻醉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利多可因0.30.5ml,以15度角快速刺入穴 位正中皮肤,推药,使皮肤呈橘皮样变化,形成0.5-1cm大皮丘,出 针。 第五步骤:埋线 l 采用注线法,剪取3 号羊肠线11.5cm,后退号腰穿刺针针芯 ,将羊肠线放入针管内;用酒精棉球擦洗双手或戴消毒手套,医者右手 捏针柄,左手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捏住针体下1/3,将针尖放在穴位处 局麻皮丘上,垂直压至皮肤产生最大阻力,然后双前臂鼓劲用力,互 相协调,共同用力,使用爆发力、猛然一抖,即可一下突破皮肤,这 种爆发力局限于1-2cm范围,不致于因突然用力,由于惯性,使穿刺 针一下刺入过深,损伤深部神经或内脏。然后背部的背腧穴向椎体方 向略斜刺;四肢穴位直刺。深入至皮下2cm,达到肌肉层,当患者出现 酸胀感后,左手一边向下推针芯,右手一边向上退针管,将羊肠线埋置 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用消毒纱布,按压1分钟止血后,用 创可贴固定。 l 一天后创可贴去掉即可,二组穴位交替,两周埋线一次。 l22 刺络 l第一步骤:选择耳背后的络脉 l医者拇食指在患者耳背压揉几次,在耳背三个大静脉 中选择一个充分怒张的静脉。 l第二步骤:消毒 l用0.2%安尔碘擦拭所选部位,再用酒精脱碘消毒。 l第三步骤:刺络 l用消毒后所适用的注射器针头,选准的努胀静脉的近 端,点刺出血,不要按压用湿的酒精棉球轻轻擦拭, 每次放血5-10滴血为度。术毕用干棉球按压止血。 l 每隔两周放血一次。 l2.3 耳压法 l第一步骤:取穴 l两耳的肺点、肝点、皮质下、神门、荨麻疹、头、四肢皮肤严 重部分对称点。(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肺点:耳甲 腔中心凹陷处;内分泌点: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神门: 在耳三角窝的外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前;荨麻疹点:在 耳舟内、耳轮结节下。)经耳部消毒后,用探棒按压以上各点 ,找出最敏感的痛、麻、胀点。一次35穴。 l第二步骤:消毒 l用75%酒精消毒耳郭,左手固定耳部,然后用王不留行籽,紧 附于小胶布块上,用小血管钳夹好胶布块的一端,使药籽对准 所选耳穴贴附上。 l第三步骤:耳压 l嘱患者用两指对压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按压12分钟, 以耳郭发热、发胀、发散感为宜。 l每隔两周更换一次。 3.关键技术环节 患者在治疗前应心平静气,不要恐惧,不宜激动 ,要有信心,对医生应充分信任。 l医生在治疗前应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心 理变化,既要观察疾病的表现,又要了解病人的 情绪变化,认真耐心的解释、鼓励,使其消除紧 张疑虑情绪,增强信心,并将经络三联法作用和 治疗优势,深入浅出地作以介绍,克服恐惧,以 利于治疗。医生在治疗时要精神集中,全神贯注 ,手法应轻巧,刺激要适中。 4.注意事项 l4.1 埋线的角度和深度:应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角度和 深度,背部腧穴深度在23cm,曲池穴2cm以内,足三里 23cm,四肢穴位避开血管和神经以出现针感为度。耳背 放血不得伤及耳软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l4.2 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溃烂处不宜埋线,发热病人结核活动 期、急性心脑血管病人、意识不清、身体极度衰弱等不宜 使用本法;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和有出血倾向性的疾病 患者应慎重使用。 l4.3 极个别病人,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情况 ,甚至埋线针口出脂肪液化、羊肠溢出,可取出羊肠线, 适应做抗过敏药物处理,停止治疗。 5.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l5. 1 晕针:立即停止治疗疗,使患者平卧,头头位稍低,松开衣袋, 轻轻者饮饮白开水,片刻恢复;重者针针刺人中、涌泉即可苏苏醒,必要时时采取 其它措施。 l5. 2 血肿:局部疼痛肿胀较剧,青紫面积达,血肿大,影响到活 动时,可先行冷敷加压止血,24小时后再行热敷,必要时,可结合使用 止血药。 l5. 3 感染 :感染后,局部用热敷或抗感染处理,严重者服用抗 生素,已化脓应切开引脓,并将已感染的羊肠线取出,外盖敷料。埋线 时,做好各种消毒,术后切实保护伤口,不要沾冷水和污物。如敷料脱 落,应及时消毒后再盖上敷料。 5. 4. 过敏:出现这种情况后,瘙痒严重者可用抗过敏的软膏外涂, 红肿发热可局部用抗感染处理,必要时取出羊肠线,严重者可配用口服 抗过敏药物。 l5. 5 创伤: 气胸: 刺伤神经。出现上述现象,应及时抽出 羊肠线并给予适当处理,如应用维生素B类药物治疗。如今出现触电样感 觉及放射感,一般可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 4、随机与对照 l 采用单纯随机分组设计的方法,将符 合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入选病例 作为受试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数比例为1:1. 7观察指标 71效应指标 71.1主要指标: 根据Fredriksson T等1978年在 Dermatologica上提出的国际公认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 程度指标,(简称PASI):2 皮损面积:将体表分成4个主要部分,即头(h)、上 肢(u)、躯干(t)、下肢(l),分别占全身面积的10% 、20%、30%和40%,A为各部位皮损面积的百分数,用 Ah、Au、At和Al符号代表皮损波及程度,以数字表示0= 无波及,1=10%;2=1030%;3=3050%;4=50 70%;5=7090%;6=90%100%。 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以三项临床表现,即红斑(E) 、浸润(I)和鳞屑(D),从04记分表示;0为无临床 表现,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4为最严重的 表现。 具体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症 状无(0分 ) 轻(1分)中(2分)重(3分)极重(4分) 红斑(F)无浅红淡红鲜红紫红 浸润(I)无点状斑丘状钱币状地图状 斑块鳞屑 (D) 无薄如蝉衣厚如纸片厚如硬币砺壳状 具体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l 计算出头、上肢、躯干、下肢皮损严重分值 ,从而计算出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标 ,简称PASI。用公式表示为: lPASI=头0.1(Eh+Ih+Dh)Ah+ l 上肢0.2(Eu+Iu+Du)Au+ l 躯干0.3(Et+It+Dt)At+ l 下肢0.4(El+Il+Dl)Al。 l 经统计学处理分别算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 前后的PASI平均值,以及两组治疗前后PASI下 降率,以判定两组之间的疗效。 l7.1.2 安全性指标 l7.1.2.1一般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心 律、呼吸、感觉、运动。 l7.1.2.2血、尿、便常规化验; l7.1.2.3心(心电图)、肝(GPT)、肾(BUN 、Cr)检查。 l以上项目均于治疗前7日内及试验结束后7日内 各检查一次。 8.疗效判定标准 l81 PASI减分率: l根据两组治疗前后PASI值计算PASI减分率。计 算公式为: l 疗前PASI 值 - 疗后PASI值 lPASI减分率=100% l 治疗前PASI值 l8.2 疗效判定标准的分级: l8.2.1 基本痊愈:PASI减分率95% l8.2.2 显效: PASI减分率75% l8.2.3 有效: PASI减分率30% l8.2.4 无效: 减分率30% l8.3 中医各证型疗效判定: l 计算出两组各证型的PASI治疗前后分值进行 疗效判定。 不良事件/反应的观察 l1与试验有关的安全性背景材料 l经络三联法经长期临床运用,无明显不 良反应;市售迪银片说明书中也未记载 明显不良反应和损害,但关于临床该药 副反应临床报道较多。 试 验 结 果 l1、病例分布:入组病例依从性良好,本 试验共设计病例数246例,入组病例数 242 例,脱落病例数 9例,脱落0.037%率 ;剔除病例数0例,剔除率0.00%;统计 病例数中FAS 数据集242例,PP数据集为 233例,入组病例均按照“方案”要求检 查和观察。 表1 各中心病例分布 入组病例数脱落病例数剔除病例数统计病例数 A组B组A组B组A组B组A组B组 中心1404244003638 中心2413910004039 中心3404000004040 合 计1211215400116117 注:A组为A组,B组为B组。下同。 FAS PP SAFTY ABABAB 中心1404236384042 中心2413940394139 中心34040404040 40 合计121121116117121121 表1-2 各中心数据集的分布 2、脱落与剔除 序号 药物编号 脱落原因 组别 中心 1 2 晕针 a 01 2 15 患者中途退出 a 01 3 45 不能按时治疗 a 01 4 52 因外出未能坚持治疗 a 01 5 106 记录缺失 a 02 6 10 药物的副作用 b 01 7 11 患者拒绝服药,资料不齐 b 01 8 13 患者未按时服药 b 01 9 42 未能坚持服药 b 01 表2-1脱落病例情况 3、基础数据可比性分析 本试验共观察符合方案病例数233例中,A组 116例,B组117例。A组中男性59例,女性57例,年 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8岁,平均49.0岁;B组中男 性62例,女性55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8岁 ,平均48.7岁。根据两组基础数据比较,两组在年 龄、性别、职业、婚况、病历来源、病程、病情、 体征、各种病史等方面均衡性良好,两组间经比较 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其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可比性 。 表3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组 别 男 女 N 统计量 P a b 59 57 116 62 55 117 X2=0.105 0.745 表3-1两组年龄比较 组别 N Mean Std max median min 统计量P a 116 37.2 12.7 64.0 36.0 18.0 b 117 35.8 11.5 65.0 34.0 19.0 T=0.884 0.377 组 别 血热证 血瘀证 虚证 N统计量P a b 86 17 13 116 94 14 9 117 X2= 1.345 0.246 组 别 进行期 静止期 消退期 N统计量 P a b 92 23 1 116 97 18 2 117 X2= 0.234 0.628 表5-2 中医证型比较 表5-2 临床分期比较 表4-15 两组治疗前全身各部位评分 组别 N Mean Std max median min 统计量P 头 a 116 15.5 11.4 60.0 15.5 0.0 b 117 15.1 11.1 55.0 14.0 0.0 Z = 0.376 P = 0.706 上肢 a 116 19.8 12.1 60.0 18.0 0.0 b 117 17.1 9.42 40.0 16.0 0.0 Z = 1.328 P= 0.183 躯干 a 116 22.1 12.5 66.0 20.5 0.0 b 117 21.3 11.7 44.0 21.0 0.0 Z = -.016 P = 0.986 下肢 a 116 25.3 14.8 60.0 25.5 0.0 b 117 22.7 13.5 60.0 18.0 0.0 Z = 1.259 P = 0.210 面积 a 116 10.3 3.31 17.0 11.0 3.0 b 117 9.7 3.48 20.0 10.0 2.0 Z = 1.431 P =0.152 红斑 a 116 10.3 2.19 14.0 11.0 1.0 b 117 10.0 2.48 16.0 10.0 3.0 Z = 0.869 P = 0.384 浸润 a 116 9.7 2.82 15.0 10.0 3.0 b 117 9.5 2.68 16.0 9.0 2.0 Z = 0.738 P = 0.460 鳞屑 a 116 8.9 2.35 13.0 9.0 2.0 b 117 8.8 2.30 15.0 8.0 2.0 Z = 0.640 P= 0.521 表5-2两组治疗后第4周疾病疗效比较 数据集组别 例 数(%)统计量 P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FAS a 35 32 18 36 121 28.46 26.02 14.63 29.27 t=0.103 0.748 b 34 26 27 36 121 27.64 21.13 21.95 29.27 pp a 35 32 18 31 116 30.17 27.58 15.52 26.72 t=0.180 0.670 b 34 26 27 30 117 29.06 22.22 23.08 25.64 注:1. 银屑病疗效判断标准为:基本痊愈 :PASIA减分率95。显效:PASI减分率75。有效:PASI 减分率30。 无效:PASI减分率30。 2为扣除中心效应误差;不为扣除中心效应误差。 3. 表示Fisher精确检验 表5-3两组治疗后各中心疾病疗效比较 中心组别组别 例 数(%) 统计统计 量 P 临临控 显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计 中心1 A 12 10 4 10 36 3333 27.78 11.11 27.78 中心间间比较较 x2-CMH= 0.123 P= 0.939 组间组间 比较较(扣除中 心效应应) x2-CMH=0.183 P=0.668 B 11 10 6 11 38 28.95 26.32 15.97 28.95 中心2 A 9 15 5 11 40 22.50 37.50 12.50 27.50 B 11 8 11 9 39 28.21 20.51 28.21 23.08 中心3 A 14 7 9 10 40 35 17.5 22.5 25 B 12 8 10 10 40 30 20 25 25 表5-4两组治疗后各中心两组4周疾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疗效比较 中心 组别 例数统计分析结果 愈显 无效 合计 中心1 a 24 12 36中心间疗效比较 x2-CMH= 0.847 P= 0.654 组间疗效比较 x2-CMH=0.238 P= 0.625 两组总有效率比值及 其可信区间 LGRRC1=1.056 L_LGRRC1= 0.855 U_LGRRC1=1.303 b 23 15 38 中心2 a 24 16 40 b 23 16 39 中心3 a 23 17 40 b 22 18 40 合计 a 71 45 116 b 68 49 117 表5-5 对两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变化的比较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组别 N Mean Std max median min检验结果 治疗前 a 116 22.2 10.1 44.4 22.6 2.4 b 117 20.4 9.66 45.3 19.9 2.1 时间效应 F= 427.09 P=0.0001 组间效应 F= 0.86 P= 0.3537 中心效应 F= 1.70 P=0.1858 第1周 a 116 16.3 9.26 37.8 14.4 0.2 b 117 15.9 8.48 41.0 14.7 1.6 第2周 a 116 10.9 9.33 36.3 7.5 0.0 b 117 11.3 8.03 40.5 8.6 0.2 第3周 a 116 7.7 9.68 34.3 2.4 0.0 b 117 7.1 8.22 35.0 4.8 0.0 第4周 a 116 7.6 9.68 34.3 2.4 0.0 b 117 7.0 8.14 35.0 4.5 0.0 表5-6 各中心治疗前后PASI积分(mean Std) 治疗前 治疗后 组别 N mean Std 组别 N mean Std 中心1 a 36 25.2 10.4 b 38 24.5 10.2 a 36 8.6 11.0 b 38 9.1 10.5 中心2 a 40 22.8 9.16 b 39 19.9 7.37 a 40 8.6 10.4 b 39 6.1 5.97 中心3 a 40 19.0 9.99 b 40 17.1 9.95 a 40 5.6 7.23 b 40 5.7 7.19 总计 a 116 22.2 10.1 b 117 20.4 9.66 a 116 7.6 9.68 b 117 7.0 8.14 表5-7以基线为协变量考虑中心效应对两组治疗后PASI积分的 比较结果(协方差分析) F P 组间效应 0.00 0.970 协变量效应 37.65 0.000 中心效应 0.22 0.803 表5-9两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减少值和减少率比较 组别 N Mean Std max median min统计量P 第3周 减少值 a 116 14.5 10.8 42.8 11.8 1.2 b 117 13.3 9.87 37.4 9.4 0.0 Z = 0.584 0.559 减少率 a 116 66.3 33.6 100.0 82.2 5.1 b 117 64.4 32.1 100.0 75.0 0.0 Z = 0.493 0.621 第4周 减少值 a 116 14.7 10.8 42.8 12.1 1.2 b 117 13.4 9.84 37.4 10.1 0.0 Z = 0.569 0.569 减少率a 116 67.1 33.8 99.2 85.4 5.1 b 117 65.1 32.0 100.0 75.5 0.0 Z = 0.563 0.572 表5-10 两组治疗后全身各部位评分 组别 N Mean Std max median min 头 a 116 5.2 6.90 24.0 2.0 0.0 b 117 5.2 6.07 35.0 4.0 0.0 上肢 a 116 6.6 9.49 40.0 2.0 0.0 b 117 5.4 6.82 35.0 3.0 0.0 躯干 a 116 7.1 10.5 60.0 2.0 0.0 b 117 7.2 9.67 40.0 4.0 0.0 下肢 a 116 8.9 12.6 48.0 3.0 0.0 b 117 8.1 9.84 40.0 4.0 0.0 面积 a 116 5.6 3.89 16.0 4.0 1.0 b 117 5.3 3.74 20.0 5.0 0.0 红斑 a 116 4.5 3.86 12.0 3.0 0.0 b 117 4.2 3.50 14.0 4.0 0.0 浸润 a 116 4.3 3.67 12.0 3.0 0.0 b 117 4.8 3.40 16.0 4.0 0.0 鳞屑 a 116 3.0 3.33 12.0 2.0 0.0 b 117 3.2 3.00 14.0 3.0 0.0 组别 N Mean Std max median min 头 治疗前 a 116 15.5 11.4 60.0 15.5 0.0 b 117 15.1 11.1 55.0 14.0 0.0 治疗后 a 116 5.2 6.90 24.0 2.0 0.0 b 117 5.2 6.07 35.0 4.0 0.0 上肢 治疗前 a 116 19.8 12.1 60.0 18.0 0.0 b 117 17.1 9.42 40.0 16.0 0.0 治疗后 a 116 6.6 9.49 40.0 2.0 0.0 b 117 5.4 6.82 35.0 3.0 0.0 躯干 治疗前 a 116 22.1 12.5 66.0 20.5 0.0 b 117 21.3 11.7 44.0 21.0 0.0 治疗后 a 116 7.1 10.5 60.0 2.0 0.0 b 117 7.2 9.67 40.0 4.0 0.0 下肢 治疗前 a 116 25.3 14.8 60.0 25.5 0.0 b 117 22.7 13.5 60.0 18.0 0.0 治疗后 a 116 8.9 12.6 48.0 3.0 0.0 b 117 8.1 9.84 40.0 4.0 0.0 面积 治疗前 a 116 10.3 3.31 17.0 11.0 3.0 b 117 9.7 3.48 20.0 10.0 2.0 治疗后 a 116 5.6 3.89 16.0 4.0 1.0 b 117 5.3 3.74 20.0 5.0 0.0 红斑 治疗前 a 116 10.3 2.19 14.0 11.0 1.0 b 11 7 10.0 2.48 16.0 10.0 3.0 治疗后 a 116 4.5 3.86 12.0 3.0 0.0 b 117 4.2 3.50 14.0 4.0 0.0 浸润 治疗前 a 116 9.7 2.82 15.0 10.0 3.0 b 117 9.5 2.68 16.0 9.0 2.0 治疗后 a 116 4.3 3.67 12.0 3.0 0.0 b 117 4.8 3.40 16.0 4.0 0.0 鳞屑 治疗前 a 116 8.9 2.35 13.0 9.0 2.0 b 117 8.8 2.30 15.0 8.0 2.0 治疗后 a 116 3.0 3.33 12.0 2.0 0.0 b 117 3.2 3.00 14.0 3.0 0.0 表5-11 两组治疗前后全身各部位评分 表5-12 两组治疗前后各部位评分比较结果 前后比较组间比较 m p Z p 头部 a 47.0 0.0000Z = 0.135 P = 0.892 b 47.0 0.0000 上肢 a 55.5 0.0000Z = 0.500 P = 0.616 b 53.0 0.0000 躯干 a 55.5 0.0000Z = 0.361 P = 0.717 b 52.0 0.0000 下肢 a 51.0 0.0000Z = 0.363 P = 0.715 b 54.0 0.0000 面积 a 46.0 0.0000Z = 0.489 P = 0.624 b 47.5 0.0000 红斑 a 49.5 0.0000Z = 0.129 P = 0.896 b 49.5 0.0000 浸润 a 52.0 0.0000Z = 1.441 P = 0.149 b 48.0 0.0000 鳞屑 a 54.5 0.0000Z = 0.553 P = 0.579 b 55.5 0.0000 7安全性分析 所有观察病例无严重不良事件,试验 组共有1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晕针的 患者,均可疑与试验有关。应为该方法 的轻度不良反应。结果见表7-1、表7-1 : 表7-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无 有 发生率 (%) 统计量 P A组 B组 115 1 0.86 106 11 9.40 X2=8.658 .0032 表示Fisher精确检验 表7-2 发生不良反应病例 编号 不良事件症状 程度 因果 出现时间 结束时间 治疗措施 结果 中心 组别 17 皮肤干燥下肢皲裂 轻 可能 01/23/2003 01/30/2003 外用油脂膏剂 好转 a 01 22皮肤干燥 轻 可能 01/29/2003 未处理 未改善 b 01 68皮肤干燥脱皮 轻 可能 08/28/2004 09/03/2004 外用油脂类 缓解 b 01 168皮肤粘膜略干燥 轻 可能 05/24/2004 05/31/2004 外用脂类护肤品 改善 b 03 171口干,躯体脱屑 轻 可能 05/21/2004 05/26/2004 外用尿素霜 基本消失 b 03 174口干皮肤干疼脱屑 中 可能 05/21/2004 05/28/2004 外用润肤膏 明显好转 b 03 180皮肤粘膜干燥瘙痒 轻 可能 05/20/2004 05/25/2004 外用脂类护肤霜 症状减轻 b 03 182躯体皮肤干燥脱屑 轻 可能 05/20/2004 05/27/2004 多饮水,外用护肤霜 明显改善 b 03 190口干躯体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lc基础及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缆车间安全小知识培训课件
- 电线电缆绞丝工艺知识培训课件
- 电站操作规程培训课件
- 2.2做更好的自己 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高电位活化细胞课件
- 高炉煤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LC-SF-14-生命科学试剂-MCE
- 2-Hydroxydihydrodaidzein-生命科学试剂-MCE
- Calindol-hydrochloride-13C-D2-生命科学试剂-MCE
- 药事管理学全套课件
- 社区心理学课件
- 《中式面点制作第二版》教案高教版
- 看门狗定时器
- 质量整改通知单(样板)
- 进展性脑卒中的诊疗策略课件
- 2020届高三北京高考“多文本阅读”总攻略
- (高职)中外民俗电子课件(全套)
- 《管理学基础》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试题题库含答案
- 遵义县偏岩河工程设计说明书(鸭溪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