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教学课件ppt图文_第1页
《清塘荷韵》教学课件ppt图文_第2页
《清塘荷韵》教学课件ppt图文_第3页
《清塘荷韵》教学课件ppt图文_第4页
《清塘荷韵》教学课件ppt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荷花,别称莲、芙蓉、菡萏等,位列我 国十大名花之列,被人们称为花中的君子。 民间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因 此荷花有“六月花神”之称。历代文人骚客对 她留下了许多名言佳句。 清 塘 荷 韵 季羡林 “清塘”指作者住处楼前 的一方池塘. “荷韵”指荷花的韵味 “清塘”指作者住处楼前的一 方池塘. “荷韵”指荷花的韵味 季羡林: (1911.8 2009.7),山东临清县人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1935年留学德国, 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 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 长、中科院院士。著名 的学者、语言学家、教 育家、翻译家、 散文家, 一代学术大师。 精通12国语言。博古通 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 散文集有赋得永久的 悔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状物抓住特征展开思考和 联想的写法。 学习本文生动清新的语言。 注意领会并记诵文章中的古诗名句。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线 索: 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 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 脉络。 散文知识 脍炙人口(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 和传诵。 接踵而至(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细弱单薄( ): (力量)薄弱,不充实 旮旮旯旯( ):所有的角落(方言) 耄耋 ( ):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旖旎( ) :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 睥睨(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kui zh zhng b g ga l la mo d y n p n 蓇葖( ):一种果实。g t 吸吮( ):吮吸。shn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抓文眼。络,抓文眼。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作者( )的经历,向我们展 示了荷( ). 用带“荷”的两个字来归纳结构层次。 荷(线索): 想荷(12段) 荷(3段) 荷(46段) 荷(7段) 赏荷(812段) 荷(13段) 种 盼赞 祝 精心养护荷花 那顽强的生命力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12段:想荷 第3段: 种荷 第46段:盼荷 第7段:赞荷 第812段:赏荷 第13段:祝荷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说明作者种荷的缘由 ; 第二部分(3自然段),叙说作者种荷的情况; 第三部分(4-8自然段),叙说作者盼荷的情况 ;第四部分(9-11自然段),主要记叙作者及家 人和朋友赏荷的情况; 第五部分(12-13自然段),写作者为我的季荷 祝福。 作者种荷的缘由是什么? 自己的思想守旧,没有荷好像缺点什么 中国人没有不爱荷的 作者在记忆里有荷花的碎影. 品读课文,品荷之韵 品读课文,品荷之韵 1、作者种荷的 缘由是什么? 作者在记忆里有荷花的碎影. 中国人没有不爱荷的 自己的思想守旧,没有荷好像缺 点什么 2、阅读46自然段,勾画描写 荷生长过程的句子,思考作者的 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什么也没有 仍然什么也没有 细弱单薄、可怜兮 兮的五六个叶片 出现一大片绿叶,并 迅速扩张,遮蔽了半 个池塘 希望事与愿违 (失望) 翘盼灰心(灰心) 盼星星盼月亮虽微有 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 心(仍灰心) 迟迟疑疑疑云一 扫而空狂喜(狂喜 ) 1 3 3、请、请找出作者描写荷花初长时所用的找出作者描写荷花初长时所用的 形容词形容词, ,体会其作用体会其作用. . 作用:因为之前作者希望的是满池塘的荷花,可实 际荷花长得太慢了,由于对荷花的极度的喜爱,他 担心这样孤零零的荷花终究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五六片、圆圆的细叶、五六片、圆圆的细叶、 细弱单薄、可怜兮兮、细弱单薄、可怜兮兮、 4、作者在第四年是怎样细致描写 荷花的生长? 一夜之间一夜之间: : 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 几天之内几天之内: : 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自从 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一夜之间一夜之间: : 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 十几天的功夫十几天的功夫: : 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 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5、作者从种莲,盼荷的过程中,领 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用课文原 句回答) 明确: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 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 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 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 法抗御。(这句话说明万物都具有顽强 的生命力) 。 6、阅读第八段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荷花 的外形之美和内在气质. 外形之美, 美在红艳耀目,与众不同, 卓然挺立,迎风弄姿. 内在之美, 美在洁身自好,睥睨一切 明确: 2).为什么周先生把朗润园的荷命名为”季 荷”?作者为什么对它充满感激? 因为池中的荷是季老的人生写照. 因为”季荷”因他而得名,是他亲手所种,是苦苦 等待四年的结果.每一朵花里都饱含着四年来 他对荷花倾注的希望. 明确 : 池花对影落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 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 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 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 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 漂在那里。像”池花对影落” 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 透呢? 7、一般生命的凋零,总是带给人凄 凉与忧伤.为什么作者眼里荷花的凋 零如此飘逸和豁达? 明确:因为在作者眼里,这瓣荷花,曾饱 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现在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 它走得如此飘逸、洒脱。能以这样超然的 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实在是彻悟生命的 智者。体现了季老豁达、超然、宁静恬淡 的人生境界。 8、从“一粒粒种子”到”满塘风荷举”历经了 四年漫长的等待,力量的积聚,从莲子入水的 那一天起,作者的心境与它的命运就息息相 关.触动作者情怀的清塘荷韵到底是什么? 顽强坚韧、蓬勃昂扬的生命力量 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 荷韵 做着春天的梦 寄寓了作者对残荷的美好理 想,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 9、如何理解”既然冬天到了,春 天还会远吗? 作者赋予自然界变化 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 主义情感,表达了一种 向往美好的信心. 向往美好,祝福生命 季荷:张扬生命的强者 彻悟生命的智者 季季 荷荷 色浓瓣多 燕园及其他荷 浅红瓣少 对比观察对比观察 强大的生命力!强大的生命力! 拓展探究 1.通观全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何对荷情有独钟? 因为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2.如果把题目中的”荷韵”改为”荷花”好 不好? 不好.因为作者不仅仅是在写荷花,还写 了荷花那种坚韧,蓬勃,昂扬的生命力量 和那种顽强精神.通过清塘之荷体现生 命之韵. 品味红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吸出. 一个”吸”字写出了作者恨不得自己能帮莲子 长出荷叶来的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表达了作 者两年来无时无刻不在盼望清塘长出荷花的 期待和关心. 2.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 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 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竟然”是出乎人的意料.它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看 到叶片忽然变成荷叶的欣喜之情. 3.荷花则开得特欢. 一个“欢”字写出了荷花开得多,开得盛,开得 好,蓬蓬勃勃,充满生机的动态之美.表现了作 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思考探究: 作者笔下的荷花美在何处? 思考探究: 作者笔下的荷花美在何处? 荷韵 形 韵 荷是秀雅的,它迎风 弄姿,睥睨一切。 神 韵 荷是顽强的,它活埋 四年,不曾言弃。 情 韵 荷是宁静的,它优美 淡然,脱离尘世。 清塘荷韵,韵在何处? 季老在黑暗残酷、泯灭人性的“文革”时代,从拥护、迷惑到醒悟 ,从旁观逍遥到挨批斗、遭毒打,接受血的洗礼,内心充满复杂的 矛盾与痛苦,最终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牛棚”。他感到 “被开除了人籍”,“自我感觉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 他不堪忍受那残暴的批斗与羞辱,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决意自杀。他 反复思索种种自杀方式,最终选定吃安眠药死。正当他要实施自杀 时,突然被揪去批斗,狠打暴踢,鲜血流淌。 他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不想自杀了”,“还是活下去吧” 。他决意忍辱偷生,坚持自己的信念。于是,为着适应不断的 批斗,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批斗锻炼” “低 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还在心 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 一般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什 么样的感觉? 凄 凉 萧 条 那作者笔下的荷是不是也是萧条、凄 凉的? 明确:不是,而是非常优美的。 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感 受到生命的快乐。现在它要悄然离去了,那 便顺应自然吧。它走得如此飘逸、洒脱。能 以这样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实在是 彻悟生命的智者。体现了季老豁达、超然、 彻悟生命的人生境界。 课文引用了不少古诗句,信手拈来 ,为文章增色。说说这些诗句在课 文中的表达效果。 季羡林是位大学者,他的散文又被称为“学 者散文”。他的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自然、 贴切,恰到好处。效果:增加文章的信 息含量;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 拓展:拓展: 搜集古今咏梅花、 竹子的诗、词并背 诵自己喜欢的词句 课外阅读推荐 季羡林作品: 牛棚杂忆牛棚杂忆 清塘荷韵清塘荷韵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答题指导(P39) 一、 因为“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 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 ,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 然是荷花”。“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 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 一块心病。”爱美、爱荷的心境跃然纸上。 二、 时间 荷叶荷花生长情况 作者心情 第一、二年 “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 什么东西。”“到了第二年”,水面上“仍 然没有露什么荷叶”。 “总是希望”“大概不会再有长 出荷花的希望了”。但希望之 心仍然存留心底。 第三年 “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但是却细 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 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总希望多长 出几片来”,可“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 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有喜有忧 第四年“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 ,已经全为绿叶覆盖”。 “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 是没有白等。” 前年和去年 “盛开”的荷花“绿肥、红肥”,风乍 起,落入水中的荷瓣,“像小船似的 漂在那里”。 “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 香”,“默默地坐在那里”。如 痴如醉。 今年 “荷花开得特别欢”,“绿盖擎天,红 花映日”。 既担心它变成残荷,又祝福它 冰下梦圆。 三、解释词语 1、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 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 颂。 2、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想做的事没能做到。 3、接踵而来:踵:脚后跟;接踵,脚后跟与脚后跟相接。指人们 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4、睥睨一切:形容非常高傲,看不起任何人。 5、支离破碎: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6、无影无踪: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 向。 7、时移事迁: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8、香清益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