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药养护学1指南课件_第1页
2013中药养护学1指南课件_第2页
2013中药养护学1指南课件_第3页
2013中药养护学1指南课件_第4页
2013中药养护学1指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养护学 v主讲老师:王建 屋 蛙 掺 辫 炕 胰 彼 砚 船 办 蕾 筛 鞋 辉 殆 睬 乞 轧 酥 绵 或 菲 叼 谋 形 旱 可 嘲 拔 轩 认 仕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一章 绪 论 v学习内容: v中药养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v中药贮存与养护学的起源与发展 v中药贮存与养护的现代管理法规 v中药保管养护的目的和任务 鄂 踞 勃 踌 茬 康 棵 疏 寡 鬃 呼 有 宽 厦 生 售 逢 翌 臃 醇 痞 趟 傀 撩 基 掏 会 构 瘪 几 间 东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一章 绪 论 v药品种类多 、品种复杂 量大;剂型 多种多样; 从生产 消费 中间环节 中间环节要保证数量上的准确,质量上的完好! 柑 野 起 罢 攘 脑 赖 谍 泉 哇 损 碍 湘 撞 握 察 哥 愤 卓 塞 免 铅 砸 坞 绢 叫 停 文 落 宽 异 夕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v药品是指用于、治疗、诊断疾病、有目 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 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v分为:中药类、西药类、混合类三大类 恒 睫 蓖 坠 藐 叠 果 腹 殖 养 怪 膊 阻 腹 朱 脆 杂 系 帆 汪 薛 胞 娱 迪 墨 疫 烛 雁 僧 史 烘 监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 中成药三大类 均具有种类复杂多样、剂型多种 多样的特点。 v按中药药理分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 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 v按药用部位分有:根茎类、全草类、花叶 类、果实种子类 v中成药有:丸剂、糖浆、冲剂、蜜丸、曲 剂、散剂、浸膏合剂、煎膏剂、糖浆剂、 酒剂、软膏剂 送 炽 服 仇 龙 幢 农 嫉 输 勿 质 踏 台 皮 列 嫂 吐 磺 噬 夹 薄 浮 无 墩 咽 朴 资 谭 桅 癌 沥 励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健 敛 硝 欧 扛 喧 镐 亥 寓 浮 诈 椿 丧 邵 赖 场 羌 淑 果 硒 岳 靛 疏 哎 消 肚 哑 锥 盈 歧 壶 斜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鹅 绝 币 喧 汉 促 张 审 辟 烟 策 冻 簧 舀 愧 它 柠 起 扩 肮 档 吨 黄 幌 培 剔 陈 敌 砂 少 舒 欧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西药也具有种类复杂多样、剂型 多种多样的特点。西药可分为: 从剂型上分:片剂、针剂、水剂、糊剂、膏剂、贴剂、栓剂、喷剂等。 从药物的用途上分:治疗用药、预防用药、诊断用药; 特殊用药: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等; 从药品的药理作用上分:抗生素、维生素、安眠镇静类、解热镇痛、抗寄生 虫药、利尿药及脱水类、皮肤科用药、酶类药、抗组胺药等。 以及各个系统用药,如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抗肿瘤用药。 乾 颤 殃 鸣 茸 硷 馁 贼 德 奇 唬 颖 薛 阜 缕 乔 束 直 骄 淑 戈 毖 奔 驻 虹 陆 缝 罩 辊 店 品 贸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遵 蹲 慑 祈 遂 叛 茁 翟 舶 走 占 蛤 着 杖 肤 尔 火 怒 等 酪 份 扰 喝 求 呜 唐 宏 衡 思 嵌 协 身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一节 中药养护学的定义、研 究对象和范围 v药品与中药养护:主要针对中药材,因为 其相对西药更复杂更易发生质量变化。 v中药品种多样,内在活性成份不同,受外 界影响发生变异的程度也不同,因此要根 据中药的特性采用科学的、规范的、现代 化的措施对中药进行一套科学的养护,目 的是保证中药质量,使临床用药安全、有 效。 v中药养护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以 中药专业理论为基础,结合物理、化学 、 生化、昆虫、微生物、气象等多方面知识 来研究中药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采 取有效措施来保证中药质量完好的一门学 科。 v 芍 腑 选 垒 嗡 幕 孙 侵 笑 守 堕 萄 秋 溜 驯 挺 办 吴 匪 遍 锭 伸 糊 梆 耍 犁 氓 沈 毅 脾 曝 胸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中药养护学研究的范围: v主要是指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与炮制品、中 成药的养护理论和实践。 v研究内容: v主要是对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起的中药发生变异,研究其发生变化规律 ,从而采用科学合理的贮存与养护方法,以保 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中药在购、 销、存、运的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规律,制订 和建立科学的中药养护方法。 退 呼 初 久 濒 廓 钓 关 胸 奠 宵 躯 遏 盐 寓 缸 亥 岔 态 坞 胜 特 捎 往 蔓 符 垄 戌 泳 坛 搀 隆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二节 中药贮存与养护学的起源与 发展 v一、古代中药贮存与养护知识 v中药和祖国医学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为中华民族文化科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 珠,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产 物。几千年来,它一直被用作防病治病的主 要武器,为保证人民健康和民族发展壮大起 着重要作用。 署 穴 焉 逾 牙 垫 糊 桔 吊 傍 迅 捶 箍 掌 勒 完 其 躁 诉 搐 诚 但 缨 敏 砖 舶 乙 啡 腾 蜒 梦 缓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v中药养护是在继承祖国医药遗产和劳动人民 长期积累保养中药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 科学技术在中药的购、销、存、运整个过程 中,为保证中药质量所采取的各种保养、维 护等措施和方法。 v我国古代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 结。该书不仅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中药的基 本理论、产地、采集加工时间,而且对于中 药的鉴定、贮藏等都有了较为精辟的概括。 如药物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 所出、真伪新陈等,为中药养护学的发展奠 定了初步基础。 让 队 苍 瘴 淆 牙 础 颈 靴 澜 闹 预 判 波 炎 炮 蛤 难 欲 咽 吨 掘 损 笺 恨 耸 昌 危 镰 滓 民 蚀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v到南北朝时期,医药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分工 。如百官志载:“医师四十人 太医署有主药师二人药园师二人药 藏局盛丞各二人。” v至唐代,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撰 成的世界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标志着 我国药学的新发展。 唐代不仅讲求地道药 材,对药材的贮藏养护也十分考究。 v到了宋代,中药品种发展比往代剧增。当时 政府设“收卖药材所”辩认药材,以革伪乱之 弊。寇宗 著本草衍义载:“夫高医以蓄 药为能,仓中之两,防不可售者所须也,若 桑寄生、桑螵蛸、鹿角胶、虎胆、蟾酥 之类”。说明贮藏十分重要,尤其难得之品 宜蓄贮留,以急病人之所急。 练 蹈 灭 或 更 爹 弗 锯 嘎 斜 荧 哦 次 查 趾 纸 辕 潦 胎 盖 宽 俯 秧 信 谓 经 蔽 伎 缩 耽 涡 赠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v直至明代,陈嘉谟广罗收集各代药物发展 的成就,编著了本草蒙荃 。 v继本草蒙荃之后,李时珍本草纲目 ,高度概括总结说明以前各家经验,对 中药学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重要作用。 v药品管理立法,开始于1911年辛亥革命之 后,1911年至1949年间,发布的主要药品 管理法规有:药师暂行条例、管理 药商规则、修正麻醉药品管理条例 、修正管理成药规则、细菌学免疫 学制品管理规则、药师法等。 v有关中药养护学,自汉代到清朝,各个时 期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历代相承, 日渐繁富,不仅为后世广泛应用,且给研 究整理中药贮藏养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 资料。 梆 饱 撒 桩 登 熄 铀 考 梳 综 灶 喝 血 晚 哟 沈 曰 楚 祥 务 匠 棕 朔 粮 鸟 建 墓 安 勤 秆 栋 壶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二、中药储存的形成 v(一)中药商品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 时间上的差异 v(二)中药商品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 空间上的差异 西 顿 酒 聂 援 戒 演 拓 氏 讥 艺 巨 呼 腊 乒 税 咋 议 筹 荧 教 睹 战 绝 盂 疫 掖 吵 蒲 酵 卓 睫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中药储存的作用 v(一)保证供给,满足人民用药需要 v(二)稳定市场调剂余缺 v(三)支持生产,发展中药 怜 伍 消 念 炔 似 傀 帖 盼 基 溃 兼 综 刚 们 怠 笛 臻 抛 恩 矗 编 泥 兄 吓 招 才 喝 眩 犀 旺 降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三节 中药贮存与养护的现代管理 法规 v现行的与中药养护关系最密切的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品管理法、 v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国家 药监局制定并发布的 v药品生产质量药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Phamaceutical Praducte, GMP)(1998年修订) v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GSP) (2000年制订)及 v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2002年制订)等 制度。 扁 候 铲 利 矫 涯 踪 菇 演 潍 萝 斟 貉 招 希 动 田 身 砾 鸟 贮 垛 企 恋 形 华 返 腿 斡 窃 镑 芳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一)药品管理法(2001年 修订)中对中药的管理规定 丰 石 扒 怎 钓 迪 路 杜 充 私 围 治 炒 豺 晋 绚 畜 捏 富 概 悄 只 补 盅 敬 陆 阁 努 滩 察 兢 撇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2002年公布)中对中药的管理 规定 v1国家鼓励培育中药材 v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制并符 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中药 材品种,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v2 生产中药饮片 v应当选用与药品质量相适应的包装材料和容 器;包装不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不得销售 。中药饮片包装必须印有或贴有标签。中药 饮片的标签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 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 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 搏 俗 图 缝 慕 棠 脆 李 涸 铆 糜 绪 脚 盯 盖 痹 嘘 耕 颇 惜 编 削 栋 哎 畏 彭 湃 桃 昏 沽 蛋 仟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 v指出“药品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 准则。”明确药品GMP的适用范围是“药品制剂 生产全过程,以及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 的关键工序。” v在第5章物料中要求对物料的购入、储存、发 放、使用等均应制定管理制度;要求对物料的 储存、待检、合格、不合格物料要严格管理, 分别存放,并有明显标志;应按照物料的质量 性能、不同的属性分类储存;特殊管理的药品 及易燃、易爆及危险品的储存保管,应严格执 行国家有关规定; v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储存,无规定使用期限 的,一般储存不超过三年,期满后复验等。 喊 凭 滤 后 稳 错 亡 伟 惊 裹 业 捌 翅 遂 瞪 镇 翅 绳 肉 强 总 鲍 剪 夏 癌 证 在 攻 动 龟 嗡 卫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四) GSP及药品经营质量管 理规范实施细则 v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经营规模设立养护 组织。大中型企业应设立药品养护组,小型 企业设立药品养护组或药品养护员。养护组 或养护员在业务上接受质量管理机构的监督 指导。 v 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应在药品的购进、储运、 销售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建立包括组织结 构、职责制度、过程管理和设施设备等方面 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酶 挺 鸿 凄 镊 妆 孵 吵 蛹 肖 迈 胀 临 阉 马 庞 凿 颧 跺 捶 偶 宁 圈 夜 菠 油 抒 邑 脊 冗 元 搞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GSP第二章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 中 v对“设施与设备”明确规定,如温湿度管理要求 分为: v冷库(210)、 v阴凉库(不高于20)、 v常温度(030)。 v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v仓库基本设施要有监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通风和排水设施,保持商品与地面距离的设施 ,货架,防尘、防虫、防鼠、防火、防盗设施 ,符合安全用电的照明设施等。 舅 禾 孩 卑 氛 谋 窥 雅 特 咳 乍 哟 眩 熙 邓 缴 踌 劝 锨 抓 颁 哗 糕 嘎 赖 湛 剃 辖 痞 确 涵 卞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对“储存与养护”要求分类储存保管 v按属性进行“六分开”: v1.药品与非药品; v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v3.特殊药与一般药, v4.有贮存温度要求的与常温贮存的药; v5.性质相互影响、易串味的药品与其它药品; v6.外用药与其他方法服用的药品等均要分开保 管 龚 匙 监 染 瓤 链 坞 隘 衅 闽 摹 碳 翱 清 乡 向 俗 椰 熔 卞 溶 唐 局 抨 蔡 礼 森 付 倦 啤 瞅 鸟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对特殊管理药品 v要实行“七专放”, v即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v毒性药品、 危险品、 v不合格品、 退货药品、 v有冷藏或阴冷藏的药品 v等7种专库(区)储存。 耪 懦 阵 懦 捐 霍 痪 账 享 肆 靳 冈 拒 雾 菠 淑 打 异 笨 冶 缘 敏 芽 榨 耀 负 繁 刨 烬 鸭 存 道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GSP 中的 第六节 储存与 养护 v第三十八条 药品储存时,应有效期标志。 对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效期报表。 v第三十九条 药品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药 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 , 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 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v 从 吻 颅 捞 中 联 驴 踏 算 怔 涯 迄 焦 隶 弥 北 钞 霞 朴 清 替 坚 腿 担 浑 侨 媳 腻 钻 膊 寺 峙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四十条药品储存应实行 v其统一标准是: v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 为黄色; v合格药品库(区)、零货称取库(区)、待发药品 库(区)为绿色; v不合格药品库(区)为 红色。 赂 敖 徘 茂 吹 憨 搀 各 慈 吴 周 亏 搔 煎 虑 绷 矽 赶 鲤 抿 妓 贾 匀 诗 莎 补 呛 里 药 释 崇 蒜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四十一条 对销后退回的药品: v 凭销售部门开具的退货凭证收货,存放于 退货药品库 (区),由专人保管并做好退货记 录。经验收合格的药品,由保管人员记录后 方可存入合格药 品库(区);不合格药品由保管 人员记录后放入不合格药品库(区)退货记录应 保存3年。 v第四十二条 v 不合格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库(区),并 有明显标志。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 损、销毁应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 扶 棘 抒 暮 挣 恳 碱 状 看 淳 疥 蜗 呐 删 发 握 污 竣 吃 瞒 伸 结 郁 模 呈 臭 拭 九 额 枪 膊 出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v第四十三条 对库存药品应根据流转情况定期 进行养护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中, 对 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 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 、 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应进行抽样送检。 v第四十四条 库存养护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 悬挂明显标志和暂停发货,并尽快通知质 量 管理机构予以处理。 v第四十五条 应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 理。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 湿度进行记录。如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 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殿 吴 笼 答 尾 视 璃 溶 淤 告 阵 云 湖 液 殖 阉 倘 痞 淀 谦 几 低 填 炸 耕 刻 致 追 悦 潦 叼 诱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五)中药材GAP(种植)认证 检查项目 v是否制订仓储养护规程和管理制度 v 中药材仓库是否保持清洁和通风、干燥、 避光、防霉变。温度是否符合储存要求并具 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 v 中药材仓库地面是否整洁、无缝隙、易清 洁 v 中药材存放是否与墙壁、地面保持足够距 离,是否有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质量 变化现象发生,并定期检查。 酱 眩 脑 摩 蔼 泪 褪 耸 查 昌 心 昧 两 佃 慨 姿 咀 迪 昨 七 驴 买 占 耐 漱 苛 硝 晰 臀 堑 梨 蓑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四节 中药保管养护的目的和任务 v保管一般指商品储存期间保持数量上准确 。 v养护是指商品储存期间,采取必要保护措 施达到质量上完好。 v一 、保管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v(一)保护药源 v(二)保证质量 v(三)提高经济效益 殆 桨 汲 颅 钙 磐 遮 蜡 线 衬 屋 怂 驯 涡 嚼 轰 勺 巍 至 锻 殴 蹬 净 鲍 橙 伶 山 赐 贵 江 龙 象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二、中药养护的任务 v中药的养护是一项知识面广,技术性强的工 作,既有传统的经验,又有科学的新技术, 是保证中药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任 务在于预防中药发生各种变化,保证中药质 量。 v(一)运用贮存和养护中药的方法与技术, 保证中药质量和数量。 v(二)根据法规要求,掌握中药特点,合理 进行养护。 v (三) 利用学科规律,研究新的养护技术与 方法 v药品管理法,GMP,GSP,CAP中均 对储存中药的环境、库区、仓库、设施和设 备、储存条件、包装材料等作了具体的要求 和规范,使得中药养护向科学化、规范化发 展。 殿 蚜 移 匪 蜜 盐 募 吃 掇 厉 匝 擦 禄 唯 挨 辟 霉 涸 锣 横 更 梗 萝 助 想 祖 膨 舟 瓮 又 涩 撂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中药的养护技术大致经历了三 个阶段的发展 v第一阶段主要是继承传统的养护方法, v 如采用硫磺熏蒸以防治害虫;用日晒 、火烤、热蒸、石灰吸潮干燥药物;对存量 小、性质特殊的药材采用药物对抗同贮法, 起到防虫作用。 v第二阶段中药仓库较普遍地开展了仓库温湿 度管理, 以化学药剂替代了硫磺熏蒸 ,并实现大面积防治虫害的方法;氯化钙吸 潮,空气除湿机除湿,除氧技术快速发展, 特别是气调养护新技术的普遍推广,使中药 的保质养护技术得以更新,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明显提高。 v第三阶段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新项目新技术不 断应用到中药仓贮养护中, v 实现了温湿度管理的自动控制,建成 的空调库、低温库的电脑控制,大大提高中 药材的养护质量,科技项目取得了不少新的 研究进展和成果。 嵌 案 庇 惩 垮 跳 互 宇 检 坏 哺 糙 卉 宵 厢 勃 抨 练 射 怨 诵 快 叮 姐 颧 猴 训 览 镀 智 同 蒜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四、中药养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v中药养护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以中药专 业理论为基础,与物理、化学 、生化、昆虫 、微生物、气象等多种学科相互结合、相互 渗透。 v与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事管理学 的关系更为密切。 寿 肯 容 坟 英 恼 夜 鹿 花 句 恋 壕 咯 捕 涡 淖 锈 嫡 绅 贷 疫 诊 损 闽 这 催 忘 核 鲸 囱 汽 雅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v v 1 中药商品储存的作用 v2 什么叫保管,什么叫养护,中药商品保 管养护的重要性 v3 什么是中药储存保管养护的目的。 v4与保管养护有关的中药管理的法规有哪些 ? 5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药养护的发展分为几 个阶段 鸣 童 歹 伤 着 谚 蝗 扔 券 沪 狂 扬 玲 刚 特 况 言 界 纯 膝 策 死 敌 而 仑 匀 书 拜 歹 淌 栓 团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二章 中药品质变异的分类 学习内容: 引起中药变异的主观因素 中药所含成分是其质量变化的重 要主观因素 引起中药变异的客观因素(外在因 素) 中药的储藏性能 中药质量变化的类别 兵 斟 瞅 阑 痉 揍 断 跳 暮 抄 他 恭 漆 纱 攘 峻 占 即 剖 奄 钝 采 匣 蜜 冯 涨 渍 抬 蓑 菲 沟 刷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一节 引起中药变异的主观因素 一、中药的含水量 水分是中药在贮藏过程中影响其质量变 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水分是中药养 护的首要问题。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中药在贮藏过程中,其化学成分会不断地 变化以致影响药效。因此创造良好的贮 存条件,是防止中药变质的首要问题,也 是中药养护的首要问题。 非水溶性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原 果胶、脂肪、挥发油、树脂、蛋白质、 淀粉、 水溶性成分;糖、果胶、有机物、鞣质、 色素、苷类、部分生物碱、大部分无机 盐 誉 向 废 晶 料 爪 皂 缓 涪 绊 砾 傲 嵌 你 核 均 栅 抨 泌 零 榴 滋 容 扼 酋 反 格 区 兹 畸 洲 旋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 成分 有效成分(active substances) 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 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这类 成分仅存在于某些植物中,包括生物碱 类、甙类、挥发油类等等,如:利血平 (reserpine)是萝芙木降压的有效成分, 苦杏仁甙(amygdalin)是苦杏仁止咳平喘 的有效成分,薄荷挥发油中的薄荷醇 (emnthol)和薄荷酮(menthone)是薄荷 辛凉解表的有效成分。 矗 大 貉 县 墙 恐 盅 往 齿 德 喊 桐 邻 膝 教 完 薄 咀 呕 颧 促 弱 茫 痔 汤 涌 乃 旺 唬 凛 替 宫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辅成分 (adjuvant substances) 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 成分,有时候,它们在临床上也有一定 的应用价值。有些辅成分能促进有效成 分的吸收,增强疗效,如:洋地黄皂甙 能促进洋地黄强心甙的吸收,从而增强 洋地黄的强心作用。有些辅成分能使有 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槟榔中的鞣 质,可保护槟榔碱(arecoline)在胃液中 不溶解,而到肠中才被游离出来。 琴 您 弹 漓 抱 罐 硼 热 煽 健 乔 嘿 蝗 恍 腰 脚 鞠 简 蘑 颊 渊 凰 抚 浪 愧 捌 糠 虐 诀 隋 姻 枝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3. 无效成分(inactive substances) 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 作用的成分。它们包括纤维素、木栓、 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 恬 讥 逆 咱 半 诚 挫 看 帮 愁 助 转 寨 淖 劫 刷 捣 吐 温 锗 磁 抠 顶 苍 磐 挞 鞋 抽 也 疵 缚 磺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二节 中药所含成分是其 质量变化的主观因素 (内在因素) 1、商品的成份 2、成分的性质 3、成分结构 厂 掘 菠 赁 郧 套 婆 瞩 雏 豺 余 贰 蝶 米 怪 玛 待 抹 瞬 孟 宝 辞 姥 肝 勾 焊 喝 娜 衣 酮 起 懒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一) 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在植物体中所发现的一种有 机碱的总称,有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 合成盐。生物碱多具有特殊而显著的生 理活性,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 。生物碱在植物界分布较广,但主要分 布在高等植物中,大多数具有极强的苦 味,对人体具有显著的生理作用。 在储藏中易潮解、具毒性、易氧化、变 质、操作不当会伤皮肤。同时此类中药 常因久与空气和日光接触,可能有部分 氧化、分解而变质。故此类中药应避光 贮藏 (二) 苷类(甙类) 苷类又名配糖体,苷系糖分子中环状 半缩醛上的羟基与非糖部分(苷元)中 的羟基(或酚羟基)失水缩合而成的环 状缩醛衍生物。在植物界中分布较广, 是存在于植物各种器官的细胞质或液泡 中的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尤其在果 实、树皮和根部最多。 在储藏中易潮解返软、分解失效、变色 、刺激皮肤。含苷类的中药在贮藏时必 须注意干燥,避免湿气的侵入。 狰 弥 芋 铬 谜 蓄 脐 熔 汀 兢 淮 尼 漏 缚 屡 粘 书 峦 陛 嚷 琢 箱 茹 药 为 驹 妹 辨 岭 措 属 俩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 鞣质类 鞣质又名单宁或鞣酸,它是一种多元酚 ,有收敛性,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 合物的总称,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致密 、柔韧、不易腐败又难透水的化合物。 鞣质主要用于止血、收敛和烧伤等。 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在植物界中分布极广。 水解鞣质 缩合鞣质 在储藏中易变性、沉淀、变色。 (四) 油脂类 在化学上是各种酸和甘油的酯类 分油脂(不饱和脂肪以液态为主)和脂 肪(饱和脂肪以固态为主) ,多存在于 果实种子及动物类药材中。 因光线、温高、水分 等因素能加速油脂 的酸败,在储藏中易泛油、变味、虫蛀 、变色。 融 峨 辑 仟 俐 兵 岭 宠 脯 泼 迸 碳 体 备 彭 双 蔗 待 浓 污 母 迪 棘 架 汤 朴 姬 驳 则 藏 忱 曝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五) 挥发油类 是一类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出来油 状液体,大多具香气。含揮发油的中草 药或提取出的揮发油大多具有發汗、理 氣、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在储藏中易挥发、气味散失、氧化、升 华。 圾 足 霜 府 菌 谊 勾 仲 狼 糯 拱 像 审 尺 氨 疟 嗽 放 粗 遮 慈 访 负 邹 犹 粪 辛 经 诞 挫 罢 挡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六) 植物色素类 主要有有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叶黃素与胡 萝卜素,三者常共存。此外尚有藏紅花 素、辣椒紅素等。 水溶性色素主要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 素,普遍存在于花中。 在贮藏过程中易变色、潮解 类 斥 柏 民 瞒 稠 浊 擅 阅 卧 最 玖 乏 过 庐 钦 箕 衷 坊 司 拙 阁 涸 垛 溺 攒 县 酚 兼 您 较 揽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七)无机化合物 绿矾、大青盐、秋石、水银、砒石等。 在贮藏过程中易风化、潮解、溶化、易 燃 (八)蛋白质 是亲水胶体、酶 其性质具变性和盐析作用 在储藏中易虫蛀、潮解、沉淀、变色、 异臭 揭 毗 茅 粉 烫 七 氏 侈 栽 免 国 吴 腥 故 襄 治 阵 佩 鞍 溉 苹 湛 耙 翼 蜀 彪 扳 趁 晤 乏 益 腰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九)糖类 (一)单糖: (二)双糖 (三)多糖:淀粉、糖元、纤维素、树 胶、粘液质。 在储藏中易虫蛀、霉变、潮解、溶化、 粘连。 猫 完 章 社 溅 蝶 笆 嘶 派 削 瞬 露 媳 妆 庄 祁 聋 样 烯 壹 讣 满 骗 揪 饿 娜 主 唤 妊 族 克 伟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十)树脂 树脂类(Resins)树脂是许多植物正常 生长中分泌的一类物质,在植物体内常 与挥发油、树胶、有机酸等混合存在。 与挥发油共存的称油树脂,如松油脂, 与树胶共存的称胶树脂,如阿魏,与大 量芳香族有机酸共存的称香树脂,如安 息香。 在储藏中易怕热、易燃、融化、粘连、 质脆、易碎、溶化流失 媒 纽 孺 乃 葡 膛 脱 蔬 堰 抱 僧 倚 擞 焦 穿 蚤 偶 鹿 羌 倘 捆 姨 铬 签 铱 珍 棱 穆 粒 咖 糠 酵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三节 中药变异的客观因 素 (外在因素) 一、生物因素 (一) 霉菌 霉菌是指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 丝状菌类。在储藏中易引起发霉、发热。 (二) 鼠 鼠害,对中药的贮存会造成极大危害,历 来就是中药贮存中的防治对象之一。在储藏 中易引起发霉、发热。 (三) 害虫 中药虫害是指在贮存保管过程中危害中药 的昆虫而言。在储藏中易引起虫蛀、霉变、 发热。 蛆 沂 才 惨 舟 守 黄 魂 指 筷 党 绢 为 阎 暂 鞍 棠 踊 碑 蓖 喝 坞 冰 菠 拓 串 颜 侥 扦 竖 菩 染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二、物理因素(自然因素) (一) 空气 空气是氮(78%)、氧(21%)、氩( 0.93%)和其他气体(氖、臭氧等)的混合物 。 空气:成分氧化、生物氧化 (二) 温度 这里的温度是指一般自然气温。 高温造成融化、变质、泛油、泛糖粘连、风化 、挥发加速。 (三) 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 就是指空气潮湿的程度。 高湿造成潮解、溶化、霉烂变质。 (四) 光照(指日光照射) 易造成变色、分解、氧化,红外光会造成增温 、融化、粘连。 认 姻 摹 皖 各 佩 林 项 彪 芽 膨 集 毙 恕 篓 早 惺 酚 帛 逆 鸦 征 辟 闸 桂 蚤 嘶 襄 蜂 摇 肩 井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化学因素引起的变异 (一) 泛油 中药泛油又称“走油”,是指某些中药 的油质溢于药材表面的现象。 (二) 散气走味 药材的气味是药材质量好坏的标志之 一。 (三) 变色 变色是指中药的颜色发生变异的现象 。 四、物理、化学因素引起中药变异的相 互关系 瓣 浴 抗 昔 憨 霉 掌 词 凄 污 懂 惨 仕 玖 谎 廓 躁 愿 所 牲 常 呢 弦 祥 热 淋 租 醉 膛 进 匀 晴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四、人为因素 1、责任心不强 2、不熟悉商品性能 3、违章操作 4、养护方法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逝 桨 买 诬 彪 女 晌 铜 首 腕 搽 床 惜 偶 倾 策 凌 郧 奋 煎 身 遣 葛 傅 实 嚎 输 梭 寒 厩 酵 崩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四节 中药的储藏性能 中药商品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商品成分 和性质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理化性 能。这就是商品的储藏性能。 一方面是药材在贮藏中表现的物理性能 二方面是药材在贮藏中表现的化学性能 万 腆 瓶 栅 弧 构 给 柞 丫 赡 伶 奏 偿 丹 乎 腊 胃 吕 道 世 憾 边 萌 世 肚 脾 堰 育 摇 幸 孵 闻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一、药材在贮藏中表现的物理性能 是指药材在贮藏中表现的物理变化 如:形态变化、吸湿性、导热性、 耐热性等 (一)商品的形态变化 是指在贮藏中商品在外形、体积、大小等方面 表现出的形态变化:如折断、裂解、干缩。 (二)商品的吸湿性 中药商品在一定气压、温湿度条件下,商品从 空气中吸收水分或从商品中放出水分的能力。 圈 铭 螺 行 式 吹 丝 高 眷 玉 脚 极 就 颅 怒 得 逻 采 斟 已 钎 驹 七 辉 袭 杜 宾 驳 湍 恰 丰 忠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商品的导热性 是指物体传递热能的性质。中药多是热的不 良导体根茎、皮类药材的导热性小。 但不易发热也不易散热,是易造成积热不散 。 (四)商品的耐热性 是指商品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各种商品 的耐热性强弱不同: 耐热性强的,如:根茎类药材; 耐热性弱的,如:一些软化点低的中药(含 树脂、蜡质、糖类等中药会出现变形、粘连 、融化) 软化点低的中成药:膏药等会发生渗流、发 粘;糖浆等会发生膨胀、发酵。 舵 韦 弘 洼 章 夯 遍 柒 恩 酒 卒 皆 瑞 苏 雕 锦 愁 款 怨 箕 佬 吝 砷 符 畜 押 街 牌 看 廊 嘲 猫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二、药材在贮藏中表现的 化学性能 中药商品在储存条件下,受光、热、氧、 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商品所发生的不同程 度的化学变化。 (一)商品的化学稳定性 是指中药商品在一定范围内,不易发生化 学变化的性质。不稳定的成分主要有:水 分、色素、挥发油、鞣质、和油脂。 (二)商品的毒剧性 某些中药商品具毒剧性,在储存中有 特殊要求。 蹦 返 垮 霄 擅 姿 监 燥 舒 秃 宝 蒲 积 零 疡 臃 懊 晒 汽 譬 橱 牲 千 充 蛔 吐 炼 秉 嗅 掌 绩 碴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商品的燃烧爆炸性 多数中药具有易燃烧性, 有的还能自燃。 1、易燃商品 燃点低的商品:火硝、硫黄、生松香、干漆 、樟脑、海金沙等 2、冲烧商品(自燃商品) 指商品在静置条件下药材不经点火而自燃, 轻则发黒,重则火灾。如红花、花生仁皮、 甘松等。 3、包装爆炸 主要指包装内部压力超过容器承受强度而引 起的爆破。如蜂蜜、糖浆。 络 蛮 陛 恒 遁 帆 磷 粘 愉 栏 从 嘘 歼 留 氨 稀 荫 念 券 瘦 激 逢 冰 欧 玩 淖 薯 束 蔗 扰 改 塔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中药质量变化的形式 1、物理变化形式: 中药在质量变化过程中只改变了物理性状, 没有改变其化学性质,不生成新的物质。如风化 潮解、融化、升华、挥发、吸湿、干枯。 2、化学变化形式: 中药在质量变化过程中大部分发生了变化 , 其内在化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生成了新的物 质。如泛油、变色、氧化、分解 3、生理生化变化 由于生命活动、生理代谢引起的变化,如 药材的 呼吸作用、萌发、生物孵化等。三 种形式的变化有时没有明显的界限。 冶 褐 搏 清 遍 乍 剑 团 创 导 蚀 饯 纷 喻 呕 柳 敬 阵 它 盾 店 鹏 淤 泅 侄 湖 蛊 睫 训 课 膏 烽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五节 中药质量变化的类别 中药质量变化是按商品在质量变化的过 程中所反映出的大体相同的物理直观现 象归为同一类,形成各种类别。 一、冻结:指当气温降到制剂凝固点以下 时,液体制剂凝固成固态的变异现象。 二、风化:指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矿物 类药材,在干燥空气中失去结晶水的一 部分或全部在中药表面形成粉状物或全 部形成粉状物的现象。 健 汰 绸 坍 毖 刁 侍 敦 坐 挚 笆 他 液 碧 轻 捞 乳 乞 犹 歇 默 咒 固 琢 搽 梅 舔 熙 兼 侯 懈 坡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潮解:指在一定温湿度影响下,中 医药所含 可溶性成分被空气中水汽逐渐 溶解的现象。 四、升华:指某些主含挥发油成分的商 品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 。 瘁 乎 约 逃 娥 絮 谬 糖 会 侩 钒 玩 稗 飘 服 缓 瀑 戎 法 麻 雏 丑 柴 览 别 努 议 儿 找 痈 驼 奖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五、融化:指含糖胶、树脂、腊质等成 分的固态商品,在温度升高的影响下, 变软而后由固态变为粘稠的融流状态的 现象。 (一)耐热性差 (二)吸潮性强 埔 襟 警 傅 港 硕 瞅 睡 苟 绰 卤 离 吝 赊 反 庇 弱 加 囊 煮 冉 远 铲 咬 义 靶 笼 棠 丛 裸 闹 保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六、泛油:指含油脂、糖类、挥发汕成 分的中药商品,在日光、氧、酶或微生 物等因素作用下,所发生成分酸败的现 象。 泛油的原因: (一)油脂氧化 (二)脂酶水解 (三)微生物水解 (四)其他泛油原因 钳 炔 女 射 悍 童 撼 滔 性 刑 芬 齿 幅 咙 彻 睛 惑 慎 洁 陪 臣 钩 赫 傣 邀 狱 沃 薛 颤 字 剔 散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七、变色:指中药商品应有的颜色发生 淡弱消退或颜色加深的现象。 (一)酶引起的变色 (二)非酶引起的变色 八、气味散失:指中药所含挥发油成分 在常温下自行挥发或氧化,使原有气味 减退或消失的变异现象。 原因: (一)成分性质 (二)氧化 余 优 旗 董 癌 觉 货 枯 蜒 惮 九 笺 敝 颐 锁 浊 识 甲 算 兢 翔 诌 辐 伟 橇 纬 难 氏 景 烬 针 漏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九、发酵流失:指某些液态有机成分被 微生物分解,成分破坏,体积膨胀,溢 出溶器的变异现象。 十、其他变异现象 (一)萌发 (二)生物孵化 殆 功 庆 汁 东 假 淋 默 镶 侠 峨 原 祈 感 久 场 简 乒 算 情 寇 逼 伐 叉 识 犯 艾 跃 矮 描 撬 戊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1、中药商品储存中易发生各种质量变 化的成分有那些? 2、具体述出中药商品质量变化的内在 因素,外在因素, 3、中药商品质量变化中自然因素包括 那些方面 4、人为因素对中药商品质量变化的影 响住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5、质量变化常见有那些类别及各类别 的概念,产生原因,变化的结果和常 见中药材商品 熬 恢 补 俩 础 赵 我 找 瓮 耶 娥 妆 崭 棺 割 辐 曳 倔 蜗 势 汐 怠 睹 葡 符 艾 熔 杀 将 阮 榜 壹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三章 中药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v学习内容: v传统养护方法(干燥、防霉除虫) v现代养护方法 v气调养护技术、现代干燥技术、 v密封技术 癣 恃 鼎 喂 兴 溅 听 白 绥 拦 笑 礁 炔 戚 茵 岿 癸 钒 摔 浆 风 集 恢 铝 偿 倒 沦 瞄 巳 喳 默 奎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第三章 中药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v 第一节 传统的养护方法 v 一、干燥除湿法 v 干燥除湿法是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干 燥措施除去中药中过多水分的养护方法 。 财 畜 叙 愚 阑 钵 伪 证 坛 蓬 态 幂 厩 潞 得 颧 纠 丑 呜 鸥 段 驯 湃 把 麦 菇 浦 葫 园 钠 口 磨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一) 曝晒法 l 曝晒也称阳干法,是利用太阳光的热能使药 材散发水分而干燥,同时利用其紫外线杀死霉 及虫卵,因此曝晒可以达到防霉、治虫的双重 目的。 l (二)摊晾法 l 摊晾也称阴干法,即将药材置于室内或阴凉 处所,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 燥,适用于芳香性叶、花、果皮等类药材。 漱 倘 唱 画 式 识 痪 殆 葵 懈 稻 藐 伯 肿 伯 以 蛛 挠 藤 缆 谦 珊 裕 守 沧 叭 虾 粤 镍 晋 碘 惭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三) 加热烘干法 l采用火盘、土坑,现在多用烘箱、烘房、干燥 机等加热增温驱除水分的方法称加热烘干法。 l(四) 石灰干燥法 l 应用生石灰吸取药材水分的方法称石灰干燥 法。 l(五) 木炭干燥法 l 利用木炭进行吸潮的方法称木炭干燥法。 莲 合 胸 龟 盘 盛 硕 鹰 媚 畔 邓 吾 冶 遍 和 辊 铂 鸯 伟 咸 蕉 涌 撒 屎 步 络 墩 魁 矩 溶 铺 魔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六) 翻垛通风法 l 将垛底药材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风垛,使热 气及水分散发的方法称翻垛通风法。 l(七) 石灰埋藏法 l 利用石灰埋藏药材,达到防潮的方法称石灰 埋藏法。 l(八) 沙子埋藏法 l 利用沙子隔绝外界湿气,防止生虫发霉的方 法称沙子埋藏法。 圭 终 卡 痪 千 吊 粕 阐 蔫 帖 拔 拖 婉 帘 暖 泽 添 瞅 肢 狱 隘 订 老 厉 霓 挫 驼 茶 八 延 色 紊 2 0 1 3 中 药 养 护 学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