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脉相传数千年的中医中药是被谁结扎了耳 火 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 成都 610031摘要:中医是一种医学哲学思想,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明确了,那就是:致中和。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医学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还没有超越的医学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中医中药经过数千年华夏中华民族人体体验、智慧筛选、图文积累,本来就是知识,从根本上属于科学的范畴,而且还大于科学。中国人的医药就是华夏医药,华夏医药分为两个部分: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传统医药包含中医中药、藏医藏药、蒙医蒙药等;现代医药包含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医学和药学。而我们当前称谓的西医西药是近代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断代的西方古代医学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全世界传统医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体系,是多学科、跨领域综合发展的产物。 不让用现代语言文字描述中医中药,让现代的医生和人都看不懂中医药的药品说明书,就是在结扎中医药!不让中药进入分子时代,中药进入分子时代就变成西药,就是在结扎中医药!抹黑中药甚至叫嚣中医药不科学应该废止就是在结扎中医药!不要再以传统、以不科学的名义结扎中医药了!要大力发展中国的医药,发展中国的医药就是发展中华文化,也是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的必经之路!关键词:华夏医药 中医中药 西医西药 传统医学 现代医学 结扎正文: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医学划分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替代医学),早在1969年提出“不同种类的传统医学在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肯定了传统医学在人类健康体系中的作用,2002年、2013年相继公布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02-2005和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1明确提出促进传统医学纳入各国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方向,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可以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迎来了最好的国际发展环境2。医药学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一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但是,国内极少数“专家学者们”却在想方设法抹黑和扼杀我国相传数千年的中医药,排挤压缩其生存和发展空间。一、何为中医、中药1.何为中医中医是一种医学哲学思想,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3 (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医生为区别两国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名称是为和其他国家不同医疗方法(俗称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最高境界。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明确了,那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以和为贵,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也可以这样说,中医作为一种医学哲学思想,这是至今为止,世界医学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还没有超越的最高境界。2.何为中药在传统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之下使用的药物就是传统中药。应用现代条件开发的传统中药也是中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先生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学界、网络上相关热点话题纷起,其中,讨论话题最多的还是“青蒿素到底是不是中药?”毫无疑问,青蒿素是进入现代分子时代的中药,是时代进步后中医药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中医研究团队根据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4的线索,发现古医籍文献中明确表明药材没有采用煮沸方法服用,才想到采用低沸点溶剂(乙醚)进行低温提取,进而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至今,青蒿素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解除了数以亿计患者的病痛。或许不少人会说,青蒿素不是中药。因为青蒿素的提取采用的是现代化学提取分离方法,才得到的单一化合物,应该是西药。其实不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政府投入巨款,筛选了20多万种化合物,但是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抗疟药物。在屠呦呦参加中国寻找抗疟药物计划(“五二三项目”)之前,中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屠呦呦从查阅中医典籍、走访老中医入手,“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最后把青蒿素筛选了出来。那么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中药,提取得到的化合物是不是中药呢?笔者认为是中药,或者是中成药。现代人习惯把中药、草药、药材资源称为中药,而把中药的提取物称为西药,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传统的中医药因受到历史条件限制的原因,只能采用配伍原药材混合水煎、打粉、泡酒或制丸服用。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验证、研究中医药,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必然。那么何谓中医、中药?笔者理解的即是:中国人的医学、中国人的药物,就是华夏医药,即为中医药,由两个部分组成:(1)传统医药:汉医汉药(中医中药)、藏医藏药、蒙医蒙药;(2)现代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医学和药学,医学:影像、核磁、CT、化检,药学: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化学药、生物制剂、疫苗。极少数的“专家学者们”否认我们的传统医药学,他们认为不科学,应该被淘汰。中国人的现代医药学他们认为全是西方的医药学,并被命名西医学,这无疑把华夏中华民族的医药给结扎了,实际就是妄想灭掉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的不“科学”,现代的是别人的。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医学和药学是中医中药呢?应该是西医西药吧。那么什么是西医西药呢?二、何为西医西药?何为西医?是核磁共振?是显微镜?是心电图?是阿司匹林?是奎宁吗?显然不是,那是现代各学科综合发展的结果,世界各民族都有贡献,是人类共有的智慧。如果说西医西药是西方人的医和药,那我们来看看它的发展史吧。从西方医学的发展史来看,西医分为当今正在发展的近现代西方医学和已断代的古代西方医学。其中,古代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由于其基础理论内容是错误的,在西方国家的近代时期就被摒弃了,所以西方没有传统医学。至于近现代西方医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近代时期,是近代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断代的西方古代医学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全世界传统医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体系,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医学体系,而不是西方人的西医药体系。因此,被人们称之为西医药体系实际就是现代医药学体系,然而就是这样再明显不过的常识确被极少数的“专家学者们”当作工具或武器来攻击中华华夏民族医药,其实质就是想灭掉华夏民族的文化。由于近代史上我们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的历史时期,虽然我们的传统医药理论体系大有非常科学的内容,而且远远超过西方古代、近代的医学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文化的不相通、不相容,加之我们国家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不仅得不到西方国家的认同,有时甚至想改造、灭掉。西方医学一开始就没有直接相关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支撑,只是将现代科技发展了的各学科的知识简单组合一下,如化学、物理学、光学、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神经学、血液学、心理学、免疫学、细菌学等应用在医学上,统统成为西医,难道这些学科不可以用在中国人的医药上吗?就手术而言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古代西方人的外科手术需要几个壮汉按住患者,在患者撕声裂肺的叫喊中进行,而名医华佗早在公元2世纪就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的先河。也许还有人会说,西药是西医用的药物,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取而成的,包括阿司匹林、黄连素等。实际上在进入20世纪初,人们认识了分子才有了分子的概念,才认识了分子结构的化合物,这是全人类共有的科技成果,不应该是西方医学体系独占的成果,故称西药是不科学的。阿司匹林、吗啡、黄连素、麻黄素等药物的发现均是古人通过人体尝试筛选,然后采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从植物中得到。这分得出是中药还是西药吗?这是人类社会进入分子时代的必然结果,然而极少数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分子时代之后发现的药物都是西药,与我们中药无关,这无疑就是阻止中医药进入分子时代。这就像人体被结扎不能繁育后代一样。三、扼杀中医药的历史回顾1840年开始的近代中国从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近一百年的历史中,中国民众饱受战乱之苦,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掩护下,西方事物大量涌入中国,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无不对中国造成了巨大冲击5。而中国人对西物的态度逐步从排斥到试探再到接受,最后竟到了盲目崇拜的程度,我们忘不了记忆中的洋火、洋碱、洋纱、洋油等物件,好在现在已经叫火柴、肥皂、布匹、煤油。唯有医药还是再称为西医西药,还在留洋,其内涵值得我们深思。中西文化的交流本是一件好事,近代中国也从中吸收了很多有益的东西。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生存造成威胁的话,就算不得是一件幸事。中国进入民国时期,西方文化的传播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特别是那些受“欧风美雨”浸润很深的中国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城市,身处社会上层,掌握着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历史的方向6。因此,中国近代发展有时会呈现出全盘西化的极端性和盲目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沦为抨击的对象,中医药首当其冲,时至今日仍深受其害。反对中医药最为激烈的代表性人物:汪精卫(留学法国)、严复(留学英国)、梁启超(逃亡日本)、鲁迅(留学日本)、胡适(留学法国)、陈独秀(留学日本)、郭沫若(留学日本)、孙中山(留学日本)等,汪精卫伪政府期间曾发表废止中医的指令,梁启超:“情愿被割错肾,也不愿用阴阳五行来瞎猜”;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郭沫若:“一直到死绝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这些历史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大多数留学日本和其他国家;对当时的社会和政府极为不满。欲反社会反政府,先反中医,骂中药。当代骂中医中药的人我们可以一一对照、心照不宣。四、中医、中药科学吗?回答这个问题应先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对于大自然、宇宙空间已知部分的验证和认识,叫作已知科学,通常人们将其定义为科学,人类的已知科学相比大自然、宇宙空间只是沧海一粟,人类未知部分难道就没有科学了吗?我们要确信人类的已知圆一定是小于未知圆的。中医药经过数千年华夏中华民族人体体验、智慧筛选、图文积累,本来就是知识,从根本上属于科学的范畴,而且还大于科学。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译书的序言中说:“科学是目的不是手段”;科学是“关于永恒和必然的认识知识也就是科学”7。世界学术界一致认为成熟科学具备3个要素:其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其二,特定、有效的研究方法;其三,独有的概念范畴体系。中医药完全具备这三个要素,毫无疑问,中医药是一门成熟的科学8。现代提倡的精准医疗体系,或者说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指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体情况施以治疗,避免了同类病症同样用药,个体情况不同导致的医疗偏差。而中医讲究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对同样的疾病不同的病人,会考虑到个体情况,用药时有差异,这就是最早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我们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采用的治疗方案。中医中药在中国有几千年的用药历史,不论在药效方面还是在毒性方面均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用药记载,几千年人体用药(或者说人体试验)的基础,其样本量远大于现代一类新药的临床研究,统计学意义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比现有很多已上市的一类新药更可靠,更科学。五、不要假借“科学”结扎中医药中国人的医药就是华夏医药,华夏医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华夏医药分为两个部分: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传统医药包含中医中药、藏医藏药、蒙医蒙药;现代医药包含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医学和药学,医学:影像、核磁、CT、化检,药学: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化药、生物制剂、疫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医药,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药。如果否定我们的传统医药,说中医药不科学,应该废止,就是要灭掉我们的文化;如果将我们的现代医药说成是西医西药,就是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绝后,让子孙后代找不到方向,成为迷途的羔羊。不让用现代语言文字描述中医中药,让现代的医生和人都看不懂中医药的药品说明书,就是在结扎中医药!不让中药进入分子时代,中药进入分子时代就变成西药,就是在结扎中医药!抹黑中药甚至叫嚣中医药不科学应该废止就是在结扎中医药!不要再以传统、以不科学的名义结扎中医药了!中医药本来就是经过数千年发展积累起来的科学体系,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把中医药排斥在现代科技之外是完全错误的,是对中华文化的犯罪,我们应该猛醒!不要再抹杀自己的文明,要大力发展中国的医药,发展中国的医药就是发展中华文化,也是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的必经之路!参考文献:1 世界卫生组织. 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 M.香港.201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吧寻人活动方案
- 茶庄年会活动方案
- 高考会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防水考试题及答案
- 抚育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客户需求调研与问题解决方案
- 风景速描考试题及答案
- 我校招生宣传承诺书(3篇)
- 品牌宣传策略方案
- (正式版)DB15∕T 3355-2024 《规模化舍饲养羊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连铸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一单元 第2课《童真时光》 【人教版】美术 三年级上册
- 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招聘辅警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全国货运驾驶员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试题(基础知识)含答案
- GB/T 46150.2-2025锅炉和压力容器第2部分:GB/T 46150.1的符合性检查程序要求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中华优传统文化(慕课版)教案
- 2025广东广州市国资委选调公务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美容美发店2025年营销方案创新解析
- 国有企业十五五人力资源规划框架
- 档案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